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

苦行僧

  我,属于好为人师型的,喜欢拯救人。

  人家拗,我非要给扭过来。

  从宁夏回山东,一车五人,俩女生,一个时尚,一个朴素,我们几个年龄相仿,最大的80年的,最小的84年,无意聊到了女人要不要打扮。

  我的观点是肯定要打扮,否则男人哪有追你的欲望?

  朴素大姐反对我。

  我喊她大姐,意思是她给我的感觉年龄蛮大的,其实她比我大一个月而已,与她的打扮也有关系,喜欢穿深颜色的衣服,皮肤也不保养,据说平时只是洗洗脸,擦点大宝,从不刻意去描呀,画呀。

  据大姐描述,她挺有钱的,家里也有劳力士,只是不戴出来而已,不想那么高调。

  我跟她讲,一个女人,一定要让男人有冲动。

  大姐反问我,那不是狐狸精吗?到处勾搭人。

  她反驳我还挺有一套的,讲了N多例子,就是很有钱,但是很朴素,甚至有些邋遢的人物,创业人士不是应该简朴吗?不是应该低调吗?不是应该聚焦吗?哪有心思每天拿出两三个小时化妆?董明珠化妆吗?

  好吧,我输了!

  因为这场辩论,下车后,她就再也没跟我联系过,一直到现在,姐姐生气了?

  不至于吧?

  我在想,她可能也认可我的观点,只是觉得当面讨论这个让她下不了台,毕竟她的衣服也蛮贵的,据说是在国贸买的。

  是我的语言缺少了艺术,戳痛了别人。

  去年,办公室来了一个小伙子,他看我用着OPPO手机,非向我推销小米,他是铁杆的米粉,从一代用到了四代,我灵机一动,你向我推销小米,我可以向你推销苹果,他试图说服我,我试图说服他。

  辩论着,辩论着,变味了,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就差骂“SB”了,原来人是如此的固执,如此的坚守自己的信仰,总是试图去统一别人的思想。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承认,我输了,小米的确全方面碾压苹果,不是说苹果不好,是性价比不好。

  我送他走时,我又多嘴了一句:不考虑价钱,一个苹果6,一个小米4,你选哪个?

  他说,小米4。

  我说,够爷们!

  从那以后,再也没联系,他可能觉得被我伤害到了吧?

  过了一个多月,腚疼来了,他是用的华为,安卓系统,我们一群人都是用的苹果,我们就忽悠他换苹果手机,他不,开始跟我们辩论,说安卓是开放式的,有更多的可能,还讲了一个例子,他有个同学是富二代,只用安卓。

  腚疼是弱势文化,我们都敢碾压他。

  最终,他买了苹果手机。

  现在他的那个安卓手机还在吗?

  早不见了,不知道是丢了还是扔了,现在再问腚疼,安卓好还是苹果好?

  腚疼羞涩地笑笑,肯定是苹果好。

  移动电商时代,你身为其中一员,咋能没有一把好枪?武器都不行,还打什么仗?动不动就死机,拍个照也卡半天……

  成功把他策反了。

  后来,我也觉察了自己,我觉得我自己身上有问题,就是总是想替人做主,与我的修行方向是相反的,我修的是“尊重他人的生命轨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干预,而我总是干预。

  所以,当笑笑与腚疼买北汽角斗士时,我没有去阻拦。

  体验也是一种成长,不应该代其成长,假如我告诉他们,D22皮卡比角斗士强了N倍,单凭我说,他们是不会信的,咋可能呢?

  只有经历了才会信,才知道稳定性对于一辆越野车意味着什么。

  角斗士压根不能完整跑完1万公里,整天修,后来干脆直接抛锚了,但是D22毫发未损地跑完了全程。

  前些日子,有个车友买车,选配功能,让我帮他挑选。

  我觉得,座椅通风、自适应巡航、LED大灯、空气悬挂都是值得选择的,他跟我观点不同,他想把座椅通风改为座椅加热,认为自适应巡航没个P用,万一撞了咋办?

