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不想去上学。
哭,闹。
媳妇心软,给老师打电话,请了一天假。
跟儿子谈好了条件:明天去上学。
儿子点点头!
今早,儿子又在那里哭闹,喊着:我不要今天上学,我要后天上……
媳妇貌似又有些心软。
我说:“可以跟小孩子讲道理,但是不能过于迁就他,这个年龄还意识不到什么是契约精神,必须送他去学校,否则明天还是这个腔调。”
我认为,读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不要随意破例,否则就成了破窗理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就有第N次。
路上,接到了DHL的电话,让我去拿快递。
送儿子到了学校。
我问媳妇:“回家有事吗?没事就去临沂溜达一圈吧。”
媳妇说:“行”。
我们家到临沂市区大约2小时,走沂河大道,这条路我非常的熟悉,每天都在这里骑行。
媳妇说:“你知道儿子为什么胆小吗?就是因为父亲陪伴的时间太少。你关注过孩子的成长吗?”
我说:“自己的孩子能不关注吗?只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同而已!你认为陪伴才是尽责任,而我认为父亲更重要的责任是让这个家变的更好,我变的更优秀,当儿子提起自己的父亲时,油然而生的是敬意。”
她说:“孩子需要的不是钱,是亲情。”
我说:“亲情,每个人都有,你不要去怀疑别人的亲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关键时刻,我也会为儿子上刀山下火海,你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唯一爱孩子的人。”
她说:“你看看王锐,多么爱孩子。”
我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无情?”
她说:“你仔细想想,儿子长这么大了,你给换过尿布吗?”
我说:“我负担起了整个家,这不叫爱吗?”
她说:“咱俩连沟通的时间都没有,平时你嫌我打扰你学习和工作,开车时你又嫌我影响你情绪。”
我说:“我在开车,你在旁边训斥我,你觉得我情绪会好吗?我心情不好了,撞到大货车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她说:“跟你过日子,真的很没意思,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你天天嫌我不上班,嫌我读书少,你咋不去找个既能上班又能伺候家的女人?你去找呀,我不嫌,我让位,我也想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我什么都不要,孩子、房子都留给你,我净身出户,我希望早日把手续办了,我受够了。”
我说:“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我真是嫌你不赚钱吗?你赚多赚少其实我都不介意,咱家不差那点钱,我是希望你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哪怕你去读书我也支持,你去开店我也支持,你去上班我也支持,我就是希望你找到自己,我们才30岁,你觉得忍心放弃自己?”
她说:“我不希望你来安排我的生活,我怎么生活是由我自己决定的,与你无关。”
我说:“你想一个问题,当别人问咱儿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怎么回答?”
她说:“我没工作怎么了?儿子就觉得丢人了?”
我说:“你真的曲解我了,我的意思是让你与这个时代共同进步,而不是选择闭塞。”
她说:“闭塞怎么了?我在这里没有朋友。”
我问:“那你在哪里有朋友?四川老家?上海?济南?青岛?”
她说:“你知道融入一个城市多难吗?”
我说:“我们县城人口过百万,难道就没人能做你朋友?整个县城的人都是SB?没有一个人有资格?你想想咱算什么?说白了,咱不就是在外面打了两年工吗?上海也不是咱的,咱在上海有啥?啥都没有!有户口吗?有房子吗?有亲戚吗?不就是在那里上过几天班吗?那不是咱的家。”
她说:“别说了,过不下去了,早晚的事。”
我说:“你想想,你比多少人幸福?多少人还在为生活奔波,你不用考虑收入,不用工作,想旅游就旅游,想读书就读书,家人都支持你,而你却无动于衷,选择了在家看电视,玩手机。”
她说:“我怎么生活,与你无关。”
我说:“平时你喊我,我的确是在学习,你不要觉得我是个闲人,我每天得写7千字。工作量最大的不是写,而是读,我可能读7万字才能写7千字。你别以为我的工作很轻松,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只是我工作的方式给人感觉太闲,所以给你错觉,认为我就是混日子。”
她说:“你玩游戏就是学习,我玩游戏就是颓废?”
我说:“我推荐你读本书,柴静的《看见》,你看看她走过多少路,做过多少事,等她80岁的时候,跟孙子谈起自己的一生,她一定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精彩。同样是人,为什么咱就甘于等死呢?”
她说:“你去娶她呀!”
我真是被搞崩溃了,两次走错了路。
儿子为什么不愿意读书?
因为,我和媳妇都蹲在家里,就他自己去上学,他觉得委屈:你们都在家里玩,让我一个人去学校里受苦?
假如,你在法院工作,生孩子以后辞职了,做起了全职妈妈,全身心把儿子伺候到了大学毕业,你觉得儿子会觉得你有魅力吗?
