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长线

  先说明一点,这篇文章里的“我”,未必是我。


  六七年前吧,有个读者给我写了一封信,很长,他说作为80后,正赶上创业的最好时机,应该在有生之年IPO一次。


  我心想,这个有点难度,综观我们这个圈子,别说上市公司的老板,就连上市公司的中层咱都不认识,咋可能呢?


  他身份比较特殊,与我交往很谨慎,为啥呢?


  他原来是我朋友公司的技术总监,后来出来单干了,都是做的百度竞价,同一款产品,他做的更出色,一天两三万的利润,而在这之前呢?他月薪只有5000元,这也是为什么他说出要IPO大话的缘故,他有底气了。


  不过,我再也没见过他,朋友四处找他,没找到……


  商场,真如战场!


  记得那封信,我还发到了日记里,里面把我也赞美了一番,意思是他看好五六年以后的懂懂,也就是今天的我。


  我就是因为这句马屁话才发的那封信。


  如今,不知道是上市越来越容易的缘故,还是咱真的略有进步,竟然真认识了几个上市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一批准备上市的创业者。


  搞得我也蠢蠢欲动。


  宋老师也准备上市了,我们关系很好,我结婚时的证婚人。他在行业里干了18年,一直都属于默默无闻型的,不能说默默无闻,应该说脚踏实地,从来不浮夸。


  已经通过审核了,再有两三个月就会出现在大盘上了。


  这个事,我很早就知道了,IDG和复星来谈的时候,宋老师就跟我提过,有IPO计划,当时我也心动了,要不要拿点钱进去。


  想来想去,没有。


  昨天,媳妇听朋友说了这个事。


  媳妇问我:“你为什么不买点股份?”


  我说:“咱没有资格,宋老师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帮过吗?”


  媳妇把我抱怨了一番,嫌我总是高傲地昂着头,不低头,不求人,看似坚强,其实是草包……


  表面上错过了1万元变成100万的机会,其实啥都没错过,咱是什么人,宋老师看在眼里,我若真的厚着脸皮去找他,他也不会拒绝我的,但是他会瞧不起我。


  该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不是你的,要来,也白搭!


  公园里比较安静,我给宋老师打了个电话,祝贺一下嘛,另外就是聊聊家常,我跟他们接触,他们也蛮开心的,因为我不做生意,没有索取心,大家不需要提防什么,相反我整天接触各类人群,可以为他们提供各路信息。还有一点,就是我比较活泼,他们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变成一个孩子……


  我说:“我有个疑惑,你们是做虚拟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为什么还要上市呢?”


  他说:“上市有两个目的,一是提升知名度,类似驰名商标。二是解决融资渠道,哪有企业不需要融资?”


  我问:“年利润多少就可以上市?”


  他说:“其实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若是年利润稳定在3000万以上是比较保险的。”


  我说:“那我也能上市。”


  他问:“做什么分类?”


  我说:“我写的文章呀,若是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十年后我的年利润肯定突破3000万。”


  他问:“你有没有计划进驻大平台?”


  我说:“我思路跟别人不一样,我的读者全是口碑宣传而来,没有做过刻意的推广,越是如此,我越要隐蔽,隐蔽在旮旯里,不为人所关注,这样我才可以潜伏上10年,我要的不是知名度,而是10万/天的关注量,所以我不会走那些线路的。”


  他问:“单初的写作收入有多少?”


  我说:“外面传言很多,什么几百万,几千万,其实没有这么多,一年百十万的,全是打赏收入。”


  他问:“微信上的那种?”


  我说:“我比他们的还先进,我总觉得在文章下面有个打赏功能类似乞丐托个碗,我不这么干,我什么都没有,都是读者主动找到我。”


  他问:“你觉得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我说:“搜狐专门做过一个自媒体行业分析,不刷、不推荐、不娱乐的前提下,文章阅读量过万的概率很小很小,你看看微信排行榜就知道了,6亿用户,过万的文章才几篇?”


  他说:“有很多10万+的文章。”


  我说:“是的,但是那是娱乐类的。”


  他问:“你现在的战略是什么?”


  我说:“我现在人品不行,相比过去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离一个企业家、一个智者、一个学者差距太大,我需要慢慢地修炼,就跟当初你分析李阳一样,个人品牌与事业挂钩的时候,最大的风险在于创始人,例如山木、李阳都是如此,我出丁点的事,全盘皆输,所以我需要慢慢地修行,去磨练自己。”


  他问:“你现在每年增长多少读者?”


  我说:“2012年是3000人/天,2013年是1万,2014年是2万,今年应该过3万了,但是因为微信的冲击,我现在兵分两路了,累计阅读量是超过3万/天,但是我觉得里面有大量的重复,所以今年应该没啥进步,还是2万/天。”


  他问:“为什么没进步?”


