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通俗小说里,写人性的,我觉得很难有作品超越《遥远的救世主》,N个人向我推荐过,我又推荐给过N个人,我看过电视剧,读过图书,画过拓扑图,整理过里面的句子,甚至八卦过作者,书上没有留下作者任何信息。
这本书有N个粉丝群,越是神秘的,越容易滋生故事,N多人把豆豆理解为了林豆豆,把主人公映射为林副主席,甚至还有人写了一篇很深很深的评论,讲述了林副主席为什么飞走了。
可是……
我觉得,不像。
这本书对我改变太大了,包括我买HIFI音响,都是受这本书影响,包括炒股秘籍,关于这本书的原型也有N种说法,例如有人说是李彪,就是股神:缠中说禅。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
这个无从考证,除非作者出来说话。
N多人跟我讲,董哥,我帮你签书吧。
我说,好,去签《遥远的救世主》吧,有多少,我要多少。
其实,我是想跟作者建立联系,我有一大堆的问题想问她,从作者的角度去读作者,更容易读懂,丁元英厉害吗?
厉害个P,那不过是作者捏的泥人,孙悟空再厉害,也打不过吴承恩。
所以,书中比较睿智的观点,都是作者本人的,例如对佛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文化属性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对爱情的理解,对天道的理解……
文中的人物,只是道具。
我认为,她应该经历过两点:
第一,留学经历。
第二,男人炒股。
这个男人或是情人,或是恋人,或是父亲,情人的概率更高一些,因为书中表达的情感是超脱的,是超越普通恋人的,只有婚外的恋情才能升华,是自我升华,认为自己是超越了传统的爱情。
我还真认识这么一个姑娘,是猛禽车友会的,她开了辆红色皮卡,她老公是炒股票的,据说炒股能力一流,职业的,她给老公生了一个儿子,老公又有了一个情人,老公提出离婚,理由就是家庭束缚了他,否则他早就牛B大了,是因为家庭琐事使他乱了心,恰好遭遇了2015股灾,他原本成功逃跑的,又进了30万,结果为了救30万又补进了90万,越陷越深……
男人问我:董哥,你懂我不?
我说,我真的懂你。
我说的也的确是真心话,有些时候,男人在思考问题时,特别是做一些重大决定时,很容易为家庭琐事而左右,你看春上春树写书时,甚至一个月都不跟媳妇说话,动辄就大喊大叫,其实他是在寻求绝对的肃静。
他为什么会乱了心呢?
儿子出生时有黄疸,住院了,从而他焦虑了。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离婚后,她认为他依然是自己的男人,这一辈子就愿意伺候他,只要他偶尔回来看看孩子就行,他呢?常年住酒店。
他说,他不会再婚。
她信,我也信。
为什么?
好不容易脱离了婚姻,咋可能再进去呢?他是真的不适合结婚,跟我一个类型的,但是我仿佛又蛮适合结婚的。
离婚后,她有改变吗?
蜕变了,有了马甲线,读了EMBA,坚持每天写文章,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文章,谈到了结婚证就是一张纸……
我说,强烈推荐你看看《遥远的救世主》,你就是芮小丹。
钱是人性最好的试金石,而炒股则是修心的捷径,整天上下起伏,你心是不是越来越淡定?
他修炼得就很好,套了信用卡、借了高利贷,炒股。
在咱眼里,疯了!
他很淡定,很有把握,说明他内心已经足够平静了,是出于自己对未来大盘走向有着绝对的把握……
偶尔,有朋友到我这边来玩,总会谈到修心的话题,要么是信教,要么是灵修,我问了一个问题,若是没有钱甚至负债,能不能修得很平静?
答案都是YES!
我在想,真的吗?
