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遇一大爷。
年龄,70岁以上,具体没问。
速度不慢,我追了好久才追上,普通话,不像山东人,以貌取人,应该是退休干部,直觉。
以貌取人对不对?
上次,来了一个便衣警察,他重新给定义了以貌取人,他说,以貌取人是最准确的,为什么?
因为,便衣的绝活就是从人山人海中判断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而且,准确率,极高。
你能说,以貌取人不对吗?
大爷,健谈。
我问,大爷,您住哪边?
他说,就在山那边,离这不远,2公里左右。
我问,您每天都爬吗?
他说,每天都爬。
我问,除了爬山,还干别的不?
他说,每天骑山地车,25公里。
我问,风雨无阻?
他说,基本上。
我说,您身体素质真好,没有高血压之类的吧?
他说,什么都没有。
我问,每天上午爬山?
他说,一般是早上骑车,下午爬山,今晚小孙子要来,所以就上午爬山了。
我曾经怂恿过几个年轻人去把自己打造成健身网红,就是日复一日的晒健身数据,做阿甘一样的精神领袖。
但是,年轻人很难有这个韧性。
原因有二。
第一、缺少健身的迫切性。
第二、焦点太多,难聚焦。
而老人呢?
健身成了首要目标,保命!
这次爬山,我带了一群娘子军,瑜伽圈里的师姐们,除了我,貌似都是青岛的,我怕自己去了太尴尬,特意喊了两个男生陪我,老猫与刘威。
教练,每天在微信上问我:今天有没有练习呼吸?
我说,有,有,有。
她说,你是最乖的。
练了三个多月的呼吸,所谓的呼吸就是闻花香,用鼻子使劲吸,然后使劲呼,练腹式呼吸?说瑜伽动作只是珠子,串起这串珠子的线就是呼吸。
光练这玩意,没新鲜感,教点别的吧?
教我咽唾液。
说唾液大补……
在课堂上,我调侃了一句:有没有比唾液更补的?
众师姐大笑。
你们这么邪恶?我自己都没朝那方面想好吧?
这次,我提前两天到的青岛,先去拜访了哲学老师,送了她一条围巾,上海故事的,两盒月饼,她问我,哪弄的围巾?
我说,给女朋友买的,结果人家不要,退回来了。
她说,那谢谢了。
我说,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饭。
她说,这两天我请你吃饭,介绍个女孩你认识,跟你差不多大,在我眼里,你们俩一样优秀。
我问,结婚没?
她说,娃都生了一串了。
我问,请我吃啥?
她说,西餐,可以不?很有特色。
我说,那我提前打扮打扮。
她说,不用。
我又去找教练,送了教练一条围巾,两盒月饼,教练问我:你要去澳洲?
我说,是呀。
她说,时间不凑巧,11月份我要出去学习,否则可以跟你一起了。
我说,明年再一起。
她说,我喜欢巴黎,浪漫。
我说,最浪不过想象,巴黎跟你想象的不一样,有点脏乱臭。
她问,平时谁给你买衣服?
我说,我媳妇。
她说,你不适合穿圆领的T恤,显得臃肿,没活力,你应该穿带领子的,把腰带也扎上,整个人立刻就精神了。
我说,X姐喊我去吃西餐,我是不是要买身正装?
她说,穿个衬衣、西裤就好,其实男生搭配很简单,你可以把春夏秋冬几个版固定下来,每次买衣服就固定了。
我说,我一年四季都穿运动装,方便脱。
她说,没正形。
我问,你是要给我买衣服吗?
她说,需要你自己掏钱。
我说,没问题。
买了一件衬衣,一条裤子,一双皮鞋,一条腰带,1600块钱,本地品牌,新郎希努尔,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仿佛是另外一个人。
有意思。
爬山的前一天,哲学老师找我,给了我午餐地址:埃菲尔海景法国餐厅。
听名字霸气不?