  我说:“今年我没出去,另外春天的时候太顺了,有些春风得意,没有心思去学习了,只想着吃喝玩乐了。”


  他问:“你觉得相比其他自媒体而言,你的优势是什么?”


  我说:“我疼读者。”


  他说:“这是个很好的理由。”


  我说:“我疼读者,不套现,自媒体套现越快,死的越快,因为粉丝流失率太高,但是他们的定位也是对的,就是一阵子,是位于风口,而我定位是一辈子,我是计划写一辈子。”


  他问:“你没想过套现?”


  我说:“想过,但是不好意思,相比他们而言,我套现拥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我的读者多是跟随我多年的,步伐高度一致了,我说句话你就知道了,我喝酒了,他们都心疼我。”


  他说:“越是如此,你越要守住底线。”


  我说:“对!”


  他问:“你书店还开不?喊了快两年了,一直没动静?”


  我说:“开!”


  他问:“什么进展?”


  我说:“怎么讲呢,我总是想怂恿别人去干,因为签书不是问题,只要是活着的作家,他就肯定出来做活动,只要他出来做活动,我们就能把书签来,其实就是价码的问题,每本加10块钱,没有作家会拒绝,他们一本书才赚两三块钱的版税,销量也不是问题,光我自己一年消耗1万多本,即便是书店加10块钱给我,书店也可以保证基本运营,但是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因为认可这个市场的人太少。”


  他问:“那你先放放吧。”


  我说:“我是真看好这个市场。”


  他说:“越往后,你越要做减法,你不应该再考虑创业了,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学习、修心上去,输出好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事业。”


  我说:“对!”


  他问:“读者粘稠度高吗?”


  我说:“若是按照市场里的回头率来讲,95%以上的回头率,我说的不是天,而是年。”


  他说:“你选择旮旯的决策是对的。”


  我说:“我现在抛头露面,一出来就被打死了,而且永世不得翻身。假如我修炼个七八年呢?我已经是打不死的小强了。”


  他说:“创业,耐心很重要。”


  我说:“大家都喊着一个月减多少斤,我也在减肥,但是我跟他们的思路不同,我是十年胖起来的,我计划用十年瘦下去,胖子是很难变成瘦子的,因为胖子只是偶尔才想起来减肥,即便减肥也是三分钟热度。”


  他说:“我给你个建议,把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经营,找一流的会计,不要找兼职的,哪怕公司只有你们两个人都无妨,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要做好,把这个基础打好,随时可以起飞。”


  我说:“他们也这么跟我讲。”


  他说:“有些东西,还是要靠资本推动的。”


  我说:“我做这个事有个特点,没有竞争对手。”


  他问:“为什么没有?”


  我说:“一般人没有这个耐心,每天7000字,另外也没有耐心几年不赢利,这两点就已经阻拦住了99%的人,即便有人是那1%也无妨,因为天变了,已经错过了天时,这是一个自媒体满天飞的时代,你想出头?太难了,而我当初写文章的时候,网上是没有几个人写文章的,那时我若是去文学平台,我就成了路金波或慕容雪村,在我自己的平台上,我就成了懂懂,为什么呢?写的人太少了,稍微写写就能出头,一旦出头大家自然追随了,一旦追随,队伍就越来越庞大。”


  他说:“你要继续读书。”


  我说:“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一直羞涩于走出去,就闭塞了,这也是今年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的原因。”


  他说:“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又取决于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取决于你的高度。”


  我说:“除非去做采访录,我以前写过,能脱颖而出的自媒体就是采访录,直接借力,不仅仅是借力人气,更是借力思想。”


  他说:“这个,其实更难,中国有100多万记者。”


  我说:“缺少具有深挖能力的记者。”


  他说:“也不缺,缺的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例如依托淘宝平台做淘宝大卖家的采访录,依托于摄影平台采访摄影爱好者,这些是可以成功的,前提是平台愿意让你嫁接这个资源。”


  我说:“我就是这个观点,我读者里想倾诉的人特别多,哪怕有个女生专门采访他们的情感问题,也会很火的。”


  他说:“前提是你推广她。”


  我说:“是,以前也推过几个做采访录的,都急于套现了,做不了几期就想着如何赚钱,就跑偏了,一旦文章商业化了,就成广告了,没人关注了。”


  他问:“如果让你从头再来呢?”


  我说:“也很难,我自己不赚钱的时候,也没有耐心写文章,饭都吃不上了,我还叽歪啥?如果真的从头再来,要么我朝娱乐方向走,例如我去改编段子,要么我朝事件发展,例如我去走一带一路,但是还是需要钱。”


  没钱?


  做什么都很无力。


  最近,微信上很流行一个游戏:5000万和老公,你选哪个?


  基本上都是选的老公。


  现实生活中,真是如此吗?


