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骑友,小邓,骑车去过拉萨,我怂恿过他出书。
他不自信,但是还是照着做了。
已经签了出版合同了,图书8月份出版,很是兴奋……
昨天找我,商量大事。
啥大事?
他想环骑山东半岛,顺便做公益宣传,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然后去找企业拉赞助,潜台词我听明白了,让我做个表率,先来点?
我说:“精神可嘉,我赞助500块钱,你别嫌少,我也不用你做广告,你路上吃饭用的。”
他说:“哥,我不是问你要钱。”
我说:“你别嫌少,别争了。”(我之所以赞助他,是因为我媳妇刚感召过他,他捐给了我媳妇200元。)
他问:“你说环保问题是不是老百姓关心的?”
我说:“还真不是,至少在山东不是,你看看论坛上,有谁讨论过环保问题?政府也不希望老百姓讨论环保问题,邻省有个县,跟咱山东挨着,那里是化工厂聚集地,政府没钱建污水处理厂,咋办?把污水直接排到地下深井里去了,柴静的视频一出来,那里的化工厂全部停业整顿,政府领导也很着急啊,整天帮着跑手续,希望复工,你明白这里面的关系了吗?环境污染的根本是利益驱动,包括税收利益驱动。”
他问:“他们不知道这是祸国殃民吗?”
我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人都可以杀,何况别的了。”
他说:“那我更应该呼吁环保问题,让老百姓觉醒。”
我说:“柴静比你厉害不?老百姓觉醒了吗?该咋着,还是咋着。”
他问:“我沿途选出10所小学,我去捐书如何?”
我说:“我觉得没啥意义,反而打破了学校应有的宁静,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伸手。去拉萨的时候你还没体会吗?藏族小孩真的那么纯洁吗?不给?不给就抢。我遇到西安一个大姐,她自驾去拉萨,拉了满满一车文具,希望去捐给孩子,可是当遭遇了沿途孩子们的哄抢时,她哭的可伤心了。//我们去珠峰的时候,孩子直接手拉手站在路中间,硬把车子逼停,分工明确,有去拉车门的,有去抢东西的,还有拿着石头随时准备袭击玻璃的。我们后来的策略就是带了很多零钱,遇到这个场景,就打开窗户扔一把,就当过路费。”
他说:“这个我深有体会,但是我觉得山东这边还是比较淳朴的。”
我说:“别随意释放你的爱心,何况未必是真心,作秀就是作秀,真有爱心,你们村没有孤寡老人吗?”
他说:“不完全作秀。”
我说:“公益是一场娱乐,至少现阶段是,你可以有公益心,例如平时多帮村里老人做点事之类的,是你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别人,我认为非常好,但是非要把公益当噱头,我认为适得其反,因为大家对公益一词有了免疫力,包括对陈光标。”
他问:“你会帮老人做一些事吗?”
我说:“不会。在村里,每个老人都有儿子有孙子,我去帮人家,人家会多想,关键是我也没有耐心伺候老人,又是给扫地,又是给晒被子,也许是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缘故,我对农村老人天生有排斥感,感觉他们太脏了。”
他问:“你咋有这个想法呢?”
我说:“是我的真实想法。”
他问:“去山里帮助孤寡老人,你没参加吗?”
我说:“没有,我没兴趣,队长喊过我几次,我表达了我的观点以后,他对我很失望,觉得我没有同情心。”
他说:“我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善。”
我说:“这是不假,但是很多时候,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因为城里孩子没接触过农村老人,感觉去伺候一下很刺激,纯粹是体验,而我是体验够了,想吐了,你让我再兴高采烈地去做这些事?我没兴趣!我跟你讲个故事,有个大姐,挺有名气的,她在酒桌上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对残疾人接受不了。”
他问:“后来呢?”
我说:“后来,这句话后来成了读者攻击她的把柄,说她势利、做作等等。”
他问:“她为什么有这个观点呢?”
我说:“我还真采访过她,她说年轻的时候,自己的男朋友出了车祸,胳膊截掉了一半,每当看到男朋友的半截胳膊时,她就特别害怕,甚至做噩梦。”
他问:“你能理解她吗?”
我说:“理解。我有个朋友烧伤了,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我真的吐了,现场就吐了,正常的生理反应,我对他没有偏见,否则我也不会去看他,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住,不忍心去看,皮肤都是黑色的,你能想象吗?我想起了农村烤小猪的样子。”
他问:“这话,你敢说吗?”
我说:“我不敢,因为我不能确保下一秒发生什么。”
他问:“你不看好公益吗?”
我说:“我建议你别打这个噱头了。”
吃过午饭,我准备去拉货,媳妇拦住了我。
我问:“啥事?”
她问:“我们做手拉手活动,你捐多少?”
