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可爱

  今年,我又重读了一遍《白鹿原》,这次看得比较仔细,画了人物关系拓扑图,还梳理了人物小传,让各个人物角色在我脑中形象更加的立体。


  看完小说,我又看了电影《白鹿原》,这部电影招来一片骂声,陈忠实却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电影上映时我看过一遍。


  这次看,又不同。


  上次看,感觉云里雾里的,例如开头三个孩子看驴交配挨打的镜头,这个在书中是描述的很清楚的,白嘉轩怎么给原上设上了学堂,黑娃怎么入的学,老师让他们三个去办点事,结果他们中途去看驴交配了……


  这部电影好不好?


  真好!


  等于把小说给予形象化了,但是太散,若是没有读过《白鹿原》会觉得不知所云,咋一会黑娃,一会田福贤?到底谁是好的谁是坏的?


  所以,这是一部适合《白鹿原》迷看的电影,而且电影台词跟小说改动比较大,例如白孝文跟黑娃在麦田里玩耍时喊的那句:我要杀了你。


  事实上呢?


  后来,黑娃真的被白孝文给杀了。


  电影里有很多大的改动,例如人物关系的,白嘉轩是让女儿白灵拜了鹿三当干爹,而不是白孝文,但是白灵是个很敏感的人物,所以不可能在电影里有太多的戏份,为什么敏感?


  她是共产党,结果被共产党给活埋了。


  这部电影有些地方是非常出彩的,例如麦浪,还有麦客,还有就是中场休息时秦腔,大家有没有感觉那几个演员很眼熟?


  那首秦腔是《将令一声震山川》,陈忠实老师出殡时,秦腔的老艺术家们也合唱了一首秦腔。


  咱看书是为了学习,学习写作手法,顺便了解民族秘史,就是过去我们到底经历过什么,小说是假的,但是比历史书肯定要真实。


  陈忠实老师特别善于塑造“矛盾”,包括名字就是矛盾:白家、鹿家,而且白家跟鹿家其实是一家人,一个共同的前辈。


  你仔细品品,《白鹿原》有意无意地设计了无数矛盾,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高潮,这些主人公怎么联系到一起?


  姻缘!


  例如冷先生是中间人吧?他俩闺女,一个嫁给了鹿家,一个嫁给了白家。


  朱先生是最神的人物吧?他是谁?


  白嘉轩的姐夫。


  白嘉轩跟鹿子霖水火不容吧?


  白嘉轩的女儿白灵跟鹿子霖的二儿子是初恋情人,跟大儿子结婚了,还给大儿子生了一个娃。


  鹿子霖家内部也有矛盾,例如?


  大儿子是共产党,二儿子是国民党。


  《白鹿原》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一方面指白家、鹿家,一方面是个地名,一方面又具体指神鹿,例如白嘉轩见到过神鹿,神鹿又指白灵,又指朱先生。


  这本书,写了六年。


  我们能否用六年来完成一部作品?


  没有这个耐心,这些有意无意的矛盾、巧合,应该就是这六年的时间里反复雕琢出来的。


  这部作品里,还有个点睛之笔,就是戏台,这个戏台上发生过太多事了,从宣布大清完了,到鹿子霖宣布革命,到杨排长征粮,到农协会审判田福贤,再到田福贤审判农协会,最后到日军扔炸弹……


  就一个感觉: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会是大清,一会是农协,一会是土匪,一会是国民党,一会是日本鬼子。


  节奏太快了。


  看看过去,看看今天,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前些日子我写过一个观点,战争、和平为什么交替出现?因为和平久了,人们就容易浪漫化战争,手痒痒了。


  战争,是民不聊生的。


  今天,我们回头看清朝后的这段近代史,感觉好荒唐呀,老百姓咋那么愚昧呢?当然,每个人都是很容易被催眠的,特别是集体催眠更容易。


  1978年,柳传志还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上班,他当时34岁,那时在机关上班是比较轻松的,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他在当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养牛的……


  他属于嗅觉非常敏锐的,感叹:难道真的要变天了?春天来了?


