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0:我啥也没说~

  12月10日,晴


  去拉萨的路上,牛哥推荐了一本书,一部电影。


  书,就是《遥远的救世主》,电影,就是《盗梦空间》。


  《遥远的救世主》后来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叫《天道》,王志文主演的,这部电视剧值得反复看,其实就讲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救世主,每个人的命运都取决于他的文化属性。


  农民就是农民,即便你给他创造了创业机会,他还是农民,这是骨子里的东西,盲目的帮助农民,反而是让他们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当再掉回井底时,他们内心不再平静,变的无比痛苦……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传言是林彪的女儿林豆豆。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经历过大福大贵的,否则有些东西她不会有这么深的领悟。


  《红楼梦》里对酒壶的描写,就可以映射出一点,曹雪芹一定是贵族出身,他一定是见过、用过,靠编是编不出来的。


  你让我去写写富二代的生活,我可能会这么写,那小子站起身来,朝吧台喊了一声:“老板结帐,这是500块钱,不用找了。”,说完,他抬起屁股就走了……


  实际上呢?


  咱根本理解不了,他们一晚上就要消费几万元。


  四人帮的时候,老百姓咋批判江青?


  这个女人,太腐败,床头一个红糖罐子,床尾一个白糖罐子,早上吃了晚上吃……


  在老百姓眼里,这就是最奢侈的生活了!


  靠猜,是猜不准的,就如同城市小孩写农村生活,他也写不了,他很难理解现在农村结婚还有给20元礼钱的,而且这是主流价格,我们村应该是30~50元。


  《盗梦空间》我看了一遍,感觉很过瘾,又在当当上买了书,是这部剧本的创作手稿图,就是讲述了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我这个人喜欢较真,喜欢往深处研究,我是这么想的,一部剧本能够被选中,肯定是经过了N轮评审,本身就是精品,又经过了二次雕琢,再拍摄成电影,投入几千万,就为了给我们看2个小时,你说我们能敷衍它吗?


  他们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东西,都在幕后,需要我们去思考。


  从拉萨回来,于导送了我一本关于剧本的书,我学着写了很长时间的剧本,剧本写法有个特点,本身就是造梦师,你需要让读者有一种感觉,读你的文章有立体感,仿佛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


  剧本写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声东击西,你从字面看到的本意,往往是反的……


  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写牛哥,就是表达一下他改变了我们几个人的命运,但是我写牛哥改变了我什么,大家肯定觉得我是在鼓吹,浮夸风,自吹自擂。


  于是,我就写了一个让我特别讨厌的人,红珊瑚。


  我以羡慕嫉妒恨的口吻写了我跟红珊瑚的交情,我写了自己如何讨厌他,又讲述了他赚钱多么厉害,包括到后来可以自由出入我们办公室了,我们热情招呼他,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牛哥的学生了,而且牛哥给他规划了出书、上电视、搞专访……


  字面意思就是懂懂是个斤斤计较的人,而且记仇,一点小事就放在心上,还耿耿于怀,但是深层次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红珊瑚遇到牛哥,命运才发生了转折!


  你可能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信息早已经传递到了你的大脑的潜意识,不信你再回头想想,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我没告诉过你这句话,是你自己写入大脑的。


  只要是裸露在字面上的道理,都是没有杀伤力的,一定要在潜意识里写入你的信念,别人读完,感觉啥也没留下,其实都留下了,例如当你在街上看到盲人卖唱时,你突然想起了懂懂写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被挖眼的小孩。


  当你看到王小丫主持节目时,你突然想起了懂懂做的那个梦。


  甚至当你看到皮卡时,你都想起了懂懂。


  造梦有个特点,一定要有场景、道具,这些场景、道具必须具有公共性,就是日常可见的,例如自行车、皮卡、披肩发、胡须、田野……


  假如我是个披肩发,当你在机场遇到一个披肩发的男生时,你就很想知道,这是不是懂懂呢?


