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跟刘冰去了趟浙江,路上聊起了欧洲见闻。
刘冰说:“出去转了一圈,感觉最大的机会在中国。”
我说:“同感,真的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崛起。在中国真是日新月异,而在欧洲则感觉变化不大,仿佛是进入了享受期,他们可能不想再创业了。”
站在巴黎春天的最高层,俯视整个巴黎,很难找到塔吊……
在台湾,更是如此,一片陈旧。
牛哥说:“土地私有化必然会阻碍城市化进程。”
当然,我们说的“机会”仅仅是指经济方面,而非人文,更非素质。为什么“机会”在中国?因为中国13亿人口在富裕,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文章每天有2万人关注,假如我在欧洲呢?有些小城市才2万人口,咋可能人人关注我呢?
电子商务给我们创造的机会是什么?
我们可以直通消费者。
我出国次数不多,去过发达国家,去过贫困国家,整体而言,能与中国比建筑、比豪华、比现代化的可能只有迪拜。
实际上,迪拜的高楼大厦跟咱家的上海没法比,只是迪拜太善于炒作了而已。
中国在崛起,至少经济如此。
当我们来到台湾,真有一种感觉: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这几天,跟牛哥多次谈到了“机会”这个话题,牛哥认为,中国正经历一次工业革命,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应该最大化的抓住这样的机会,为什么呢?
因为,除了工业革命以外,个人是很难翻身的,阶层是越来越固化。
牛哥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把你的年龄加10岁,你想想你能干啥?”
我想了想,如果提前10年毕业,大约是96年,那么肯定去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现在应该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工薪族。
如果说我现在小有成就,那么这个成就也是时代给予我的,互联网大潮开始,人们阅读习惯变革,从书本到手机,而传统作家依然守旧,尚未适应互联网,我则顺势适应了市场需求。假如再过十年呢?各个领域都有专家级的自媒体人占据了市场,毛头小子是很难有出头之日。
刘冰崇拜马云,专门去杭州拜访了一次,刘冰认为自己的一切成就既是时代给予的,又是马云给予的。
当时,我们俩还谈到了“追星”这个话题,范冰冰跟马云谁的粉丝更忠诚?
我问刘冰:“假如马云需要10万元,你给吗?”
他说:“无论马云是富裕还是贫穷,只要他需要,他根本不用开口,我相信无数人会排队给他10万元。别看大家偶尔骂骂马云,但是电子商务的受益者,哪个又不是他的铁杆信徒?”
我想了想,我会给吗?
我想,如果是马化腾需要这10万元,我肯定会给。
前几天,跟阿俊姐闲聊,阿俊姐有个观点:互联网是90后的天下了,因为80后已经被边缘化了,输不起了。
这个观点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为什么输不起了呢?
阿俊姐说:“90后可以在地下室创业,80后还能吗?90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80后还能吗?就如同当初70后的人没有赶上淘宝大潮是一回事,大家放不下架子了,现在让你天天吃盒饭,你能受得了吗?”
想了想,有道理。
这就是浪潮的特点,一代淘汰一代。
她说的有道理,我们已经习惯了小资生活,已经放不下身段了,总是想优雅地创业,优雅地成功,装修个办公室还要买套红木家具,已经不考虑成本问题了。
总反复的暗示自己:要活在当下,要好好享受。
我认为这些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焦点太分散了,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上去。
关于接送孩子问题,90%的人都是声讨我的,认为我应该亲自接送孩子,理由是最好的亲子机会。
我心想,你们这些人去学校接过孩子吗?
去学校门口看看,90%都是爷爷奶奶接。
30来岁的事业男,哪有心思整天接送孩子?你们以为接送孩子就是几十分钟吗?一天至少3个小时,如果是中午接回家吃饭,那么每天需要往返4次。
这仅仅是接,接回来要陪吧?
在我自己带孩子的日子里,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只有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短短的4个小时。
我能做成啥事?
