在路上。
   二姐给我打电话,说房子选了,已付60万,贷款50万左右,可能还会有点缺口。 
   我说,你需要的时候,随时找我。 
   她说,先跟你说一声。 
   我说,没问题。 
   这是她刚买的房子,在新区,按照我的理解,还属于大农村,但是房价到了8000元/平了,她买的是期房+楼花,就是什么都没看到的时候,已经付了40万,给个楼花,意思是你有优先选择权。(高层8千,多层1万) 
   楼花都炒上天了。 
   总价130万。 
   她肯定心疼,为什么? 
   因为,在一年前,我在我们小区给选了两套房子,那时一套才70万左右,可是他们两人挑剔,嫌这不好,嫌那不好。 
   结果呢? 
   房价瞬间翻番。 
   买不上了。 
   原本挑选的很悠闲,一旦房价突涨了,所有人都在预测,马上过万,于是他们更着急了,这是老百姓的天性,就是追涨杀跌。 
   也不关心户型了,也不关心价格了。 
   没有户型,没有楼层,没有价格,40万买个楼花,还生怕交钱交晚了,连夜去排队,当时先交了15万,结果发现15万是400名以后,于是又交了25万,名次终于靠前了,也是200多名。 
   当时我就问了一个问题:若是这家地产开发商突然跑路了呢? 
   一家人都觉得我是杞人忧天。 
   这么大一家公司,咋可能跑了呢?! 
   二姐换房是刚需,所以咱不能反对,只能支持,难道因为房价上涨就不买房了?该买还是要买,只是需要咬咬牙而已。 
   若是需要,我帮个三五十万,没有问题。 
   还不还,都无妨。 
   她能找我,我觉得特别温暖,我媳妇总是说我们这边的亲戚朋友没有人情味,没有四川那边热情,四川那边人与人的确亲,例如到姨妈家走亲戚要住下,然后再一起去舅舅家,再一起去姥姥家,就跟滚雪球似的。 
   而在山东呢? 
   走亲戚只是坐一下。 
   然后就走了。 
   人与人之间距离特别远,包括我姐姐们也不会到我们家来走动,一般都是她们去我父母家,然后我们一起过去聚聚。 
   我媳妇就觉得山东人没有人情味。 
   人与人之间距离咋这么远? 
   例如我要把车子给我二姐,她的第一反应是要按照市场价给我钱,包括我二姐买房问我爹借钱,是需要还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她们能自己解决的经济问题,不会找我。 
   总觉得给我添乱。 
   但是,我内心是希望能帮上她们的。 
   深圳那个圈子,现在流行研究灵性,就是朝内挖掘了,包括大志也去参加了家庭系统排列之类的,还去接受了点穴疗法,每天还要打坐冥想。 
   大志比我大几岁。 
   老家也是我们这边的,属于比较偏僻的一个山村。 
   一直在深圳打拼。 
   这么多年,没有大的起色…… 
   有性格的原因,山东人不好意思赚钱。 
   有责任的原因,当时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每个人赞美别人一句,我赞美他的就是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这个责任是指的家庭责任。 
   他自己飞的不高,但是总希望能把整个家族托起来,所以把亲戚朋友都聚集在身边,包括父母。 
   他很累。 
   但是,他总想去承担这些。 
   各类身心灵的老师都帮他治疗,想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了哪?是不是跟父母的角色互换了?是不是跟儿女的角色互换了? 
   是不是没有拿捏好距离? 
   例如三代生活在一起。 
   他自己也在调整期…… 
   我跟他推心置腹的谈了谈。 
   我说,你知道父母为什么总是担心我们吗?一定要跟在我们身边吗?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够强大,他们虽然帮的也许是倒忙,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在你身边帮你。 
   那到底该怎么改变呢? 
   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缺少了一个家。 
   这个家,就是具体的HOUSE。 
   属于你自己的。 
   虽然孩子们不知道这房子是咱租的还是买的,但是他们是能感受到这个房子是否有温度,是否归属于我们。 
   有温度的窝,就是家。 
   这个家首先要有所有权,内心深处知道,这是咱的,不是别人的。 
   这个安全感是可以蔓延的,从我们身上蔓延到孩子身上,父母身上,一旦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安全感,自然会放手。 
   所以,要把有家变成修行的第一追求。 
   你去上几天课可能花10万元,为了突破自己去花八千八吃顿自助餐,那有没有想过,若是拿这些钱作为首付在县城给父母买套房子呢? 