  《艺术家》里那句话很简单,你要想成为大家,必须要有颗痣。


  就是增强了你的唯一性。


  深藏不露,才是剧本的属性,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不是懂懂,我是一个读者,我很容易把自己搞的比懂懂还有名。


  我在回复的时候,我不会复制上一段话,也不会写句拍马屁的事,而是写几句延伸,很随意的就把自己的魅力展示出去了。


  例如,很多人拼命的展示自己,为什么没人关注你,而有的人,随意写了几句,就惹的无数人追随?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深藏不露。


  例如,我写顾城与新西兰时,有个新西兰的读者就写了自己带着父母去参观顾城住的地方,她在日常跟帖里还写过日本机场的服务、澳大利亚海边悬崖……


  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了她的身份,她应该不是在国内定居的人。


  她不是刻意的,是无意的。


  但是,从营销学来讲,一切能够引发关注的东西,都是有共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剧本还有个特点:只描述,不判断。


  例如,懂懂这个人,一点都不孝顺。


  这个是判断句,是没有杀伤力的,很多人会想,他到底咋不孝顺了?充其量是一句控诉而已。


  假如,这么描述,吃饭时,懂懂跟妈说:“你过生日时,我姐给你的那300元呢?拿来我用用,我没钱了。”,妈说:“留着给你爸买药的吧,你都30多岁了,应该找份工作了,别天天在外面瞎混了。”懂懂说:“都怪你们,这么穷,我真后悔生在这么一个家,走出去都丢人,你看看咱家这破房子,还怨我不出去工作?你们咋不供应我去读大学呀?现在嫌我没出息了?”,说完,筷子一摔,走了……


  我要是黑一个人,我才不去骂他呢?我们听一个人骂街,听着很热闹,但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觉得这个骂街的也不是好玩意,至少素质不高,不值得关注,所以别人骂我,我很少在意,因为他已经输了。


  与其骂一个人,不如去描写一些小故事,让别人去判断答案。


  例如,我想丑化一个策划大师,假如他叫王AB,我们讨论如何搞个会议赚点钱,王AB提出,咱不能搞收费的,搞收费的没人参加,这样,咱搞免费的,但是每人交2000元押金,只要你来参加会议,押金就退给你。


  大家纷纷交了。


  我就很纳闷,你为什么收押金呢?


  王AB说:“小懂子,你不懂了呀,你知道大家刷信用卡为什么不在乎吗?因为看不到钱呀,没有痛感呀,如果我在会上卖个东西,2000元,我问谁要?大家不用付现金,只需要举手就可以了,从押金里扣,大家肯定纷纷举手。”


  原来如此!


  表面上,我是传递了一种策划方案,实际上呢?我完美的丑化了他,原来他就知道算计大家的钱呀?!


  他讲的这个有没有道理呢?


  很有道理,在营销学里,这叫交易跟支付分离,我们通过支付宝、信用卡、微信支付其实都是在交易跟支付分离,我们的痛感越来越少。


  李书福几十年前,就领悟到了。


  他的第一份创业,是去乡下帮人拍照,那时农村人很少拍照,他就提出,免费给拍,免费给洗,觉得满意就付钱,不满意就不用付了。


  因为,大家觉得是免费拍,原本可能只拍一张,结果狂摆POSE,咔、咔、咔……


  照片洗来了,你觉得都怪好看,能不要吗?


  交易过程,早结束了,支付过程在后面!


  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如果用这个模式组织拉萨行,例如每人2万元去拉萨,回来再付款,大家同甘共苦,在路上感情这么深,你说谁还意思不付款?


  这解决了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成交!


  贪便宜,不是好事,就跟零首付买车是一个道理,用户成交时很爽,付款时不爽了,但是无所谓了,车已经卖出去了。


  跟大家粗略的讲述一下零首付买车,各地都有人在办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报纸上的广告,一般做理财的都做这个业务,但是手续费很高,15%,这是什么概念呢?