我11点就去了,生怕迟到。
一出电梯,有点懵,我是不是走错了?貌似就是居民楼,门也是家居门……
核对再三,是。
当然,里面别有洞天。
我跟老猫跟刘威说,你们俩找个桌,单独吃,吃完我们再联系,我去会个客,因为初次见面,咱这么一群人不合适。
同意。
11点40,她们来了。
在他们来之前,我先找服务员大体了解了一下这边的菜品,特色菜是什么,什么点的比较多,作为业余人士,应该选择什么?
否则太尴尬了吧?
人家的特色是香煎鹅肝,当然也不是天价,人均消费200元左右吧,承受范围之内,能买得起单。
她们一行,三人。
哲学老师,她朋友,还有她朋友的助理。
哲学老师介绍:这是懂懂,这是小林,我不知道你们俩谁大。
我说,我83年的。
小林说,那喊我姐,我81年的。
我说,真不像。
她说,还不像呢,一脸褶子。
若是从远处看,或者只看身材,真的像20来岁的小姑娘,而且有点日韩范,当然坐近了,能看出来年龄不小了,脖底有皱纹。
各人各点个人的。
我点了一碗蘑菇汤,一份香草面包,一份牛排。
她们点了她们喜欢吃的。
哲学老师跟小林是老邻居,都是大院长大的,小林在青岛创业,但是家在上海,老公与孩子在那边,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大的在复旦附小读书,小的上幼儿园。
说实话,坐在这里吃饭,有点自卑。
是氛围给我的压力,毕竟我已经N久没进过城了,总觉得自己与这个氛围格格不入。
人家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前半小时,还是蛮尴尬的,不知道应该交流点啥,哲学老师就跟小林聊了一些她们之间的事……
后来,我们慢慢有了共同话题,哲学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到青岛发展?
我说,有这个计划,当然未必能实现,我的计划是孩子小学在县城,中学在青岛,大学在上海,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搬迁,至于毕业后他是选择留学或工作,那另打算。
小林问,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直接到上海。
我说,林姐,你听我讲,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中国结构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县城及以下群体,这是基本面,我觉得孩子成长过程不能少了基本面的经历,然后逐步朝上走,慢慢走到金字塔的塔尖,否则他的人生经历是不立体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在上海买上房子,当然也可以租房子,可是我总觉得会让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若是咱的层次低于家长的平均水平,会扭曲娃的心灵。
她问,现在着手在上海买房了吗?
我说,去年开始交的社保,貌似是满五年,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买不起,前些日子,有上海朋友到我们家玩,他说,他有时想想觉得挺悲哀的,公司里月薪过万的员工是不可能在上海买上房子的,这些工资只能保证他们在上海活着而已,上海是一个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城市。
她说,上海是个大杂烩,什么标本都有,若是研究人性,我觉得还是要去上海,孩子可能没有经历你说的基本面,但是却是可以接触到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例如我闺女学校里偶尔还有非洲过来的小朋友做交流学习……
我说,这些我都知道,2014年吧,我去俄罗斯,在北京机场住了两天,那两天貌似有个什么会议,反正N多国家元首都来了,我看到迎接他们的队伍里有一群小学生,穿着整齐,献花、合唱等等,我就在想,我娃与这些娃隔了几道物理层,就是永远不可穿越的绝缘层,从那一天起,我就明白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的娃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娃,他很难突破我们的层次壁垒。
哲学老师说,懂懂,我问个问题,你们那里农村真的没有厕所吗?
我说,没有,就是猪圈,至少我没见过谁家有厕所,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家里做厕所呢?应该是2000年以后,你有没有记得潘石屹曾经给家乡捐建厕所?无数人骂,其实这些人压根不懂,对于农村人而言,学会上厕所都是大事,有个高我两级的朋友,他是高中才知道上厕所要用手纸的,农村就是用树叶、石头、报纸,吃饭谈这些不合适。
她说,这些事,仿佛很远,但是你一说又觉得很近。
我说,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的娃与城市娃差了一代人的距离,哪怕他再优秀,也很难一步追上,例如相比我城里的同学,可能收入方面我超越了他们,但是从整体而言,他们还是碾压我的,这不是自卑或自信的问题,而是真实存在的鸿沟,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差距,例如我去城里同学家,一进门,这就是城市人家,而一进我们家呢?一推门,这就是农村家庭。
饭,吃了一个多小时。
问我,吃饱了没?
