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夏的第39篇推荐
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罪与罚》
一、推荐语:
邻居刘畅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学会计、考雅思、学烘焙、看心理学的书,甚至会用尤克里里弹两首歌曲。
听起来仿佛特别优秀,她不光注重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还注重身体健康,经常去湖边跑跑步,在朋友圈里刷记录。
但是,毕业两三年了,工资依然是3000多,公司小小的hr。
想增加收入,看到别人做微商,也跟着做过一段,最后没挣到钱放弃了。
她极其苦恼,不是说日积月累就有收获吗?为什么这么努力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倒那些看起来没那么努力的人事业却在稳步上升?
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安于平淡,有吃有喝就满足了。另一类是很难满足于现状,需要不停的成长才能心安。
可怕的不是一辈子安于平淡,而是对生活现状不满还不能有效进步,每天都被无穷无尽的焦虑包围。
问题肯定出在自身,如果你的积累不是系统的,也不能专注,跟你的目标不契合,那么顶多是多几个兴趣,永远不会帮助你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
那么到底怎么样改进?
今天推荐一篇很有实用性的文章:《我观察了14年发现,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田志刚)》
具体内容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二、精彩语句:
1,积极的活跃在各种学习论坛、社群、交流会,整天想着学习和长进的人,久而久之便会患上知识焦虑症,焦虑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很难有所成就。
2,无论是创业和创新都得遵循基本的规律:并非人人适合创业创新,无论创业和创新都是九死一生的买卖,既然选择就得承担这个责任。
3,最傻的是,不管自己的情景和状况,从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社会什么热闹就去做什么、什么流行就干什么,一头扎进去,永远是炮灰和成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4,活跃的学习者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四处学习而有特别大的成就,反倒是那些不活跃的人有不少做的风生云起,起码成了某个领域的高手。
5,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应该让小孩们练习一项爱好并争取达到专业水平,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们未来去干这个,而是让他们知道专业和业余的差别,等将来他们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
6,为什么许多人在军队容易做出成就,因为那里讲究服从:分配你干这个事情,而且必须干好。
7,基于我们的研究和观察看: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核心是必须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更重要的是,你的方向和目标必须是客观和靠谱的。
8,只有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才可能谈到有深度,而只有深度才有超额的价值。现在知识过剩的环境下,如果你没有方向和目标,不能聚焦到一个点上,那么你学到的东西就是多个领域的常识,而这些常识带不来优势。
9,即便将来你不再做某个专业了,你在成为某个领域高手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法、能力对于迁移到其他专业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抽象化、概念化程度越高的能力才越容易迁移。
10,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去为知识焦虑,你也就有了自己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不属于你方向和目标的东西,再好也跟你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