   你真觉得他们在县城会孤独吗? 
   真的会没有朋友吗? 
   这些都是咱自己认为的,我父母最初也这么觉得,现在不是也很多朋友吗? 
   给自己一个家,给他们一个家。 
   若是在深圳实在发展不下去,就回县城吧,深圳不是咱的家,那地方跟上海一样,是有钱人的天堂,没钱的人在那里只能是苟且求生罢了。 
   对于一个家而言。 
   房子比什么都重要。 
   有,就有安全感。 
   没有,就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租房也很有安全感? 
   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有。 
   这次,郑州小聚。 
   有个美术老师,牙特别白,长的挺标致的,名字里有个彪,我们都喊他虎三,虎三不显年龄,比我小两岁,但是给人的感觉像90后,他自己分析是因为自己整天跟学生打交道的缘故。 
   虎三,搞艺术的,那么对房子就没有太大的概念,有没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月房租3000元。 
   阿善,也是骑行队友,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搞房产投资的,说的狭隘一点,就是炒房的,炒房的核心就两点:杠杆、拣漏。 
   杠杆就是发动一切可以融资的渠道,例如信用卡、贷款。 
   拣漏就是每看200套房子选一套。 
   例如整个小区均价1万,但是有套房子卖的特别急,售价7千,倘若这套房子户型还不错,那么这就是一套很完美的拣漏房。 
   拣漏的核心在于什么? 
   就是牛哥描写的自己,牛哥说,每个创业的手法不同,有人是狮子,单兵就能作战,有人是狼,能群体作战,有人则是鳄鱼,只需要学会等待就可以了。 
   仅仅是等待吗? 
   还需要的是实力。 
   就是机会来了,你能咬住。 
   牛哥对自己的定义就是鳄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机会。 
   拣漏这个模式,与城市无关,例如县城可以做,省会可以做,一线城市更能做,别人低价出售的原因也很多,例如两口子闹离婚,家有病人等待手术,或者是炒房团割肉…… 
   就一个特点,急。 
   阿善的师傅之一就是牛哥。 
   阿善是20万起步,目前已经到了500万,没几年的时间,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依然是看房。 
   200选1,这个是需要绝对的耐心。 
   慢慢看,慢慢选。 
   因为他是职业的,那么他圈定的范围仅限省会以上城市,例如三四线,乃至县城,连考虑都不会考虑的。 
   因为,没有可持续性的人口增量。 
   按照这个逻辑,靠什么来支撑我们县城近万的房价,价格为什么突然炒上去了?因为老百姓从来没炒过房子,大家手里都有钱,突然来这么一波操作,大家觉得很过瘾,继续加仓,一人几套房…… 
   其实,就是泡沫。 
   谁去住? 
   我们小区算是本地数一数二的,入住率有50%? 
   够戗! 
   阿善的师傅是我的小兄弟,跟我玩耍的很好,关键是我压根没觉得他有两把刷子,多次喊我去炒房,就是他发现了低价房,我只需要带着钱去趟就行了。 
   我都没兴趣。 
   是觉得太麻烦。 
   阿善骑车很不错,最后一站拿了冠军,领先我们3小时以上,平时我们都是第一梯队的,经常在一起骑车,通过跟他交流,我慢慢发现,过去的我低估了这些机会,就是我原本是可以赚到大钱的,错过了。 
   误会了他们几个。 
   我以为他们搞房产培训的就是割韭菜呢! 
   原来,韭菜也赚到钱了? 
   这次郑州小聚,阿善也从广州飞到了郑州,我们一起聊聊,阿善就给虎三分析,你看你一个月3千元的月供,你其实是帮房东供的房子。 
   你若是供自己的呢? 
   一个月仅需要5千。 
   两千元的差距,一个是给别人供的,一个是给自己供的。 
   你想想,是不是? 