  别说5000万了,就是500万买走你老公也很轻松,骨气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因为你知道那是一个测试题,也知道没人真拿5000万来买你老公,要是有人5000万来买我媳妇?


  抓紧领走。


  我还要分给媳妇2500万。


  限购的时候,看看民政局排队离婚的就知道了……


  离婚,何需5000万?!


  韩道国为了能在西门庆手下做事,让媳妇陪西门庆,他媳妇就是王六儿,也是《金瓶梅》后半部分很出彩的角色,为什么出彩?


  她长得很一般,黑不溜秋,但是西门庆就喜欢她,为啥?


  活好!


  看到这一节的时候,我在想,韩道国没有骨气吗?


  也有,但是为什么要低头?


  没钱!


  大学的时候,日照有个很有名的六路,红灯区,那里很多都是夫妻档,什么意思呢?


  老公负责收钱,老婆做业务。


  当时,我很不理解,咋能这样呢?


  我们觉得人家不恩爱了,其实人家依然很恩爱,只是屈服于金钱了而已。


  我们没必要嘲笑人家,我们都是一类人,都遵循人性,只是砝码有大有小而已,可能500元她就脱,咱可能要5000才脱,甚至5万,甚至500万……


  但是,终究有一个价码会让你脱的。


  《金瓶梅》真值得一看,据说《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的很多段子都是抄袭的《金瓶梅》,西门庆放在今天,就是地方企业家呀,他家有那么多企业,你看他,泡妹妹从来没失手过,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那个气场,又舍得花钱。


  写文章,有两类写法。


  一类,就是写心灵鸡汤,在朋友圈里传播很快,缺点是什么?经受不起理性推敲,例如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著名数学家纳什的,半传记,里面提到纳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唤醒了他。


  事实上呢?


  妻子很早就跟他离婚了,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妻子才回到他身边的。


  一类,就是写底层心理,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你是这么想的,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你说出来了,他们没说出来,但是他们读着就很有共鸣,表面上骂着你庸俗,其实是接受你观点的。


  可以看一下高官庭审,妻子、儿子都是自己的砝码,人在那个高度,眼里只有权力了,为什么为夺取皇位会杀哥哥、杀弟弟、杀父亲?


  是我们比他们高尚吗?


  不是,是我们还没到那个高度,真到了那个高度,我们比他们还残忍……


  最初,我自己去公园跑。


  后来,媳妇跟着我一起跑,不仅仅媳妇跟着我跑,小区里跟着我跑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说再多,没用。


  做再少,只要你做了,别人就能感受到你的姿态。


  要先干。


  国庆提出要众筹一家回收黄金的公司,问我什么意见?


  我说:“若是为了启动资金,那么不需要众筹,若是为了筹备人脉,暂时不要启动,为什么呢?因为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你提出让大家入股,大家是给你面子,给的不情愿,你不是坚信可以赢利吗?先这样,你把公司先开起来,正常运营,出数据,那时局面就反过来了,是大家求着给你钱,你让谁入股是给谁面子了,谁不愿意投资赢利中的公司?”


  就是说,别人不喜欢听你怎么描述未来,而是要看你怎么干的。


  那么,大家又有了疑问,不是说要造事件吗?要一战成名吗?


  这个事,不适合他,因为他已经战斗过了,已经站稳脚了,240多个徒弟,大家回收了黄金都从他这里中转,所以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的。


  站稳脚了,就不能追求事件了,因为事件一不小心就成了双刃剑。


  什么人需要事件?


  就是默默无闻的,需要一炮走红的。


  例如众筹微商咖啡馆这一类是可以的,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成功,就跟祥子一样,哪怕他开着跑车只走了几百公里,也是成功的,因为大家知道了他,被人知道就是一种成功,另外他一分钱没花呀,跑车也是别人赞助的,还有那么多赞助1万元的……


  不同阶段,不同玩法。


  昨天,阿俊姐给我打电话,说西红柿熟了,免费送?


  我说:“西红柿很尴尬,不是水果,大家不愿意花太高的价格买它,而且大家打有机概念打多了,大家不信了。”


  她说:“我就免费送,让大家吃,一吃就知道差别,没打过药,没施过化肥。”


  我说:“咱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应该追求与我们品质挂钩的东西,做长线,不动摇。”


  她说:“这就是我的定位,最初消费者可以略有怀疑,只要时间一长,他们就死心塌地了,因为认可了咱的价值观。”


  我问:“是不是可以众筹一把?”


  她说:“消费众筹可以,股份众筹不行。”


  我说:“现在众筹真火。”


  她说:“我给你讲个众筹的故事,你知道XXX不?上市公司,做保健品的,他们现在怎么玩众筹,到一个城市,跟当地大药房谈合作,提出要合作建一个养生馆,采取众筹的模式,在报纸上联合打广告,推出这个项目,例如5万一股,筹备200万,把养生馆开起来了,40%是大药房的,50%是众筹的,XXX只要10%。”


  我问:“靠什么赢利?”