啥事都做不了。
父母要照顾吧?朋友要照顾吧?亲戚要照顾吧?员工要照顾吧?我那天用了一个词:五马分尸。
真是如此。
特别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朋友也多,应酬也多,朋友来了我能不接待吗?有红白喜事我能不参加吗?
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出门花钱之类的,我很少心疼,虽然不是财大气粗,倒也花不穷。我心疼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容忍不了别人迟到……
这些问题不仅仅困扰我,是困扰一代人。
前几天我写了一个小兄弟,咬咬,他现在已经进入了迷茫期,有各种因素,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他不属于自己了,他属于家庭,属于妻子,属于孩子,几乎是全身心的陪伴,他连出来散步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孩子太小,一个人照顾不了,他们小两口几乎是24小时陪伴孩子。
他哪有心思去创业?
我们80后的阶层也基本固化了。
原本,我也没有创业的野心了,毕竟每天2万人关注,收入稳定,就算再差,一年赚30万还是没问题的,花不了。
咋突然有了创业的野心呢?
得了抑郁症,总怀疑自己是废物,所以决定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创业的料?我做事是蛮孤立的,因为没人支持我,我这个人表面上人脉很丰富,那是基于我从来没求过别人的前提下,当我真的求人时,得到的多是逃避。
我是蛮理解的,毕竟我只索取过,没付出过。
昨天,牛哥半调侃地说了一句:半年不见你,手表也戴上了,包包也背上了,手机也用上了(我以前不带手机)。
我是刻意变的吗?
也不是,工作需要,我不能太邋遢,戴手表是健身需要,我测量距离的,背包包是为了装手机的,穿的稍微整齐了一点倒是真事,因为媳妇需要把我介绍给她的同学,她不希望我太邋遢,昨天我看了看我穿的衣服,还都是世界名牌,媳妇给买的,只可惜穿在我身上浪费了,长的不行。
2014年的下半年,几乎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晚上我去跑步的时候,有时想起一天的工作量,自己都蛮佩服自己的。(哈,典型的自恋狂)
没人会心疼我,媳妇根本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写的文章,她也不知道我一天要搬多少货,我爹我娘更不知道,儿子咋可能知道呢?
只有我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
我认为自己很勤奋了,其实离创业需要的勤奋还太遥远。我原本可以更优秀,当时我有机会进驻周边县城,还可以进入日照市场,日照毕竟原来是我的老本营,而且还可以得到赤道姐他们的支持,打通渠道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我太懒,总是嫌麻烦,没有往前冲的欲望。
如果我再年轻10岁,我肯定敢继续扩张……
前天,我问陆小米书店资质的事,她没有给我答案,我让她停止这个项目了,她问我为什么要停止?
我说:“在你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个创业者应有的态度。能不能办?能办需要怎么办?多久能办下来?不能办,有什么渠道可以办?代价是多少?你连了解都没了解,咋可能做成事呢?”
她问有没有别的赚钱的思路?
我说:“还有个思路比较简单,但是需要绝对的魄力。”
她问:“这个魄力是什么?”
我说:“绝对信任我,我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她说:“我能做到。”
我问:“那你请牛哥当你的嘉宾,一起出国行,你能做到吗?”
她说:“做不到,因为牛哥不会同意的。”
我说:“我说能做到,他一定会同意的。”
她说:“我不好意思的。”
我说:“这是多赢的模式,有好的线路,我也想参加,对我是赢的。牛哥也希望出去走走,同时拓宽他的视野和人脉,那么对他也是赢的。对于参与者而言,更是赢的。”
她说:“不可能吧?”
没有继续争论,因为我知道她自己已经否定自己了。
其实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很少有人会拒绝旅行邀请,毕竟是出去玩呀,吸引他的到底是什么?
是目的地!
你要是喊人去南极玩,邀请互联网圈子里的这些人,有谁会拒绝你呢?