   虎三被说服了。 
   郑州是河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整个河南有志青年都会到郑州发展的,从这个角度而言,郑州房价是不会跌的。 
   只要不会跌,那么拣漏这个游戏就能玩。 
   牛哥分析郑州时,认为长远来讲,郑州房价没有太大的潜力,因为郑州地势太平了,能无限摊煎饼。 
   就是地不缺,房不缺。 
   没有稀缺性。 
   你看济南则不同,东西南北都被高速框住了,核心区域高度集中。 
   在海南时,我跟阿善一个房间过,我们聊过炒房的话题,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一旦涉及到杠杆,就要谨慎再谨慎,不要轻易的学牛哥,因为牛哥真正的功夫是大家学不会的,牛哥是一个低欲望的人,你跟他在一起就知道了,他消费很低,几乎不去大饭店,他不喜欢那些场合,就是喜欢吃最简单的拉面之类的,没有大的消费,他喜欢玩的只是资本游戏,他贷的每一笔款都对应着相应稳定的现金流,例如用两套商铺的现金流来支撑一套新房的贷款,表格做的非常的仔细,而且设立红色警戒线,什么是可以动的,什么是不能动的。 
   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那些贷款后马上换车的主。 
   都是作死的主。 
   所以,我跟阿善说,要反复地提醒自己,控制风险。 
   玩杠杆的,最终都会被杠杆玩死的。 
   没有例外。 
   要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把发展放在第二位,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们当地有个远近闻名的成功青年,是做板材加工的,整个家族都因为他而变得风光起来,大约十年前就开着Q7了。 
   他也当了我好几年的偶像。 
   他的哥哥、姐姐谈起他时,那都是眉飞色舞的。 
   我也希望能在家族里成为这么一个角色。 
   如今呢? 
   他杠杆用的太高,飞机、高铁早都坐不了了,不仅仅如此,亲戚朋友因为担保也都被牵扯进去了,有的房子还被拍卖了。 
   我进城以后,我跟Q7也就认识了,那时他还是春风得意的,从认识我以后,他就慢慢衰退了,是整个行业在衰退,是不是被我克的? 
   后来,我见证了他倒下的全过程,包括挣扎、抽搐。 
   现在呢? 
   整个人早就麻木了,依然生活的很潇洒,但是只能说是虱子多了不痒了,亲戚朋友拿他没办法了,没钱你还能咋着? 
   但是,依然好色。 
   他自己就在感叹,若不是破产,肯定是过千人了,类似的感慨我还听过一次,就是我之前的司机,那个自称负债1个亿的男人。 
   即便是倒下了,妞依然N多,因为女人有思维惯性,总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际上呢?瘦死的骆驼全是骨头,没有肉。 
   牛哥是炒房的天才。 
   当时我在济南时,牛哥身边也有一群炒房的徒弟。 
   这些徒弟里,出事的也不少。 
   其中有个,还问我借了9万块钱,现在还没还给我,快过去半个世纪了。 
   牛哥安慰我:没事的,这个钱他早晚会还的,虽然现在他没钱,但是他老家那边马上就拆迁的…… 
   我等到了现在。 
   任何行业,都是少数人的游戏。 
   首先要问问自己,我是这样的性格吗?我能玩得起吗? 
   对于县城的房产市场,牛哥的判断从来没改变过,就是没有机会,即便有,也是虚的,随时都可能成为接盘侠,说白了,没有刚需,特别是我们县城,整体人口是外流的。 
   在牛哥的反对声中,我在县城投资了几套房子。 
   三套是刚需,我家的,我父母家的,我岳父家的,这些没法计算是否赚钱,因为都有装修,哪怕房价翻番,也仅仅持平而已。 
   从这个角度,都没有赚钱。 
   我买的写字楼呢? 
   理论上房价涨了一倍,实际上呢? 
   我按照原价卖掉都很难。 
   有价无市。 
   也没有赚到钱…… 
   但是,炒别的房子,赚过,就是偶尔遇到很好的户型,例如一楼带院的,哪怕稍微有点溢价也无妨,挂上很快就出手了,快进快出也能赚个三万两万的,只是玩票,我觉得县城还有一类房子是有机会的。 
   就是真正的高端户型。 
   但是,这个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不是刚需,不买房! 
   我媳妇的计划是去上海发展,凡是我认识的朋友,基本上都劝我走出去,意思是你在小县城待着有什么意思? 
   实际上? 
   根源性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我在县城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天性,是可以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孩子和父母。 
   他们也觉得很有安全感。 
   若是在上海呢? 