我说:“你说吧。”
她说:“随心,你捐1块我不嫌少,你捐1万我不嫌多。”
我从钱包里掏出来200块钱。
她说:“别人感召你,你给500,我感召你,你给200?”
我说:“你刚才说随心。”
她说:“你拿着钱,我给你拍个照。”
我说:“少来了,我不做这些傻事。”
她说:“还是韦铖爽快,我一感召,他立刻给了1000。”
我说:“他不是因为捐助爱心才给的钱,而是觉得跟我们家关系好才给的,他是捐给了你,你别理解歪了,另外你招募捐款应该设个上限,否则很容易出现大额捐款,超过1000元就是非理性的了,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商业活动。”
她问:“咋就商业活动呢?我们又不赚钱。”
我说:“你们是一群什么人?不是一群学员吗?你们是在上课,奉献爱心只是课程的一个环节而已,对于培训公司而言,这就是商业活动,只是发动了学员去捐款而已。”
她说:“你帮帮我吧?帮我招募。”
我问:“你们每个人要感召多少钱?”
她说:“团长级别的1万,我们少一些。”
我说:“老婆,我给你提个建议,虽然我知道你不听,但是我还是想表达一下,等你哪天清醒的时候再回想一下我这句话:不要轻易感召任何人,任何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怕200块钱,别人不会理解为捐给了小学,而会理解为捐给了你,甚至是付出给了你。”
她说:“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狭隘,我们是献爱心。”
我说:“刘清香、心语感召我,我都给了钱,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关系很好,我愿意支持她们,仅此而已,我若真有爱心,哪儿献不了?”
晚上,我听她在数钱,貌似收获颇丰。
毕竟,圈内的朋友,谁不给嫂子个面子呢?
那天,我问了方丈一个问题:对于老百姓而言,什么是正事?
他说:“好好赚钱,就是正事!”
俗不?
太俗了!
我刚要准备视金钱如粪土,你来这么一句?
最近,遇到了一个小插曲,蒙蒙让我结算书钱给他,搞得我一愣,我咋还欠你书钱?前天不是刚给你打了一笔钱吗?
因为,我很少算账,都是别人说多少,就是多少。
我也没太在意。
我心想,是不是算错了账?
蒙蒙说:“不是又给你拉去了400本《狼图腾》吗?”
我说:“我晕,我以为你寄存在我这里呢,我不要,因为那签名是假的。”
他问:“咋可能是假的呢?”
我说:“当初,你刚签《狼图腾》的时候,我就告诉你这批书签名是假的。”
他说:“出版社说是真的。”
我说:“这书我不要。”
我清点了一下快递单,从我这里送出去了700多本,我突然觉得这个事不妙,如果真是假签,这是重大信誉问题,可能会使我多年的经营轰然倒下。
我立刻去找专业做笔迹鉴定的。
其实,我心里早就有答案了,随便问一个人,哪怕是我爹这样没读过书的,他们也能看出是两个人的笔迹,姜戎的书法是波折有力,而模仿者的字迹则显得嫩了一点,有小女生的感觉。
鉴定老师说得很委婉:80%是假的。
我问,那20%呢?
他说,仿的挺像的。
我要挨着道歉呀,特别是济南的宋美女从我这里拿了一箱送人,等于她把朋友也骗了一圈。这个事的确怪我,从最初我就知道是假的,但是我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送出去了,因为出版社给出了一个证明,证明是真签。
从最初,我就建议蒙蒙把书退了,但是他拒绝。
原本,我只要了500本,那时我还不认识蒙蒙,蒙蒙说自己在网上联系到了出版社,有《狼图腾》的签名版,问我要不要?
我要了500本。
蒙蒙让我先打钱给他。
我打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必须送掉的原因,因为是我花钱买来的,我知道已经退不掉了,我不可能退给蒙蒙吧?
后来事情的转折点是什么?
是蒙蒙把所有的书都拉给了我,因为他卖不掉。
我才下决心去求证是真是假……
蒙蒙到今天,还是不相信是假的,他也跟我讲过,他知道是假的,只是不想接受这个现实,毕竟书是从出版社流通出来的。
业务员的心态是啥?
只要能卖书就行,签名版?好说,找个人代签就是了,毕竟没人会求证,谁见过姜戎的笔迹?
她马虎大意了,遇到了一群较真的人。
但是,我有资格跟人家较真吗?
没有,因为书不是我买的。
蒙蒙会跟他们较真吗?
不会,因为他太善良。
我在想,这个事我能怪蒙蒙吗?
不能,因为他也不是有意的。
怪谁?