  今天,我们看来不是很奇葩吗?


  为什么他会如此的敏感呢?


  因为,那时刚结束了“四人帮”,过去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都是革命、斗争、批斗。


  养牛的文章为什么很奇葩?


  因为,赚钱可耻,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大家要吃大锅饭,大步迈入共产主义,你咋能有资本主义思想呢?


  老百姓到底能不能有点独特的想法?例如自己干点小生意之类的?难道非得全民统一化?老百姓能不能试错?


  有天,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果呢?


  引发了大讨论,这应该是1978年最大的讨论,无数人声讨,甚至想去抓住作者,为什么?


  你这不是跟毛泽东思想对着干吗?


  邓爷爷站出来了:实践并非就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正把中国带入市场经济的人,是邓爷爷。


  他鼓励大家,干!


  吴晓波有本书《激荡三十年》,开篇就写了1978年,创业首先要有大环境,其次才有个体,否则你再牛B,大环境不行,你也白搭,例如《大染房》里的陈六子。


  从上述描述,大家也不难想明白一点,为什么中国少有百年老店?


  养鸡、种菜都是可耻的,别说其它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值得讨论?因为这对“两个凡是”是有挑战性的,毛主席说的就是对的,咋还需要实践呢?你这是不信毛主席说的话?


  可以百度一下:两个凡是。


  看《白鹿原》感觉蛮有意思,你看,人人都爱参与革命,因为除了种地没啥焦点,不参加革命又能干啥?黑娃其实完全是被逼走的,因为他领回了“荡妇”田小娥,进不了祠堂,甚至不能在村里生活。


  相比之下呢?


  我们对大事越来越麻木了,这是进步呢?还是后退呢?


  我们开始关注“小我”了,想想自己应该怎么活,而不是动不动就忧国忧民了,总觉得那是领导人需要操心的事,我等草民就操心酒足饭饱即可。


  今年,特倒霉,事连着事,儿子出院了,我又病了,肚子疼,不知道是哪个器官病变了,原本我想去西安看看白鹿原,看看影视基地,若是腚疼有兴趣,我想带他去看看马尔康,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故事发生地。


  他貌似不感兴趣,主要是他也没心情读书,每天忙着接待果儿……


  我觉得读书,不能光看故事,甚至要忽略故事,例如很多人把《白鹿原》当黄书看了,甚至电影在宣传海报上打出的卖点就是激情大片,这是错误的,有误导性的,难道《白鹿原》只是写了黑娃跟田小娥?


  而是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角,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从这些“假人”身上去悟出一些人生哲理,从而应用到生活中。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单纯的看热闹,没意思。


  眼睛受伤后,读书变得非常困难,因为看字久了就模糊,我改为听书,在车上听,在路上听,在家里听,在办公室听,一本书我要循环听三遍,越听越有意思,有些书一听就觉得没意思,例如大家很喜欢的《皮囊》,我觉得是一本烂书,因为我一听就出戏了,因为从作者角度,我很容易就知道哪些是真实素材,哪些是杜撰的,杜撰的也不要紧,一定要显得很真实,倘若把一些大道理都交给一个农村老太太去讲,就有些虚了。


  你问我为什么?


  因为,近10年,我写过2500万字,我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


  大冰能火,让我很意外,也许是写的心灵鸡汤的缘故吧?但是我总觉得那些鸡汤是狐狸肉熬出来的,一股骚味,他的主要粉丝群体是大学生,常年在各大高校搞演讲、签售。


  这些书?忽悠忽悠小青年还是可以的。


  路上遇到背包客,总会使用大冰那句: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我不仅仅有酒,还能把你灌醉呢!