   我们没有归属感,孩子没有安全感…… 
   一颗漂泊的心。 
   青岛,上海,我都生活过,所以我选择了回来,因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归属地,还有一点,也是我跟刘阳他们交流的,每个在外的青年,总觉得自己回到县城就是君临天下,王者归来。 
   真等你回来你才发现。 
   你就是狗屎一滩,啥都不是。 
   你高估你自己了。 
   因为刘胜,认识了本地一位美女,年龄跟我相仿,不知道该喊姐还是妹,刘胜对她的评价就是本地最有钱的美女,没有之一。 
   身上没有有钱人该有的扈气。 
   很安静。 
   很儒雅。 
   视野也是国际型的,例如偶尔心情不好就飞到巴黎去刘胜家喝喝酒,她怎么认识我的呢?就是她在刘胜家喝了大红马,觉得这个酒很好,找刘胜要,刘胜就把我推荐给了她,意思是这个酒只有懂懂有。 
   我们是这么认识的。 
   她找我那天,正好是双11,我都卖光了。 
   所以,也就没给她。 
   按理说,类似的机会,我应该主动送她十箱八箱的,不要钱。 
   我不擅长这么做。 
   另外,我做事要考虑会不会给刘胜减分,刘胜在她心目中也是偶像级的,偶像的朋友做事要沉稳,不能跟个马屁精似的。 
   她每天都读刘胜的文章。 
   但是,读不读我的,我不知道。 
   一般类似高度的人,没有耐心读我的文章,我写的都是他们生活的常态,那么就没有新鲜感,例如我之前写过,我们的眼界高度其实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与我们自身的财富高度差别很大,例如我儿子同学里游学的也很多,全球游学,有钱了大家都会玩…… 
   有天,手机提示该美女打赏了我200元。 
   我第一时间联系她:咋给我打赏了这么多? 
   她说,看你写的每天有六七个打赏200元的,希望从此多一个,我。 
   我说,没必要,谢谢你。 
   她说,跟着你学到了很多。 
   我说,哪有,哪有。 
   我想送她一批书,她不要…… 
   我问,你觉得我给刘胜老师提的三点写作建议对吗?(当天文章内容) 
   她说,之前我没意识到,你写了以后,我仔细想了想,很有道理。 
   我问,你想写文章吗? 
   她说,准备写呢,受你们感染。 
   我说,拜我为师吧。 
   她说,我是写给自己看的,等自己老了,翻出来看看的。 
   我说,不要拒绝自己成为巨星。 
   闲聊结束后,我就在想,你很难想象,有如此境界的姑娘是生活在一座小县城,如此的安静,关键是能看的很深,包括她谈了自己做公益,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只想默默地做,也不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也不可能写公开的日记。 
   从深圳归来的大志,能否跟她平等对话? 
   很难。 
   理论上,没有坐到一起的可能性。 
   在郑州,我们坐在一起讨论起了身心灵的课程是否值得上? 
   我的观点有二。 
   第一、要看你是否能驾驭自己的内心,若是你足够成熟,通过上课你发现自己胸前有个脓包,你能忍受得了手术疼痛,那么可能会起正作用。 
   若是你又忍受不了,那么从此更加的痛苦。 
   过去你至少没发现,没感觉到是脓包,不疼。 
   现在? 
   脓包占据了你整个身心灵。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再去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时候,这些问题是无解的,就是把你伤口都给扒开,你看,这就是你的伤口,但是尝试了各种方法,就是愈合不了…… 
   更加的疼痛。 
   第二、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你站在足够高的财富高度上了,你自然就懂自己了,什么都懂了。 
   好好赚钱才是硬道理。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一群队友,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穿队服的时候是一个状态,回到自己的轨迹上穿西装的时候又是一个状态。 
   回归到生活中,我们交流的更加投入了。 
   我们几个聊到了凌晨4点。 
   越聊越投机。 
   瑜伽,心情不好,抱着一紫哭了好久,可能是心里有不舒服的地方,女人不舒服的地方肯定是因为男人,失恋了? 
   女人比男人感性。 
   总是错误地定位自己,而且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若说牛哥和德佳都是人生导师的话。 
   牛哥更喜欢给出具体的建议。 
   德佳更喜欢引导自我觉察。 
   哪个更有效? 