这咋能吃饱,给喂鸟似的,当然,咱肯定说吃饱了……
买单,出发。
说是去小林办公室喝茶。
公司是做数据业务的,我很好奇,什么数据?
大数据、云数据!
我问,服务器托管?
林姐说,主要是金融相关的。
她曾经在上海跨国银行工作过,据说当年入职是1000选6,那真是年薪百万,那我就好奇了,银行从业者真的比我们普通人厉害吗?
她说,混日子,没差别。
我问,你们数据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什么?
她说,借贷公司、评估公司。
我问,你们能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她说,风控评估。
我问,评估标准是什么?
她说,很复杂,你的日常短信、通讯录、社交网站、银行征信、第三方征信。
我问,假如我看XX电影,会不会被记录?
她说,理论上会,但是对于风控没有太大的价值,假如你上过戒赌论坛之类的,哪怕你的征信再好,也属于高危客户。
我问,这些数据你们都可以分析到?
她说,是的,包括你的日常购物习惯、购物能力。
我说,我是淘宝的APASS用户,是不是会给自己加分?
她说,会。
我问,那为什么我去建行办信用卡,只给我几千元的额度。
她说,只能说你是白户,不能说明你是优质客户,对于银行而言,你有钱不代表你是优质客户,但是你信誉良好就是优质客户,因为银行提供的商品是钱,你若是不需要他们的钱,于他们而言,你是没有价值的客户,信用卡从不逾期,从不分期的客户,对于银行而言,是亏损的,因为钱白给你用了。
我问,现在是不是人人借贷?
她说,基本如此。
我问,蚂蚁借呗年化能到多少?
她说,具体我没算过,但是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网络上的小额消费贷,其实都是高利贷,不会低于10%,我推测蚂蚁借呗应该在15%左右,因为网络贷款太便捷,坏帐率太高,必须用高利润来平衡。
我说,太恐怖了。
她说,就是很恐怖。
我问,是不是我购物习惯、浏览习惯会让你们给我一个评分?
她说,可以这么理解,芝麻信用是基于阿里巴巴生态内的,而我们是基于整个互联网的,包括你的手机号、QQ号注册过什么论坛,发过什么帖子,都会关系到你的评分,甚至你开什么车。
我问,你们获取这些数据是不是渠道不是那么阳光?
她说,没有,这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有偿端口获取的,我们只是做数据处理,而不是收集。
我问,是自动处理还是手工处理?
她说,要看客户的重要程度,若是只审批几千元的贷款,只要对方征信没问题,信誉没问题,资料没问题,那么基本上就会放贷,这一切都是自动处理的,若是要放几万几十万,或者对方是什么特殊群体,例如在逃犯,那可能就要深度挖掘、人工分析。
大家看了数据演示,都觉得很震撼,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其实很简单,看看他的百度搜索记录就知道了。
老猫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远比想象的了解你,你穿的再多也没啥用,在我眼里,你跟光腚没区别。
以前,我了解过类似的业务,但是从来没有如此的直观过……
听了一下午,明白了一句话,老百姓一直都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这只手就是金融,我以前总觉得银行家就是瞎扯蛋,现在觉得,不得了,我们不过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我问林姐,金融领域,是不是最核心的就是风控?
她说,是的,毕竟客户不缺,贷款要排队。
我问,未来有什么市场会适合民间做?
她说,网贷垫还,就跟信用卡垫还是一个道理,但是,网贷垫还风险性特别大,万一还上贷不出来了呢?所以,这些垫还公司也需要购买我们的数据,做风险评估,并且必须面对面交易,帮你还上然后立刻贷出来,转走,近一两年这个业务会呈井喷式发展。
我问,为什么现在还没爆发?
