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晴
兄弟要离婚。
我问:“分床睡了?”
他说:“那方面没问题,彼此也没出轨,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发生了分歧。”
我问:“什么分歧?”
他说:“最初,你嫂子坚持散养式,后来发现不行,现在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成了后妈式教育。”
我说:“就这点事呀?!”
在孩子教育方面,夫妻或多或少存在价值观的冲突,我们家也有,不过现在没了,因为我选择了逃避,让媳妇去折腾去吧!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真的决定未来呢?
我认为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班有个女生,本科毕业参加了工作,后来觉得工作不如意,又考研了,又考博士了,今年31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工作倒是有了,在一家研究所,她的思维模式依然是学校模式。
她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教育专家挺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说的一套一套的,又是散养,又是棍棒……
我采访过胡老师(复旦的),他是14岁考入复旦的,他哥哥也是考入了复旦。
我问他:“高中时,学习用功不?”
他说:“我属于班里比较爱玩的。”
我问:“读书有天赋吗?”
他说:“应该说,有!”
我问:“你哥跟你性格类似吗?”
他说:“截然不同,我小的时候是乖孩子,我哥属于比较调皮的。成年以后,我们俩性格恰好又反过来了。”
我问:“你女儿读书,你在意她的成绩吗?”
他说:“基本不在意,有时作业太多,我就告诉她,能抄则抄,不要在作业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我问:“你觉得她遗传了你的聪明吗?”
他说:“智商未必很高,情商很高,独立能力很强,读小学的时候就去新加坡讲道。”
我问:“假如高考时,她没考上,咋办?”
他说:“上次周弘过来谈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对我触动特别大,他说,你真希望孩子考入技校吗?你去看看技校里的学生,那是一群什么孩子?”
我们还没结婚的时,胡老师就提过,若是懂懂的孩子来上海,可以在复旦从幼儿园读到初中,至于高中能不能读,在于他能不能考上……
我媳妇当时就手舞足蹈的。
我媳妇对胡老师的女儿太敬佩了,那时她才12岁,写一手好文章,而且从小信基督,不是很怕生,跟我们这群成年人在一起,她也表现的游刃有余,在学校里还是班干部。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复旦中学的学生以考入复旦为耻。
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例如去法国当服装设计师!
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胡老师真的不在意女儿学习成绩吗?
肯定在意,他之所以不在意,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女儿学习不会太差!
孩子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
没有,每个孩子都是造型独特的璞玉,不能用统一的刀法去雕琢,虽然读书未必能成材,但是不读书,越来越难成材了,今天不是过去了。
很多人鼓吹读书无用论,有个朋友,9岁出来打工,给饭店刷碗,后来去上海卖蔬菜,跟人打架,以为把对方打死了,坐货轮逃到了日本,待了半年,听说人没事,又回来了,继续打工,后来有些原始积累了,在长途汽车站旁边开小旅店,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成了一家大酒店,还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还做汽车租赁。
他认为,读书是没用的,那些本科生不都让咱管着吗?
我问了他一句:“你希望儿子也是9岁出来打工吗?”
他说:“那可不行,绝对不行!”
他之所以鼓吹“读书无用论”,无非就是怕别人看不起他,他是给自己贴金,你看我牛吧?我可是没读书的人,照样比你们这些书呆子强。
我哥也跟我谈过这个观点。
我说:“你就想一个问题,40岁以下的成功人士,有哪个不是名校毕业的?”
为什么是40岁以下的呢?
因为,40岁以上的企业家,他们的原始积累具有偶然性,40岁以下的企业家呢?他们创业的时候,是在相对比较公平的商业环境下打拼出来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
有个漠河队友19岁,一年赚了200万,搞游戏破解之类的。
有个海南队友17岁,一年赚100多万,搞游戏装备的。
我给他们俩的建议是相同的:去读书!
你们还是太嫩,称不起这么多钱的时候,反而容易被钱害了,前者简直就是嫖王,后者就想买跑车……
纵然赚到了钱,也留不住,因为高度不够,降不住!
前者,已经负债了,一年的时间,把钱又折腾光了。
后者,开始搞大跃进了,准备搞个实体项目,真人游戏基地。
昨天,跟牛哥探讨了这个话题。
牛哥的观点是什么?
男孩子,会交际、会生存、有兴趣,这个孩子肯定没问题!
