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

  搬到城里以后,很少骑行。


  在我看来,都市不适合骑行,到处都是尾气,我喜欢在乡间小路骑行,听着音乐,独自撒欢,我现在喜欢自娱自乐,很少参加俱乐部活动。


  为嘛呢?


  因为,变味了。


  捷安特刚来的时候,能花3000元买辆车子的人,还是蛮有品位的,有机关领导,有退休干部,有画家,有个体户,整体氛围也很好。


  后来,这些人都慢慢淡出了。为什么呢?


  因为,俱乐部成员越来越年轻,甚至主流群体成了高中生……


  当一个圈子没有门槛的时候,看似海纳百川,其实是拒绝了高端群体,你可以看看越野E族平时搞的聚会,有路虎吗?有牧马人吗?清一色的长城和破JEEP,若是能开辆长城H9去,都是高富帅。


  我跟捷安特俱乐部的老板提过这个建议,让他分层管理会员。


  有免费的,有收费的。


  例如,年费1000元,送骑行服和水壶。


  他不干,理由就是没人会交钱。


  我跟顺驰俱乐部的老板也提过这个建议,当初我们一起骑行海南,他的思维就非常的敏锐,我一说,他就懂。


  他说:“过去,也经常有局长之类的参加我们骑行,但是参加一两次就不再继续参加了,可能他太孤独。”


  顺驰原来主要卖喜德盛,接着他们开了一家闪电专卖店。


  闪电是高端品牌,一辆车子动辄几万块,人群层次本身就高,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加入俱乐部还要缴费,收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骑行服、保险费、后勤费……


  捷安特的免费俱乐部和闪电的收费俱乐部,你选哪个?


  我选后者!


  这两天,我又收获了一辆崭新的闪电,“不懒”美女送我的,当时我在济南,希耳米找我,说有个读者要我的家庭住址。


  我问:“谁?”


  她说:“一个叫不懒的,在我们家买过东西,人特别好,说是要送你个小礼物。”


  我说:“别了,无功不受禄。”


  在QQ上,我遇到了不懒,原来她搞了10辆闪电,想送我一辆……


  甚是开心,收了。


  在这之前,也没怎么打过交道,只是送过她几本书,但是也不是刻意送她的,因为我的书是群发的,只要是读者,我都送。


  这个事,使我思考了很久。


  对于我而言,我是群发,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而对于一个读者而言,他觉得自己格外受重视。


  媳妇想要那辆闪电,我答应给她了,她现在已经意识到圈子的价值了,想加入闪电俱乐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层次。


  不信?听听小姐怎么说?


  《推拿》里有个妓女叫小蛮,她以前在大城市干,接的都是有品位的人,谈笑风生,后来在小店里干,也就是洗头房,接触的要么是民工,要么是残疾人,其中就包括盲人小马。


  我觉得《推拿》描写洗头房的那几章是比较出彩的,无论心理还是行为,都是恰到好处,看来作者是常客,至少也是去过的……


  就如同《废都》里的性爱描写。


  有次跟朋友闲聊起这个话题。


  我说:“为什么描写的那么真实?因为那都是贾老师的亲身经历,你以为是杜撰的?作家很少杜撰东西。”


  去日本前,媳妇想的挺好,要买N多化妆品回来,卖!


  等她自己辛苦背回来的时候呢?


  哪舍得?不卖了!


  就跟高姐说的一样:自己背回来的,都送朋友了,咋可能舍得卖呢?


  在机场接他们,他们推了满满的两车,里面有茶叶,有酒……


  我说:“买这些玩意干嘛?”


  媳妇说:“送朋友的,又不贵。”


  我说:“友情是需要经营的,但是经营友情是个可持续性的付出过程,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的,你最好设定一个频率,每个月或节假日给朋友送礼物,平时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感情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事,是我送书以后才悟出来的。


  只要你持续地送,那么友情就会不断地升温,表面上咱会吃亏,实际上咱是占便宜的,因为他们会提供信息给你,例如最近有朋友给我发信息:XXXX要上市了,可以购买内部股。


  XXXX是山东数一数二的电商。


  至于我买不买,那是次要的。


  关键是,可以获取这种信息。


  感情这个玩意,一旦不见面,就是逐步减分的,记得2013年冬天跟队友分手的时候,我们喝醉了,还抱着哭,说好以后每个季度聚一次。


  其实,再也没见过。


  现在想起彼此,可能记忆都很模糊了,甚至觉得像做了一场梦?我们当初感情真的那么好吗?


  你想跟谁好,就对谁持续地付出,肯定有结果的。


  为什么我选择书呢?


