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重庆的天还不完全亮。
我先送媳妇去航站楼,让她带娃先去排队换登机牌,我去停车场还车,这车租的有些奢侈,因为是春节期间,没有优惠,而且是预付款模式,早还不退。
我租了10天,实际只用4天。
就跑了一个来回,用了半箱油。
花了4000多,真是浪费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坐顺风车回去……
为什么提前回来了呢?
一是我病了,可能是气候原因,也可能是身体原因,莫名其妙的发烧,连续输了几天液,整个人也没精神。
二是年过了,媳妇想的挺好,就是回家以后,走走亲戚,例如每天走一家,从初四走到正月十五,然后回山东。
实际上呢?
过了初八,大家该上班的上班了,该打工的打工了,都忙。
我媳妇对年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她小时候,毕竟她也是十多年没在家过年了,去年是我们婚后第一次回川,这是第二次,以前是我岳父岳母都不回川。
大家都忙,我们继续待着,也就显得不合适。
另外,我们山东这边的生意也需要照顾,我在那边干着急,媳妇总是安慰我:一年不就过一次年吗?你就不能放松几天?
我还真不适应闲得蛋疼的生活。
我总觉得那种生活离我很遥远,使我有颓废感。
颓废就会使我莫名地忧伤,心疼时间,而且会多管闲事,不仅仅心疼自己的,还心疼别人的,例如心疼麻将馆里那些陌生人的,你们咋不疼呢?这么好的青春年华,就这么浪费在牌桌上?
当然,这是视角问题,可能在牌桌上的人会这么看:这么好的年,为什么不好好娱乐娱乐?过了十五再干活!
媳妇问我着急回山东吗?
我说,不急,我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你们母子俩,你们待到什么时候,我陪到什么时候。
他们总是试图让我开心,例如想带我去爬山,带我去逛商场,去景点看看,我说我不是很想动弹,他们可能觉得我是不是不喜欢四川?
不是,真的不是,只是我对景点已经有免疫力了。
我也不喜欢热闹。
他们越是如此,我越别扭。
媳妇把机票改了,改为了5号的,提前了5天,高速上,车子已经很少了,没有了节日的繁忙,我发烧非常严重,看路都是恍惚的,全程就是80左右的速度,遇到服务区就进,用了四个小时才到重庆。
在机场附近住下。
晚饭,我实在是不想吃了。
媳妇想去吃火锅……
我在想,如果我不去,他们俩应该也不会去,那我就陪着去吧,我对火锅无感,不喜欢,不讨厌,我儿子直接不吃,儿子自己点了一份蛋炒饭,我点了一盘牛肉,媳妇点了一份肚,一份喉管,还点了几份青菜。
吃得也是晕头转向的。
身体不舒服,看什么都是灰色的,吃什么都是苦的。
住的酒店,名字很大气,评分也很高,只是有点老,而且小姐泛滥了,真是个鸡窝,卡片泛滥了,是真的泛滥了,一晚上至少20张。
这类酒店,阴气太重,晚上睡不好,我是10点睡的,1点醒的,走廊里此起彼伏的,咋没人管呢?用牛哥教的那个办法?你叫一句我学一句?
凌晨3点,娃在说梦话,不知道做了个什么梦,自己笑得咯咯的,笑醒了。
又把他哄睡,我也是半睡半醒,我在想,我脑子进水了?咋选了这么一个酒店?早知道还不如住锦江之星,凌晨5点,我起床了,开灯,把媳妇和娃也喊起来。
收拾行李,去机场。
这个时间点,已经堵车了,机场的高架路真是把我绕晕了,绕过来,绕过去,我和媳妇关于T1B还是T2A还有分歧,我认为在前面,她认为在这里。
她要求下车,我不让。
结果,她下了车。
我又开出去了很远才发现T2B,没办法,那你只能步行……
这里有个停车场,是几家租车公司合租的,例如神州、一嗨,还车时只需要把车子放在这里就可以了,我给门店打电话,他让我等一会,说正在送人。
过来了,也没检查车子。
我的意思是我步行回去。
小伙子非常热情,非要送到机场,说这是他们基本的服务,车接、车送。
我问他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
他说,五六千。
我问,工作时间呢?