此时,儿子已经22岁了,有两个妈妈让他选择,这两个妈妈都是你。
妈妈一、家庭主妇。
妈妈二、法官。
若是我,我认为妈妈二更有魅力,我不希望妈妈是个为了家庭生活而失去自我的人,而且这样很容易形成溺爱……
这几天,我把柴静的《看见》又看了一遍,假如这本书的确是出自柴静之手,我不得不说她文笔真的很出色,副词用的很出彩。
特别是描写“非典”的那几节,那么多医生、护士连命都丢了,真是赴汤蹈火,可是我们再照一下镜子,我们的生活里有使命吗?
没有!
贪图享受,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
我们没有使命,没有价值观,总认为照顾好孩子就是自己的人生。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包袱,孩子希望做父母的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看见》这本书销量过百万,我原以为是一本炒作图书,先后读过两遍,感觉这本书写的的确很深,很有力度。虽然是回忆录,实际上有些点是非常有深度的,柴静毕竟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也是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是宝贵的财富。
鲁迅的小说,真正讽刺的是什么人?
围观的人!
鲁迅笔下几个悲剧人物,被谁杀的?
围观的人!
老师在讲台上讲《阿Q正传》时,讲阿Q赴刑场那一段,老师说,我们都杀过人,因为我们都当过围观者……
上学时,我记得最深的两句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例如,柴静做过一期节目叫《双城的创伤》,一期调查数名青少年相继自杀原因的节目,为什么几个孩子相继自杀呢?
起因就是一个叫苗苗的女生,比较早熟,长的蛮漂亮的,有男生在操场上用弹弓皮勒了一下苗苗的脖子,旁边就有男生喊:XX摸了苗苗的乳房。
越传花样越多,最终苗苗选择了自杀。
其他人觉得苗苗是自己的好朋友,当时签过“有福同享”的同盟协议,于是其他四人也相继自杀,追随而去。
最终,只有苗苗一人自杀成功了,其他人都被救活了。
最后一个自杀的男孩是小杨,当柴静去采访小杨的父母时,小杨的父亲很生气,骂儿子为什么不死掉,给自己惹了多大的麻烦……
这些话,使我想起了鲁迅。
我原以为鲁迅描写的人物形象都过时了,现在是文明时代,没想到“阿Q”、“祥林嫂”依然存在,他们麻木了、扭曲了,把面子看的比儿子的性命还重要。
柴静自己也承认,电视里的调查不过是一笔带过,真相并非那么简单,而是更加的复杂,牵扯到情仇恩爱……
媒体里的“真相”离真正的“真相”还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可能是十万八千里!
在看这一节时,我在想,是谁杀了苗苗?
谣言?污蔑?
那么,所有人都是凶手!
我们习惯了做道德审判者,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道德审判者时,其实就扮演着刽子手的角色。
1975年,日本一个名叫针谷的银行分行长,卧轨自杀了。年仅42岁的针谷很有才干,他的自杀缘于舆论的压力。事情是这样的:针谷有一个有残疾的女儿,后来患上了拒食症,死了。针谷被指控是故意饿死了自己的女儿。报界只根据警方提供的材料便抢发新闻,在处理上又加以渲染夸大,针谷有口难辩。警方侦查的结果,针谷是无罪的,然而他已经被媒体主持的“舆论法庭”判处了死刑,他无法承受舆论的压力,最后只能自杀。
我们真的了解真相吗?
不了解,何必去做道德审判者呢?!
去年,柴静也陷入了这个旋涡,她在美国生的孩子……
大家一片骂声,大骂汉奸。我在想,假如柴静的女儿有微博,可能下面一片骂声,就如同前些日子王菲女儿的微博下面全是脏话一样。
我们以为自己是道德审判者,其实跟疯狗有什么区别?
到了DHL,我一进门,营业员就喊出我名字了,我好惊讶?
这服务也太到位了吧?这是我第一次到DHL,服务真的好贴心,已经提前帮我交了关税,一部苹果6,关税408元,赤道姐从新西兰发过来的。
DHL的经理也在,他非让我打开看看,他说没见过苹果6。
我在他办公室坐了一会儿。
我问:“海外代购的,是不是也走DHL?”
他说:“不,DHL费用太高。”
我问:“认识不认识做海外代购的牛人?”
他说:“认识几个,偶尔也从我们这里走快递,他们是从外国买最新款的样品,然后从临沂这边仿造,再批发到全国各地。”
寒暄了几句,告辞了。
我有三个朋友是做代购的。
一个是做香港代购的,什么产品都可以代购,甚至是避孕套。明码标价,每单加多少钱的服务费,从深圳直接帮你快递到家。她有个优势,就是对化妆品非常专业,很多人都相信她的推荐,我媳妇就是她的铁杆粉丝,我儿子喝的糖浆都是从香港代购过来的,说是纯中药的……
她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她的个人品位,包括梳妆打扮之类的,她的确有这个实力。我们认识五六年了,她属于很时尚、很前卫的那种,现在属于辣妈,化妆品只选雅诗兰黛这个级别的。
一个是做全球代购的,她是大学老师,旅游专业的,她学生清一色导游,从全世界帮她带货,同时学生又是她的分销商,她成了一个集散地。
媳妇说过几次想做代购,但只是冲动了一下而已。
我们也拥有类似的资源,我们在世界各地有读者资源,货源不是问题,建立分销网络更不是问题,可是我们都太懒了。
高姐那里有红酒,基本不零售,一个柜过来,很快就走光了,只要货好,销量根本不是问题……
信息不对称!