牛哥没有提到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他不重视,他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包括上作文补习班,参加英语培训等等。
交际,我就是短板,我很少主动跟人打交道,内心总是自我否定,不敢主动出击,最终一直都处于在等待的状态,等待别人走进来。
去年,办公室来了一位画画的,完全是野蛮成长的,正在画《三国演义》,他是用钢笔画画的,他也没学过,就是小的时候喜欢,一直画到今天,40多岁。
我在想,他这么有天赋的人,为什么没成名呢?
我问:“你跟同行打交道不?”
他说:“基本不。”
我问:“你一直都是自己陪自己玩?”
他说:“基本如此吧!”
他跟我的问题类似,太封闭了,虽然在各自领域里都有天赋,但是没有走出去,没有机会得到名师指点,最终成了野花,开的虽然略微灿烂,但是无人欣赏。
我儿子,也是怕生。
所以,平时朋友来了,我就带着他一起去,让他多接触一些人,接受一些新鲜事物,他喜欢看动画片,总是把自己幻想成老虎。
那天,他说:“我是老虎,我要吃狼!”
我媳妇问:“哪有狼啊?”
他说:“郎咸平呀!”
我们生活在农村,儿子也跟随我们,我希望他是能够自然成长的,未必野蛮,但是我没有计划让他在这里读书,因为农村的教育环境不行,孩子素质也不行。
看过《放牛班的春天》没?
看看孩子们调皮到什么程度?偷东西、抽烟、打老师……
老师咋对付他们?
打、骂、关禁闭!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们读书时,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里面描写的现象都有,例如偷东西,基本每个班都有惯偷,例如抽烟、打架,那更是很常见的。
哪有老师不打学生?往死里打的也有!
我不希望儿子再接受类似的教育,当年,当我考入高中时,我很诧异,为什么没有打架的了?
当我考上大学时,我更诧异了,为什么同学之间这么热情?竟然不堤防?
觉得不理解!
因为,我们受虐习惯了,突然被人尊敬一下,有些不适应……
放牛班里的这些学生,要么是孤儿,要么是父母实在管不了的,再看看背后深层次的因素呢?
多是家庭有问题的,单亲家庭、暴力家庭、重组家庭、隔代抚养!
我以前写过一个观点,后来骂我的人太多了,我就不敢提了,这个观点是什么?
找对象,不要找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
因为,做事很极端!
这句话再延伸一下,就是为了孩子,我们也要好好的过日子,夫妻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把感情搞好,孩子自然就健康成长了。
李中莹有个观点:孩子的心智模式就是父母心智模式的投射!
放牛班,为什么火了?
因为,出来了一个乐队指挥家,而且是全世界知名的,这部电影也是真人真事。
但是,成才的也就他一个,剩余的,基本都当混混去了。
他为什么成才?
第一、天赋太好。
第二、遇到伯乐。
第三、他有兴趣。
第四、他很勤奋。
实际上,这也是成才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胡律师(济南的)坚持散养孩子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点的,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当他发现时,我们着力去培养……
牛哥的观点是让孩子去上辅导班,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书法,反正坚持送你去。
胡律师的观点呢?
什么辅导班也不上,我儿子喜欢玩什么,我就支持玩什么,哪天他突然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玩的,并且在这个领域很有天赋的,我就重点去培养。
换句话说,《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主人公,要不是因为遇到了马修老师,他一辈子与音乐无缘,就是马修老师发现了他的这个天赋和兴趣,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马修老师喜欢这个孩子的妈妈!
我是很认同胡律师的观点,哪怕我爹是教育专家,他也不可能送我去学习如何写日记,他也不会认为写日记会成为一门职业,更不会认为我在这方面有天赋。
但是,当我无意中开始写日记时,我突然发现我是有天赋的,我是有兴趣的,既然有兴趣自然足够勤奋,后来又经过老师们的调教,慢慢走到了今天。
寻找具有兴趣点的天赋,是孩子能不能成才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都把孩子的天赋给扼杀掉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给他们寻找的机会……
我举个例子,我们镇上,以前就没考出过清华、北大,1996年分配下来了两个体育老师,一个成了我们班主任,一个成了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
他们俩是同学,而且是同一个村的。
他们俩的套路截然不同,我们班主任把焦点都用到管我们学习上去了,试图通过班级名次来证明自己。
另外一个体育老师呢?不务正业,搞起了长跑队。
后来呢?
从他手里跑进清华大学的就三四个,我有个小学同学,她从小就有跑步天赋,她就跑入了清华大学,她是高中生的时候就参加过全运会,跑了第8名,绝对有天赋。
再后来呢?
这个老师被调入了高中,跟我姐一个学校,当年他也是我姐的体育老师,后来成同事了,又是老乡,节假日也有来往,这个老师官越来越大。
再后来呢?