可能是我比较俗的缘故,我认为很难,因为我没钱的时候,我会焦虑,倘若我手里有点钱,我特平静,也不计较,我给修行者最常见的建议是一定要有钱,而且是现金,手里至少要有500万的现金储备,你发现你真的修到了一定的境界,过去你在意的事,现在都不在意了,例如谁请客没买单,谁打球不带球,你原本计较的,都不再计较了,关键是你感觉人生特别有安全感,不慌不乱,甚至不卑不亢,因为你不会轻易低三下四求人。
大家把我一顿批判……
今天,遇到了一个姐妹,在闹离婚,老公创业失败,以她的名义借的高利贷,200多万,她平时就信这些东西,又是佛,又是道。
是否依然平静?
我采访了她。
她说,再强大的内心,也抵挡不住真金白银的债务,咋可能平静呢?只能努力地安抚自己别慌而已。
哪能不慌?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不能光想着赚快钱,而是要做一些长久的、稳定的、具有积累性的生意,我一直觉得卖大米就是很不错的生意,但是前提是:你是一个诚实的人。
为什么?
大米,内幕太多了,例如,大米普遍不做农药残留检测,若是一检测,没法吃,中国大米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毒大米,这个毒不是后天加工的问题,而是农药,有科学小组做过跟踪数据,我朋友就是小组成员之一,他跟我讲了以后,我看到大米就不想吃了。
这是普遍现象,从南到北。
为什么?
农民用药,几乎是随心所欲,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未来对身体是否有害……
后来,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拉长战线做这个事,就圈上一大块农田,先撒一层有机肥,然后深耕一遍,让自由荒上两年,再种大米,农药是省不了的,但是要选择科学的、健康的农药,适度喷洒,确保大米在上市时能通过农药残留检测。
例如,我们村现在还有用666的,剧毒。
全产业链去做这个事,真正的做放心米,不需要刻意打有机,因为真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那是忽悠人的,因为不长。
种过玉米的人都知道,苗过化肥和没苗过,一个姚明,一个潘长江,你可能会说,潘长江就潘长江,浓缩的都是精华。
关键是,它压根不结果。
有机不有机不重要,是否符合健康标准,很重要,所以要做大米,一定要去做农药残留检测,要告诉别人,这是我们自己家吃的米,可以绝对放心的。
现在做的比较出色的大米,特别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重包装,我觉得如果真心想做米,特别是自己吃的米,要简包装,甚至就是裸米,米砖上贴个标签就可以了。
毒,只是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
这里面还有什么潜规则?
太多了。
例如,威海的果农会开着拖拉机到烟台的马路口去摆摊,你会怀疑他的苹果不是烟台苹果吗?
结果,就不是!
大米,同样的问题,周边县的都往那边拉,价格能翻一倍,米质差不多,为什么不让他换个产地?
又没人知道。
自己去收可以不?
同样的问题,买的不如卖的精!
例如,前些年,有些土豪喜欢自己去买鲜茶,然后找大师给做成茶饼,最抢手的是古树茶,有个古树园,直接用围墙拉起来了,早上6点开门,土豪们6点就去排队,等待开门。
开了门,发现树下已经有茶农在那里卖鲜叶了。
你以为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
其实,他们是爬墙进来的。
上次,我去冯小刚办公室,他泡茶给我喝,我说的冯小刚是个土豪,不是那个导演,我问这茶叶哪来的?多少钱?
他说,自己买的叶子,找大师给炒的,价格就没法算了。
我在心里笑了笑,没出声。
我在云南买茶,就在品牌店里买,例如中茶,至于杂牌子基本上不选,就一点,相信品牌的力量,价格差不了几十块钱。
还有,我在青岛时,经常去五四广场跑步,每到晚上,总有蛙人划船过来,仿佛刚从深海而来,一群人围上去,看看打了什么鱼。
一般就是几个海参,几个螃蟹,几条海鱼。
有游客就买了……
太新鲜了。
哈哈,其实他是从菜市场买来的,你可能不知道,他是个演员,扮演渔夫,但是这一招太灵了,最初我也以为是真的从海里回来,后来一个东北大姐说,那鱼不能买,就是市场上买来的,大姐是在这边搞快艇的,问我坐不坐。
坐!
60元,转一圈,说是能跑到栈桥。
你知道一圈是多少时间吗?
