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像我,胆小。
到了方特梦幻王国,什么都不敢玩……
带他看了场舞台剧《猴王》,最初还是蛮兴奋的,但是坐不住,毕竟看不懂剧情,只是看看热闹,他以为是演的《西游记》。
决定去极地海洋世界逛逛。
我在青岛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去极地海洋世界,在我看来,这是青岛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海洋动物与人类是如此的和谐,那些动物表演太出彩了。
我办了张年卡,可以不用排队,直接走VIP通道,一年不限次数往返。
我很喜欢看动物表演,百看不厌。
国内,我看过上海的、广州的、三亚的,我觉得最好的就是青岛的。
不过,游客普遍被忽悠了,去错了地方。
因为,青岛有个老牌景点叫:海底世界。
广告语是:没到过海底世界,别说来过青岛。
于是,游客纷纷去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也有动物表演,但是相比极地海洋世界的而言,还是差了N条街。
我们先去看了海豚和白鲸表演,我一直都好奇,咋这么有灵性呢?关键是咋跳这么高呀?
儿子在那里大呼小叫,他太兴奋了,终于见到活的了,在上海的时候,也带着他去过海洋世界,不过那时他太小,没有太多记忆。
我们坐在第一排,主持人让他去亲吻一下白鲸,他死活不去,紧紧的抓住他妈妈,他可能以为主持人要把他喂鲸鱼。
看完了海豚表演,我们去欢乐剧场。
欢乐剧场是小丑跟海洋动物进行大PK,剧情设计的非常搞笑,海象还会求婚,会害羞,会点头,会吹喇叭……
以前,我最喜欢的就是欢乐剧场。
全场无尿点,让你捧腹大笑,媳妇和儿子笑的都要岔气了。这次,我没有太多感觉了,因为我看过更专业的表演,在莫斯科的时候,我看过俄罗斯大马戏,那小丑才叫专业呢,全程没说一句话,轻松掌控了全场气氛,国内的小丑还是过于讲究了技巧,总是想博观众一笑,没有掌握观众的心理。
小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他可以轻松掌控你的情绪,可以让你哭,可以让你笑,可以让你疯狂……
俄罗斯大马戏的创始人是尼古林,他就是个著名的小丑,现在莫斯科的马戏剧院就是以他命名的,尼古林马戏剧院。
俄罗斯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鼓掌,飞机落地的时候,也集体鼓掌,看演出的时候,也喜欢鼓掌,而且喜欢持续的鼓掌,比咱看演唱会火暴多了,但是不该鼓掌的时候,人家是不会打断演出的。
当时,我们为了体验莫斯科的地铁,决定坐地铁去剧院,在地铁里倒了三班,莫斯科的地铁站是按照艺术品的标准建的,每个站都不一样,要么是浮雕,要么是油画,要么是雕塑。
我们到达尼古林剧院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
先来了两个杂技。
一个是高空翻跟头,类似体操里的吊环项目,一个长的像俄罗斯体操运动员似的小伙子去表演的,比吊环惊险多了。
一个是玩塑料圈,手里有几个扔来扔去,类似咱们国内的扔帽子,我更喜欢这个,塑料圈看似谁都会扔,但是扔到这个水平,我觉得没有10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想想觉得挺有意思的,十年就练这么一个玩意,要是马戏团倒闭了,你这一身屠龙术能干啥呀?!
第三个出场的,就是小丑。
他拿了几截钢管和木板,看样子是表演平衡项目。
出于惯性思维,观众以为是个杂技项目,很是期待。
这小子试了一次,摔倒了,全场大笑。
主持人看不过去了,拿了个木板放在钢管上,轻松就实现了平衡,全场给予了喝彩声,还有美女去送了一束花,主持人表现的很自豪,很骄傲。
那小子又试了一次,又摔倒了。
全场静音了,突然一个小孩喊了一句:你是个笨蛋(俄语,我猜的)。
接着,全场爆笑。
主持人从鲜花上采了一个绿叶扔给了他,鄙视……
他迷茫、失落,众人的嘲笑声此起彼伏。
我旁边坐的是大森林,一个很优秀的创业青年,他眼泪都要出来了,他说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时我也特别感动,不至于想哭,只是觉得感同身受,这些年,我经历过的挫折太多了。
当你成功时,满是喝彩。
当你失落时,满是嘲笑。
他决定挑战极限,三层钢管两层木板,他个子又矮,站不上去,找了个椅子,有人把他扶上去,成功了。
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掌声。
他期待有人送他鲜花。
没人!
