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点题外话。
今年我组织过一场读者见面会,请了一位心理学老师来讲课,老师主要讲家庭关系的,谈起家庭关系,女人们真是一肚子苦水,有的抱怨老公不赚钱,有的抱怨老公不顾家,有的抱怨自己带娃辛苦,有的抱怨自己失去了人生……
全是负能量。
我就在想,家务不是可以请保姆干吗?你为什么跟保姆抢活干?
是你老公要求你必须扮演保姆角色吗?
私下聚餐,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工作,非要做全职太太呢?
答案是陪伴孩子。
我问,工作就不能陪孩子吗?
答,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
我心想,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卡,女明星、女官员、女企业家全都应该枪毙,原因很简单,她们不是合格的妈妈。
所以,她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全是地痞流氓。
为什么?
缺少母爱!
每个全职妈妈仿佛都是一名烈士,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孩子,口头禅就是: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
我问了一句,假如你死了,孩子能不能活下去?
别说你死了,就是你全家都死了,孩子一样可以活得好好的,总有好心人会把他抚养长大,只要他是那块料,照样可以成为企业家,李经纬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吗?孤儿院长大的。
女人,特别是家庭主妇,特别容易神圣化自己的选择。
我再环视这一群女人,没有一位有“惊艳”的感觉,反而有了那种“弃妇”的感觉,不是被遗弃,而是自我放弃,就是不再刻意地追寻潮流了,而是朝向随意性发展,对衣服不是很讲究,对发型也不是很讲究,甚至穿着拖鞋骑着电动车就出门了……
自己安慰自己:老娘们了,打扮什么打扮?
满满的负能量。我给她们出了两道题。
第一道题,CCTV邀请你参加春晚演出,你已经参加过两次彩排了,腊月二十九接到家里电话,父亲病危,喊你回家,你是选择回还是不回?
多数答案是:回!
第二道题,你是县土地局的局长,副省长到县里检查土地工作,你被安排做工作汇报,结果当天你儿子要做手术,你选择陪省长还是陪儿子?
多数答案是:陪儿子!
她们都是有爱心的人,亲情大于一切,值得肯定。
次日,我又请了另外一拨女人吃饭,这拨女人几乎全是女强人,年龄也普遍在35岁以上,我读者里很少有年轻人……
氛围截然不同。
我提到了一点,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劳动,完全可以找人来解放自己,例如可以找保洁给打扫卫生,可以用洗碗机来洗碗,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在家务上呢?
普遍认同。
我给出了完全相同的两道题。
比例截然相反,多数选择继续在CCTV演出和陪领导!
没人情味?
其实,我要表达的不是她们的思维模式不同,而是她们受尊敬的程度不同,例如我陪前一桌吃饭,我表现的很压抑,不知道应该聊些什么。陪后一桌我就觉得特别开心,什么话题也能聊,因为她们更加的包容,无所禁忌,而且我也愿意表现自己,希望能给她们留个好印象,因为她们会打扮,颜值也高,悟性也高,魅力也大。
不仅仅在我这里魅力大。
在她们的男人眼里,魅力也大。
我给你讲这些,是要告诉你,哪怕你嫁给了马云,也依然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焦点,而不能把自己定位成烈士,认为牺牲自己可以成就一个家庭。
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妈妈可以选择,一个是家庭主妇,伺候你吃穿,一个是大学教授,很少陪你,你选哪个?
你现在的选择,就是你孩子未来的选择。
身教大于言传!
永远不要把自己定位成谁的女人,你是你自己,那是你的爱人,不是你的主人,你是你孩子的妈妈,是好朋友,不是保姆。
女人的悲剧,往往是从成为家庭主妇开始,因为对于男人而言,等于家里养了个保姆,并且是可以上床的保姆,除此之外还能有啥?
当然,当你成了家,有了娃,有一种感觉你会非常强烈,就是这个家需要一个女人来打理,此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找个保姆能不能解决?
若能,你就不要干!
我这边有个朋友,她一个月工资3000元,请一个保姆的工资也是3000元,即便如此,她也坚持去上班,让保姆在家带孩子做饭,因为这是两个概念。
上班是有自己的人生。
保姆是为别人活着的。
我问过米姐同样的问题,孩子需要你,你为什么不辞职在家带娃?