  我跟他讲,电脑开车比人强。

  他理解不了。

  自适应巡航比定速巡航又上了一个级别,在高速上,它自动识别前后车,从而调整速度,非常安全。

  而定速巡航呢?只是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跑。

  座椅加热,冬天是不是特别舒服?

  若是在东北,会很舒服,东北怎么开车?例如我们吃早饭的时候,我跑下去把车子发动着,等我们吃完饭了,再去开车,至少要预热半小时,所以我都是带两套钥匙,一套是在车里,一套是锁车门的。

  此时,若是有座椅加热功能,等我们上车时,屁股仿佛是坐在了炕上,特舒服。

  在山东就没啥用了。

  因为,咱都是点火了接着出发,不等座位加热,我们的屁股已经把它捂热了。

  劝他无效,由他去吧,其实他不是让我替他选择,而是让我认可他的选择,而在我看来,他选的那些配置都是没啥用的,例如尾翼、银色后视镜,四出排气。

  与年龄有关,我这个年龄讲究的实用,他讲究的还是花哨。

  我表妹家装修,妹夫来咨询我,让我给出建议,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就是把无效预算都去掉,例如吊顶、电视墙这些花哨的东西都去掉,再美的吊顶也比不上高挑而宽敞的空间,房子本来就矮,再落下10厘米岂不是更矮?

  但是要把基础做好,例如地板要好,墙面要好,卫生间、厨房要好。

  我带他去选瓷砖,选的蒙娜丽莎,老板是我球友,关系很好,他嫌贵,他选的另外一家,每片便宜40元,我就给他算帐,不同的砖,看似差别了1/3的价钱,实际上差别很小,因为在整个地板施工中,砖钱并非是大头,沙子、水泥、人工这些花费都是相同的,你以为节省了1/3,最终算下来,就是3万与3万5的区别。

  卫浴,我建议,什么都别考虑,就是TOTO。

  别的东西可以省钱,这个绝对不能省,花洒差别太大了,我属于不是很讲究的,但是每次住酒店我都特别怀念家里的花洒,那种感觉是没法描述的,顺畅、舒适。

  TOTO最值得推荐的就是座便器,要选带洗屁股的。

  最初,拉萨队友集体向我推荐,我还觉得他们矫情,不就是个屁股吗?擦擦就行了,咋还需要洗?

  后来,我去日本,一体验,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只要你屁股坐上去,永远都是热乎的,非常的贴心。

  买了。

  当时我是从TOTO山东代理那边拿的,一个女读者卖给我的,派车过来给装的,差不多5折的价格。

  现在冬天冷不?

  你坐上去,它都是热的,特别的贴心,反正谁用谁知道,这些钱都是花在了实用上,而不是花哨上,至于电视墙之类的造型,早晚你都会后悔的,因为款式五年就落伍了。

  2016年,我装了两套房子,我也没找人设计,就是我自己装修的,因为都是普通民居,设计是一回事,真住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如简单、直接,一切以实用为主,咱就是庄稼汉,谈什么家居文化?我一直觉得,房子要想好看必须有个前提,层高4米以上。

  为什么咱们装出来的欧式风格那么LOW?

  那是因为你没去欧洲看看,人家的房子多高?如果你进教堂看看,里面跟天一样高,这是人家的文化。

  所以,咱也别去搞这些不伦不类的设计。

  我的装修非常简单,让蒙娜丽莎来做地面,让立邦来做墙面,让TATA来做木门,让TOTO来做卫浴,让飞利浦来做灯,装修结束。

  不用找装修公司。

  他们那些自己装修的,用杂牌的,看似省钱,但是最终一算,都比我花的多,因为我花的都是定数,就这些钱,我没有那些花哨的开支。

  这些建议,都是实战总结出来的,花过一次又一次冤枉钱以后,终于明白装修是要什么?包括那些很花哨的灯,我都不要,我只要最简单的圆顶灯,LED的,那些很花哨的橱柜我也不要,我是等装修的差不多了,我让好莱客的过来给定做。

  装修跟买车一样,例如吉利车子,什么功能都有。

  但是未必稳定。

  倒不如那些结构简单的汽车,例如陆巡LC70系列,可能窗户还是手摇的,但是车子就是稳定,开不坏。

  从花哨到实用,需要花钱买。

  与钱多钱少没关系,就如同有人花8万买捷达,有人花8万买吉利远景,买远景的人认为配置更高,而买捷达的人认为捷达皮实耐用。

  再过两年呢?