从出发到回来,正好50秒!
你别觉得短,你可以站在海边看那些玩快艇的,很少很少有超过1分钟的,30秒就能跑的没了踪影,然后就掉头回来了。
后悔了,仿佛刚从小姐身上下来,妈的,真想把钱要回来,这也是为什么小姐一定要先收钱的缘故,因为男人提上裤子都后悔……
扯远了,继续说大米。
商场里的五常大米,多是陈米,为什么不是新米呢?因为新米水分大,放不住,能放住的一定是经过脱水处理的陈米,或晾或晒或烘。
若是我们去五常自己批发,多少钱一斤?
你自己说要多少钱的吧?
两三块的也有,而且差不多是常态,是掺假的,那能不能要百分之百纯粹的五常大米呢?
当然可以,但是价格比较贵,例如6块钱一斤,商场里或品牌商卖到15元/斤,这米能吃出差距吗?
应该说,两三块钱的也蛮香的,基本上就是我们日常吃的东北大米的感觉,很香很劲道。
不比较,是没有差距的。
若是一对比,那差距大了,关键是我们日常生活也不会刻意买特别好的米,所以也没有比较的机会。
那么,这个事应该如何做呢?
我觉得,首先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就想做真正的、好吃的五常大米,例如你从米厂选来的大米就是6元/斤的,加上杂费你卖7元/斤,你明确告诉所有消费者,你每袋有10元的利润,大家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就不买。
但是,你要列出你的明细来,包括进货的合同、价格表,等等。
至于别人信不信,那是次要的。
关键是,你能经受得起自己内心的考究,时间越长,你越有魅力……
从一个月服务100个客户慢慢做起来,经过十年的沉淀,你有了1万个客户,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你为1万个家庭所信任,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农场,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你依然坚持每袋只有10元的利润,你的价格只有市场价的2/3左右。
只要你能做到一点:我自己是我自己最忠诚的消费者。
那么,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你自己都信任你自己,那么别人也会信任你,你有一颗诚信的心。
被人信任的感觉太好了。
慢不要紧,只要具有可持续性,具有增长性,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这个模式可以延伸到N个领域,淘宝上有个江苏的小伙,我写过他,他卖鸡,这个生意简单不?你可以看看他回头率有多高,不说百分之百也差不多,他就做到了我说的这一点:诚实。
笑笑研究了他一年多,最初想复制,后来越看越觉得难复制,因为他已经起步了,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积累期,如今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增长期。
我一直有个观点,能把价格透明化的人,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我就是明确地告诉你,哪些是成本,哪些是利润,我为你折腾了这么多,我就问问你,我把米从东北给送到你家里了,我要你10元的利润行吗?
透明!
那天,旁听了莫言老师的对话,他有几个观点对我启发特别深,其中一点就是文章要真实,是对人性的真实,不能虚,不能唱赞歌,一旦文学成了赞歌,就失去了文学应有的魅力。
另外,多读国外文学,中国作家真正开始被启蒙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外面的书籍才慢慢过来,这些经典的作品比台湾和香港作家正好晚接触了20年。
还有一点,就是文学不能太有思想,而是应该把焦点放在人性的阴面,让人们去照镜子,不要忙着去传递思想,而是去传递感观,嗅觉,听觉,味觉,文字要五味俱全,要输出一种场景,而不是说教。
太有思想了,也就没有思想了。
朋友一直建议我去读编剧专业,她觉得我有这个潜力,也许是勾引过编剧妹子的缘故,我总觉得他们太水,我若是接受了他们的条条框框,会不会扼杀我的天赋?
会!
干脆,还是保持野生状态吧!
我看书,看电影喜欢画拓扑图,国外的图书、电影至少在逻辑上是通的,哪怕是科幻片也不会太突兀,一定会从现代场景切入进去的,例如《盗梦空间》,从逻辑上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国内的呢?