她说,我辞职,老公就不要我了。
这话,我越想越觉得睿智,只有懂男人的女人才能悟透这些~~~~~~
倘若你说喜欢烹饪的感觉,偶尔下厨做做饭,我认为是很好的,但是把做饭当成了生活的全部,那就失去了意义。
一定要把你的时间用到刀刃上,用到你的梦想上,而不是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上。
现在跟你谈这些,还是有点早,因为你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只是提前打个预防针,当你面临这样的抉择时,你可以想想当初我给你讲的这番话,再来评估你的进与退。
在宴请女强人时,其中有个大姐看起来有40岁,实际她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她身材非常好,走路带风,留有短发,很有活力,仿佛是个运动员。
她瘦吗?
看起来蛮瘦的。
实际体重140斤。
是不是不可思议?
她本身是从事体育工作的,在体育学院当老师,教自行车的,在谈到健身时,她说自己每天早晚各骑15公里,只要不出差,从未间断……
那种活力,那种洒脱,那种气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使我总想起农村散养的狗,皮毛光滑,活泼好动,一身腱子肉。
我非常喜欢她。
我问过她,如何坚持下来的?
她反问我,你写文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明白了,我不应该问她,其实我知道答案,什么是修行?修行到底修了什么?
人的一生,其实就修了“克制”二字。
我认为,健身的优先级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并且要贯彻你的一生,我希望你以我为榜样,当你不想坚持时,你就去看看今天懂懂有没有更新文章,你要这么想,他写7000字都能坚持下来,我跑7000步又算啥呢?
你可以挨着运动项目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骑行、跑步、快走、泰拳、健美操……
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个,坚持下去。
一旦你喜欢上了,就不存在“坚持”的问题了,因为你很享受,享受的东西咋可能坚持不下来呢?
人,最应该敬畏和供奉的是自己的身体。
这些道理我相信你都懂,但是懂不代表做,人要改变必须要进入特定的磁场,否则是不会变的。
这些年,我们家生活条件好了一些,我爹的肚子越来越大了,我规劝过几次也没用,因为他太能吃了,拿肉当饭吃。
为什么?
他以前没吃过这么多肉,馋。
赵德发老师在创作《人类世》时写一个农村妇女的屁股像磨盘,我和赵老师就探讨起了农村吃肉的问题,大一点的村庄,一天能卖一头猪。
全吃了!
我在农村的家就在新区,全是小媳妇,男人们普遍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小媳妇自己在家带娃,她们既带娃又上班,没空做饭咋办?
买现成的,猪头肉啥的。
如今,我回家看这些比我年龄小太多的小媳妇,一个个肚子都大了,不是怀孕了,而是吃肉撑的。
我曾经试图去改变我爹,但是劝了几次,我就不劝了,我觉得这是文化属性问题,这是我爹的命,以前吃的少,现在补上。
我也有过大肚子,其实是一样的问题,农村孩子哪吃过好的,刚参加工作,去吃大餐,肯定使劲往肚子里塞,终于塞大了。
再到我儿子呢?
我儿子从小就不缺肉吃,他反而对肉可吃可不吃,也没有胖起来,至少不是说对肉垂涎三尺。
偶尔,也有亲戚带着孩子过来找我们,一起吃饭时,那孩子吃肉就跟抢似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我同学的父亲住院时,那时刚解除病危不久,他看着旁边碗里的红烧肉,想吃……
他吃肉时,你能看到他两眼是放光的,是真的放光,当时我立刻就想到了一个成语:回光返照。
哪怕是临死,也渴望吃口肉。
我说这些,你不会有感触的,因为你是都市里长大的孩子,理解不了这些,甚至会问,农村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穷吗?
这些,我都经历过。
农村的宴席里,10个菜至少有8个是肉,一旦肉少了,大家就会对这顿饭评头论足。平时我们吃饭很少讨论菜,一般都是在谈事。
但是,他们吃饭,都是在讨论菜。
包括今天,我跟我爹他们一起外出吃饭,他们的焦点依然在菜上,这个菜成本多少钱,炒的如何,怎么做的……
进城以后,我爹我娘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们原计划在新家待上三四天就回去,农村人咋可能住得了楼房呢?那么憋屈。
结果,一住,不想走了。
我爹感觉到了生命是很重要的,开始注意饭量了,也开始尽量规避肉类了,我爹自己就说,以前在农村,每顿饭都要撑得走不动才算吃饱。
为什么他会改变?