  假如,你买辆35万的车子,你贷款40万,包括上牌、保险等,就是全部都是贷款完成的,但是你要给担保公司6万块钱的手续费。


  也就是说,你花6万元可以买辆A6最低配的。


  但是,后续还款,都是你来承担,每个月都有还款任务,你会想,大不了我不还了,把车子给银行就是了。


  不是这么回事,抵押贷款,并非说你把抵押物给银行就行了,贷款是与你个人所有财产绑定的,抵押物只是保障之一,他们把你车子收回,还要起诉你,执行你的其它财产,房贷也是如此,真的金融危机来了,你不还款了,收回了房子,他们照样起诉你偿还剩余贷款。


  车子,有用吗?


  做生意,装门面是有用的,对于我而言,这些都没用,因为我不做生意,对于我有一点是有用的,就是让孩子变的自信,他不会去攀比这些了,因为他爸爸有。


  这一点,很重要,我姐姐买车的时候,我是反对的,因为她上班就是几百米远,就住在学校附近,但是她还是坚持要买,因为孩子太在意了,没车在班里抬不起头,即便是买个摆设,也要买!


  孩子越大,感触越深,不要骂孩子俗气,这是他的天性……


  小女孩,可能对这些没概念!


  有很多信息,都是在无形中传递出去的,例如有人就想零首付买车,非要我帮着联系小尹,我也明确告诉他了,小尹那边手续费比较高,在你们本地应该也就是10%以内的手续费,甚至更低,最低能到7%,也就是说,花7万元就可以把100万的车子开回家,买辆A6也就是2万8,但是他还是去找小尹,因为他想学会整个流程,回去自己搞。


  小尹,卖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他熟悉银行业务,别人不熟悉!


  扯远了,继续说《盗梦空间》,后来李锐送了我和牛哥每人一个礼物,就是《盗梦空间》里的陀螺,这个陀螺做工太好了,我去淘宝一搜,发现市场真大,这么多人喜欢……


  于是,我开始关注了一个行业,就是电影在淘宝上的衍生产品,例如《指环王》里的至尊戒指,即便是上映了这么多年了,你现在去搜索一下,发现每个月还能卖1000件,而且基本上就是一家网店独享整个市场。


  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能踩准这个点,关注每一部热映的电影,及时卖里面的同款产品,例如亚文的吊坠,例如最近热映的《无人区》里的同款手表。


  这个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很少有竞争对手。


  第二、不需要过多的产品描述。


  第三、明星代言。


  第四、天然的搜索流量。


  第五、闷声赚钱,永不过时。


  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产品的判断力,特别是同款服装,更火……


  如果关注于这个市场,一年赚个几十万,也没啥问题,明星是永恒的焦点,你可以随意找出一部大片的名字,你在淘宝上搜索,都可以看到有卖同款的,就如同我前些日子分享的那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那里面的服装都是私人定制款,是由世界上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


  当然,这个有没有人有兴趣做,在于自己,我只是抛砖引玉。


  我以前,很不喜欢国外大片,因为他们不说中国话,我又不懂英语,看着就蛋疼,特别是《蝙蝠侠》、《指环王》,看着名字我就觉得没欲望,肯定又是鬼呀、神呀的。


  但是,当我真的用心去观看时,彻底被征服了。


  《蝙蝠侠》我觉得还差一些,主要是《指环王》,太震撼了,刚开始看,觉得有些蛋疼,写的啥呀?又是魔鬼,又是人类,又是精灵。


  于是,我拿出笔,边看边记人名、地名、分类、属性。


  慢慢的,让我理顺了。


  《指环王》开场的那个夏尔王国,真像世外桃源,这是真景拍摄,他们在新西兰拍摄的,提前1年去种植的草,去建的小房子,真是用心了,太美了。


  《指环王》就是一部新西兰旅游宣传大片,中国真的应该跟好莱坞搞好关系,让他们来国内取景,他们想要的任何景色,其实都可以在中国找到……


  《蝙蝠侠》里有中国元素,不过是用来丑化中国人的!