他回头去把舞台上的那片绿叶拣了起来,仔细的端详,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掌声,有个小女孩出现了,俄罗斯的小孩子特别漂亮,送了他一束鲜花。
接着,一群小朋友冲到台上去,有人把玩具送给他,有人把零食送给他。
我推测,第一个小姑娘是安排好的,后面的小朋友都是被引发的,那场面太震撼了,很多人都流泪了。
当然,这么说起来感觉你们真是小题大做,不就是个节目嘛,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但是在那样的氛围内下,你很容易把小丑想象成自己……
他不搞笑,却让你笑了。
他不煽情,却让你哭了。
这个小丑多次返场,他贯彻了全场,我觉得做夜场的朋友,真的应该去感受一下,看看人家那节奏控制的多么恰到好处。
媚洋崇外?
艺术是无国界的,差距就是差距。
他们不用伴奏带,全程都是交响乐队在伴奏,我们去看过几场俄罗斯的演出,都是这个规格,俄罗斯的音乐是蛮厉害的,街头音乐都有演唱会的味道。
老虎、豹子出场以后,舞台上有四个凳子,当时给老虎坐的。
小丑又出场了,他去观众席上找了4个壮汉,这4个人以为要当群众演员,可兴奋了,到了舞台上,小丑让他们比比肌肉,四个人都觉得自己挺壮的。
小丑让他们每个人搬一个凳子,很沉。
他们每个人搬了一个,还很兴奋,以为要玩什么游戏。
小丑让他们把凳子搬到后台。
全场爆笑……
他们的剧情设计的非常的合理,一环扣一环,这四个人回来的时候,小丑每人送了他们一张签名海报。
虽然是马戏团,其实动物很少,就是老虎、豹子,也许是看多了的缘故,没有太多惊艳的感觉,主要是缺少了动物本身的威猛感。
前些年,我去过东北虎园,据说有700多只老虎,开着车进去的,那些老虎都跟猫似的,见了人都害怕,虽然是半野生状态,其实还是饲养状态,没有野性了。
跑题了,继续回到俄罗斯马戏团。
当晚,有三只海狮表演是最惊艳的。
它们三个同时出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配合的天衣无缝,有负责鼓掌的,有负责表演的,有负责搞怪的。
最关键的一点,驯养师已经不需要发出明确的指令了。
国内的驯养师,是需要吹哨子、做手势,只能做单个的表演,无法实现配合式表演,而尼古林剧院是把这三只海狮培养成了组合,它们表演的是舞台剧,全程是不需要明确的指令。
好看归好看,不过要少看,特别是看过《海豚湾》以后,我总觉得看到类似的演出有些残忍,它们原本属于海洋,结果被人类抓来当演出道具了。
不过,要论收入,尼古林马戏剧院离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差远了,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是全天循环演出,看了一拨又一拨。
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精神。
为什么呢?
因为,市场不需要创新,人口基数太大了,只要你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需要,而且消费的主流人群是中低端人群,何必做的那么高端呢?何必走的那么前卫呢?
中国最优秀的历史学家是谁?
钱穆算一个!
我买了钱穆的《晚学盲言》,最初的想法是每天看一节,我高估自己了,根本消化不了,若是爬珠峰,他已经是到了8000米的高度了,而“当年明月”还在拉萨……
但是,当年明月比他有市场。
在中国,烂货比好货更有市场,若是熊汝霖去参加《中国好声音》,肯定早早就被淘汰了,因为他唱的流行歌曲不流行,人们对爵士乐认识不深,你那么前卫干嘛?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一直没红?因为你跑的太快了。
但是,懂音乐的人,喜欢熊汝霖。
窦唯厉害,还是汪峰厉害?