因为,城里的老头们会跟他谈这些,例如嫌他太胖了,会给他一些养生经验,最近我爹要去学太极拳了。
所以,要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有优秀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你看看女企业家,女明星,哪个不是身材精致?优秀是他们的习惯,体现在方方面面。
原本,我以为农村是片净土,我在那里生活两年以后,感觉那里太脏太乱,无论生活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人们内心有淳朴的一面,也有原始的阴暗。
人类文明碾压传统文明时,总有一些文人在念旧。
又是说XX文化在消失,又是感叹XX在灭亡,仿佛人类文明在开倒车,我倒觉得恰好相反,人类文明一直都在进步的,人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爱。
过去那种看似人与人很和谐的农村关系。
其实是弱不禁风的。
而如今,我们的爱,是大爱,爱我们自己的小家,爱社会的大家,是真的爱。
迟子建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了鄂温克族这个游猎民族的故事,读完以后,无数人神往,一个与世隔绝,仿佛是世外桃源的民族。
注意,这是你想象的。
仿佛你想象出的武侠片一样,他们不吃饭,不上厕所,不用上班,整天背着刀剑找人打架,穿的衣服从来不用洗不用换,永远是帅帅的样子……
看完迟子建的小说,就一个感觉,人类文明碾压了一只纯白的小鹿,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人家在森林里生活得好好的,咱偏偏要把他们搬到城市里。
情怀是个什么玩意?
我回农村生活,这就是情怀。
但是,我在农村生活不下去,这是现实。
更现实的是什么?
农村人纷纷进城了,连我爹我娘这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都不愿意回去了,他们岂不是比我更有情怀?
当初,鄂温克族投票决定是不是下山。
99%的人选择了下山。
谁愿意住在山里?住到城里多好?政府给盖好了房子。
那么,住在山里是什么感觉?鄂温克人是不是整天穿着民族服装?
这都是你想象的。
鄂温克族跟东北人、蒙古人没啥区别,一口流利而地道的东北话,口头禅就是:我CAO他妈。
穿的全是迷彩服,脏得要死。
头发也不洗,身上一股怪味……
他们的营地呢?也就是山里的居民点,有点类似农村羊圈的感觉,特别特别的臭,有羊粪,有大便。
男的,女的,普遍酗酒。
他们原本就是原始社会的人,现在直接跳跃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了,我讲一点你就明白了,他们这个民族的人,有1/3的人死于非命,要么是喝酒醉死的,要么是冻死的,要么是被熊吃了。
你说,他们不想搬到城市吗?
是什么人认为文明碾压了他们?
外人!
如果城里房子免费住,我们村肯定搬空了……
这就是最简单的例子,所以文学作品表面的情绪不一定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绪,是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能拨开云雾,见到天日。
作者普遍是很坏的,因为他们精通一门巫术:包藏祸心。
表面上赞美,也许在批判。
表面上批判,也许在暗恋。
就如同你说你不想当班长了,原因就是大家眼红你,嫉妒你,背后给你穿小鞋,你真的不想当了吗?
不想当了不需要找我倾诉,你直接找老师辞退就可以了。
你是想两全其美,既当着班长,又不允许别人评头论足,咋可能呢?只要你站的比别人高,你注定了会成为别人的话题,既然是话题,自然有贬有褒,甚至贬多褒少。
这些事都是锤炼,是好事,可以使你年纪轻轻就能悟透人性,人性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一面是在背后大骂领导是SB。
你想明白了,还会介意别人背后怎么评价你吗?
只要他当着你面时听话,这不就足够了吗?
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只是最基本的素养,包容手下,接纳你的子民,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倘若你的事业足够大了,是需要流血牺牲的,你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必须是要杀人的。
企业大了要杀人。
职位大了要杀人。
或是有形的杀,或是无形的杀。
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你可以看看《动物世界》,其实《动物世界》是讲人性的,而且那都不是摆拍出来的,都是最真实的人性。
人就是动物。
人性就是动物属性,只是我们在努力地“克制”,使我们看起来不像动物,看起来不像不代表不是。
假小子再像男人,也没把儿。
我们应该向动物学什么?
学“修行”,重新认识“伤害”,什么是伤害?
先来看一个成语:无关痛痒。
就是说,你没碰到我,没让我痒,没让我痛,那就不是伤害,言语上的伤害不是伤害,只要别伤害我的肉体,随你去吧,反正不疼不痒。
你仔细揣摩揣摩。
想通了,就会大彻大悟!
别人说了我们几句,也没碰到我们,我们就莫名其妙地伤心了,是谁使我们伤心的?
我们自己呀!
所以,只要我们把这一道防线关上,别人就不会伤害到我们了,除非拿刀砍。
接下来,我再跟你谈谈读书的事。
我本身是一个作者,我又是一个读者,双重角色能够使我深刻明白一点,知识在传递过程中是高度衰减的,作者传递100分,读者也就是接收到了20分。
读书,若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不读也罢。
读,就读精。
读书的第一要事是什么?