   这个不确定。 
   但是,牛哥给的总是具体的步骤,例如有大龄青年去找牛哥,问怎么看待相亲这个问题?就是自己相了一大圈,人家都看中自己了,自己没看中对方。 
   牛哥说,25岁之前,你可以选别人,从18到60,你想选都有随意你挑,因为你有对应匹配的年龄和优势,你可以凭感情来,可以肆意追寻爱情,嫁给爱情。25~30岁,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例如想找个作家?找个画家?就是你要分析,你想要什么类型的,这个想要是需要具体的,例如有房有车济南户口,一定要具体,然后再根据相亲对象去匹配,把条件放在第一位,把感觉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要嫁给门当户对,感觉其次。30岁以上呢?你要对话自己,我讨厌男人哪些缺点?例如脱发的不要,个矮的不要,把这些缺点罗列出来以后,用排除法,只要没有这些缺点,又能看中你,你就选择YES,嫁给被动。 
   女人能接受这些建议? 
   不接受。 
   因为女人哪怕40岁了,也觉得自己才18。 
   还有一点,不能等。 
   要积极。 
   这就如同有人问牛哥,没有人生目标怎么办? 
   牛哥说,那就把寻找目标当人生目标。 
   既然大龄青年了,该怎么快速把自己嫁出去,牛哥的建议是进入男多女少的工作环境,例如你去了机械厂,同理,男人去了棉纺厂。 
   对于队友,我不能说的这么直接。 
   我能直接劝她:别矫情了,想想你多大了吧? 
   哪这么多事? 
   还哭哭啼啼,这个社会现实到什么程度? 
   女人过了30岁。 
   想恋爱、结婚,都是奢侈的。 
   有的人可以跟你恋爱,但是你发现他是已婚的。 
   有的人想跟你结婚,你发现他太LOW了。 
   为什么LOW? 
   他不LOW能等你到现在吗?! 
   人,普遍容易高估自己,这就如同社会调查时,问你能给自己的长相打多少分? 
   多数都打90分以上。 
   很少有人能跟我这么自觉的认识到自己很丑。 
   前几天,参加公益晚餐的扬州小伙真帅,我帮他拍了几张照片,我当时就在想,我要是这么帅,那还了得嘛?! 
   所以,上天是公平的。 
   怕我太能作,干脆让我丑点。 
   下午,临西联系我,说他需要我在文章里提提他刚出的书,问我需要多少钱? 
   我说,不需要钱。 
   他说,那我给你转2万元吧。 
   我没说话,就表示默许了。 
   他媳妇就是我帮着征的婚,自然他们俩就是我给做的媒,我是看着他们俩人这几年一路发展起来的,有时我自己就在感叹,这一切都是命,就是怎么也想象不到那个姑娘会有今天。 
   当时的她,今天的她。 
   我都无法联想到是同一个人。 
   就是命。 
   两年前,我跟一个朋友去重庆,那个朋友也是个交际花,就是圈内没有不认识的,他非要拉个大V出来请我们吃饭,意思是让我见识见识他的实力,他喊出来请我们吃饭的大V就是惠子,临西的媳妇。 
   我什么都没说,也没点破,说我认识。(更有意思的是,当天惠子请我们吃火锅是在大厅里,当她看到是我时,惊讶了半天,然后说了一句,早知道是懂懂来,怎么不订个包间?) 
   临西出书前,希望我能帮着写个序,理由就是他是伴随着懂懂日记成长起来的,但是我拒绝了,我觉得自己是个有污点的人,不适合给别人写太正式的序,相当于拉低了别人的档次。 
   我还是默默的祝福,绝非说是故意不给人面子。 
   我建议他自己写段广告语。 
   他写了这么一段:施有朋,2015年他拿着3万元创业做在线教育,和团队三年时间把一个细分领域做到全国第一,花在流量上的费用过亿,积累了上千万私人微信粉丝。现在他把这些创业经验复盘了《轻创业》这本书,目前在当当有售。假如你准备低成本创业或者公司想互联网转型,也可以直接加作者微信:9335004 
   然后,他自己补了一句:这些数据你也知道,基本都是真实的。 
   我说,那我帮你发个广告。 
   然后,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这是一条价值2万元的广告…… 
   几个微信同步进行。 
   把他微信给加爆了! 
   恭喜临西。 
   为什么呢? 
   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出过书,就算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