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洗车,排队。
来了辆奔驰,A180,红色的,我以为是位女神呢,结果下来了一个胖子,男人,40多岁,与车子一点都不协调……
休息室有台球。
胖子摆好球:“兄弟,玩两把?”
我说:“哥,我不会玩。”
他说:“这玩意,跟泡妞一样简单,戳进去就行。”
我接过杆,猛的戳了一杆,球被我打得七零八落,还蒙进去了一个,我是真不会打,从来没学过,我总感觉台球是小混混玩的玩意,从小到大没怎么接触过。
他打得很认真。
我说:“奔驰A系列挺不错的,操纵好。”
他说:“超车嗖嗖的,绝对的,奔驰嘛。”
我说:“A45不错。”
他问:“啥是A45?”
我说:“奔驰的AMG,跟你那个车是同一款,只是高性能版,2.0T的。”
他说:“我那车动力已经够猛了。”
我说:“奔驰A对抗的宝马1系,奔驰A是前驱,宝马1是后驱,玩车的话还是后驱。”
他问:“你那车是后驱吧?”
我说:“是的。”
他问:“咋样?”
我说:“刚开始不是很适应,后驱车的开法跟前驱车有差别,总感觉摇晃,在高速上发飘,方向盘也不稳,我买了可后悔了。”
他问:“花多少钱买的?”
我说:“40多万吧。”
他问:“兄弟,你咋不买A6呢?”
我说:“这个价位只能买A6入门款,我不喜欢前驱车了,我看中的A6是3.0的那一款,74万,超出了我的预算,我没这么多钱。”
他说:“小日本的车,不能买,跟纸糊的似的。”
我说:“这个我倒是深有感触,我以前开德系车,而且是铁皮最厚、底盘最稳的雪铁龙系列,那车门比宝马7系的都厚,刚换了皇冠,我突然不适应了,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感觉雨点都能把铁皮击穿,太薄了。”
他说:“小日本,故意的。”
我说:“我买车的那天,就下雨,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我接着打电话给4S店,问能退不,我愿意赔点钱,人家不退,还喊来了技术顾问给我解答,说是铁皮与安全没有直接关系,决定安全的是防撞梁,还发视频给我看,后来我想了想,算了吧,愿赌服输。”
他问:“舒适度如何?”
我说:“我买的是可调悬挂的,应该是最舒服的了,跟空气悬挂差不多,但是一上路,我发现比我原来的C5差了太多,原来的C5多舒服,开皇冠总感觉跟开皮卡似的,当时我们是三个人一起团购的,有个哥们以前是开A6的,他跟我的感觉一样,非要联合我一起退,太颠了。”
他问:“是胎压的缘故吧?”
我说:“我调到了2.5,他调到了2.1,都白搭,技术总监给出的答复是开开就好了,皇冠的悬挂就是如此。”
他问:“现在如何?”
我说:“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真的变好了,感觉可舒服了,当然依然感觉到略有颠簸,但是换我媳妇的车子开开就感觉太明显了,我开我媳妇的车子跑长途回来腰酸背痛,开我自己的车子有说有笑。”
他问:“后悔不?”
我说:“一点都不后悔,日本车质量就是很好,故障率非常低,铁皮薄是他们的技术特点,因为铁皮不起支撑作用,只是起装饰作用,我去听过安全课,我认同这个观点,不仅仅是皇冠,包括坦途皮卡的铁皮也这么薄,平时我也玩皮卡,但是你说坦途不安全吗?坦途是红杉的皮卡版。”
他说:“还是厚了好。”
我说:“一个月前吧,我去物流上提货,有个汽修厂进了一个宝马侧面,包括ABC柱,我看了看那铁皮,太薄了,只是喷上漆以后觉得很厚而已,看了这个以后我就坚信了一点,铁皮厚薄与安全无关。”
这哥们貌似对我的回答不满意,略有激动,开始谈中日关系,谈抵制日货,嫌我不爱国……
看他越来越激动,我要安抚他呀。
我说:“哥,你讲的很有道理,我也认同,这车不是我买的,是我爹非要给我买的,其实我是想买BYD的。”
他说:“对,咱有钱也不能让小日本赚去。”
他对我不再那么生气。
台球,我实在不会打,他打赢了也没成就感,也没兴趣玩了,我去理发去了,他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等我理发回来,他已经走了。
前台妹子说:“董哥,你真幽默,那车真是叔叔给你买的?”
