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圈子

  云南的朋友到山东来开会,给我带了几包茶叶,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新加坡,回不来。


  他把茶叶交给了他同学,让同学转交给我。


  电话里,我表示了感谢,太客气了啥的。


  心里嘟囔着:真烦人,为了几包茶叶,我还要跑趟济南……


  他同学是剧院的,还是个领导,说话声音跟播音员似的,特别好听,咱不能空手去呀,我从后备箱里找出一套放了N久的茶具,忘记是谁送给我的,我平时又不喝茶,要这些玩意也没用,送给领导吧。


  领导顺手送了我几张票,京剧的。


  周末,闲着也是闲着,去听听京剧吧,最近“点翠”不是很火吗?咱去看看这玩意长的啥样啊?


  剧院不小,观众不多,多是老头老太,我显的特别不和谐,每当唱到高潮,老头老太都跟着唱,真跟演唱会似的,就差荧光棒了。


  我想睡觉,但是又睡不着,锣鼓真烦人。


  中场休息时,我调侃了一句:“就这玩意,也叫国粹?”


  旁边的老大爷说:“这真是国粹,美国有吗?法国有吗?苏联有吗?”


  我说:“再过20年,没人看了。”


  老大爷说:“不会,反而会发扬光大,你没看到这一届政府特别提倡国学吗?民族要有特色,京剧就是咱的特色之一。”


  我心想,等你们这帮老头老太都不在了的时候,京剧就真的没人看了……


  这个现象,在科学领域最明显,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京剧、相声这些艺术形式,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每种艺术形式都是有时代标签的,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是可以通吃的。


  就如同胡律师说的大熊猫保护是一个道理:大熊猫为什么不行了?是没有自主繁衍能力了,再怎么保护也白搭,灭绝是早晚的事。


  苍蝇需要保护吗?老鼠需要保护吗?


  不需要,因为繁殖能力太强了!


  有个读者,是诗人,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他这么一说,咱就觉得他挺牛B的,急忙攀亲戚,他问我认识临沂这边一个文学网站的站长不?


  我说,不认识。


  他说,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认识。


  我说,好,好,好。


  其实,我对认识谁都没兴趣,关键是我对诗人也没有感觉,曾经离汪国真老师只有半步之遥,因为我推广他的见面会,但是我总担心跟文化人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我没有去参加,后来做签名书的时候,想过推广他的签名书,但是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汪国真有什么畅销书,想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结果,没机会了。


  我手里有汪国真老师的两本签名书,驿家送的,让我忘到酒店去了,我让小兄弟去拿,意思是如果他喜欢,就不用给我了。


  他拿到以后,又快递给我了:“能送我两本别的不?”


  都不识货,包括我。


  我说的那个诗人来临沂了,叫田Y,我去接他,其实我离临沂特别远,差不多2个小时的车程,相当于我跑到青岛或济南,我真后悔当初那么热情……


  接上了,一起吃饭。


  文人,骚客嘛,我要喊个美女陪着喝酒,4S店的一个妹妹,特会劝酒,我经常调侃她:听说,买车陪睡?


  她笑着说:“是真的,我老公就是过来买车认识的。”


  跟田Y谈到了湖北作家,方方、刘醒龙。


  我说:“前天,刘醒龙过来了,搞了个讲座,我去听了。”


  他问:“感觉咋样?”


  我说:“文学功底很好,现场背了很多诗,特别是李清照的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反复背诵了四五次。”


  他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这些都是基本功。”


  我说:“不知道你看过《中国少了一味药》没有?慕容雪村的纪实文学,讲传销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有硬伤,就是引用了太多诗句、名言之类的,有故意炫的感觉。”


  他说:“这是文学应有的品位。”


  我说:“我跟赵德发老师也探讨过这点,我认为《双手合十》写得太深了,读起来特别费劲,文字的确很美,赵德发老师说的就是这句:文学应该有它的品位,不能一味的世俗。”


  他说:“诗歌才是最纯净的。”


  我说:“赵德发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观点,他说最好的小说应该如同史诗一般,史是历史,诗是诗歌。”


  他说:“你应该加强文学修养。”


  我说:“这一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你读过莫言的《蛙》没有?你觉得里面有复杂的句子吗?你读过《老人与海》没有?你觉得有复杂的词汇吗?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代表着文学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没有引用古诗呢?我更认同一个观点:写作应该是副业,否则就成了凭空想象,海明威写的小说,多是亲身经历,你可以百度一下他的一生。”


  他说:“等我们死后,应该留下点什么。”


  我说:“我们死后,什么都留不下。有时我在想,我爷爷留下了什么?就留下了我爹而已。你别想那么长远,在这个时代,想流芳百世是非常难的,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被写进历史的,可能不超过50个人,你想想咱有这个概率吗?”