别说是去南极,就是去南半球也没人会拒绝你,例如去巴西看看足球,去澳大利亚看看袋鼠。
我要是再年轻一点,再勤奋一点,这个事我也能做起来,例如我设计12条线路,每个月组织一场旅行,每次旅行邀请一人当嘉宾,一年也能多赚个50~100万,而且不用我亲自出马了,让嘉宾负责带队就可以了,我负责的事就是做品牌,做推广。嘉宾是最容易找的,一切生意的本质就是交换,喜欢旅行的嘉宾不需要额外补贴了,有些太大牌的,那么可以直接给予现金补贴,例如让马云陪着同游台湾,每个名额30万元,那么利润的60%给马云。(仅仅是举例)
陆小米不敢,我敢,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嘉宾是怎么想的。嘉宾同游是这两年很火的概念,李欣频推出同游台湾的时候,媳妇非让我参加,因为她是李欣频的铁杆粉丝,当时价格是12万,她要帮我报名,我拒绝了,我胆怯。
刘冰去了趟斯里兰卡,他一说我就知道跟谁去的,我问是不是跟着吴伯凡去的?
他说,是的。
是《冬吴相对论》组织的嘉宾行。
这次台湾行,因为牛哥参加,报了100多人,而这还仅仅是一上午的时间,若是连续宣传一周呢?报500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次领队很省心,几乎找不到她的踪影了,她略有胆怯,因为她听说这群人里有好多作家。
出过书的倒真有几个,还有一些是媒体工作者,有电视台的,有报社的,他们不是来报道什么的,就是当队友的。
大家谈到了写作问题。
我谈了谈自己的观点。
我说为什么玄光寺很牛B?有两个点:星云大师与佛牙舍利。
写文章也应该如此,一定是有能够拔高你文章的点,假如马云授权你独家采访,你的每篇文章都会被无数次解读。
为什么大家来台湾以后,空间访问量呼呼的涨?
因为,在读者心目中,你经历了他们没经历的事,虽然来趟台湾太容易了。
为什么有的人文笔很差,但是专注于写采访录,照样火了?因为大家关心的不是他的文笔,而是他的采访对象。
那天讨论完毕以后,我写了个说说:我也想被采访,就是没人采访我。
看似是调侃,其实也是真心话,还真没人采访过我,至少没邀请过我,谁若是用心采访一下我,至少可以给你带去几万的关注者吧?你采访谁就等于调用了谁的关注群体。
为什么嘉宾旅行会这么火?
其实也是类似的原理,有焦点。有些人只是盲目地写日记,试图靠日记成名,其实这个概率非常非常小。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你行?因为我是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别人在传播我文章的时候,首先是把我定义成了“标杆”,无论我写的好不好,他的潜意识都反复地暗示自己:写的真好。所以,当你试图进军自媒体时,一定问问自己,文章里有没有可以吸引别人的点?
出发前,我跟队友们说过一句,如果真想旅行收获巨大,就做两个事:
一、把你的困惑提出来,找牛哥聊一聊。
二、用心观察与钱有关的人与事。
越是准备充分,收获越大。
这次来台湾,有好处,有坏处。
好处是什么?
让我在最膨胀的时期突然冷却一下,静下心来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是继续扩张还是先稳定一下?
坏处是什么?
收入持续下降,毕竟我盯不上,业务量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个倒无妨,只要我回去静下心来,很快又可以冲上去。1月份生意做的太好也不正常,半个月就做到了2014年的收入,所以我才无比的膨胀,很多人要加盟我的店,我更膨胀了,曾经想过面向全国招商一把,那么我的个人财富马上就是千万级的,我心动过N次了。
一个人突然膨胀了,太可怕了,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突然出来走走,冷静了,非常好。大家也是鼓励我扩张,而我又反过来思考了一个问题:既然收入很稳定,为什么不让它稳定呢?勃起难,持久更难!