他说,两班倒,每班12小时。
他这是夜班,晚8点到早8点。
小伙子开车特别猛,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若是发生了刮蹭呢?
他说,若是小问题,一般就是自己租一天,买个不计免赔,保险公司就给修了,若是比较大的事故,则是公司赔偿。
我问,没有商业险吗?
他说,租车公司的车,保险额度都很低,一般只有10~20万。
我懂了,我花了500元买的这10天的不计免赔,其实不是买的保险公司的,而是买的租车公司的,等于他们本身起到了保险金融的作用。
高明!
我问,车子多久一换?
他说,一般就是两年。
小伙子觉得我这个租车法太浪费了,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呢?多花了这么多钱?
以前,咱不懂,没租过。
另外,我是对比的托车费用,我原计划是托运一辆车子到四川,春节后再托运回来,一来一去就要接近6000元,比租车贵多了。
这才选择的租车。
自己开去呢?
去年是我自己开去的,开去来回需要在路上跑四天,而且是车流量最大的时间段,危险系数会高出很多,另外长途跋涉,我很容易耐不住性子,例如到了四川很多高速限速80,为了赶时间,我也不管了,直接就按照100或120的速度跑,光罚单就够租车的。
没车在那边,真的不方便。
租车公司的小伙子很年轻,貌似大学刚毕业,车子已经开得蛮娴熟了,毕竟什么车都能有机会开到,甚至玛莎拉蒂。
如今,这些租车公司都在陆续投放豪车。
我觉得这是一个蛮不错的职业,收入很高,又能摸车,多爽?我觉得年轻一点的,应该多体验一些新兴的玩意,包括送送外卖,收收快递,做做租车,都是可以的,年轻人就应该用年轻人的套路来玩,不一定非要坐在办公室里才叫白领。
时代不同了。
什么都在变,包括头等舱也在变,在咱眼里,头等舱永远是贵的,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贵,因为他们也在积极拥抱共享经济,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临时卖出去呢?
例如山东航空,现在有个产品叫:升舱券,1200公里以内的航班198元就可以升舱,398元可以升舱所有航段。
登机时,你出示二维码就帮你升级了,先到先得,额满为止。
越是长途越划算,例如国际航线。
不过山航国际航线不多,主要是日韩、东南亚,最远貌似是到新德里。
有漂亮的空姐,有专属的餐饮,还有舒适的拖鞋,静谧的私人空间……
我以前写过,有人专门研究这些东西,就是怎么用最低的价格坐头等舱、住五星酒店,要么是研究优惠券,要么是研究积分活动。
我让娃和媳妇去体验过,我自己没体验过,因为我觉得没有资格感。
重庆机场安检很严,机器扫一遍,还要用手捏一遍,并且不能带娃同时进,必须一个一个进,娃需要自己先进去,他略显紧张。
娃,太像我。
内向。
内向的人,其实都是内心活动最丰富的人,他们富于联想,会有很多很奇怪很发散的想法,创意。
媳妇想把他扭过来,就是想让他变得开放,外向。
这一点我是不苟同的。
但是,为了家庭和睦,我没反驳过,因为这就是他的天性,不外向就永远不会外向,这就如同我,永远都不擅长登台,但是我可以躲在幕后,讲得一套一套的。
改变不了。
胆小,而富有想象力,我儿子特别会讲故事,我一直都觉得,若是用心培养,他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写手或画者,当然具体成为什么,在于他自己的选择,也许他就喜欢当个出租车司机呢?
媳妇带娃去泰国参加游学,其中有拓展训练,丛林飞跃,就是溜索道,他不敢,后来是教练抱着他溜的。
为此,媳妇总是嫌他。
为什么你不能跟别人那样勇敢?
我觉得,天性的东西,应该顺应,不应该挑战,何必非把猫培养成狗呢?你喜欢忠诚的,你就养狗,你喜欢干净的,你就养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村上春树、莫言,都是这个性格的人。
你可以听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发言,结结巴巴……
飞机上,我刚看了村上春树的一本自传《职业小说家》,我在想,这跟我性格也太像了吧?不擅长抛头露面,不喜欢评选比较,仿佛又有那么一点自大。
帮我读书的小姑娘给我发了条信息:董哥,我觉得这就是写的你。
我说,你看到了我的未来?