  她说:“养生馆的货是他供的呀,品牌是他的呀,他算的公式也没有问题,假如众筹来100人,每个人至少影响5个人,那么就会有500个人成为准客户,若是每个人年消费10万元,那么就是5000万的营业额。”


  我说:“谁能吃10万元的保健品。”


  她说:“你说的对,但是大家就信,就把盘子做起来了,青岛开了一家,这个玩法太厉害了。”


  我说:“我明白了,例如我跟各地的书店老板合作,提出在当地开一家签名书店,叫懂懂书屋,然后在报纸上做众筹广告,提出一点,100个人至少可以影响1000个人,哪怕一年只卖1000本签名书,也是100万的纯利润,我既可以供货给他们,又获取了品牌效应,又拿走了10%的股份。”


  她说:“就是这样!”


  我说:“而且全国各地都有了懂懂书屋。”


  她说:“是的。”


  我说:“假如真忽悠出了300家书屋,那么就真的可以跟莫言之类的谈了,直接签10万册《蛙》,接着就进入渠道了。”


  她说:“是的,就是这么回事。”


  我说:“高手。”


  她说:“但是,这个模式不能轻易用,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失败了就失败了,很难再爬起来。”


  我说:“知道。”


  上次,跟队友谈到了“百山百友”这个概念,就是邀请100个嘉宾,陪爬100座名山,用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平均每周都要爬一座。


  朋友提出了一点:时间太紧凑。


  我说:“你知道百日百马的陈盆滨不?一眨眼的工夫,他马上就完成了,你觉得这些事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你只是每周抽出两天的时间而已,根本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每周去爬一座山没有任何问题,哪怕这周去爬五指山,下周去爬长白山,这没啥,飞过去就是了,非噱头不能成名,哪怕失败了又如何?至少干过。”


  其实,一旦需要怂恿了,我就知道结局了。


  白搭。


  我每天写文章要用3个小时,还要读书吧?要会友吧?看起来很忙吧?我现在每天跑步还要两个小时,但是我觉得空闲时间依然很多,还记得高中时我们是什么节奏吧?安排得满满的。


  我们不是要改变阶层吗?


  就是要拿出高三的节奏来。


  例如,我现在每天再练琴一小时也没有问题,还可以再加一小时书法,还可以再加一小时羽毛球,都没问题……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就是这么日复一日产生的,昨天我遇到了一个跑者,身体太结实了,我跟他聊了一会儿,他跑了8年了,每天都跑,除非是恶劣天气。


  他现在的身材,是我8年以后才能有的。


  平时,我们的时间都浪费在哪里了?


  要么打游戏了,要么玩手机了。


  只是偶尔想起来,呐喊两嗓子:我要改变……


  下午,我从公园回家,路过琴行,遇到了旧友,他带着儿子来试琴,我一看蛮好奇的,进去聊了一会儿,他现在让孩子全面发展,然后再做减法,着重挑选孩子喜欢的。


  我一看,我也想把儿子送来学学。


  约着晚上一起吃饭,喝点。


  我们俩是同龄人,我略大一点点,其实经常能碰到,我们俩家儿子在一个学校读书……


  他准备去青岛了,房子早买好了,去读国际学校。


  我说:“我也想去,但是现在资金有些被动,除非贷款,否则我在青岛安不下家,若是在青岛安顿下,小300万。”


  他说:“为了孩子,还是要去青岛。”


  我说:“这个道理我是懂,我也很明白,但是也要考虑现实。”


  他说:“一个城市,一个气场。”


  我说:“宋老师跟我谈过这个观点,他说为什么创新总是在硅谷?因为那里人才的浓度高,就跟以色列是一个道理,有那个浓度,那么就会产生聚集效应,宋老师让我去大城市发展。”


  创业这么多年,接触了太多的创业者,我很少遇到能在家乡创业成功的,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因为信息太重要了。


  王小帮,也就是前些日子去给马云敲钟的那个……我去参观过他的家,四五年前吧,当时他刚上过CCTV。


  当时我在想,制约王小帮发展的瓶颈,就是地域。


  当然,现在的王小帮跟过去不一样了,各地行走,特别是阿里巴巴上市,他的知名度又高了一些。


  单打独斗是没有机会的,需要融入圈子,融入集体,甚至选择在大平台上工作,这也是一种创业方式。


  创业,未必非要自己说了算。


  什么是浓度?


  你待在上海的时候,你也会花枝招展的。


  你待在农村的时候,你也会土不拉几的。


  我媳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无氛围,不创业!

 

b0aeDDDD-b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