  捷达能卖6万,至于远景,应该腰斩了。

  昨天,遇到了做网红店的巴老师,我问了他一个问题,网红眼光真的好吗?为什么她们推荐的衣服那么受欢迎?例如双12,女装销量前三名都是网红店,一家网红店一个月营业额1000万是很常见的,就是说,一个网红,一个人,一年,能卖一个亿,是不是很夸张?

  巴老师说,网红的眼光的确是很独到的,因为都是花钱买出来的。

  我以为是草包呢,原来是真的会挑。

  我媳妇最初追的是文怡,后来追的叫KIKI,一个做美食的,KIKI卖什么都火,香肠一次卖几千份,是市场价的3倍,是瞬间就秒了,她卖什么,我媳妇买什么,从包装而言,她的每个包装都很简约,但是不简单。

  口感如何?

  好评如潮。

  是她的眼光的确独特?

  也许吧,反正我媳妇是彻底着迷了。

  我喜欢车,能不能做车评人?

  不能,因为我的喜欢跟他们的喜欢相比,还是太业余了,那些汽车类的网红喜欢车,是真的喜欢,超级痴迷。

  例如汽车之家的李想,他写过一篇文章,很火:《这十年我所买过的车》。

  汽车之家当时做车评最火的应属陈震,陈震有什么车?就说现在吧,他有辆G500,奔驰S,奥迪TT,丰田坦途,宝马523li,老款530i,M3,途安。

  还有雷克萨斯LX470。

  你要听他讲讲车,总感觉他应该有上百辆车,动不动就来一句,作为曾经的XX车主。

  他是胡说还是真的?

  应该是真的,就是单纯的喜欢车,所以不断地买入,不断地卖出,因为自己懂车,即便是这么频繁的换车也不会亏钱,反而会赚钱,据说其副业就是卖二手车。

  所以,不是我们痴迷就能成为行业网红,因为有人比我们更痴迷、更专业,那就完了,哪怕是业余一点的车评人,例如38号车评李天扬,这个小子名气不大,出名没几天,但是你看他火吧?十多岁就开始给汽车杂志供稿了,是真的喜欢车,痴迷到了极致。

  那天我去看Y61三门手动档,保税区的朋友跟我讲,李天扬也刚买了一辆。

  我靠,人家仿佛只是买了个玩具。

  小男孩,普遍喜欢汽车玩具,大男孩就真的喜欢汽车了,很多人不喜欢是没有体验过,就如同你问我喜欢游艇吗?我觉得我不喜欢,在澳洲、新西兰,我都去参观过游艇基地,一艘游艇动辄过千万甚至过亿,我就在想,这东西有意思吗?

  我理解不了。

  我什么时候会理解?

  就是我有钱的时候,例如王健林花了1个亿买了艘游艇。

  不是我不理解,是我高度不够。

  笑笑最近在筹备环驾中国,计划使用奔驰G,我认为旅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团队的建设,就是是否有一流的写手,是否有一流的摄影师?

  例如,能否舍得花20万邀请一位作家级的写手全程陪同,每天输出一篇游记?

  例如,能否花20万邀请一名专业级的摄影师,全程来拍摄。

  最终出来的游记是巅峰式的,不可逾越的,是一流的摄影+一流的文笔,关键是他们都是扮演的你,是以你单人单车的形象输出的。

  这个标杆一旦树立,就无人能挑战了。

  你会写,你未必会拍,你会拍未必会写,既会写又会拍又有钱买车,那就更难了。

  所以,你肯定能成为网红。

  团队是第一位的,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作为你,必须弱化一辆奔驰G在你心目中的分量,你觉得开辆奔驰G无所谓的时候,你才能驾驭得了这场旅行,如果你觉得奔驰G使你格外的兴奋,那么你做不好这场旅行。