我说:“我爹能给我买辆拖拉机就不错了。”
她说:“上个月,门口因为排队发生了点小刮蹭,很小,一辆霸道,一辆迈腾,俩人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吵到了日本车,看热闹的越来越多,非要把日本车给砸了,就因为霸道司机说了一句话:日本车咋了?你们买不起!后来,我们店长出面,提出帮他们俩补漆,免洗车费才平息了。”
我说:“其实没必要争论。”
她说:“你真大度。”
我说:“第一次有人这么夸我,我不是大度,我是怕胖哥拿球杆追着我打。”
她问:“你真喜欢日本车吗?”
我说:“其实,这车是别人送我的,我一个朋友炒股赚了80万,买了两辆皇冠,她一辆,我一辆。”
她说:“真好。”
我说:“还行吧!”
我知道,她不信,我也没过多的解释,从我买捷达开始,我买车就没花过自己的钱,前几天我说去买辆皮卡,其实我就付了1万元定金,拍了个照,合了个影,我跟工作人员说,给我半个月,我来提车。
两天就凑齐了。
我说,我有梦想,大家能不帮我实现吗?
我甚至飘飘然的感觉,我众筹辆法拉利也没问题……
是不是牛吹大了?自负过头了?
不是,而是谁对我好,我对谁更好,你赞助了我1万,我非要帮你赚5万,你不要,我也帮你,第一个赞助我的人是方薇,她微信给我,我不要,她后来打我支付宝上了,我提议帮她做期团购,卖不了200个还卖不了100个?
她不让我这么做,怕我内耗。
我说,不至于。
最近,我准备去高密,偶遇莫言,我准备带着方薇家的枕头去,让莫言老师摸一摸,试试软不软,然后再写到文章里。
我拿了,会给的,而且我从来没主动伸过手,所以当我有需求的时候,大家会挺身而出,为什么我对送泰山石,送佛珠,这么有感触呢?
因为,我天天在送书,感触最深。
一个善良的人,是不会白拿你东西的,拿了你10块钱的东西,他一定要给予你20,但是我在付出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这20,甚至1分都不要,就是基于我这个出发点,才能意外的换来了20,是我不想要的结果,但是还是得到了,矫情?
不是!
但是,为什么大家在执行过程中有偏差呢?
第一、太当生意了,生怕亏本。
就像昨天文章里提到的卖给我狗狗的姑娘,她当时若是爽快地退钱,我自然会被感动,咱也信任她,也不能让她吃亏呀,肯定会给她介绍更多客户,那么她亏掉的很快就回来了。很可惜,她给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第二、没有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虔诚与初衷。
必须是什么?
这真的是特别好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想送给你,我没想过回报……
前天,一起喝酒,我跟陆小米又谈到了这个话题,说大家对我挺好的,知道我没钱了,去北京签书都偷偷的帮我把钱垫上,陆小米去签了一批严歌苓的,书款也是她垫付的,她都没告诉我,我是马大哈,欠她多少钱我都没数,但是她知道我不会少了大家的钱,假如我欠她3万,我肯定直接给5万。
基于这样的信任和性格,大家对我也是绝对的信任,帮我干活的,发工资的时候,都是俩字:不要,不要,不要。
不知道,是不是少了一个“停”!
我喝多了吧?
都喝多了。陆小米他们就开始批判我,说人跟人的格局不同,不能因为你能做到,就高高在上,去指责别人狭隘,那样你就成了自我标榜,而且是以“中立”的身份标榜。
我一听,很生气:“我说中立就是中立,你为什么说我是标榜呢?”
她问:“今年你最满意的作品,除了《木老虎》就是《仇日》了吧?”
我说:“《仇日》还可以吧。”
她问:“你是中立态度吗?”
我说:“是!”