她说,嗯。
我笑了,哈哈,人家是树,我算个鸟~~~~
关于孩子教育,我们家基本上是两派,一派是我这边,站在我这边的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一家,例如我姐,我爹,我娘。一派是媳妇那边,站在她那边的就是我媳妇那一家的。
两派的观点之争是什么?
我们的观点是孩子不需要这么教育,就是说,不需要为了孩子专门送到国外去游学,也不需要为了他而专门跑到哪去旅游,也不需要动不动就跑到日本去看迪斯尼,就一个观点,教育就是顺其自然,你是我家的娃,就跟着我们一起生活,另外要尊老爱幼,一个家庭里先有老后有小,爷爷是最受尊重的,其次是父亲,永远轮不到孩子。
就是说,你能飞多高,一方面取决于你自己努力的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家庭氛围给你带来的性格因素,你是善良的?忠诚的?优雅的?
这些都不是旅行带给你的,而是家庭氛围。
我媳妇那一派的观点是什么?
当年,自己错过了,所以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让他读国际学校,要带他行走世界,要……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假如我批评一句孩子,媳妇马上就跟上一句批评我的,甚至出现了一种情况,我说多了一句,媳妇打我一拳,儿子也跟着打上一拳。
昨天,又出现了这个情况。
我跟她讲,你要树立我应有的权威性,你不要觉得这是爱,他连父亲都敢挑战了,母亲更不在话下,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败在他手里。
买衣服,我也是这个观点。
就是要遵循我们当下的消费容度,例如我觉得给孩子买件衣服两三百,买双鞋子两三百我都可以接受,但是过千,甚至几千,我觉得过分了。
那天,他阿姨给买了件外套,1600元,媳妇反复地跟儿子讲,这衣服你们班里肯定算贵的了……
我跟她讲,孩子可以有基本的自信,但是不能过于嚣张。
前天,看中了一双鞋子,NIKE毛毛虫系列的,500元左右,他想要,他大姨夫给买了,我就觉得很心疼,我觉得300元是我内心的上限,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另外,大家都是做小生意的,自己买鞋都未必舍得花500元。
这些,都属于我颇有微词的范围,为什么我们两口子不吵架?我的原则是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要钱我就给,你想出去旅行我就去机场送,我的原则是不干涉你们,只是我心里有些时候觉得这么做不合适而已。
每次到机场送,我都叮嘱一句,学习是次要的,旅行是次要的,把娃完整的带回来是最重要的。
别的,我都不在意。
如果我们足够充实,足够优秀,他也差不了。
我们整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我们怎么教育他,都白搭!
这也是我对教育的一点认识:无需刻意,顺其自然。
因为刻意是扭转不了天性的,家庭氛围也属于天性的范畴,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他的天性范畴,你爷爷是种地的,这就决定了你不可能成为贵族,哪怕你再优秀,也成不了。
因为,火候不到!
所以,我家儿子,成不了太卓越的人,这已经是天注定的,而且他最有可能成为那些飞扬跋扈的富二代,为什么?
因为,无数人已经验证过了,穷人乍富只能培养出这样的后代。
我们怎么能挑战得了概率呢?
为什么我们会把孩子教育成这样?说白了,我们太闲了,把太多期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长大了又指望他成为企业家,又指望他统一全球,总是反复暗示自己: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出了伟大的孩子。
理想很丰满……
我倒觉得,我们应该弱化孩子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我们现在几乎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干什么都是为了孩子,仿佛人活着就为了繁衍后代?
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当然,很多人早就不纠结这些了,因为他们早就想通了。
小时,我们收的不叫红包,叫磕头钱,意思是磕头才会给的,是长辈给晚辈的,而且很讲究的,一般上初中就不给了。
我小时候,能磕到10块钱,就不得了了。
我爹有个朋友,属于农民企业家,他来的时候会给10块钱,而且是只给我,不给我姐……
那时10块钱叫大团结!