  《指环王》的色调做的好,整个色调分为:暖色、黑色、浅蓝色。


  色调越绚,视觉冲击力越差,单色调才有冲击力,例如开头的夏尔王国,就是一片暖色,每当半兽人要出现时,接着就是黑色了,当精灵出现时,又是浅蓝色了。


  谈这些,貌似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一点都不远,例如我们穿着打扮的时候,应该保持色调少一些,不要搞的红棉袄,绿帽子,花裤子,黑皮鞋,人家以为你是要饭的。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写过齐白石的特点,他喜欢两种颜色:墨色、红色,你说他的画是黑白的吧,还有红花,你说他的画是彩色的吧,叶子都是黑色的,他就是用了最少的色调来表达了最多的绚丽。


  世界上很多摄影大师,都喜欢拍黑白照,有个著名的模特摄影师,他的作品都是黑白的,后来人们才发现,妈的,他是色盲!


  今天,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学摄影,为什么不学齐白石呢?在镜头上加个滤镜,只要红色,照片就成了齐白石风格的了,整个人都是黑白的,只有脖子上的红领巾是红的,好看……


  色调很重要,《1942》是黑白的,你觉得比彩色的有冲击力不?


  看完《指环王》,我想到了《圣经》、二战、《西游记》、《暗黑》,我挨着一一讲述:


  《指环王》,其实就是抄袭的《圣经》,我们以前谈过一个观点,不管你提出什么理论,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是合理的,《指环王》讲述了人类起源前的事,这跟《圣经》是一回事,他只是编了一个相似的故事而已。


  《指环王》跟《圣经》基本可以一一对应,这也是为什么《魔戒》(指环王)是欧美最流行的小说的缘故,销量仅次于《圣经》,为什么老外看《指环王》没压力?因为他们都已经相信了类似的故事。


  从结构来讲,也是如此,《圣经》是什么写法?U型写法,耶稣在传道前,一直过着比较平顺的生活,从他传道开始,就遭受“反对”、“诬蔑”、“诽谤”等一系列磨难,他的人生之路呈现下降趋势,一直到他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此后耶稣以“英雄”形象出现在各类作品中,他的肉体虽然消亡,他的灵魂却得以复活,一直到成为经典,又回到了高点。


  《指环王》也是基本完全相同的写法,人们原本过着平凡的生活,结果恶魔捣乱,人们奋起,最终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指环王》第一部是三个小时,我看了6个小时,边看边搜索、边学习,我突然觉得这应该有点像写二战,而作者恰好也是在二战时期写的,那个索隆就是希特勒,魔戒就是核弹,他们都拥有征服这个世界的欲望,都在努力的寻找自己的核心武器。


  每个人心中,都有魔戒,什么是魔戒,就是对权力和征服的欲望。


  你可能会说,我对权力没兴趣,假如你是太子呢?你还没兴趣吗?你之所以说没兴趣,是因为你不是太子,你没坐在那个位置,你没有触手可及过,没有被人朝拜过,就跟宋美人说的一样:他们只是没尝过权力的滋味罢了。


  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这个典故。


  《西游记》的剧本,一点都不比《指环王》差,因为《西游记》对人性的把握更准,差在了哪里呢?


  拍早了,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莱坞大导演,如果以《指环王》的投资力度来拍摄《西游记》,我们记住的就不再是六小龄童了,而是整个故事,我们对《西游记》的解读,往往是倾向于了描写孙悟空的伟大,其实他越伟大,说明拍摄的越烂,换句话说,孙悟空不过是个保镖而已!


  唐僧肉就是魔戒,大家都想得到,露出了人性贪婪的一面。


  《指环王》里的地狱,真的像地狱,拍的太过瘾了,我突然想起了我们读大学时候玩的《暗黑》,我终于明白了,《暗黑》的创作团队,应该就是由《魔戒》得到的启发,并且根据其描述创造的游戏场景……


  《西游记》其实更像讲团队创业故事。


  《指环王》更像宗教故事,讲述了善与恶。


  无论是什么宗教,都是两个字:爱、罚!