她说,就是因为垫还公司自己处理不了风控,他们没有大数据,只能靠直觉,直觉是不准的,有时你觉得对面的这个人没问题,但是你给还上,平台就贷不出来了,因为平台判断对方属于高危客户了。
我问,我适合介入不?
她说,期货是海洛因,金融是大麻,一旦沾上,都是凶多吉少。
我说,还是写文章比较安全。
她问,你写文章的动力是什么?是赚钱吗?
我说,不完全是,一赚钱我心里就难过,因为我要忽悠大家,我明明知道别人是借我的手来成自己的事,但是我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她问,假如给你一个亿,美金,你还会写吗?
我说,假设不成立,若是现在去想,应该还会写,我写文章是觉得自己还有活着的价值,我本身也很喜欢看我自己写的文章,每天都读三四遍,甚至笑的咯咯的。
她问,写文章累吗?
我说,其实,我是个想法很多的人,想做很多很多的生意,但是每天一写完文章,就感觉身心疲惫了,无法描述的疲惫,没法想太多了,很多想法就成了空想,所以给人一种感觉,光想不干。
她说,类似的问题我也问过一位财经作者,这个人很有名,叫XXX,你可以关注一下他的公众号,他说,自己写的最好的那些文章,都是心跳达到极限时写出来的,仿佛攀登了一座山,写完以后,一身大汗。
我说,我倒没有这么夸张过,但是很容易被人误解,例如我上午出门,我对同事、家人不热情,大家就觉得我心情不好,其实并非如此,我只是累了。
她问,一篇文章要构思多久?
我说,这篇写完了,接着就构思下一篇的,无时无刻不在想吧。
她问,有没有读者对你的题材有意见?
我说,很多,有个山东口音的打电话给我,一顿骂:整天装什么装,一会开这个车,一会开那个车,搞得自己像是很有钱似的。/也有读者嫌我写的太散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够高大上,建议我去写高层次的人与事。
她问,会不会羡慕别人的收入?
我说,肯定会,嫉妒,恨。
她问,有没有错过一些机会呢?
我说,前几天,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现在也在青岛,生意做的很大,他说了一句话很让我感动,他说,我没有几个朋友,但是懂懂算一个。其实我都很少想起他,我在想,可能于他而言无害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他说话也挺直接的,他说我:你曾经有机会进入第一梯队的,但是你缺少了掌控力,有了千军万马但是不会用,最终把自己边缘化了。
她问,若是做一个纯粹的写手呢?
我说,很好,但是又想钱,矛盾不?
她问,你为什么不出头做一些事呢?
我说,怕事吧,就是过于谨慎,所以我挺羡慕那些勇往直前的人,而我呢?总是缩手缩脚的,还有,就是看不惯一些事吧,因为很多事在成以前,十有八九会走向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黄了,成则王,败则骗。
她说,我跟你讲句话,优秀人物里,一半以上是骗子,你以后仔细想想这句话,就看他的幌子有没有足够的人信,若有人信,那就成了,若没人信,那就完了。
林姐真好,有才华,有颜值,可是,我竟然没有半点非分之想。
为嘛?
启动了自卑模式。
当年,我娃手术,住院,我们延期两次,住院半个月,一屋四个病床,真是形形色色的故事。
有对夫妻,日照的,娃吃花生卡进肺里了,连夜手术。
一晚上,娃也哭,两口子也闹。
我硬是没睡着。
想提醒他们小点声,但是觉得人家刚做了手术心情不好,若是提醒容易得罪……
术后要住四五天。
那男人陪床时,看武打片,开着外放,声音老大老大。
我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当时,就我们两家在,我家一看就是农村来的,我爹我娘地道的农民,我也是农民工打扮,所以那两口子应该也没瞧上我们。
来了个老头,鼻息肉手术,一看是退休干部,儿女都是有头有脸的。
武打片再也没了声音,关键是说话声音也变低了。
现在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后来,又聊到了孩子教育,林姐说,以后,可以让孩子去你家那边,体验体验山里生活……
我说,可以。
她说,不能让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我说,经常有青岛这边的游客去我老家那边,他们甚至能围着一群猪拍半天,大家都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其实多数人是没见过猪跑的,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见过猪跑?猪其实是很聪明的,农村有一类猪是散养的,每到冬天就去田野里找食吃,就是那些遗留在地里的地瓜,藏得很深很深的,就是我们这些家猪,能闻到,能拱个很大很大的坑把地瓜给啃出来,很神奇,十有八九城里人都不相信的。
她问,这些你都经历过?