她说:“不是,你说自己是中立,其实是自我标榜,你看我多牛B呀,我既不偏袒日本,也不偏袒愤青,我是高于你们的境界,我中立。”
我说:“不是。”
她说:“中立的关键标准是:A信A的,B信B的,你不去判断谁对谁错,更不去规劝。而整篇文章里,你非说自己是中立的,其实你是亲日派。”
我有点急了:“不是。”
她说:“你可以问问大家是不是这个感觉。”
大家说,是。
我说:“如果,我信我的,你信你的,你仇日,我亲日,那我还是中立吗?”
她说:“是的,你是人格中立,你不试图去说服别人,不试图去统一别人的思想。”
我说:“我问的点是,我亲日,是中立吗?”
她说:“我这种才算:你愿亲日就亲日,愿仇日就仇日,与我无关。”
我说:“我不是亲日,我只是如实的描述了我对日本的印象。”
她说:“充斥着崇拜。”
我说:“没有。”
她说:“狡辩,站在中国看日本,跟站在美国看日本,印象能是一样的吗?你敢说你的见闻和感受是客观的吗?其实我们没必要探讨你是不是亲日,我们又不是抓间谍,我们是要探讨写作,就是你是不是有意无意的在试图说服别人。”
我说:“文章里的我,未必是我。”
她说:“对,你可以在文章里扮演混混,扮演自负之人,扮演卑鄙之人,但是不能有主导性,就是说人物性格可以有引导性,但是文章整体是中立的,应该有黑有白,而不是太白或太黑。”
我说:“有那么一点道理,那我能有自己的信仰吗?”
她说:“当然可以,人人都有信仰自由,但是不能试图去统一别人的信仰,更不能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跟宗教是两回事。宗教信仰是信仰的一种,它是一个比较秩序化的、一个集体主义的,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些权益你必须为之持守。但一个人的信仰那就很自由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个人化的,甚至私人化的。我信仰善的力量,我觉得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力量,或者是我信仰爱,或者我觉得钱在这个时代相当重要,我按照我的观念去把我挣到的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去。你认同的、理想的、为之不懈努力的那个东西,就可以是你的信仰。信仰是一个泛化的、日常的个人化的东西。”
我说:“太复杂。”
她说:“一点都不复杂。”
我说:“扯远了,继续说仇日的事,我只是剖析了仇日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日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她问:“你说的,有人认同吗?”
我说:“去过日本的都认同。”
她问:“那没去过日本的人,能被你说的认同吗?”
我说:“这个问题我没考虑过。”
她问:“假如他们去了日本,会不会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
我说:“这个会。”
她说:“那说明你的文章没有意义,不如你只描述你看到的、听到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不要动不动就说,哇,日本太干净了,要是在中国咋样咋样,别人听了不舒服。我觉得,仇日不仇日,真的是很个人的问题,只是不要去谩骂或者伤害无辜的人就行了。我们不是也有莫名其妙讨厌某个人的情况吗?就是看他不顺眼。”
我问:“我把我看到的告诉他们,岂不是可以让他们心胸更加的宽广?”
她说:“说白了,地界决定眼界。庄稼汉需要普世价值观吗?需要‘地球村’理论吗?安心‘修理地球’才是本分。井底之蛙若是整天向往外面的世界,不光自己痛苦,还会被其它青蛙视为怪胎!其实走出了自然就变了,走不出去,怎么教导也没用,就像,很多留学生在国外是一种状态,回到国内照样得适应中国国情。足够另类的超凡脱俗的人毕竟太少,当然你如果能扮演的很像,也是一条出路,大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装着做到了,那么你就是大家眼中的Hero。”
我问:“莫言写的文章没有倾向性吗?”
她说:“莫言属于比较大胆的了,前期作品是有倾向性的,例如仇日,后期作品慢慢的就去掉了个人情感判断,以中立的方式去描述了。”
我问:“莫言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她说:“天赋,其实你们村都是莫言。”
我问:“怎么理解?”