选书!
大家可能会根据豆瓣推荐来选,我不是很喜欢豆瓣推荐,我觉得那是文艺青年的地盘,不适合我这种野夫。
我只相信一类推荐:比我强的人的推荐!
他比我强,说明他眼界比我高,他读着都很有收获,那么我读着也会有收获,我不会去根据排行榜来选书,因为排行榜是花钱买的,3万元就可以把一本书做成一个分类的销量冠军,我以前就是畅销书作者,分类第一,这些套路我都懂……
所以,选书的原则是:相信高人的推荐。
不轻易试错,因为试错的时间成本太高。
例如:2016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丨40位社长、总编辑推荐的148本书。
你可以搜索一下这篇文章,看看是不是与你想象的书单不同?他们的眼界是不是跟我们不同?他们普遍在研究历史、人物、世界、金融、地理。
而不是研究什么演讲的艺术、经营之道之类的。
其实,我更推崇文学作品。
为什么?
修行在红尘,你可以看金庸的作品,他写过儒,写过道,写过佛,是层层递进的,但是他的颠峰之作却是《鹿鼎记》,一部无比红尘的作品!
真正的大道理,都在小故事里,但是文学作品普遍藏得很深,需要用心去挖掘,一旦挖掘深了,一部文学作品就成了一面镜子,你在里面走一遭,仿佛经历了一遭,你读的文学作品越多,你的经历越多,你越成熟,越睿智。
而且,挖得越深,越有“感同身受”,仿佛就是写的自己。
我拿文学作品来举例,谈一谈我的读书方法。
我喜欢找人帮我读书,我们就拿《额尔古纳河右岸》来举例,这本书我一翻,我就不喜欢读,因为名字普遍很拗口,而且出场人物太多,就如同我去内蒙古记不住城市是一回事,全是蒙古语翻译过来的,太别扭了。
所以,我让书童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读本书,画出人物关系拓扑图。
为什么要画出这个?
因为,作者在创作前,也画了一张图,就是这张图,我只是把它给还原出来了,从而更好地分析他们的关系。
这是书童的第一个任务:人物关系拓扑图。
然后,我需要的是事件关系图,就是从头到尾讲了几件事?也需要帮我画出来,作者在创作时,也画过这个图。
这是任务二。
任务三?
需要帮我写人物小传,把主要人物列出来,每当他出场,就记录一下,我通过人物小传可以知道他在这本书里出演了多少镜头,怎么生的,怎么结婚的,怎么离婚的,怎么死的。
任务四,要把书中优秀的句子全部摘抄出来,这些句子看似没用,其实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大,例如我写过一句:人在两种情况下会迷路,没路的时候会迷路,路多的时候也会迷路。
这句话其实就是摘抄于这本书,我在群上分享过以后,我发现N多人在朋友圈里发这句话,当时我是调侃腚疼的,我说别人都是找不到项目而迷茫,你是项目太多了而迷茫……
任务五,选出书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名词,做名词解释。
任务六,罗列出文章中的地名、建筑,进而搜集网上相应的游记,让我能够理解得比较具体,例如撮罗子。
任务七,帮我搜集这本书里提到的事件相关的纪录片,例如《猎人维加》。
任务八,找到相关的采访录,作者谈这本书的创作。
任务九,找出比较经典的书评,可以摘自豆瓣。
任务十,找出类似题材的新闻或纪实文学,例如《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当年这篇新闻获得了最佳新闻奖。
书童做完这些基本工作以后,整理成册,应该在50页以上,打印出来,发快递给我,我先看这些阅读辅助,再去看书。
书,我只读一遍,足够了。
但是,你知道我读完书是什么感觉吗?
仿佛我在大兴安岭生活了很久,我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的熟悉,我既能理解迟子建描写的那种少数民族的浪漫,又能理解维加满口脏话的酒鬼形象。
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很立体。
前几天我又去了一趟大兴安岭,既不陌生,也不惊喜,因为我仿佛来过无数次了,一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
了解了一个民族,了解了一段历史,了解了一个区域,了解了一种文化。
而不是单纯听了一个故事。
故事,听完了,就忘记了,但是这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我咋可能忘记呢?跟别人谈起大兴安岭,我给人的感觉就是东北人。
你可能会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读书?是谁教你的?其实不是谁教我的,而是我多次参与大作家的创作过程,我是一个擅长逻辑推理的人,他们在构思剧情时会找我帮着推理看看有没有漏洞,他们怎么创作?就是这么创作的,两张拓扑图,一张人物小传,几本相关内容的图书……
我的读书方式只是把这一切给予了还原,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知道他创作这部作品到底在讲什么?