  他说:“文学不应该世俗化。”


  我说:“文学,应该工具化,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主角,若是文字太炫了,那么就是喧宾夺主了。你可以看看日本的品牌,多是工具型的,例如佳能、丰田,他们不耍花样,就是实实在在,讲究耐用、实用,去非洲、东南亚、青藏高原看看,清一色的丰田,丰田现在年销售1000万辆,他们的电子功能未必是最多的,但是一定是最耐用的,甚至连涡轮增压都不用,所以丰田的故障率一直都是最低的。”


  他说:“你看看国产电影,沦落到什么地步了。”


  我说:“你看看张艺谋的发展路线,从文艺片到商业片,他想拍商业片吗?他不想,但是又必须拍,否则就吃不上饭,除非拍到李安这个境界,但是他又没有李安这个水平,我觉得冯小刚更高明一些,两条腿走路,一边商业,一边文艺,互不耽误。”


  他说:“我觉得每部作品,都应该是自己的代表作。”


  我说:“前天,我看了《澳门风云2》,我是冲着周润发去的,看了一半,我觉得太烂了,纯粹是网络段子,让咱看,没有半点深度,纯粹是无厘头,但是反过来想,票房决定一切,拍电影的本质就是做生意,你写文章的本质也是做生意。”


  他说:“你这么说,是不对的。”


  我问:“你写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养家吗?”


  他问:“你觉得自己文笔如何?”


  我说:“相当于高中生吧。”


  他问:“那你成功的卖点是什么?”


  我说:“信息。其实写作者普遍心理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就拿我来说吧,假如我每周去当面采访一个人,我可以多赚100万/年,可是我不愿意去,生怕别人骂我商业化,因为采访就意味着背书,我要唱赞歌,但是从生意角度,我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哪家报纸不是在背书?哪个企业的成长不是类似的原始积累,何况背书未必就是助纣为虐,对不?”


  他说:“我真不在意图书销量。”


  我说:“真的不在乎吗?哪有作者不在乎销量的?就是莫言也在乎,刘醒龙更在乎,虽然他说出了那句:作者需要的是知音,不是粉丝。”


  他说:“我给你提几个建议:第一、应该读读国学经典。第二、每篇长度不超过3000字。第三、每周出一篇,力求经典。”


  我说:“谢谢你。”


  我认同吗?


  不认同,为什么呢?


  因为,他说的,我都试过,我每天读一章南怀瑾全集,计划一年的时间通读一遍,我读的越多,我越认同王小波的观点,什么圣贤?就是把一些大实话故弄玄虚,这些道理其实原本很浅显,是过度解读了。


  可以这么说,老祖宗的每一句经典,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现代版的段子……


  每篇不超3000字?


  我写的是口语化文章,字数长不要紧,毕竟文字轻松活泼,哪怕是7000字也很容易读完,若是3000字的枯涩文呢?大家根本没有耐心。


  就如同我去听刘醒龙的演讲,总觉得时间过的好慢,因为他讲的都是一些听不懂的玩意,而没有莫言讲的那么轻松。


  口语化是互联网时代最畅销的写法,因为没人有耐心去钻研,你还指望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位你的诗?你想想,汪国真多大的诗人?你能背出一句他的诗吗?至少我就背不出来。


  没品位?


  也许吧!


  玩文字游戏,类似花式足球,看着很炫,根本不实用……


  每周一篇?


  如果每周一篇,读者养成的习惯就会被淡化,大家虽然依然关注你,但是不会如此的密切,这个我也尝试过,可能会出精品,但是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我的竞争力恰好不是精品,而是粗糙,相当于东北厨师不做乱炖了,改做上海菜了。


  我带过两个文科生,文章写的都不错,她们俩都喜欢写日记,每天发给我,让我点评,我的观点是啥?


  无病呻吟。


  就是说,你们的文笔已经没问题了,但是缺少素材,现在的素材多是编的,这是没有杀伤力的,俩人闹分手,男的蹲在花坛里抽了一晚上烟,他有病呀?蹲在花坛里,不符合常理,而且一晚上要抽多少烟?一包?两包?三包?他随身带这么多烟?