她说:“莫言写的那些事,不都发生在你们村吗?每个人都是故事的知晓者,只是莫言写了出来。”
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不缺少素材。”
她说:“对,例如我们是记者,每天都采访不同的人,有悲剧,有喜剧,要是我们会写,那也会火,但是我们有素材写不出来,写惯了太正太严肃的问题,就写不了太调皮的文章,即便是想写小说,写上几段发现又像新闻了。”
我说:“我要是有你们这么多素材,那就好了。”
她说:“也未必。”
我说:“起码可以接触更多层次的人,发现更多好的项目,然后写出来。”
她问:“写的目的是什么?”
我说:“对一些人有启发。”
她说:“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应该不是去写,而是去做,让别人偷偷地发现,从而跟随你,你有项目赚到了钱,大家自然会去模仿去复制,而且是有观察能力和行动力的人去做。如果你在文章里怂恿呢?凡是去做的,都是急切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他们原本是感激你的,但是开始做以后,就会抱怨你,因为你不断地写使他们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他们又不具备操盘能力,最终都恨你。”
我说:“我现在感受到了。去年跟着我进入签名书市场的,应该都恨着我呢,很多人手里现在还有书,最终还得我来买单,我明知道这些书贵,但是不收我又难受。”
她说:“这是你自己酿下的苦果,也是教训。”
我最近收了一批《白鹿原》,200本,他已经压在手里半年了,我一直在想,哪怕他每天参加拍卖会也能卖掉不少,拍卖会只要出现《白鹿原》签名书,很少有低于500元的时候,有时都能拍到1500元。
他可能是失望了,生气了。
没办法,我收来了,多给了他2000块钱,他说不要。
这2000元,其实是我内疚的费用,毕竟是我写了文章引导了大家,让大家去做签名书,我只是觉得这个市场挺大。
事实证明,就是很大。
但是,除了我们自己做的比较好,貌似没有做的特别好的。
陆小米,原来这么懂人性呀?!
但是,有些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总是想去干涉别人。泽哥今天帮我打包油画,油画特别费劲,要里三层外三层,打包一个要十多分钟……
打包完,他要去上海了。
我爹非要给他算一卦,说是很普通的一卦,但是临走的时候,我娘特意嘱咐了一句:算卦这玩意,就是游戏,别当真。
我调侃了一句:跟范冰冰同一天出生的女人有多少,咋还信这个呢?
我爹不服,罗列出了一大堆他算的准的,有个年轻人学习一般,来找他算算,我爹说,富贵命,现在当局长了,我爹最值得炫耀的成功案例。
我带泽哥去吃海鲜。
我说:“微商这玩意,我总觉得有点晚了,过了风口了(我去,您一直抵制抵制,这刚开始愿意正脸瞧它呢,它已经过时了?哈哈),如果你真的想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我给你一个建议,就是一定不要偏题,还是要抓住淘宝、天猫、京东,这是主战场,如果你进不了主战场,永远都是边缘人,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你看我挺牛B的吧?蹦达蹦达的,但是我真牛B吗?我去文学院能当老师吗?当不了,那里随便摸出来一个研究生都秒杀我,我的意思不知道你能听懂不?就是业余的就是业余的,专业的就是专业的,业余的进不了专业领域,但是在业余领域搞得风生水起,让人误以为可以横扫一切。”
他说:“我明白你意思了。”
我说:“网上有个视频,是青岛球王挑战林丹,这是青岛打的最好的羽毛球选手,肯定也是专业出身,但是他跟林丹对打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这个男人根本不会打球,很少能打两个回合,假如我们平时在球馆里遇到青岛球王呢?那简直是叹为观止,心想,林丹来了也肯定被灭。你把做的最好的100个微商拿到天猫上去PK,你才发现都是跳梁小丑。”
他问:“电子商务需要解决什么?”
我说:“不管是什么商,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你的产品是什么。第二、你如何获取人气?”
他问:“如果我就想研究微商呢?例如走代理模式。”
我说:“那就一点,你如何能让代理赚到钱。代理如何才能赚到钱呢?根本只有一条,就是他们如何获取流量,如何获取关注,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能玩转微商。”
他问:“能否举个例子?”
我说:“最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他们发文章,能吸引眼球的文章。俞敏洪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一个人是怎么成名的,这个人从上海徒步去拉萨,边走边乞讨,并且把乞讨过程写到博客里,那时博客刚兴起,有几百万人关注,火了。”
他问:“我去哪找这些文章呢?”