对于老百姓而言,知道窦唯的不多,知道汪峰的比比皆是,窦唯太超前了,不为市场所认可,但是问问中国的歌手,最敬佩的音乐人是谁?多数人会把票投给窦唯。
我不会唱歌,但是偶尔需要接待,就请大家去KTV,我负责倒酒。
人家非逼我唱,我就唱个《爱情买卖》……
有时,也会遇到三四五线的歌手朋友,他们点的歌咱都没听过,他们咋不唱《水手》、《伤不起》、《朋友》、《两只蝴蝶》?
“当年明月”出道的时候,选择的平台是天涯,因为天涯有个版块:煮酒论史,全是一群喜欢历史的文人骚客,当然也不乏看客,整个版块并不热,毕竟属于专业论坛了,例如我这种不喜欢读书的人,就不会去逛。
很多人喜欢在这里写连载,期待伯乐,也就是书商。
当年明月是2006年3月份开始在这个版块连载的,一直不温不火,毕竟面向的读者群体是一群挑剔的文人,他们本身就喜欢历史,这种通俗的写法是很难打动他们的,不过也有人喜欢上了这种简单的写法。
当时的斑主叫:赫连勃勃大王,也是个写手,在这个版块还是蛮火的,出版过N本历史书,绝对的高产作家,他写过的连载最高点击量没有超过20万的。
2006年5月份,两周不到的时间,当年明月的帖子超过了100万的点击量……
赫连勃勃大王认为,这是天涯的耻辱,因为当年明月弄虚作假,是为了忽悠读者的,故意打造百万点击的帖子,这样的点击量是煮酒论史版块从来没出现过的。
于是,俩人掐起来了。
两拨粉丝也掐起来了,掐到什么程度?
刷尸体照片,赫连勃勃大王的粉丝在《明朝那些事》连载后面放上车祸尸体的照片,谁还敢看?
硬是把当年明月逼走了,逼到了新浪博客上。
新浪博客相当于一个大众娱乐平台,类似选秀节目,就是给老百姓看的,当年明月的文风瞬间被读者接受了,火的一塌糊涂……
若是赫连勃勃大王不嫉妒,让当年明月一直蹲在煮酒论史版块里,当年明月现在也火不了。
塞翁失马呀!
赫连勃勃大王是看不起当年明月的,因为在他看来,当年明月写的那是野史,写了些啥呀?一点都不严谨,恰好当时赫连勃勃大王是准备出版一本关于明史的书,结果也被淹没了。
当年明月去了新浪博客,就是选对了舞台,当时磨铁已经决定出版《明朝那些事》了,磨铁是有专业的运作团队,让新浪博客天天给予首页推荐,越推越火。
那么,咱回过头来思考一个问题,当年明月当年的点击量是不是造假了呢?
造假了!
因为,版块一共没有100万人,咋可能产生100万的点击量呢?不管是哪个论坛,主版块都要占掉95%的关注量,天涯自称有3000万/天的访问量,咱要给打个折,1000万/天,这其实已经是夸张了,去看看天涯头条帖子一天的关注量,就可以推算出天涯的大体访问量,即便是被头条推荐的帖子,也很难在一天的时间突破200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重复的点击,首页推荐的很难突破30万的点击量。
是他自己要造假的?
不是,应该书商找人给刷的,图的就是一句话,可以印在书腰上的:天涯首个点击过百万的……
图书销量是不是也可以操纵?
是的,因为中国人买书,喜欢看榜单,当当的图书销量排行榜是可以花钱操纵的,第一名多少钱,第二名多少钱,明码标价。
是不是野史重要吗?
不重要,因为历史课本也是野史,谁都无法穿越回去看看真假,所以谁写的都是正确的,因为都是小说,哪怕你写的再像真的。
在俄罗斯时,赤道姐给我提了建议,让我提前一天写日记,然后交给幕后团队去改错,有人修改常识性错误,有人负责文字校对。
结果,出现了小插曲。
负责校对的朋友是山大文学院的,他给我校对完毕以后,我读着像报告文学,我们俩出现了多次的争论,他认为我写的太不严谨,错句病句太多,标点符号也乱用。
我觉得他是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别人能看懂就行了,何必那么正经呢?