  我对大冰很熟悉,至少比一般的小粉丝要熟悉,从2000年我就关注他了,那时他主持《阳光快车道》,也迷过他很多年……


  可能是年龄跟阅历的缘故吧,我对他的书没有太多兴趣,但是我读过,可能是层次不同的缘故,他经历的故事跟我们经历的不同,他去的丽江跟我们去的丽江貌似也不同,我去的丽江一摇微信,全是:哥,玩不?包夜500。


  所以,所以,所以。


  一个人,不同时期,焦点不同,我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都有统治别人心智模式的欲望:啥?大冰写的比你强了1万倍,你竟然敢不喜欢?兄弟们,给我砸!


  我觉得读书一定要有用,而不是单纯的好看,就是改变了我们具体的生活模式,而不仅仅是让我们大脑皮层兴奋了那么一下下。


  例如,看了大冰的书,你背上包就去了丽江,那也很好。


  每个人内心都有文艺梦,所以文艺青年很容易成为我们的偶像,文艺青年是不能食人间烟火的,要洒脱,要有诗,有远方,要脱俗。要说偶像,我也有,就是《造物集》里的女主角,从第一集我就开始关注了,那时微博不过是几千人,如今呢?过百万了。


  她有两点非常牛B:


  第一、露影不露脸,想象是最美的。


  第二、一盘一碗一狗,都显出了脱俗、高雅。


  从楼梯你可以看出,这至少是复式的,甚至是别墅,这是贵族家庭……


  最关键的一点,我觉得她的视频拍摄得非常的大气、简单,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背景音乐也很恰当,要不是中文字幕,我甚至怀疑这是日本拍摄的。


  后面的视频我没有继续关注,据说女主角露脸了,我更希望她一直不出镜,神秘是很好的营销模式,类似人物还有一个:acosta,当年博客访问量过亿,一直都在装神秘,小清新,小文艺。


  后来,他出镜了。


  如今呢?


  微博粉丝,5000。


  不是5000万,而是5000个。


  其实,当年的他,就是一个棋子,完全是包装出来的,照片有人帮着拍,文章有人帮着写,所以昙花一现也不难理解了。


  我有个北京的朋友,她也特别喜欢手工,而且做得很出色,当时我就推荐给了她《造物集》,我跟她讲,不要问为什么,反正就用这个模式快速干就对了,因为食品是很容易在朋友圈传播的,你很容易火,但是视频的品质一定要高于《造物集》,让别人看完以后,感觉这就是教人做艺术品,你肯定火。


  她应该还是纠结于如何拍摄。


  我觉得拍摄不难,只要舍得花钱,冯小刚也能请到,最难的应该是剧本,就是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这是一个“晒”的时代,没有怀才不遇,如果非要感叹怀才不遇,只能说一句:才不够!


  为什么有的人旅行,一搞一个火?


  因为,他们会晒,让人觉得有文艺范,有深度,准确地讲,大冰的书就是一些游记,这一点他就把握得很准,没有人见烟火,全是诗情画意。


  为什么有些人的旅行显得很LOW?


  又是晒自拍,又是晒地摊。


  余欢出发时,我就给过他这个建议,不要随意露脸,会给你的旅行减分的,记住,这是一个高大上的事……


  拿捏度,是最难的,过了,就矫情了,少了,就低俗了。


  当时,我跟余欢说过,还是太年轻,焦点并不在旅行本身,也不在未来,就在当下,就是急忙赚一笔再说。


  所以,余欢对环驾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赚钱。


  管他是不是急功近利。


  不考虑太长远,为什么?


  他年龄太小了,想不了这么多,一岁年纪一岁心,为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这说明,智慧是跨越不了年龄的。


  不到那个年龄,理解不了那些事,我现在就介于而立与不惑的年龄,我思考了很多过去压根不会思考的问题,甚至包括生死的问题。


  我真的准备好了接纳父母的离开吗?


  还有,孩子真的会一帆风顺吗?前天,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查出了骨癌,今年刚读大一,这个病多发于20岁以下的青年,而且属于恶性肿瘤,第一选择肯定是截肢,当然,若是找中医治疗,不用截。


  我顺便逛了逛这个贴吧,发现病人真不少,有人做了11次手术,真跟牛哥说的一样,在中国,再奇葩的病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什么?