可以不夸张的说,我读书很容易读出漏洞来,因为我喜欢吹毛求疵,我继续拿《额尔古纳河右岸》举例,这本书写的有深度吗?
一般,只能是蜻蜓点水,获茅奖与题材有很大关系,毕竟是写少数民族的事,我们这些汉人感觉看了很新奇,有点当年《尘埃落定》的感觉,很多人喜欢拿这本书跟《白鹿原》比,那怎么比?
迟子建是采访的,研究的,花了三四年时间去准备,写了这么一本书,说白了,这是外人写的,可能会写出形,甚至写出神,就是写不出魂。
而《白鹿原》呢?整篇文章都有着陈忠实的骄傲,为他所扎根的土壤和文化。
说白了:白鹿原是陈忠实写的家事,而《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写的他乡之事。
看到这里,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鼓励写作班的每人每月要精读一本书吗?怎么精读的,就是这么精读的,你给了他们具体的要求,他们来挨着一一完成,你看着我说的很复杂,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一个在校学生就可以轻松完成,帮我读书的书童就是学生,我需要的是闲人,因为这玩意需要绝对的耐心,只要会使用百度,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你每个月从100名学员的精读手册里选出4册做的最好的,不仅仅是书选的好,精读手册也好,那么你又可以做另外一个生意了,就是卖书。
也就是读书俱乐部。
别人为什么买你的书?
第一、你的书比京东还便宜。
第二、你是带着精读手册。
他们也从来没这么读过书,一读就上瘾,就如同我们出去旅行购买别人总结的攻略是一个道理……
每周推一本,还记得日本有个书店不?特别火,他们每周只卖一本书,其实他们的模式就是类似的。
也就是每周带着你读书俱乐部的人读一本书。
我加入了你的读书俱乐部,我能得到什么?
反过来说,你做读书俱乐部,能给会员提供什么?我是不鼓励你指望读书俱乐部赚钱的,而是要做免费的生意,什么都是免费的,书多少钱进的,运费多少钱,都写的明明白白。
能提供什么价值呢?
价值有二。
第一、每天推荐一篇文章给你,是单独发送到你的微信上,这个事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我就是这么学习的,别人帮我挑选文章发给我,我省掉了挑选成本,哪怕我特别忙,我只是粗略的浏览一番,也是蛮有收获的,至少知道它讲了个什么事。
那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呢?
你不是有写作培训班吗?不是有100个学员吗?每个学员每周不是要推荐一篇文章给你吗?
你是从100篇里选了7篇。
质量肯定没问题。
此时你肯定有个疑问,万一写作班的人做不到承诺咋办?
你想多了,他们不是小学生,交了钱来学习,每个人都会做到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素养,他说到就会做到,只是质量好坏略有差别而已。
第二、每周提供一本书,并且提供精读手册,哪怕你只是读读精读手册并没有读书,收获也非常大,而且人有个特点,收到实物时是格外兴奋的。
例如一本书20元,每月4本书你收费90元,你觉得谁不会续费?
就这些?
就这些!
经营的项目越少,越有杀伤力,因为你容易做到极致,你做写作培训班其实恰好顺便解决了内容问题,同时哪个学员推荐的文章就给顺便留上联系方式,哪个同学推荐的书就给留上联系方式。
把他们也顺便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时候这个圈子就有影响力了?
有1万人时!
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到不赢利的缘故,因为只有不赢利才能体现价格优势,同时才能换来N多人主动发朋友圈,慢慢产生口碑效应。
不要做年费,只做月费。
为什么我们只做辅助阅读,而不是转述呢?
现在做读书俱乐部的,多是在转述,你转述的真是作者要表达的吗?未必!而我们做的辅助工作只是让你更容易理解创作的“初衷”,了解作者内心真实想法,同时读一本书如同做了一场旅行,是立体认知,地理、历史、人文、环境、自然。
只辅助,不代替!
我为什么坚信这个模式一定会火?
因为,我就是被一群人这么“伺候着”学习的!
当然,你要做这个事,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需要一个“启动人气”,这是需要你动动脑筋的。
做事业,不是有模式就可以成功的,模式并不重要,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公开的,但是未必就具有可复制性,这要看你是否能把产品做到极致。
做到极致是需要用心的。
要比你爱一个人,还用心,基本标准是啥?
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
………附图,人物拓扑图,样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