我自己,我明明知道是假的,我还是接收了,不擅长说“不”,包括后来我已经坚信是假的了,蒙蒙把最后一批书送来,我还是接收了。
这就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否则永远都不会懂。
蒙蒙也是撞得满头是包,从最初我就不让他选择这本书,我只让他选《白鹿原》,他做签名书赚到的钱,应该多是从我身上赚的,我每本给他加10块钱。
我在想,他有一天,会不会抱怨我呢?毕竟是因为我写了签名书市场他才进入的,折腾了半天,可能也赚不了多少钱,若是再囤上一些书,就更难堪了。
蒙蒙还没抱怨。
别人有抱怨的了,罗列了他手里的库存,卖给我。
我咋办?
只能收。
其实,我跟他没有丝毫的来往……
包括娜娜的书,多数也卖给了我,我不要行吗?这是她全部家当。
她说送给我。
我说:“你算算多少钱吧。”
她说:“2000。”
我给了她3000。
我说:“以后你真的想做签名书,你一定要问问我,什么书能做,什么书不能做,你要听我的,因为我从2007年就开始涉足这个领域,还是蛮有经验的。”
我为什么选《一句顶一万句》?
因为,我坚信这部作品会改编成电视剧的,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书写的真好,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他们都没看好这本书。
春节搬过一次仓库,剩了30箱全是《一句顶一万句》,我爹总是想给扔了,他不懂书,不懂书的时候,他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他认为自己没听说过刘震云,那么就是没有名气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有些时候,创业不能跟父母商议着来,除非他们是企业家。
否则?
他们会用农村人的眼界来限制你。
我爹也是爱我,心疼我,怕我砸手里了。
我跟我爹讲:“我一本加100元,随时可以批发走,这4000本就是40万的利润,但是我不卖,因为刘震云说过,以后不签了,至少不会批量签了,他嫌累,这4000本签了半年。”
按照以上的逻辑,会不会是假的?
不会,因为是社长亲自去找的他。
以前,我是真鼓励大家去做签名书,因为这个市场真的很大,在2008年的时候,孔夫子一年的交易量就是几个亿,这是大家不可想象的,人们低估了图书市场,特别是藏书市场。
现在,我不再鼓励。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是以摆摊的方式去卖奢侈品。
我一直跟蒙蒙讲: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个市场,就正规化运作,开个天猫店,亲自去找作家,让作家给题个字啥的,奢侈品就是奢侈品,不适合摆摊卖。
另外,选书很重要。
要么,选硬通货,例如《白鹿原》这种,价格肯定越来越高,你试想一下,假如你现在有鲁迅签名版《呐喊》,1万元你舍得卖吗?
要么,扩大品类,只走签售会,盯住北京的签售会就足够了,每次有作家签售,就去签上200本,北京每周都有签售会,我收藏的陈丹青的签名画册就是在北京签的。
前者需要有相当的出版社资源,所谓的资源不是业务员,业务员是没有资格跟作家对话的。
后者需要地域优势,例如在北京或上海。
但是,这只是基础。
核心是什么?
推广,你要找到作家的粉丝圈子……
多数人都只解决了货源,没有解决后面,其实后面的才是最核心的,否则你有好产品也白搭。淘宝上有签名书卖得很好的,一年70万左右的利润,我跟他深聊过,他有莫言的签名书,全是签售会上搞来的,让我和红酒妹全部给买下来了,每本260~320元不等,其实他卖给我们以后就后悔了。
他是在一个很偏僻的县城生活,但是他有两个小兄弟,一个常年盘踞在上海,一个常年蜗居在北京,专门给他跑签售会。
大家依靠着我的时候,总觉得在日记下面回复一下就能卖书,最初大家卖得的确不错,但是时间长了呢?
这些事,也不怪别人,只怪我。
是我怂恿的结果。
我问过蒙蒙:“你觉得签名书有价值吗?”
他说:“不知道。”
当你都不认为签名书有价值的时候,你咋可能卖掉它呢?不光蒙蒙这么想,我认为大部分读者都这么想,认为书的内容相同就行了,什么签名不签名。
当时,我说过一个故事,是心理课上的一道题:老师指着一件毛衣,说是张灵甫被击毙时穿的那件,问有没有同学敢穿上它?
没人敢!
这其实就是一件很普通的毛衣,为什么不敢?因为有灵魂附体了,这也是签名书的魅力,就是作者触摸过的。
懂的人自然懂。
例如,赤道姐是书香门第,换句话说,我说的这些作家她都可以直接平等对话,因为赵老师也是知名作家,跟这些作家都是朋友。
可是,赤道姐也希望我送她这些签名书。
当时,为什么送书的时候我没想到她?
我心想,这点玩意你咋可能看在眼里呢?配不上你!
我现在,稍有点话语权了,至少我稍微带点倾向性,总是会影响到一批人,越是如此,我越要谨慎,不能口无遮拦,不能随意怂恿别人去旅行、去创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旅行成名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
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大问题。
例如,老毕最近惹麻烦了吧?