  13亿的人口基数,哪怕是亿分之一的概率,也有13人。


  被雷霹死的概率有多大?


  2010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9982起,其中雷击伤亡事件759起,造成717人死亡,受伤640人,要是把这759个人放到一个贴吧里,让我们去看看,也怪恐怖的,我擦,原来每年被雷霹死的人这么多啊?


  这两年,也顺,也不顺,顺就是因为拆迁赔了一些钱,不顺就是大事小事不断,使我反思了很多,也想明白了一点“人定胜天”是伪命题。


  对于天而言,我们不过是只蚂蚁。


  跟做保健品的在一起,总觉得他们在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我一个朋友是做国珍松花粉的,我们一群人批判他,意思是让他醒醒,你看看你做松花粉这两年家被你折腾成啥样了?整天开会,拼命地囤货……


  他被说哭了,同意放弃。


  但是,他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以后不做了,但是我还是坚信一点,松花粉是好东西,是可以改变整个中国人身体素质的,放弃了这份事业,我真的不忍心,不忍心呀!


  是松花粉真是如此神奇?


  还是他入戏太深?


  我最近在想,有没有预防、治疗重大疾病的秘方?


  有!


  例如,每天快走,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可以不同的目标,例如1小时,1万步,10公里,都可以。


  不是大家手机里计算的1万步,那1万步不属于健身的范畴,健身必须要达到运动心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戴着心率带跑步的缘故,他们要随时检测自己的心率值,不能过低,不能过高。


  例如可以买个松拓的手表,就带心率带,不过要买3,支持中文了,我的是2,是英文的。


  运动手表越来越普及了,也越来越便宜了,过去买只松拓要1万多,现在两三千就能买到,其实可以买二手的,一样玩。


  前些日子我忽悠腚疼买,他不买。


  今年,我33周岁了,一眨眼,自己老了,我一直都以为自己才20岁,还足够年轻,但不能说是“青年”了。这是耶稣死去的年龄,这是人生的分水岭。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沉稳了,能理性地去分析一些东西了,看得长远了,不管什么规划,我都按照“定投”模式去做了,相信日积月累,太年轻的人做不了“定投”,为什么?


  他心性未定。


  我带了一群人做定投,定投原理非常简单,不管是谁,只要按照规则去购买,只要时间足够长,都是赢利的,这个模式简单不?


  非常简单!


  但是,能做到的人,极少极少。


  为什么?


  第一、心态未必稳,大赚大赔时往往不再遵守规则,要么忙着套现了,要么忙着割肉了,把长线游戏硬是变成了短平快。


  第二、流水未必持久。


  当然,会买只是第一阶段,会卖才是第二阶段,人人都会买,但是未必人人都会卖,因为会卖讲究的不是技巧,而是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可能一等就是六七年,我们哪有这个耐心?


  但是,现在的我,就有这个耐心。


  我已经绝对坚信了“定投”的威力,今年股市一直处于阳痿状态,我现在的收益率为15%,跟着我的人基本上也是5%~15%不等,其实越跌越兴奋,说明你以比较低的价格吃入了。


  我跟他们几个讲,不要随意怂恿别人做定投,因为这是一个需要超级耐心的游戏,是鳄鱼的游戏规则,若是别人盲目进入,又盲目逃出,肯定会有亏损的。


  劲松现在做得比我好,他在几大平台上直播,有不少粉丝了,我跟他讲,一定要坚持5年以上,你的粉丝会越来越多的,特别当遇到大暴跌而你损伤不严重时,一战就能成名了,你还可以出书……


  现在雪球上就有个搞定投的,他就写了一本书,还搞了一个公众帐号,很火,他是理论家,没有太多实战,也没有直播,也没有晒,从长远来讲,肯定会被劲松秒杀的。


  我建议劲松多看几遍《阿甘正传》,就是说,你什么都不用说,你只需要往前跑,自然越来越多的人追随。


  我为什么不适合直播这些呢?