一个朋友是做包包代购的,但是她死心眼,只做包包,我们怂恿过她N次,让她多面开花,因为粉丝数量就这么多,大家不可能反复的买包,既然你建立起了信任度,为什么不让产品多面开花呢?
前几天,她进了一批眼霜,发了个说说,没了。
她才真的想明白,原来海外代购不能专注于某个产品,大家抢苹果6的时候,就代购苹果6,要顺应潮流,而不是守株待兔。
海外代购为什么如此火?
根本原因是货好!
去奔驰4S店逛逛,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展厅里的车型多是中低端车型,好车咋不展示?
不是不展示,而是没有现车!
想买车咋办?
要么,等上几个月,要么,加价提车,而且动辄加价20万!
也就是说,消费时不考虑价格因素的人越来越多,就如同高哥送给我的瓜子,市场价7块钱一包,比普通的贵出了2倍,可是我买瓜子时会考虑这些吗?就是10块钱一包又何妨?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要开家什么实体店呢?
为什么要开实体店呢?
多方面因素。
我变了,媳妇才会变。村里有个饭店,原来的老板不干了,让给了儿子,儿子当上了大厨,儿媳妇当上了服务员。
我特别羡慕他们,不仅仅是羡慕人家媳妇漂亮、温柔,更羡慕他们有两个儿子,更更羡慕的是俩人能够共同创业,一个炒,一个端。
假如,换位经历,我是这个厨师,饭店里缺人手,媳妇在家里还能闲的住吗?
所以,我变了,她才会变。
我问过媳妇,想开家什么店?
她说,想开个蛋糕店。
我的意思是蛋糕店很难撼动传统的品牌,新店想打开市场太难,除非直接加盟一家品牌,例如“爱的礼物”、“85度C”。
媳妇认为投资太大。
我倒认为投资不是问题,真有好项目,钱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些事情,都急不来,慢慢的找,也要靠缘分。
我爹比我有耐心。
有时,我在家里抱怨,媳妇不做饭,家不像家。
我爹总是安慰我:“等你们搬了家,她自然会做的。”
果然,我们搬家后,媳妇经常做饭。
我爹还说:“她以后会上班的,孩子去上学了,你不在家,她在家里不憋的难受吗?憋的难受就会出去找事干的。”
姜还是老的辣。
前天,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别人的非议?
他说:“你觉得,你儿子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吗?”
我说:“不在意。”
他说:“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去伪装的过程,让自己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的自己,就如同婴儿,内心简单,该哭哭,该笑笑,何必在意那么多呢?内心会越来越纯粹,越来越简单。”
我说:“说是这么回事,但是做到很难呀?”
他说:“这在于你自己内心如何定义这些声音。”
人,经历越多,个性越少,哪能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
既然行走于江湖,那么就需要遵循江湖规矩。
为什么要推荐柴静的《看见》,其实就是讲述了她的心路历程,自己是如何从慷慨激昂变的成熟稳重……
新闻真相真的比人情更重要吗?
她犯过类似的错误,托朋友的关系采访了当事人,结果自己很尖锐地逼问了很多问题,弄的朋友特别尴尬。
事后,她也反思了,若是以追求真相的名义去绞杀了友情,其实是自利!
为什么越来越稳?
所谓的稳,其实就是八面玲珑的意思,更加的圆滑了,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了。比如她戴个手链,有前辈就告诉她:你不戴,没人说什么,你戴了,就有人说什么。
因为,观众总是挑剔的。
我最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例如我频繁地发说说,很多人觉得是炫耀着什么,或者晒着什么,我可以反驳一句:这就是我生活的常态。
可是,人家不管这一套,先骂再说。
干脆,我就不发了。
这样有好处,至少没有被骂的把柄……
柴静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去我化”的过程,让自己从节目的主角慢慢的边缘化,边缘化不代表不重要,而是把新闻价值放到了第一位。
例如,我写我的生活,那么就会留下很多小辫子。
甚至,因为价值观不同,就不再关注了,例如我说反对中医,那么支持中医的人就不再关注了。
假如,文章里没有“我”,而是我讲述了方舟子跟网友的论战,我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把自己隐藏起来了。
岂不是更高明呢?
但是,人总是有表演欲的,总觉得舞台是自己的,不表演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迟迟不愿意退到幕后。
这些日子,每当遇到朋友,他们总问我类似的问题:你写自己落魄了,不怕别人不再关注了吗?
我说,我并不重要,我的核心价值是文章,而不是我这个人。我富了,也不分钱,我穷了,也不要钱。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定期反思一下自己,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够进步。
最后,推荐个视频,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方励的《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人与人为什么不同?
源动力不同,生命价值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