其实,这是一件P大的事,就是喝酒时吹吹牛、骂骂街,谁又没骂过呢?只是因为他是名人,所以他要接受我们的道德审判,你不觉得跟当年的RED卫兵很像吗?
我们吹毛求疵。
这是我们的基因,我们的骨子里是有批斗精神的。
总觉得自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
谁又没有恨的人呢?
谁又没有恨的事呢?
可是,我们敢说吗?
不敢,而且给自己套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包容!
我们真的包容敌人吗?
我们真的包容错误吗?
不包容!
可是,我们努力地压抑自己。为什么我们觉得李敖像疯狗?因为他总是骂人,他在北大演讲,上台先讽刺了一个人,谁?
连战!
当时,听了演讲,我突然觉得李敖很厉害,他敢表达内心最底层的声音,他恨谁,他就说。
我有恨的人吗?
有!
我敢说吗?
不敢!
而且,我还要道貌岸然地解释:“我是一个宽容的人!”
是人,就有敌人,就有异教,例如为什么你敢骂日本不敢骂领导?你只敢在心里骂。
我们是伪君子,连真小人都算不上。
李敖是一个很会演讲的人,至少在中国的文学界很难找到一个这么会把握节奏的人,他总是能踩准鼓点,当然有些东西也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就是讲了太多黄色的东西,学生都不好意思笑。
我觉得这些东西没啥,只是中国的教育太保守,大家听懂了也要装没懂。
李敖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演讲为什么不能带稿子?因为你自己都记不准,听的人更记不住。
他的演讲为什么很抓心?
他很会讲故事,标准的段子手,而且很擅长用暗喻,他怎么骂?是捧着骂,他拿出了《毛泽东选集》,在现场读了起来,是毛泽东关于言论自由的一些观点……
李敖,还真不是疯狗,他骂是表象。
我听完李敖的三场演讲以后,我觉得这些演讲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听不懂的,反而觉得李敖太桀骜不逊,实际上呢?
李敖要表达的观点,都在故事之外!
李敖真的很牛,过去我是不喜欢他的,觉得他整天骂人,跟个疯狗似的,类似的人还有一个就是方舟子,我也是从不喜欢他到欣赏他,还有孔庆东。
这些骂人的人,你看似他们在骂,其实传递的绝非是骂。
骂才是真正的障眼法。
我以前写过一句话:对一个人了解越深,越会一分为二的去评价他。
那么,也就是说,一些我们特别讨厌的名人,若是我们深入接触,会发现他们有真善美的一面。
我们为什么会痛恨他们?
是因为了解而痛恨吗?
恰好相反,是因为不了解才痛恨的!
反过来是不是也成立呢?
我们特别特别崇拜的人,当我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有丑陋的一面?
会吗?
会!
而且,很常见!
所以,见名人会有两个结果:
见名声很差的名人,多有惊喜。
见心中完美的偶像,多是失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飞屋环游记》,当卡尔遇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时,是失望、惊慌、恐惧,为什么呢?
卡尔发现了偶像残忍的一面。
你知道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那么一群狗,我想到了什么吗?
网民!
让它们捧谁,它们就捧谁。
让它们咬谁,它们就咬谁。
那么,怎么才能引开它们呢?
扔个球就行了。
例如,每当公众把目光聚焦到一些敏感事件时,总有一些娱乐新闻爆出来,老百姓对偶像的关注远大于公共事件,你爱地震地震,你爱爆炸爆炸,别影响我关注孙楠退赛就行。
前些日子,我写了一个说说:你想出现在谁的文章里,就在现实生活中走近谁……
很多人以为是我让大家走近我。
可能是我表达有误。
我说的是通用规则,因为写手的素材就是他的生活经历,谁跟他在一起,他就写谁,就是这么回事,他们不是刻意的,而是无意的,就如同董刚天天跟着赵老师,赵老师依据他的故事写了一本纪实文学《白老虎》,讲述了大蒜交易内幕的,董刚现在还在监狱里,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什么?有个女读者,还是个研究生,看了这本书以后找赵老师,非要赵老师引见一下董刚,她喜欢上了他。
其实,我不建议大家千里迢迢的来找我,见了就会失望,还不如你在身边找找做自媒体的,肯定有,绝对有。
你与他们之间是没有隔膜的,有,也是在你心里。
只要你愿意见他,他就愿意见你。
最近,我很感谢这些小插曲,让我越来越明白一些俗话是很有道理的,那是人性的结晶。昨天我算了算账,我手里现在没有几万块钱,但是借出去了40多万,基本上都延期了,最长延期三年了。我要想赚40万呢?
可能要付出一年的艰辛劳动。
我越来越觉得,人应该活得自我一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照顾好,既不伸手,也不出手,这是很高的境界,因为你有能力照顾自己和家人。
我好意思要吗?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性格缺陷,从来不好意思说不。
于是,我只能不停地埋怨,埋怨自己,埋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