他给我校对的版本,我直接放弃了。
我就想起了我师哥,斑点,我师哥的专业水平在文学院也是数一数二的,若是他给我校对,能校对成文言文,他太苛刻了……
我觉得斑点太固执了,这样的人就是木头,咋就不会变通一下呢?你以为所有的读者都是文学评论家啊?
我师哥觉得,我这个水平就是给老师丢脸。
可是,老师可不是这么说的,老师跟我讲的很明确:文字就是个载体,用来传递价值观的,不局限于形式,但是力求:简单、流畅。
有次,我在文学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我日记,几乎是一片批判声,我也不敢吱声呀,我就特别迷茫,感觉再写文章就畏手畏脚的,我就去找老师,问问我如何才能确立自己的风格?
老师说:“文字之所以迷人,是在于有气场,你一定要打造一种气场,能够把读者拉近在1米以内,仿佛就是在面对面的听你讲话。”
我问:“如何才能做到呢?”
老师说:“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在写日记,也不要认为是在写小说,而是在写信,给你父母写的,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喜欢简单的文字,你就是给他们讲故事,讲你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你就按照这个标准写,一定是可以的。”
我问:“要不要多用一些比较帅的修辞手法?例如我听到了法国香水的味道,类似的通感?”
老师说:“你就是朱之文,你在舞台上又蹦又跳,反而挺傻的,静静的,傻傻的就行了,别去装酷。”
O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跟我反馈:看你日记,仿佛是听你面对面的讲述。
有些朋友,说话、演讲都很流利,但是写不了文章,一写就生硬,因为他总是想写出深度来,总是想用一些蹊跷的词,忽略了文章的本质就是传递信息。
我觉得,会说话就会写文章。
你怎么想的,怎么写,就行了,错别字,不要紧,病句,不要紧,只要你传递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哪怕你写的是鸟语,也有人会给翻译成中文……
2013年春节时,我去老师家,我是踌躇满志,感觉马上就要腾飞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去拉萨前日记只有3000人/天的关注量,回来不久,就突破了8000人/天的关注量,并且经常破万,我觉得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不用一年,就能突破10万大关。
老师给我泼了冷水,她给我列举了新浪博客四大名博:韩寒、马未都、唐师曾、袁岳。
韩寒的文章,基本都是新浪首页推荐,每篇大约有30万的阅读量。
马未都的文章,在韩寒后时代,基本上是新浪博客的常青树,每篇都会被推荐的,每篇大约有10万的阅读量,马未都是日记模式。
唐师曾的文章,偶尔被推荐,若是推荐,阅读量过万,若是不推荐,每篇有5000人左右的阅读量,唐师曾是新华社记者,著名的战地记者。
袁岳的文章,偶尔被推荐,推荐时阅读量过万,不推荐时阅读量只有500左右,袁岳是知名企业家,也是日记模式。
当然,有访问量更高的,例如娱乐明星,不属于我们类比的范畴。
老师的观点是啥?
若是能够保持住每天1万人的关注量,这已经是奇迹了。
所以,首要目标是过万、保万。
这个目标听起来挺可笑的,因为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大家谈粉丝,动辄就是百万粉丝,你们可能信,我不信,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明星泛滥的时代,人们的焦点就集中在极少数当前热门的红人身上,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捞点粉丝。
我有个朋友,他曾经发出豪言壮志要颠覆微博营销,他的粉丝数原来是1200人,一周不到,成了100万,快不?
如今,微信上的文章开始显示阅读数,罗辑思维等自媒体纷纷采取了第三方推送平台,为什么呢?
因为,怕粉丝看到可怜的阅读量。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罗辑思维的文章阅读量不超过1万人,因为他的粉丝多数是过客型的,偶尔在YOUKU上关注一下,而并不会刻意加微信关注。
若提到自媒体,不能不提到鬼脚七,据说有几十万电商人群关注,他的一篇文章的真实阅读量是多少呢?
1~2万,甚至突破不了1万。
我个人最欣赏的自媒体是《冬吴相对论》,更新一次有多少人关注?
4000人左右!
1万铁杆粉丝需要多少图书销量才能产生呢?