我说,小时候我们就放猪。
告辞了,临走,她让我留个地址,说回头去上海时给我发点茶叶,是她老公家自己弄的,没有农药的……
留给了女助理。
女助理胸真大。
哲学老师跟我们一起走。
我问,给你丢人没?
哲学老师说,没有,你让我看到了另外一面,很好。
我问,有没有说错话的地方?
她说,没有,只是有些时候光芒还需要再收一收,不需要急于证明自己。
我说,我前些日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说我写真实生活时,别人都觉得我在吹牛B,于是我学会了撒谎。
她说,要把你最擅长的东西隐藏起来,这样让别人有挖矿的惊喜感。
我说,有机会去我老家玩。
她说,我父母就是知青,插过队。
我说,其实知青插队模式是非常好的,等于给每个乡村派了先进代表,同时又让这些知青体验了生活。
她问,你想来青岛吗?
我说,实际上,不想,其实我最喜欢待的地方是我的村子,我之所以进城就是为了孩子教育,另外我媳妇喜欢都市,我算是半妥协,我跟很多人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我不喜欢旅行,不喜欢都市,我试着让自己喜欢,也很难,人是不可能完全活出自我的,一直都是在不断地妥协,只是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再强迫自己。例如过节了,我媳妇想带娃出去,我不想,那么她就觉得我扫兴,可是我的确不喜欢出去,我出去更扫他们的兴,我是愿意出钱支持他们外出的,但是他们觉得我没有爱,不关心这个家,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性,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新鲜感,我总觉得世界各地都一样,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其实都过着相似的人生。
她说,该陪伴的还是要陪伴。
我说,什么叫活出自我,就是尊重内心的声音,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但是,太难了,例如我不喜欢过节,不喜欢变化,我喜欢规律的生活,几点起床,几点健身,但是一旦有变化,这些就打破了。
她问,你介意别人说你是农村来的吗?
我说,以前介意,现在不是很介意,因为他只是说了实话而已,接受不接受是我自己的事,包括别人说农村人怎么怎么,我也不介意,又不是说的我,我对歧视的认识是:一切歧视的根本是经济歧视。
她说,很好。
爬山,又遇到了林姐的女助理,穿运动T恤,胸更大了。
她体力不错,也在第一梯队。
她说,董老师,昨天我加你微信,你没通过。
我问,哪个是你?
她说,雪莲花。
我问,去过西藏?
她说,嗯。
我说,雪莲花干了以后,特别丑,跟棉絮似的。
她问,你买过?
我说,没,见过。
她说,我在西藏读的大学。
我问,西藏大学?
她说,是的。
我问,什么专业?
她说,很特殊的专业,藏文信息研究,其实是计算机相关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藏文输入法。
我问,为什么选西藏大学?
她说,分数低,另外政策好,当时我是特困生,有奖学金。
我问,跟山东读书有什么区别?
她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多是一些常规专业。
我问,师资力量如何?
她说,老师非常牛,很多都是留学回来的,博士之类的不缺,很多人也是因为情怀而去。
我问,你们经常逛市区吗?
她说,没有,藏族是全世界节日最多的民族,所以请假是最严格的,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能请假的,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你或许不知道该做什么,但是你一定知道,不该做什么。
我问,工作好找吗?
她说,我们那一级还是实行“分配”的,只要愿意考公务员,基本上都能考上。
这姑娘,一看就有故事。
什么故事?
明天写个关于她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