我说:“假如,我围中国旅行了一圈,我没有发游记,而是把游记给了你,如果你来发,里面嵌上你的微信号,你会不会火?”
他说:“肯定。”
我说:“假如,我里面有30款特产是软文广告,是准备卖给读者的,假如你发布了,会不会有人通过你买?”
他说:“会!”
我说:“假如我把这个方法告诉N多人,让他们做我的代理,只需要他们去发这些游记就可以了,在各个平台上发,只需要把主人公换成他们自己就可以了,甚至换不换都无所谓。”
他问:“会不会被识破?”
我说:“不会,因为优秀的文章被转载本身就是很正常,只是你主动转载的而已。”
他问:“用这个方式招代理,对不对?”
我说:“对,可以不收代理费,你单纯的只卖货,而且每个代理都能赚到钱,只要他真的去搞连载了。”
他问:“是不是不一定要环旅中国?”
我说:“当然。这个事其实我写过,我们有个队友就专门这么做特产,他是卖水果的,俩皇冠店,开了辆Q7,他其实哪里都没去,但是仿佛他整天都在路上,就是有个专门的团队在整理别人的游记,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包括照片要组合,内容要组合,他会特意去路上拍一些他自己车子的照片,穿插进去,没人识破,游记是最容易造神的。他有三个团队,一套团队专门制作游记。一个团队专门做水果淘宝店的运营。一个团队专门发游记,各个论坛都有。”
他问:“我能做的了吗?”
我说:“难度系数非常大。”
他问:“为什么?”
我说:“相信是最难的。”
他问:“你信吗?”
我说:“你看到我每天发多少张油画了吧?你知道我怎么卖的吗?”
他说:“不知道,你不是说拍卖的吗?”
我说:“那是幌子而已,我从淘宝上拍卖来的画很少,一共不到20幅,我在天涯上有个很火的帖子,是写了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爬百座名山的过程,每座山画了一幅画,形成了系列作品,我卖的就是这些画,明白了不?”
他说:“那也赚不了多少钱。”
我说:“20来万吧,的确不多,几乎是一锤子买卖,画卖了就没有了,但是我通过这个事获取了巨大的信心,今天牛哥给我打电话,我分享给他的就是这个故事,我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有图有真相。”
他问:“没有学生去爬山,画是哪来的?”
我说:“美术学院的老师画的,我提供照片给他。”
他问:“照片是你自己拍的吗?”
我说:“不是,是我在网上搜的,找大图,清晰的、角度独特的、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有活力的,我很少选纯景色的,我一般选择有活物的,例如我送你的那幅是峨眉山,画的是一只猴子。”
他说:“这个事,能延伸很多啊。”
我说:“前几天,光哥在群上不是说了嘛,这个办法可以做任何生意,其实这个办法的核心是:获取关注,而且是崇拜式的关注。”
他问:“你真懂油画吗?”
我说:“我不懂,我觉得我不懂是优势,例如美术学院的老师总觉得我不懂审美,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他喜欢的风格都是我不喜欢的,也是老百姓不喜欢的,而我代表了老百姓的审美观,我喜欢的,大家就喜欢,大家评判油画就一句话:哇,好美呀!”
他问:“你在淘宝上拍画有讲究不?”
我说:“当然,你可能没仔细关注,前几天我拍的画是红高粱,因为我旅行第一站是去高密,我还拍了一张出海打渔的,这个是我准备在青岛站展出的,我每站推出一幅油画,至少能赚3倍,我现在拍的价格都在1000元以下,出售的时候,不会低于3000元,因为我把它们形成了系列,给予了全新的定义,而且只有这么100幅,没了就没了,收藏者也觉得很开心,因为在游记里出现过,这是一幅有知名度的画。”
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就崇拜了谁,然后就为其买单了,压根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就如同我们读书时的偶像?写《三重门》的那个,据说是他爸写的。
他爸写的,他儿写的。
产生了争论,这本身就是笑谈。
就跟韩寒说的一样:没人能证明文章是自己写的……
这篇文章,是我爹写的。
不信?
不信就不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