  因为,越是有品位的人,越爱书,特别是签名书,经常有送牛哥书的,但是一般他顺手就放在桌子上了,我送了他一本签名版《白鹿原》,他接着小心翼翼地放到书柜里了。


  前几天,济南有个大姐找我要本签名书,当时我带了一箱,想亲自给送去,但是我又不好意思,在办公室的时候,人比较多,顺手分了分,还剩了三本,其中有一本《白鹿原》,我把这三本发顺丰给了大姐。


  大姐收到以后,特别特别的开心,激动。


  书是一个满意度很高的礼物,虽然其虚拟价值很高,但是实际成本很低,我现在一年送书的成本不到40万,若是送东阿阿胶呢?


  一个月的量,就要40万。


  关键是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吃着感觉未必好。


  例如,很多人喜欢吃桃花姬,我很少吃,因为我觉得有股酱油的味道……


  媳妇现在到处送桃花姬。


  昨天,我们俩谈了谈。


  我说:“你现在千万不要急,要等一等,先把包装做到极致。”


  她说:“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我说:“不是。因为用户体验,就一次,要么惊喜,要么失望。你不能给别人带去惊喜,那么一定带去失望,别人对你的了解只是这个箱子,箱子里有很多隐性信息,你是不是用心了,别人一开箱就能感受到。”


  她说:“我一直都在发,大家反馈很好。”


  其实,夫妻之间谈工作上的事,是最难沟通的,因为谁都说服不了谁。


  购物体验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


  开箱!


  例如,我们家发的书,很多人连快递单都收藏了,我们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包括每一本书在发出以前,都要先用抹布擦一遍,再装透明袋,书本有一点点破裂和褶皱的,都要挑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说你用心了,那是你说而已。


  要让别人感受到你,其实是不需要说的……


  要把“结果”做到极致,因为我们一切工作都体现在这个“结果”上。我经常遇到一些写作爱好者,我都会问类似的问题:你的文章,你会反复看吗?


  钱饭饭的回答,我最满意。


  她说:“我觉得我可自恋了,会反复地看,甚至会自己佩服自己。”


  她说的,我特懂。


  因为,这是对“结果”用心和满意的基本表现,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咋可能指望别人喜欢你呢?


  鹏飞来济南的时候,我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你觉得采访录最关键的是什么?


  我忘记了他怎么回答的。


  其实,我要说的是:结果最重要。


  结果,就是你最后呈现出来的文字,你是否用心,通过错别字就能看出来,你自己应付了事,咋可能指望读者用心阅读呢?你试图让读者去包容你?


  不现实的事!


  媳妇送了我一把雨伞,从日本带回来的,这把伞外面有个礼品包装,就是礼品店里的那种简单包装,看似很简单的包装,但是你能感受到“用心”,每个十字结处都贴有心形胶带,既起固定作用,又很美观。


  现在,我还没舍得拆!


  这把雨伞,他们挑了很久,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的东西,多数MADEINCHINA,雨伞更是如此……


  媳妇想创业,但是仅仅处于想的状态,毕竟缺少迫切性,创业需要的是什么姿态?茶不思、饭不想,天天想着事业,这才是创业者的姿态。


  她若是别人的媳妇,我还真的能改变她。


  怎么做?


  我先给她定位,一个家庭幸福的优雅女人,事业定位为杂货铺子,例如卖桃花姬,那么试图把每个消费者都转化为回头客。


  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眼光+正品。


  你的眼光是独特的,例如你去日本,发现了一款虎牌保温杯,国内还没有,那么你就可以推荐销售。


  你是有品位的,潜台词是什么?


  你只推荐大品牌,至于三无品牌还有野蜂蜜之类的,绝对不做,未来的电子商务一定是品牌之争,既然是品牌之争,你为什么还有优势呢?


  因为,你只做正品,而且是推荐的稀有品类,而非假货横生的分类。


  文怡一直都是这个模式。


  文怡出了信任危机,其实出在了两点:


  第一、推荐了国内新品牌的自动厨师锅,类似三无品牌,我们家买了一个,现在基本不用了。


  第二、她朋友卖的NB鞋是假的,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若是她坚持过去的风格,只推荐大品牌、高品质,她的魅力会越来越大的,既然你是把产品与个人品行挂钩了,那么你一定要找大品牌代言你,懂不?


  前几天,我去青岛,小姨妈请我吃饭,这个小姨妈不是我的姨妈,是网名,她是做全球代购的……


  她问我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大?


  我说:“两个点,一是在产品选择上做文章。二是在粉丝数量上做文章。现在全国做代购的卖的东西都差不多,要么包包,要么化妆品,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货源出处相同或相似,从全球领域来讲,世界上有太多的好东西,我们压根不知道,例如我从巴黎春天一楼逛到八楼,真是眼花缭乱,好东西太多了,你在淘宝上压根就找不到,这些东西就值得做,但是这需要真的做代购。”


  她问:“我开个实体店如何?”