20万左右,转化比例大约为5%,我的书卖到1万册时,我的QQ空间的访问量只有600人/天。
老师希望我能够眼界更宽阔一些,放的更长远一些,做出十年规划,2014年元旦以前过1万,2015年元旦以前过2万……
依次类推,争取用十年时间来打造10万人/天的关注量,这已经是韩寒跟马未都鼎盛期的标准,而且是纯粹的铁杆粉丝,纯粹自然成长起来的。
我去微信、新浪开帐号,老师都是反对的,她觉得走那些平台就容易被推荐,一旦被推荐了,人就容易浮躁,反而打乱了计划,看似繁华,其实是浮萍,有风的时候,你会飞,没风的时候,就摔死了。
在QQ空间里呢?
没人推荐,纯粹是自然成长。
自然成长的方式是“渗透”,基本上一个人关注我,他全家都关注,他的同学也关注,就这么慢慢的一层一层的渗透。
我去赵德发老师家时,感触特别深。
赤道姐关注我,赵老师和阿姨就关注我,赤道的女儿也关注我,至于儿子是不是关注就不知道了。
例如,九天关注我,九天的闺蜜基本全部关注我,九天的大学同学也关注我,而且大家在不断的分享、转载,如今一篇日记有500~1000次的转载+分享,等于每天多了这么多发布站,虽然每个人只影响十多个人,但是这又渗透了1万多人。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玩QQ空间?
第一、看不起,觉得QQ空间太低端。
第二、没耐心,QQ空间最大的威力就是渗透,渗透是需要时间的,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年八年。
目前,百度贴吧是国内流量最高的社区,其次是天涯。
但是,百度贴吧在QQ空间面前弱爆了,流量不是一个量级的,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了,这些都是QQ空间用户或潜在用户。
若是有人决定写日记,我会这么鼓励他,第一年的目标是突破300人/天,第二年的目标是突破600人/天,第三年的目标是突破1000人/天……
用五年时间突破1万/天。
有人愿意干吗?
没人,因为时间太长了,等不及,大家希望立竿见影……
所以,我做了一件没有竞争对手的事,跟着我的一些朋友,每天有几百几千的访问量,其实也是假象,因为不是被自己吸引来的,很难留住。
我们在青岛,恰好赤道姐回新西兰,从青岛机场飞,我们又聚到了一起,因为参加俄罗斯之行,赤道姐从新西兰飞回来,前后待了一个月,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呀,她给我提了N多建议,简直是招招让人难以招架。
我一一接受,因为我的确感受到痛了。
痛了,就变。
赤道、我媳妇、九天,三人轮番批判我。
我虚心接受……
下午,跟高姐通了个电话,聊了很久,平时我是很少给人打电话的,因为我就不喜欢用电话,之所以给高姐打个电话,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感谢她,因为她帮我规划了出国线路,从而打开了我的视野,整个人的格局接着就打开了。
以前,觉得写写拉萨就很神圣。
如今?
拉萨,我都不想提了。
这是真实的内心变化,我就问她如何评价九天和九天的妈妈?
高姐说:“最近的日记,我都不知道咋评论了,感觉太真实了,若是十年前,我可能不会认可你的这些观点,而如今,就很认可,觉得你仿佛比别人多读了十年书,至于大家争论的九天是不是完美的,我觉得九天这样的人身边太多了,你文章里九天的妈妈,我妈妈就很像。”
后来,高姐又给我提了一些建议,让我规划未来的移民路线,提前做好准备,高姐的意思是最近就帮我办好加拿大签证,为长期居住作好准备,加拿大是十年免签。
移民需要钱呀,我哪有钱呀?!
高姐又补充了一句:“在四十岁以前,使劲赚钱,这是非常重要的事,那时孩子恰好准备读初中了!”
九天妈妈给的建议是让我去学习历史并且翻写历史,因为她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把复杂的历史给予简单化……
这个事,虽然决定去,但是还是要咨询老师,要不要写成《明朝那些事》这样风格的?
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丧失了我的核心竞争力。
我的优势是什么?
科普常识,让读我文章的人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每天都能增加不少知识,而传统的历史书则是讲故事的,卖点是剧情。
原本今天写写女娲补天的,篇幅有限,明天再补。
————————完———————
感谢转载、分享。
懂懂QQ:2361456,微信:dong_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