  小女生嫌我鸡蛋里挑骨头。


  我说:“我不是挑剔,而是告诉你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只要不是基于事实的创作,都是空中楼阁,经受不起推敲的,要多去经历,爱呀,恨呀,富呀,穷呀,你经历的越多,你写的越有力量。”


  缺少经历。


  这个小女生写了一个长篇连载,是讲述打黑拳的。


  我说:“你是地摊文学看多了吧?什么打黑拳的?还绝世高手,你觉得现实吗?黑拳能有多少人看?如果真有实力,咋可能不去打正规比赛呢?那才是万人瞩目,比赛的规模、奖金都决定着参赛选手的高度,你觉得民间有人比NBA球员篮球打得还好的吗?”


  她说:“李小龙就打过黑拳。”


  我说:“这个你也信?有人说泰森在监狱里被狂揍,这都是扯蛋的,有个散打王在酒吧里跟人打架被拘留了,在拘留所里,他一个人挑了九个,他写了一篇回忆录,在微博上很火,你可以找出来看看,后来是有个人抱住了他,九个人把他压在了身下,他把四个人打成了骨折。”


  她问:“文学不能想象吗?”


  我说:“可以想象,但是要在合理范围内的想象,现在想象文学是没有太大市场的,除非是科幻文学。要最大化的真实,懂吗?真实才是互联网时代的杀手锏。”


  苏乞儿也跟了我一段时间,出书以后就很少联系了,一起去过台湾。


  其实,她还是给我上了一课。


  第一件事,就是我低估了她的执着,她找到我,问能否发起众筹出书?


  我说,可以。


  于是,她就发起了,她准备众筹7万块钱,我心想,肯定筹不到,因为没人是傻子,哪怕是几百块钱,也不会随便扔的。


  但是,她还真筹到了,她挨着联系经常回复我的读者,要求他们帮着转发……


  因为这个事,我说过她,意思是必须要经过我同意,但是我反过来想,其实我也是多此一举,我跟读者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我是无权干涉的。


  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想做一件事,真的想,真的想,就一定能成功,我们之所以没有行动力,其实还是信念不够。昨天,我在想一个问题,XW给我拿了一些钱,让我买车用的,我能拿吗?不能。假如,我母亲病了,急需要手术,我需要筹备100万,我会不会挨着每个朋友借?


  会!


  因为,我有迫切性,非常非常的迫切,自然就有了动力,我们现在纠结的很多事,其实根本就不是事,主要就是我们没有迫切性。


  当然,这也成了N多人攻击苏乞儿的把柄:功利心太强。


  后来,还有一件事,她伤害到了我,不过也无所谓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会替你保守秘密,她要跟某人合作,问我意见,我出的是反对牌,她问我理由,我就把理由罗列了一番,并且告诉她,保密。


  后来,某人来找我闹了。


  哪怕我是把她当小徒弟对待,而且完全是出于保护她的心理,她依然会出卖我。


  这个事不怪她,其实我把话说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是秘密了,是我自己没有原则,我是想把她拉住,别跳到火坑里了,其实我不应该管她,由她去吧。


  不过,这些都是往事了,翻过去了。


  她知道我是为她好就行了,在台湾的时候,她都没好意思跟我说话……


  前几天,我们几个朋友聚会,谈起了苏乞儿的书,意思是她不应该出版这本书,从长远来讲会起反作用的。


  我说:“她写成功题材,的确有点早,因为缺少说服力,毕竟自己还在上班,但是我在她身上的确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为什么她说出书我是赞同的呢?因为一个人出了书和没出书,身份标签是截然不同的,她可以跻身作者行列,但是处女作会是一个人的标签,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很难走出这本书带给她的负能量,因为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


  聚餐的时候,陆小米也批判了我。


  她说:“你呢,话说的太多,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讲的,既然你提到尊重每个生命的轨迹,就应该由他去吧,而不是刻意地去干涉。”


  她罗列了一些例子,就是我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事,例如朋友借了我3万块钱,我说不要了。


  她说:“人家凭啥还你钱?你都说不要了。人家真不还你钱了,你又嫌人家忘恩负义。”


  有道理不?


  很有道理,我就是这样的人!


  写文章的前提是什么?


  一定要有灵感,要接受新鲜事物,光坐在家里空想?白搭!纵然你读再多书,终究是纸上谈兵,要多走出去,多拜访别人。


  经历越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越平淡,也越有深度。为什么平淡?因为他没有情绪在里面,再奇葩的事,他也会心平气和地讲出来。在新加坡的时候,我构思了一个小说,情感类的,就是我有了外遇,对方怀孕了,逼我离婚,我跟媳妇商量,媳妇说给她房子和车子,就可以离婚,但是不能搬走,媳妇以为我是闹着玩,就跟我去离婚了。


  小嫂子怀孕了,自然要逼我结婚呀,于是我把小嫂子领回家了,这下大嫂子不愿意了,但是也没办法,毕竟离过婚了,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了。


  她们俩会不会吵架?