  第一、会让大家误解我,以为是个什么阴谋。


  第二、给自己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对股票没啥研究,我只是研究过一段时间定投而已,目前也是摸索阶段,只是我已经坚信了定投能做到稳赚不赔,但是要配合时间长度、资金厚度。


  大家问我,我基本上都给出了否定的建议,不要轻易地尝试,为什么不鼓励呢?因为需要鼓励的人都已经理解透了(?),无论做什么,能使你绝对坚持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坚信!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那天,我跟腚疼说:你去招聘个新助理过来,我能把她打造成网红,我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她坚持每天快走,风雨无阻……


  我们这里招聘个助理月薪多少?


  1000元!


  每天10公里,只快走,不跑步,每天晒数据,时间、速度、心率、体脂率,一年后,每次晒完数据加上一条:环比去年。


  有人会问:这样的人不有的是吗?


  极少,极少。


  坚持跑步的很多,坚持走路的很多,你要说全勤?很少很少,你要说这快走,而不是慢走?那更多。


  坚持每天1万步的很多,但是坚持一次性高心率走完的,很少很少。


  靠什么赚钱呢?


  暂时不考虑这些,先成为众人追随的目标再说……


  会吗?


  请相信我的判断力!


  这个事貌似也太简单了吧?我认为能做到的人不到万分之一,除非当工作去完成,因为我走过,我属于非常有毅力的,很难做到全勤,而且很容易给自己找借口,例如外面下大雨,我到底去不去?


  就是塑造一个阿甘。


  大家自然会加她,她卖什么都很容易。


  大家总喜欢忧虑未来,就是成名以后靠什么赚钱?


  其实,你想多了,你有了人气,钱会找你的,你那时不是考虑做什么赚钱,而是考虑哪个钱可以赚,哪个钱不要赚,主动送钱给你的人太多了。


  未来,她就是医生,是标杆。


  因为,她能治肥胖、糖尿病……


  什么都能治。


  只要你愿意跟随她,她就能带着你每天10公里。


  我在想,腚疼为什么理解不了?


  他太年轻了,不认为健康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快走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没走?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偶像,缺少了一个标杆,缺少了一个我们想去挑战、征服的人。


  你需要的,就是为众人树立这么一个标杆。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至少我就愿意花1000元追随她,例如她有个群,大家每天在上面刷数据,要求交1000元入群,我肯定乐意。


  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人愿意推你。


  否则,你就是一天走20公里,也白搭。


  什么东西是最有震撼力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渐渐地变化,慢慢地超越了我们,所以渐变才是最有杀伤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晒环比数据的缘故,要让大家感受到变化、震撼。


  同时又代表了一种毅力。


  朴翔有首歌《恋曲1980》,四位导师转身,这首歌就是渐进式唱法,刚开始你觉得好难听,但是越往后越震撼,因为他是层层推进上去的。


  例如,你刚开始写文章,你说能写一年,大家可能都打个问号,会问,你真的能吗?


  但是,你坚持了一年呢?


  没人怀疑你的下一年。


  你坚持了十年呢?


  没人怀疑你的下一个十年,而且你的节奏越来越快,杀伤力越来越大……


  用定投的模式去规划事业,起步可能难了点,但是一旦坚持住了,你就注定了会成为阿甘,看似是个SB,但是别人只有追随的份了。


  熊汝霖在《中国最强音》唱过一首《MackTheKnife》,也是渐进式的唱法,问他为什么选这首歌?他说这是一个高档的舞台,所以选了一首高档的歌。


  最后,推荐一首歌,朴翔唱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听听,很震撼。


  另外,我推测朴翔睡觉打呼噜。


  为什么?


  因为,他是标准的腺样体面容~~~


  不过,我觉得蛮可爱的。

 

b0afDDDD-b0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