过了春节,钱就没收了,但是自己也蛮开心的,因为咱知道这里面的游戏规则,钱的作用其实就是大人之间换换。
小孩子是收钱的渠道而已。
所以,咱从小也没有压岁钱的概念。
如今呢?
昨晚,我去我爹家吃饭,聊起了红包,如今,200元都属于比较生疏的关系了,稍微亲近一点的,要么600,要么1000。
这个游戏,额度越来越大。
对于小朋友而言,也越来越不属于他了。
我娃,收的大一点的,基本上都是五千的,一万的,现在五千的红包是很常见的,这一类基本上都是读者给的,例如春节回国的,或别的原因回来的,找我很急,要么大年三十找我,要么初一、初二找我,来我家,肯定要给娃包红包。
一般,推辞两下,就收下了。
亲戚朋友的呢?
我姐他们一般都是给1000,但是基本上是相互换换,他们三个娃的,我们每个给300,两个娃的,每个给600。
所有的压岁钱里,真正能赚到的,就是老人的,例如我爹我娘的,这类是不用还的,而且相互攀比,问问,你姥姥给了多少钱?
我姐给我的钱,我不心疼,因为我会还给她的。
我们这里,只要是闺女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了,帐会算得很清楚,她找我爹拿钱,必须是借,不能是要。
我可以拿,她们不可以。
所以,这一切来往,都会算得很清楚,是不是也没乐趣?
就是因为算得清楚,所以游戏才会持续下去。
一旦游戏不平衡了,就玩不下去了,除非有土豪,例如我是土豪,无所谓,你们每个娃来,每人1万。
那可以。
我爹我娘给钱,我也不心疼,无所谓,他们有退休金领着,平时也花不了,给我们点不是应该的吗?
读者给我钱,我也不心疼,因为彼此都知道,大家有需求,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一说,都明白了,那钱也不是给娃的。
我心疼的是在四川拿的那些红包,我岳母给的,我大姨姐给的,我们走的时候,他们又给放了1800元的红包,他们赚钱很不容易,而且他们那边不是等额交换,他们给的多,我们给的少,甚至我们压根没给,还有就是一些亲戚给的,我们去串门,人家给了200元红包,在北方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偿还的红包是不能领的,但是四川不是,给了就要拿着。
以前,我们不回去,反而春节之类的给个5000元。
我们回去了,反而不给钱了。
北方人的红包文化还是“等值交换”游戏,你给了我多少,我给你多少,不会白给,不会白拿,包括请客吃饭也是如此,你请了我,我就要请你,走亲戚也是如此,今年你来我们家,明年我去你们家。
一切,都有条不紊。
例如,我给球友发100元红包,他们会不会收下就没有后续了?我是除夕日发的,他们收到后,不会立刻发给我,这样有“还”的感觉,而是要等次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给我发个红包,多大?
要大于100。
有没有肉包子打狗的时候?
也有!我只遇到过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姐,主动问我要了一个红包,我给了100元,她把我拉黑了。
在这种“等值交换”中,友情就不自觉的升温了,就是俗话说的:有走动!
形容某人跟我们关系很好,一般就说“有走动”,就是婚丧嫁娶都会参加,例如牛哥家里有事,及时通过官方渠道通知我,这说明跟我关系特别好,觉得值得通知我,是“有走动”的关系。
例如,我儿子做手术,李姐与水手在现场陪着,这种关系是比“有走动”还亲一步的关系,这叫“要紧关系”。
山东文化有意思不?这就是孔子留给我们的……
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咱能不能改变呢?例如我们给别人娃买玩具?
白搭!
因为,对方给你的是钱,需要你给的也是钱,不希望你给玩具,一旦你给了玩具,反而破坏了游戏规则。
那我能不能不让自己的娃要红包,我给别人的娃买玩具呢?
可以,但是你的娃怎么能不要红包呢?
只有另外一种,就是红包该交换交换,额外送一些书或玩具给对方……
红包,会越来越大的。
在我看来,这都是陋习,所以,我不喜欢参与其中,都是媳妇在弄,媳妇前几年就提出要给娃存钱,去银行开过户,银行不给开。
其实,我是反对给孩子存钱的。
那钱就是咱的好吧?