再后来的故事我就不说了,成了悲剧!
若是没有他,那些跑入各大名校的学生,都会回到家里种地的,一身力气有啥用?我们村还有个小伙子,他在初中时百米就能跑进12秒,真正有天赋的,现在也在家种地,因为培养特长生需要花不少的钱,父母不同意。
对于读书,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读书是生活的常态,应该每天都读。
第二、我们应该永远处于上学模式,包括学习一些技能,参加一些社会培训,例如去读EMBA,去学打羽毛球……
当初,我们一起学羽毛球的,多数打不过我了,我有天赋吗?
还真没有,我没有体育天赋。
但是,我有两点:第一、我每天都打。第二、找老师指点。
这也是我学习的姿态,不求一夜速成,而是追求循序渐进,只要今天比昨天做的更出色,那么就会越来越优秀。
牛哥是蛮博学的,因为他上过几个课:教练技术、NLP。
其中NLP是李中莹讲的,李中莹是这个行业的鼻祖,牛哥上过三四次,他跟李中莹关系也很好……
我也看过李中莹的视频,的确如牛哥说言:“你看看就知道了,他讲的,我都跟你讲过。”
但是牛哥讲的更容易理解,因为牛哥喜欢举例子,而且是举一些很深刻的例子。
李中莹的课程是40课时,按照我的性格,我肯定是每天一节课,然后安排人帮我把字幕打出来,再打印出来,我再对照着看一遍视频,我再把不明白的点标出来,再去问牛哥。
李中莹的课程收费很贵,好几万,但是场场爆满,经常搞上千人的课,他的出场费也是明码标价的,例如每人3万元,计划招募400人,那么出场费就是200*3,这是低价,若是实际到场600人呢?那么出场费就是300*3,若是只有100人到场呢?那么出场费还是200*3……
牛哥给周强策划的出场费模式,其实就是借鉴了李中莹的玩法,虽然是五五分成,但是我不均摊成本。
采访录呢,有两种玩法。
一种是粗略式的,就是描写一些浅层次的问题,例如:懂懂,你为什么坚持写日记啊?
一种是深入式的,可能光采访懂懂就有20万字。
我在想,若是有人每天看一集李中莹的视频,然后再去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去采访牛哥,让牛哥给讲成故事,再写成日记,肯定火。
为什么有些时候,你觉得对方没货?
因为,你没提出问题,或者你的问题太肤浅。
连续写40篇采访录,等于写了一个系统……
此时,再去协调出版,假如你叫王静,那么就是“王静对话牛哥”,书名可以叫《牛言牛语》,出版社能不能给你出版,不是看你名气有多大,而是看你市场有多大,如果是借助懂懂的日记平台来推广一把,卖5000本没问题吧?如果能卖1万本,那就是畅销书了。
再把同样的问题去问胡律师,那么再整理一本《胡说》,又出版了。
把这种对话模式深入到极致,再去深入采访更多的有思想高度的人,越来越火。
我每天看一部电影,我最喜欢的网站是豆瓣,通过豆瓣我可以知道电影背后的故事,例如我说的那个大大的DIAO,其实我是没看懂的,我去了豆瓣才看懂的。
我每天写的日记也是如此,很多人也是没看懂的,甚至理解反了,例如我前面写的,到底是孩子读书成绩重要是不重要?
我说不重要,其实我是说很重要!
你真的不希望孩子考入北大、清华吗?
我是希望的!
那么,若是有人做个豆瓣版的懂懂日记,可能也会很火,每天采访懂懂一次,利用下午30分钟的时间,陪懂懂打羽毛球,一共问10个问题……
有多少人关注懂懂,就有多少人关注你。
例如,看了今天的日记,你可能会问,胡律师散养的两个儿子,真的不教孩子认字吗?真的不在乎孩子读书成绩吗?
我会告诉你:假象!胡律师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是佼佼者,基本稳居前两名!
咱爹把咱爷爷强,咱比咱爹强,说明什么呢?
下一代一定比咱强,咱的思维是陈旧的,是固化的,少去干涉孩子,其实就是少砍孩子的翅膀,我们干涉越多,把孩子的翅膀砍的越疼,最终飞不动了。
要是我按照我爹的规划,我现在就是个教书的,一个月拿2000元工资,可能连飞机都没坐过。
李中莹做家庭系统排列很厉害,我也参加过,就是说,你现在身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你的家族里找到答案……
牛哥有个观点:这玩意不能随意排,要排也要找李中莹,因为这是中心锚,一旦有了心锚,你的心智模式就改变了。
例如,经过家庭系统排列,得出了一个结论:你不能跟南方女孩结婚,即便结了,也很快离婚了。
如果是我排的,那么我就有阴影了,回到家,我总觉得媳妇不好了,反正早晚要离婚,吵就吵吧,反正我不怕你了。
最终,真离婚了。
算命,也是中心锚的过程。
死老头说:“你呀,不能找属虎的女孩。”
没办法,我回家就跟女朋友分手了,因为我女朋友属虎……
家庭系统排列是谁发明的?