  不会,相反,相处得特别融洽,融洽到什么程度?小嫂子坐月子,都是大嫂子伺候的,春节时,我在家里上网,大嫂子带着小嫂子挨着亲戚去磕头。


  我要给大嫂子找个新婆家呀?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厨师,结婚那天,小嫂子当的伴娘……


  这些情节听起来奇葩不?


  我说的真人真事。


  讲给我听的朋友很淡定,我听了也很淡定,因为我觉得这种事完全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而且我有这个能力把局面操控成这么和谐。


  人,其实没有底线的,底线一旦突破了,就没有底线了,你觉得自己很有底线?你老公带个回来,你试试?你会发现,你原来固守的东西都被打破了,你原来发过誓,只要他出轨一次,你就离婚。


  可是,当真的有第三者出现时,你变得害怕了,你去找对方谈一谈,而且还主动跟老公提出:要不,咱补偿她一点钱?让她找个男人嫁了吧。


  如果这些情节是凭空捏造的呢?


  你写得再合理,也觉得经受不起推敲。


  若是这些情节是真实的呢?


  那么,怎么写都很有穿透力。


  旅行时,我们经常玩真心话大冒险,什么奇葩的问题都遇到,例如有人问我有几个女朋友?


  我说,就俩,前任和现任。


  问过一个女生,特别漂亮,特别老实,问题是你最爱的人是谁?


  她说:“我姐夫!”


  我说这些不是要颠覆大家的三观,而是讲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文章是否能经受得起推敲,与剧情是否奇葩无关,而是取决于是否源于真实生活。


  陆小米的同事写了一篇采访录,发表在报纸上,是讲述了本地一个电商村,全是卖鞋的,家家户户开淘宝店,都赚钱了……


  陆小米发给我看。


  我说:“夸张了。第一、这些鞋基本上都是高仿NB鞋。第二、这个村只有三四个做淘宝的,其余的只是开了淘宝店,但是没有生意,咋可能有全民致富这种现象呢?”


  她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卖鞋那小子以前在申通当快递员,本地就这么几家做淘宝的,数都能数出来,总不至于不在本地发货吧?只要在本地发货,我们就能拿到数据,同样的道理,他们也能拿到我们家的数据。”


  她问:“如果是你,你怎么写?”


  我说:“实事求是。传统媒体之死,不是媒介形式之死,而是写作风格之死,你们还处于浮夸风时代,言不由衷。青岛有个传媒大佬,在互联网界也曾经是风云人物,这几天我在网上翻了一些他的帖子,写的很一般,根本问题就是官腔太重,他不了解现在互联网读者的心态,虚的东西,终究是虚的,要力求真实,未必深刻。”


  我现在的原则是尊重而不怂恿,想创业就去创业,不想创业就上班。


  经常有朋友过来,提到自己想做采访录。


  一般我都会先问问口袋里有多少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因为,这决定了他能不能采访到那些牛人。


  如果想跟圈子里比较牛的人混在一起,至少要花个四五万块钱,怎么花呢?


  要么,把这些钱一股脑送给一个人,让他把你当兄弟,然后带你四处拜访,你很自然的就混进了一个圈子,这个是最容易的,你借此机会做采访就可以了。


  要么?


  你想采访谁,就成为谁的客户,在现实生活中走近他,没人会拒绝客户。那天我看刘醒龙签售,感触特别深,几个拿着笔记本等着刘醒龙题字的,都被拒绝了,原因非常简单,你连本书都不舍得买,你咋可能打动他呢?


  至于说单纯的空手或空口拜访?


  应该没人会给你这个面子,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能有分别心,你喜欢谁不喜欢谁都不能表现出来,只要他对你有用,你就应该喜欢他,这是混圈子的诀窍,你可以看看国庆和鱼子泡泡,什么聚会都参加,他们才不会有分别心呢。


  我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因为,我有分别心,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最终的结果就是别人也看不起我,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跟自己玩。


  这是错误的心态。


  混圈子,非常容易,你舍得扔5万元,你发现用不了多久,你屁股后面跟了无数的小兄弟,在他们眼里,你就是超级高手。


  我记得前几年,总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一年能收入几千万?


  挺有意思吧?


  那天,我跟国庆说:“混圈子有个问题,就是很容易变得浮躁,大家说的话多有水分,每个人貌似都赚了几千万,实际上一年能赚30万的人,就不会混在那里,你在那里久了,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也一定要坚持实话实说,否则终究会被戳穿的。”


  想成为高手,还不容易嘛!


  站在凳子上,咱也能扣篮……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