  是车主与司机的差别。

  不是开好车就有气场,真正的气场是需要驾驭得了好车。

  怎么讲呢,就是你的游记,你的生活,无处不流露着一种基本的生活品位,是让人向往的,那么自然会火。

  是自然的,不是装的,也不是为了拍摄而刻意去营造的。

  送我辆皇冠,我肯定能驾驭,A6、A8都没问题,要送我辆法拉利,我觉得我是胆怯的,因为我配不上它。

  现在愿意投资打造网红的人太多了,笑笑计划买奔驰G时,群上有人就想一次性投200万,给买上,然后合作分成。

  我倒觉得,车子在旅行过程中,只是一个道具,不是主要角色,主要角色是故事,主动故事,被动故事,能把内容挖深,写出标杆式的游记。

  这是需要用心策划的。

  你的焦点在哪里,答案就在哪里。

  你的焦点在车上,那么全程游记只是奔驰G的软文了。

  你的焦点在路上,那么游记只是吃喝玩乐。

  你的焦点在文化,那么游记就略有深度了,穿插介绍了风土人情、人文地理。

  你的焦点在修行,那么游记就有内外兼修的感觉,既修眼界又修内心。

  靠什么赢利呢?

  这是大家普遍喜欢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希望把未来的赢利模式都悟透,我觉得阿里巴巴今天的赢利模式一定是马云在十年前没想到的,或是他想到了,但是没想到方向偏了这么大。

  什么都会变的。

  你的焦点应该放在如何赚到眼球,有了眼球,什么都有了,而不是总是想把赢利模式都设计透。

  那不现实。

  总是想一次旅行赚一个亿,那不靠谱,一场旅行赚100万,我认为已经很完美了,100站,每站1万元广告费,除掉你的开支,还能略有剩余,足够了。

  那你肯定认为是亏损的,为什么?

  买车钱呀?

  别急,车子不是在你手里吗?又没丢,那是你的。

  假如你的游记能影响1000万人,你觉得还需要考虑赢利模式吗?赢利模式会找上门,所以我认为设计商业模式的根本,是设计人气模式,你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气最大化,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不要把焦点搞反了。

  商业模式,不重要!

  假如我有10万/天的关注量,我想一天赚100万,很轻松,是不是很夸张?一点都不夸张,即便是现在的人气,我帮一个人一周赚100万也不是难事,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举了。

  商业模式重要吗?

  一点都不重要,我什么都可以卖,甚至我可以团购一层楼,我组织过炒房团,一次性买几十套。

  所以,人气最重要,粉丝质量更重要,只要质量高,哪怕数量再少也无妨,哪怕只有马云喜欢你,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啊,赵薇不就是例子吗?

  要培养你的铁杆粉丝。

  你有了人气以后呢?

  那你可以做太多的事了,例如超跑领域有SCC,他们有1500辆超跑,每个会员年费1万元,就是说这个俱乐部每年就可以收到1500万的会费。

  大家为什么愿意交?

  第一、等于自己认识了1500位朋友,这是庞大的人脉资源库。

  第二、可以使自己找到组织了,以后大家喊着一起去刷赛道。

  例如,我们本地也有赛道,能约着去玩的,基本上都是超跑俱乐部的,大家既找到了人脉资源,又找到了玩伴,1万元算啥?

  我也喜欢超跑,但是我不喜欢速度,因为我害怕,我更喜欢越野,但是越野圈里缺少了这样的组织,也有,但多是小范围内的,缺少一个行业大网红把大家笼络到一起,越野车玩家也N多土豪,而且圈子更大。

  拿这几天的阿拉善英雄会来举例吧。

  我说个数字。

  6天时间、8个主题活动、30万台次车辆、93万人次进了阿拉善沙漠。

  如果有个网红,大家都很喜欢他,例如270,他提出,要组建一个圈子,每年年费1万元,每个月推出一条越野线路,报名费另算。

  我肯定参加。

  本地的越野活动我都不愿意去,我说太小儿科了,他们肯定会觉得我膨胀了,但是我的确对那些东西没兴趣,无非就是下下河,玩玩泥巴,这些有啥意思?我喜欢穿越型的。

  我跟笑笑讲,你要倒着推,你的目标就是成立国内顶级的越野车俱乐部,针对100万以上车型,年费1万元,那么倒着推,你首先要在行业里一战成名,那么就需要你有一流的游记,再倒着推,你需要什么样的剧本?需要什么样的线路?