BertHellinger(波特.海宁格)。
李中莹就是拜他为师了!
仔细一想,貌似有点熟悉呀?
国内大师普遍有几个共性:
第一、香港人或台湾人。
第二、师从国外知名培训师。
国内培训行业的开山祖师就是陈安之,他的老师是谁?
安东尼罗宾!
营销行业不是有个很牛的人吗?刘克亚,他的老师是谁?
杰亚伯拉罕!
都是国外进修,国内成名呀,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师出名门很重要,要么是学到了真东西,要么是借到了真名气。
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他的音乐老师更牛,谁呀?
海顿、莫扎特、巴赫!
我要是拜莫言为师,我成了莫言家的关门大弟子,你说我搞个作家培训班,能不火吗?
还要全国巡回演讲呢!
那么,培训师是怎么炼成的呢?
首先,你的确有悟性。
其次,你懂的改良。
咋改良?
第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例如懂懂写作导图。
第二、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开头不叫开头,叫开山,结尾不叫结尾,叫打烊。
第三、要出版自己的图书,以后当教材的。
第四、要增删一些内容,就如同烟台王哥搞的西餐厅一样,把佛跳墙也加到西餐里了,把刀子叉子扔了,改为筷子了。
王哥说:“这就是咱家特色!”
我发现,王哥有成为大师的潜质……
最近,喊了一个长腿妹子陪我们打羽毛球,她是中学教师,在济南进修,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准备激发孩子的右脑和潜力。
昨天,一起吃饭。
我谈了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不要把过多的精力用到教书上,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本地的、有高度的,让自己有机会被更多高层次的人接触,从而找个好老公,宝石更需要好的展台。
第二、赚多少,送多少,假如一年剩了2万元,接着送给领导,你就记住一句话:只要是上面的人愿意拿咱的钱,咱就稳赚不赔,让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晋升,包括拿到一些职称,职称都是花钱买的,你以为教好书就能混的好?两回事!
第三、不要对抗教育机制,不要试图颠覆传统教育模式,不要试图让孩子全民成才,你是在挑战概率,也许是因为你刚毕业的缘故,你总是试图去拯救所有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救世主,别人怎么教,你怎么教就行了,别乱引进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又是让孩子写理想,有是喊口号,会吓着校长的。
第四、跟学长家长搞好关系,但是不能搞到床上去。
第五、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对孩子温柔一点,这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捷径,孩子们喜欢你,自然就学习好了。
在等级森严的体制里,送礼是最容易解决问题的。
因为,领导决定一切……
最近,李克强去海口调研,在便利店买了一盒椰子脆片和一盒椰奶酥卷,随后这个“总理套餐”立刻成为热销产品,这是春光牌的。
春光仓库里的货,瞬间没了。
春光的市值也会越来越高的,还有那个庆丰包子。
1993年,朱镕基会见柳传志,柳传志讲述了自己的困难,朱总理接着批示“各有关单位全力支持联想上市”,当年理想销售额13亿,1994年联想上市。
哎?这个办法好,若是总理说,他每天都看懂懂日记,那日记阅读量不爆表啊?我写的再烂,也是极品!
王石说:“我坚决不行贿。”
柳传志说:“关键要让企业生存,努力不惹事,我们自己很软弱。”
红顶商人的结局,多数是韩信……
胡雪岩牛B不?当年攀上了有总督、军机大臣头衔的左宗棠。
最终呢?还是被李鸿章、盛宣怀的算计了。
李鸿章死了,盛宣怀的家族产业呢?
被袁世凯系给吃了。
袁世凯的家族产业又维系了多久呢?
通过特权实现的利益,最终肯定会被更大权力或者法律剥夺。权在,钱来,钱聚;权去,钱就成为灾祸,必然散去。这仿佛是个魔咒,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
《圣经》里有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历史只是在不断的翻演而已!
企业家,真是如履薄冰,王石说自己为什么去留学?因为在国内没有安全感。
我们努力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有安全感,没想到钱赚的越多,越没安全感,因为自己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
结果谁都没舔到,除了田朴珺!
让多少美少女羡慕呀,松下?还是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