这两天,我突然又失落了。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些生意都不长久,因为我没有核心竞争力,不过是自己七八年的人脉突然套现而已,没有过硬的产品,没有回头客。
当然,大家也反复回头,无非是继续给面子而已。
我开始寻找具有回头客的产品。
出门在外,我是很理性的,基本不消费。但前天我买了2箱高山茶,原本我是想买80盒的,每人两盒,我让服务员帮我算算价格,她告诉我是4万5人民币,我的卡额度不够,我就少买了一些。
最初我也不想买,因为我对比过淘宝价格,淘宝卖330元/盒,现场卖560元/盒,后来服务员说若是买一箱以上,可以买一赠一,我一算比淘宝还便宜,就买了。
阿里山的这家高山茶,的确是台湾第一品牌,马英九给代言的。
我在想一个问题,若是刘冰跟我们一起来台湾,他肯定会做一件事:找贸易公司来拿到独家授权,他去天猫开店。
刘冰有几个朋友就是这个套路,去欧洲找知名品牌,然后直接拿下中国区域电子商务领域的独家代理权,例如安全座椅、瑞士军刀、双立人……
我们只是知道套路,却没有这个魄力。
牛哥总是这么安慰我,也是安慰他自己:我们对钱不执着。
其实也执着,只是赚不到,只能这么讲。
没有过硬的产品,赚钱迟早是昙花一现,仅凭我们自己去打造过硬的产品?太难了,至少短时间内是没有可能。
前期只能靠代理。
国内品牌能进军天猫的,基本上都进军了。
国外品牌还是蛮多机会的……
今天,牛哥谈到了一个朋友,他3万元带回去的红珊瑚,卖了15万。台湾也是红珊瑚产区。
我要是带珊瑚回去也白搭,因为读者群体消费能力有限,很少有人玩这些,最终就砸我手里了。
我算了一个很简单的账。
假如我没钱到台湾旅行,我只需要带80盒茶叶就能赚回成本,每盒赚50元,茶叶保质期也是蛮长的,2年。
我写写游记,发到各大论坛,肯定就卖光了。
这些,我也明白,但是自己不屑于这点钱,从侧面说明自己的确没有创业的激情了,也的确老了。
这几天,媳妇连续回复我日记,我很意外。
我爹、我娘、我姐都是我的铁杆读者,每篇都反复的读,但是我媳妇很少关注我,也许是她跟我太近的缘故吧。
最近,突然密切回复。
我在想,难道她是觉悟了,决定从文章方面关注我?支持我?
但是,我又邪恶地想到了另外一面,不会是有人怂恿她到我日记回复里拉拢人气吧?毕竟她正在四处感召人去上教练技术。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会觉得特别抑郁。
连自己的老婆都这么“使用”我。
在我看来,她有些入魔,我出发时,她非要去送我,意思是利用送我的时间给我们队友讲述一下教练技术,希望大家能去上课。
她对我影响不大,毕竟我相对她而言还是太理性。
就是对孩子影响比较大,她每周都要出去上课,如果我不在家,那么只能给孩子请假,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
今天,在车上看了宋美龄传奇,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起点,宋美龄的父亲成就了这6个孩子,从小就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了,而且是自费,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
我想说的是什么?
我应该继续读书了。
同时,我也应该支持媳妇继续折腾,鼓励她继续读书,哪怕从中学读起,教育妈妈比教育孩子更重要,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对孩子教育干预越多,毒害越大。
我认为这是我来台湾最大的收获。
100年前的宋美龄就开始漂洋过海了,她的眼光自然是世界性的。相比之下我们太闭塞了。
来台湾,更全面的认识了国民党。
记得小时候,国民党跟日本鬼子是并列的,都是坏蛋,蒋介石更是坏蛋头子……
来台湾,读了很多文章,看了很多影视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我对这个老头竟然有了一丝同情,甚至是肃然起敬。
真是了不起!