  我说:“当进口货随处可买的时候,女人的购买欲望就没有了,货物摆在日本的货架上,她有购买的欲望,摆在国内的货架上,她没有购买的欲望,她为什么选择代购呢?因为,她以为那货是摆在国外的货架上,人们天生对国外有着敬畏感,感觉很神圣,做代购的,其实就是卖的这份神圣。”


  说得再通俗一点吧,我们现在理解的海外产品,只是冰山一小小角……


  世界各地,好东西太多了!


  她问:“那粉丝如何增长呢?”


  我说:“裂变。每个选择你的客户,都是最信任你的,你要把她变成你的代理商,让她们现身说法,去推销给她们的朋友。”


  这一切,貌似又回到了原点:自媒体!


  电子商务离个人越来越遥远了,因为电子商务要回归到市场本质了,就是产品为王,我们有产品吗?


  没有!


  例如,做互联网的聚到一起,总是谈如何推广。


  而做实业的聚到一起呢?总是谈如何做好产品。


  方向不同,导致了未来不同,江山最终还是他们的,我们有啥?啥都没有!


  哎?那你为什么还建议媳妇那么做?


  因为,信任也是一种产品,你用诚信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你,你不断地感染别人,从这个角度而言,能成为自媒体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它对你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对你的情商要求也很高,你需要有大爱。


  看似一个个傻乎乎的,那是表象,真傻就不会有粉丝了。


  你觉得粉丝真的那么傻?


  大家觉得有价值,才会围绕在她的身边,没有价值,谁有这个闲工夫?


  我跟王锐深入聊过进口商品。


  我的意思是什么?


  要选择国内还很少有人听说的品牌,但是其品质非常出色,当新品牌去运营。


  王锐说:“对,就是要把它当成自己新研发的产品,从零做起,只有这么做,才能做起来,但凡是稍微有点名气的品牌,都已经泛滥了。”


  高姐卖的冰酒,基本是垄断状态,加拿大直接进口过来的,多火啊,产地优势大于品牌优势,张裕的冰酒做得再好,也是国产的。


  我对代购的认识是:一定要避开正面竞争,大家卖的,咱不卖,咱只卖好东西,一定是亲自出国挑选的,一定是自己被打动的……


  好东西,太多了!


  我跟小姨妈说:“油画,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国外的油画领先中国太多年,即便是普通画家的作品,也可以与国内大家媲美,而且价格很便宜,有些油画一眼就能打动你,太美了,你懂不懂都无所谓,艺术品会说话。”


  朋友圈卖东西,其实就是刷脸。


  但是,你卖三无产品,脸很快就刷没了。


  除非?


  你的每一次交易,都是给自己加分的,让别人的购物体验里充满着惊喜,这需要你真的用心挑选产品。


  个人创业越来越难,因为互联网高度垄断,你卖的产品,一定有大卖家在卖,他们服务更好、品质更优。


  你还有什么机会?


  自媒体是出路,但是需要选准点,一定要进入一个细分领域的点,例如你是烘焙达人,你是骑行达人,你是健身达人,你是亲子达人……


  在选点以前,要先引爆。


  怎么引爆呢?


  要做一个有轰动性的事,例如旅行,最初我提出旅行是可以成名的,大家普遍不认可,认为旅行咋可能成名呢?


  昨天,我跟春雨说:“来咨询我去拉萨的,不下100个人,但是最终去了的,只有两个人,大家为什么要找我问问?其实就是不自信。”


  春雨对这些东西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我说:“认识了你,我才深刻明白一点,内向的人才是内心活动最丰富的人,内向的人只擅长想,不擅长做。”


  他说:“是的,会在脑子里预演无数次。”


  我说:“从台湾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喊着去拉萨,你不是要组织吗?去就行了,你要的只是结果,就是去过拉萨了,从而在圈内成名,但是你犹豫了,现在你再想组织,没人跟你去了,因为你犹豫三次,别人就很难相信你了。”


  他说:“还是想的太多。”


  我说:“有些事,是非常简单的,我今天发了个说说,不知道你看了没?一个小姑娘穷游了200多个城市,一夜成名了。”


  他说:“我没看。”


  我说:“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只要去做,一定是有结果的,不一定是旅行。”


  他想买辆GL8。


  我说:“你有个特点,总是试图拥有或控制,出去玩,租车是最方便的,拥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他说:“不是自己的,觉得心里没有底。”


  我说:“不需要拥有,你要的只是结果。”