我不想说,说了得罪人,我最近读的这些书里,《我不是潘金莲》算是一本好书,逻辑关系非常好,而且剧情设计得也非常巧妙,好书,看完以后我立刻联系了刘震云老师,签了1000册,这本书的销量达到多少了?
170万!
还有一本书,好评率特别高,《生命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画拓扑图,感觉太乱,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它恰好描写的是一个股神的故事,与《遥远的救世主》塑造了类似的形象,但是骆驼跟丁元英没法比……
我这么说,不知道会不会挨批评?
我看完以后,就一个感觉,这名字起大了,故事写小了,另外我太理性,里面的情节经受不起我的推敲,因为很多故事我都经历过,不是他写的那样。
说白了,里面放了太多小故事,反而每个都不突出了。
前几天,骑行,顺便看了《湄公河行动》,我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张涵予主演,我很喜欢他,我也见过他,现实中的他特别瘦,但是肌肉很结实,我前面写过一个观点,明星就是素颜状态也是可以碾压普通人的。
真是。
当时,我们是在小树林里遇到的,他开着奔驰G63,他一下车就感觉不是普通人,气场十足,特别的和蔼,太帅了。
我们都说,特别喜欢他演的谷子地(电影《集结号》中男主角)。
《湄公河行动》,我看大家评价蛮高的,我看完以后,能给50分,因为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结果改编成了美国大片,英雄主义。
就差手撕鬼子了,被AK射中依然能站起来,你知道AK射到身上是什么结果吗?碗口大的疤。
假如这是由小说改编,这部电影能打85分。
半纪录片?
太差了!
偏离了“真实”,给大家推荐部美国拍摄的电影,也是半纪录片,关于战争的,《哈迪赛镇之战》,是美军屠杀老百姓的……
看着很真实,我觉得真实的前提是什么?不能总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立体,要有真实感,能经受起推敲。
自黑是非常高的境界,因为那是出奇的自信。
我们不敢黑自己,只能英雄化,特别是非要穿插个爱情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或投资方的小情人,明明是男人戏,非搞个女人进去,关键是故事情节太LOW了,仿佛是小学生写的作文。
我们离真实还太遥远……
最初,我给腚疼提了一个建议,每周推出一本书,要做阅读伴侣,什么意思呢?就是帮助大家消化一本书的工作,例如人物关系拓扑图,例如句子摘抄,例如有些书评。
每周推荐一本书,把你整理的这些作为一篇文章发出去。
这样,一个读书俱乐部就做起来了。
有没有这样做的?
有,例如樊登读书会。
他们不仅仅整理这些,还会搞一个视频分享,就是讲解这本书的主题,从而让你判断要不要读这本书,但是樊登读书会又有一个弊端,就是过多的读了畅销书、管理书、广告书、心理书。
这与主持人的经历有关,他以前是EMBA讲师。
什么书更值得读呢?
经典,特别是文学作品。
腚疼没兴趣做,后来炮神做了,我的建议是不要自己做,而是找一个爱读书的人去做,每个月给发3000元的工资就是了,但是一个平台就做起来了。
但是,不要做读书俱乐部,而做成长俱乐部。
每周一本书只是项目之一,还要每周一部电影,无论图书还是电影,只选经典,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经受起了时间的沉淀,所以不要选新的。
电影也是这么做,要画人物拓扑图,要选出优秀的影评。
还有啥?
每周推荐一个演讲视频,长度在60分钟以内的,并且写上推荐理由。
每周推荐一篇文章,是你认为写的比较好的。
每周推荐一个地方,有游记,有介绍。
每周推荐一段历史。
每周推荐一个人物。
也就是说,一周的时间内,我接受到了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堂讲座,一篇文章,一个地方,一段历史,一个人物。
我可能只接收到了60%,但是信息量也足够了,耳濡目染,我们这些受众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你有没有想过10年是什么概念?
你的俱乐部积累了500本书,500部电影,你从夏朝写到了1949,你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你熟悉无数历史人物的故事……
这样的俱乐部,不吸引人吗?
带人一起成长!