红酒妹来台湾的时候,正好是台湾大选,她说总是希望国民党赢,感觉国民党离咱近。
我也来台湾了,路上也有大选的一些标语,我瞬间理解了她,就是这个心理,毕竟是咱自己人。
现在,如果让我评价蒋介石,我更愿意用“君子”二字。
其实,我并不关心“统一”话题,但是这次来台湾,我就有一个感觉,统一是必然的,哪怕政治不统一,但是老百姓融合是无法阻挡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从大陆来的,根在大陆,而且台湾跟大陆太像了,甚至比大陆还传统,优秀的民俗都被台湾保留下来了。
牛哥曾经说过一句:“简化汉字的人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对此,我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
书写速度快了呀,而且繁体字不好认。
牛哥说:“习惯问题。”
但是,这次来台湾,到处都是繁体字,渐渐的也习惯了,突然理解了牛哥那句话,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被我们弄丢了,反而被台湾给保留下来了。
另外,想到台湾看看,要尽快,为什么呢?
因为,台湾政局可能会有变化,到时入台政策就会发生变化……
即便是现在,入台也是有配额的。
台湾游现在也很便宜,四五千块钱,全程四五星酒店,吃的、住的都很好,比去欧洲吃的还好,顿顿都很有特色,口味也适合我们。如果有人组织台湾行,最好是组织本省的,跨省也不要紧,就是需要自己解决通行证的问题,我们这次队员就有多个省的:吉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
通行证其实不是多大的问题。
也许是平时景色看多了,台湾景色没有太多震撼之处,日月潭很小,倒是挺蓝的,但是跟我们的四川与西藏的湖泊比起来,那就寒碜多了。
但是,日月潭有故事呀,从小我们就知道日月潭,提起台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月潭。
我很喜欢在车上看台湾的纪录片,很客观。
例如关于马英九的纪录片,并非全是赞美,而是很客观、很中性的去讲述,甚至允许反对他的人在镜头前大喊大叫……
我们离这一步还是有点距离。
台湾有名的寺院也不少,但是多数是比较现代化的,像博物馆,没有我们寺院的建筑风格,有点像参观雕塑展的感觉。
当然,这也是着相了。
那么,台湾寺院比我们先进在哪里呢?
很干净,干净到什么程度呢?
全程脱鞋参观,可以直接在地板、电梯、走廊里行走,有义工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台湾的寺院里,真是一尘不染。
还有一点感触特别深,无论是义工还是出家人,他们都特别的和气,没有半点忽悠人的感觉,也不收钱,总是微笑着向你服务,真的像天使。
还有一点呢?
不烧香,每人发一盆花,让你端着去佛祖前面献。
这些我认为都不是牛B之处。
牛B之处是什么呢?
就是人性化了,对高深的佛法进行了简单化、具体化,甚至是卡通化。星云大师有教改的感觉,什么意思呢?
欧洲教改的根本是什么?去中介化,过去是神父,现在是牧师。
神父的身份是什么?他代表上帝,他是中介。
牧师是什么?牧师是教你解读《圣经》的,核心是“师”,你与上帝是可以直接对话的,没有中介。
我们国内的寺院是什么?
是中介!
所以,我们捐款给寺院,误以为就是行善积德,其实这些钱多数到了中介手里,佛祖没有收到,具体可以看看《双手合十》,赵老师行走了400多家寺院才写了这本书,非常真实,看看现在修行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星云大师搞的玄兴寺类似什么呢?
类似学堂了。
你来这里更多的是感受佛法,而且是浅显易懂的佛法,没有大道理,都是一些家常话,甚至是用卡通动画来讲述了佛祖的一生。
回家以后,安心的赚钱,安心的读书,安心的健身。
这次出来,我还有一点感触特别深:我们要做的任何行业都已经有人悟道了,千万不要盲目的摸索,而是要把拜师当成创业之道。
无论什么层次,无论什么时候,这句话都是适用的。
一个人蜕变的开始,一定是从遇上老师开始的。
为什么我们赚不到钱?
因为,我们根本瞧不上那些稍微比我们强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