  你要这么想,不说多了,哪怕你只有100个会员,一年也是100万的收益,其实我是放大了大家的信念,总觉得百万千万无所谓,仿佛我们都是亿万富翁,你可以仔细数数我们身边人,又有谁能够很轻松、很稳定、很持续地每年有100万的纯剩?

  至少要1000万的营业额吧?才能剩100万。

  别听他们那些做微商的瞎忽悠,动不动就年营业额过百亿,你知道百亿是什么概念吗?你搜搜大宝一年才卖多少钱?雅诗兰黛全球销量都被你超越了。

  成为网红,看似简单,仿佛演场大戏就能成。

  当然,这是外在的,表象的。

  要想真的成为网红,需要内外兼修,甚至内在的更重要,例如大家都觉得懂懂是个SB,其实把你换在了懂懂的位置,你还真未必比他演的好。

  应该这么理解,你要做的事,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那么你就需要选个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放映渠道,三者缺一不可,靠自导自演一战成名?

  概率太小了。

  旅行,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卖特产,走到哪,卖到哪,不过这个玩法已经有人玩的很顺溜了,昨天有人发了一篇文章给我:《这个团队靠玩票起家,边旅游边卖货,完成百万融资。》

  讲的这个团队叫:边走边淘。

  不过投资貌似不大,种子投资30万,天使投资180万,不过已经处于加速过程了,因为有几家基金公司都跟投了。

  这些思路,我在几年前就写过,不过我只是想想,写写而已,读者也只是看看而已,最终能完成这些想法的,往往是局外人,英雄所见略同?

  但是,我觉得特产缺少了竞争力,特别是吃的东西,淘宝上都有,你说你是最原生态的,那么别人家的就不是了?

  有一类东西会更好做,就是艺术品类的,例如去西藏寻找唐卡,去宜兴寻找紫砂壶,去福建寻找佛珠,去青岛寻找琥珀,去台湾寻找红珊瑚,去上海寻找刻章艺人……

  是直接找到源头,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人。

  事,就好办了。

  这个玩法还有一个人玩的很溜,就是小罐茶,可以在优酷里搜索:第四版小罐茶。

  看看人家的视频,看看人家的概念。

  做这些事,都是需要有源动力,就是不赚钱也想干,那么肯定能成功,整天算计着赚钱,往往是赚不到钱的,因为你的焦点就不会在产品上了,旅行的产品就是游记,游记不好,路上再精彩也白搭。

  另外,这些事不适合有家有业的人,例如我现在就走不出去,真让我拿三个月去旅行,我觉得很难很难,虽然说家里能离得开我,但是我的心离不开家,总觉得特别想念,而且会怀疑旅行的意义,我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去折腾呢?

  最后,发一篇中学课文,标题:《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我一直觉得,在这个浮躁的互联网环境下,扮演唐僧是能成为网红的,唐僧的卖点有二:坚韧、苦难。

  我很早就写过,如果有人能以苦行僧的方式去行走108家寺院,每家寺院开光一颗佛珠,最终串起来,每一串佛珠都是有故事的,这些佛珠肯定会火,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苦难、虔诚,时间跨度要大,空间跨度要大。

  你可能压根没指望它来赚钱,你只是想把它送给那些虔诚的居士,是真的送,当然大家愿意打赏你,你也别拒绝,你越不要,大家越给。

  你不成名?

  才怪!

  圈内也有不少做的,但是多是失败,为什么?

  因为,都在求快,在凑数,在速战速决。

  你是不是真的用了心,真的动了情,你不说,我们都知道。

  苦,行,僧!

 

xingqiushangping-b0bab0a0DDDD-b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