孩子的钱,需要他自己去赚,而不是我们给他赚。
在四川,人们喜欢团饭,什么团饭呢,例如我们去二姨家,在二姨家吃一顿,然后再跟二姨一家去小舅家,在小舅家再吃一顿,再喊着一起去大舅家,人越聚越多,就这么吃流水席,吃了这个亲戚吃那个亲戚,动辄就是几大桌。
热闹,真热闹。
饭桌以后是牌桌。
还有一个风俗,例如我是远方的客人吧?来了,坐下,先煮两个糖水蛋给你吃,我一天能吃七八个,我都佩服我自己了,人家特意为你煮的,你能不吃吗?
然后,就是大鱼大肉。
一顿接着一顿。
撑死宝宝了……
我理解了媳妇说的“仪式感”,她说,一定要带着娃感受仪式感,要说仪式感,我觉得北方更重一些,我们这边有几个固定的仪式,例如老人生日,肯定是亲戚朋友都要聚到一起,座次什么的都特别有讲究,一直到我爷爷奶奶去世,我也没有机会上桌。
女人、小孩(未婚)是没有资格上桌的,只能吃剩饭剩菜,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仪式的神圣性,也充满了期待。
每到要过生日了,我爹、我伯伯们、叔叔、姑姑就会送钱给我爷爷奶奶,算得很清楚,每家多少钱,我爷爷都会提前下通知的,我一直都觉得我爷爷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把什么都算得很透彻,包括每家每年要交给他多少粮食或钱,都是有标准的,你可以多给,但是不能少给。
每个儿子都很孝顺,而且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规矩与爱并行。
我从来没见过我们这家人有小辈敢挑战长辈的,例如我堂哥也不会挑战我爹,我爹说的永远是权威的,我小叔说的对于我而言也是圣旨,我绝对不会说半个不字,这就是仪式感带来的,而且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谁跟长辈顶过嘴,我在家里排行老五,晚我一辈的有的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但是见了我,依然会喊五叔,绝对不会喊名字之类的……
有时,我听到我儿子喊我爹的名,我都有恍惚感,这是我儿子吗?是我家的吗?咋这么大胆?逆天了!
就是仪式感缺失造成的,没有形成应该的家族催眠。
现在,即便参加生日聚餐,也是把孩子捧得很高,正月初二在我父母家,坐不开,后来怎么决定的?孩子们上八仙桌,我们在茶几上的。
反了!
这是我这个春节在思考的东西,就是要重塑仪式感,以后老人过生日,晚辈必须排队磕头,要养成基本的规矩,这样才能接受一个家族的传承。
上坟也是,都是家族式的集体活动,我们这里是腊月二十九上坟,一般都是提前约定好时间,我是腊月二十九跑了一趟济南机场,接媳妇和娃,他们刚从泰国回来,我一路狂奔,生怕晚了点,从我记事起,我就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一年的集体活动,所以使我有了基本的家族意识,从给我老爷爷上坟一直到给我爷爷上坟,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但是,我娃没有跟着我去,他怕冷。
这是我的缺失。
山东的企业,做大的,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有非常强的仪式感,你可能会觉得咋搞得跟封建社会似的?
仪式感是可以解决秩序问题的。
郭德纲、赵本山都是很讲究仪式的,从成才率而言,他们俩都属于娱乐圈的典范,除了他们俩,谁还带出了这么多成功的徒弟?
仪式感可以树立师傅的权威性,建立良好的弟子秩序,师兄就是师兄,师弟就是师弟,师侄就是师侄。
权威性有了,纪律就有了,血脉也就有了。
我们往往把爱与权威性当成了对立体。
认为水火不容。
《冬吴相对论》里有一期就是讲的家族传承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听听,那一期是《家族接班人》。
很多人一直问我,为什么不直接一步到位去上海?
因为,我上有老,下有小,要飞,就一起飞,我希望孩子在一个有根的家族长大,而不是从浮萍的个体家庭里成长,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姑姑叔叔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Weare伐木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