  晚上,他去找胖大姐,一起骑行山东……


  他的意思是先回德州,去骑车子。


  我说:“不需要,要么租辆,要么借辆,不要什么东西非要用自己的,你要的只是结果,结果就是骑过。”


  旅行,不同的人定义不同。


  如果是准备作为引爆点,那么“结果”一定是聚焦在游记上,要用拍电影的心态去骑行,甚至是摆拍,因为你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至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些都是次要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来晒的。


  当然,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挑战自己,那么就走另外一个极端,不需要记录任何东西,甚至不需要发照片。


  单纯的骑个山东或者骑个拉萨,都不会再引爆什么了,因为泛滥了。


  一定要重新规划,例如买个帆船?环游世界?那就成了“侣行”,就是说,你一定要玩出新的花样来,例如你每到一个城市,都去拜访一个自媒体,那么你肯定会出现在他的文章或微博里。


  例如,你每到一个城市,都谈一场恋爱。


  你需要的是噱头,一定要规避单纯的“景色”,而是要加入“人文”色彩,例如你到了兰州,你记录阿訇的一天,你到了青岛,你记录海豚训练员的一天,你到了烟台,你跟着出海捕海参……


  你要带着大家开眼界。


  没人在意你骑了多少公里,也没人想看雪山照片,美景网上到处都是,你是我们的眼,得带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最近,办公室需要交尾款了,又刚买了车子,突然没有钱了,我有些焦虑了,我觉得人真是个神奇的玩意,有钱没钱我还是我,为什么情绪不同呢?


  而且,哪怕是从我手里经手的货款,我也觉得是自己的,可以壮胆。


  货款,从我手里再周转出去的时候,我特别心疼。


  我就纳闷了,钱原本就不是我的,我为什么会心疼呢?


  《推拿》里有段话特别好:钱就是孩子,一旦经手,就不舍得放出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借了钱,大家不愿意还的缘故,心疼呀,割肉呀,我采访过安静姐,她说钱在自己手里久了,就感觉是自己的了,虽然钱是借来的。


  前几天,晚上住在了王锐同学家,我们三个人聊到了凌晨2点半,谈到了资产配置的问题,他们觉得我资金配置不合理,没有贷款,钱都压在了房产上。


  的确如此,其实车子、房子若是全部贷款,还能周转出来几百万,若是拿来理财,也很可观,但是我内心总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若是突然病了呢?若是突然出了事故呢?我没有偿还能力了,岂不是把父母推向了深渊?


  我又不敢动。


  前些日子,认识了一个老大哥,他比牛哥还稳,只做长线投资,他建议我去开户,他教我买基金,他给我看了最近五年的收益,最少的7%(2013年),他的玩法非常简单,只买中证500ETF(510500)、沪深300ETF(510300)、国债ETF(511010)、标普500ETF(513500)和纳指ETF(513100),例如每个投入10万元,中间过程不看,每到年底,再把差额补平,确保这五个是平均的。


  为什么这么投资呢?


  他说:“这里面有几个是对冲的,从理论上讲,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收益为0,但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几个是相辅相成的。”


  我问:“最难的是什么?”


  他说:“最难的是听话、不瞎动。如果这么做,一年只操作一次就行了。”


  他不会骗我的,因为一般人他也不会告诉的,至于什么是基金,对冲理论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但是我的问题来了,我没有本金啊?


  我手里现金很少,若是拿个三万五万的玩,又没什么意思。


  去贷款?


  又不敢!


  我对“借钱”有心理阴影……


  我问过牛哥一个问题:“我们有这么多贷款,万一我们中途挂了呢?岂不是连累了老婆孩子?”


  他说:“挂了,就不用还了,更好。”


  在正和岛,听了尹明善的一次演讲,他谈到了“借钱”这个话题,他认为应该多借钱,企业越大,借的越多,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能借到越多的钱,企业会发展越大。


  哎?


  与我们理解的貌似有些相反?


  我们这些草根,其实最应该突破的是对钱的态度,应该积极地拥抱互联网金融,用众筹、VC、天使投资等方式,去为自己的梦想融资。


  试图白手起家?


  可能性很小。


  一个人手里越没钱,越容易急于套现,越想立竿见影,不是他没有耐心,而是没有钱,没有底气……


  瞻前顾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钱!


  新三板的推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上市的目的是干嘛?


  借钱!


  洗车的时候,看到工人那么辛苦地擦车,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有些人就适合擦车。


  互联网的浮躁体现在哪里?


  让擦车的人,错误的以为自己适合当老板。


  就如同《推拿》里每个盲人都渴望开一家推拿店是一个道理,他们只在乎一个称呼:老板!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