  上帝是爱你的,如果你做错了,上帝也会惩罚你的,前提是我们要对上帝有敬畏心,我们相信他能真的惩罚到我们,否则我们依然会为所欲为。


  君子慎独,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上帝在每个人的头顶上装了一个监视器,无论你干什么,他都知道,特别是当你独处时,你不要觉得你做了坏事上帝看不到,其实他都看到了。


  越是独处,越要约束自我。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别人的上帝,假如我们村是某肉厂的加工基地,如果我把内幕给暴光出来,那么我就是上帝的监视器,我也代替上帝惩罚他了。


  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是裸体的,都是透明的,所有的网民都是你的上帝……


  蒙牛不就被自己员工暴光过吗?


  这一点,中国企业真的应该学习肯德基,多少人抹黑肯德基,但是人家从来没被抓到过把柄,因为他们很明白,一旦有一个细微的疏忽,全盘皆输。


  我们骂它是垃圾食品,没动摇它。


  我们编故事抹黑它,说它的鸡有N个翅膀,N条腿,没动摇它。


  为什么?


  没有把柄!


  在互联网透明时代,我们是掩盖不了任何丑陋的,需要展示我们的真实,比平时做的更好。


  于导去拍过肯德基的养鸡场,他跟我是这么讲的:“就是在养鸡场,你也看不到一根头发,卫生搞的太好了,任何你可能抓到把柄的地方,他们早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肯德基的养殖在国内是最规范的,一只鸡宰杀以后要分为200多部分,基本不浪费,利用率达到了最高。”


  无论你怎么抹黑,它依然是最卫生的,没办法!


  电影《127小时》里的主人公戴着一款户外表,很帅,这个品牌叫:颂拓,这个表有些贵,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一款电子表。


  我有一款类似的卡西欧的,平时用着也不错,换了颂拓以后,我一直没搞懂这里面的功能,因为都是英文,我又看不懂,我只能看懂一些基本的单词,例如骑车,我认识,我骑车的时候,我就选择这个选项,它可以记录GPS、时间、速率、心率、高度……


  回家,我联上电脑,接着出来了分析图,有详细的海拔变化、线路图等,太TMD的高级了。


  而且,直接给你分享到了网站上了,还可以自定义APP,安装到手表上,而且这个手表是充电的,不用换电池。


  各种运动都给预设了模块,包括游泳,它可以分析出你是什么姿势,频率多少……


  它改变了我对它的认识,原来它的核心卖点是网站功能,把手表变成了训练工具、分析工具、社交工具。


  我在想一个事情。


  如果,有人搞个自行车品牌,然后找一线的品牌OEM工厂给代工,世界上很多自行车都是在国内或台湾代工的,张家港就有一家,只给设计一流品牌做代工,一辆车子动辄十多万。


  然后,去贴牌,只生产一款,5000元左右的,车架颜色可以自选,车架可以喷上名字,例如我的车子可以喷个:DONG。


  就是说,每一辆车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实就是车架不同而已。


  先在一个地方做试点,组织夜骑,就是每晚骑行20公里,组织周末骑行,每年组织4次长途骑行,例如环海南岛、青海湖……


  同时开发一款骑行APP,把俱乐部变成当地的人脉资源库。


  一旦在一个地方赢利,接着全国连锁,提供的是一整套服务体系,包括APP,由人脉和健身作为卖点,不是以自行车作为卖点。


  我是个骑行爱好者,我基本不参加俱乐部活动,因为我觉得俱乐部没有门槛,也就注定了以孩子为主,一定要把门槛把握好,俱乐部只接受推荐制,并且两人以上推荐。


  现在的人,交际圈子越来越窄,身体越来越差,自行车必然会成为时尚的。


  至于说自行车影响性功能,这是真是假?


  是真的,不过是促进,至于说压迫前列腺之类的,那都是外人想象的,你骑骑就知道了,越骑越男人……


  我们骑行海南的时候,队友平均年龄50岁,他们谈到最深的一点:整个队伍里,没有人有脂肪肝,因为骑行是长时间的体力消耗,根本不会有脂肪积累。


  这个事,很值得做,大趋势,你试想这么一个问题就行了,当一个俱乐部里,大部分人都是当地的中产以上阶级,有律师,有医生,有警察,有创业者时,你愿意不愿意加入?!


  自己给自己答案!

 

b0acDDDD-b0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