例如SUSU帮我读书,每天准时发到我微信上,有时我特别累,回到家就想睡觉,但是我还是会瞅一眼,看看分享的是什么内容,哪怕是一目十行,我也要读完,至少知道是讲了个什么事,是否值得深入一读,若是值得,那么我会标记到收藏里。
被动成长也是成长。
你要这么想,我不为别的,就等于为我自己开设了一个博士学位,十年才毕业,我是为自己做的俱乐部,大家愿意参加就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我依然愿意独行,这是我的姿态。
为什么组织拉萨行的多数都失败了。
就是缺少了姿态。
什么是姿态?
你们去不去无所谓,反正我一定去。
你有这个姿态,一定有人追随。
但是,大家普遍的意思是什么?看看有几个人报名,人少了咱就不去了,结果大家都是观望态度,为什么观望,觉得你也不一定去。
姿态是什么?
就是我坚持我走的路,哪怕没人追随,莫言在新书后记里写了一句话:哪怕最后只剩一个读者,我也坚持自己的风格与原则。
不妥协,不迎合。
为什么会写这么一句话?
是说,很多生活得很幸福的人,接受不了莫言写的阴暗面,例如为了一个馒头就会陪人上床?一个管馒头的人能把村里女人睡个遍?
这也太不了解女人了,至少我就不会,我宁愿饿死!
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因为,你没有饿过。
我跟病人们在一起交流,谈起了术前准备,那些孩子能饿到什么程度?在电梯里遇到别人拿着馒头吃,上去就咬一口……
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人是战胜不了身体本能需求的,我儿子术前准备时,口渴了,不能喝水,他就去舔瓶盖,再渴了,就用棉签给擦擦嘴,他甚至去喝洗手液,我当时描述时用了四个字:饮鸩止渴。
每个成语都是人性的浓缩。
做学习俱乐部,很容易当成赢利项目,俱乐部一旦当成赢利项目,那么这个俱乐部的定位就出了问题。
国内俱乐部普遍把高门槛理解为了高收费。
高收费没错,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门槛作用,但是当高收费时,参与者往往不是当成了消费,而当成了投资,是投资就渴望回报,所以他的焦点不在学习上,而是成员上,一旦他觉得这个鱼塘也就是这么回事,那么他就不会再停留了,可能身份依然在,但是不再参加俱乐部活动了,更谈不上续费。
这是国内各家俱乐部的通病。
续费难!
例如我也是参加了几个读书会,但是我觉得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焦点放到了管理学、心理学上了,真正的修行在红尘,在人间世故里,看金庸小说就有答案,他写过佛,写过道,他的巅峰之作是红尘浪事,《鹿鼎记》,他想明白了,修行不是佛,不是道,就在红尘。
这个红尘不是特指男女之事,是广义的。
读书会一旦狭隘了,就会重复,就那么点事,读来读去,感觉没意思,最初每集都听,后来就跳着听,这些年我觉得做得最好的学习、成长类的节目就是《冬吴相对论》,只可惜停播了,每一集我都听过。
内容不重复,很新颖,看似说当下,其实谈图书。
故事比道理,更深刻。
国外有各式各样的俱乐部,你看他们的年月,都是19世纪成立的,动辄就过百年的历史,他们收费高吗?
不高,可能就是一两千美圆的年费,但是什么高?
门槛高!
这个门槛是指准入门槛,不是你拿钱就能进来的,而是推荐制、审核制、淘汰制,例如有两个人共同推荐你,你才能进来,俱乐部成员控制在99名,每年举行一次打分,每年淘汰掉10位末尾选手,每年新引进10位选手,可能这10位选手是从500名排队选手里挑选出来的,那么俱乐部是越来越有活力的,理论上每过10年,俱乐部就会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不断地有优秀的人进来淘汰你。
做读书俱乐部,初衷不能指望会费赚钱,而是高门槛,低年费,你要这么想,这是一个百年读书俱乐部,100年后,这个俱乐部曾经读过多少书?曾经看过多少电影,曾经走遍了世界每个角落……
这是一份可以传承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