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视了

  大叶,70后,医学博士,海归,在上海工作。


  二叶,80后,学服装设计的,后来从事了美容美发行业……


  在一座县城,姐妹俩就算“名门”之后,父亲是部门一把手退休,母亲是主任医师退休,姐妹俩后来都在上海工作,老两口也去了。


  老两口,很郁闷。


  没儿本身就是个缺憾,总有人拿这个说事,结果俩闺女都不爱结婚,好不容易大叶结婚了,结果不生孩子,理由就是工作忙,不想要。


  二叶呢?直接是不婚族。


  我跟大叶怎么认识的呢?


  我骑友的弟弟在上海某医院是专家,春节回来,领导们就要接见接见,带着家人一起,合合影,吃吃饭,还要咨询一些医学问题,这个场面我很熟悉,当年我跟在王晨霞老师后面时,就是这个状态,她每到一处,当地的达官贵人就来了,全是家庭式的拜访,老的少的一起,然后挨着让诊断一番,合个影,名人嘛。


  球友的弟弟还会被邀请到三甲医院做讲座,关于学术方面的。


  之前我们打过交道,但没见过面,我求他办过事。


  就是委托他打电话给一位主任医生,然后这位医生再帮我写个条,我带着条去找另外一位医生。


  小地方看病就是如此,不找人不放心。


  你回老家过年,咱肯定要请请吧。


  他带的助理就是大叶。


  医生,很多喜欢喝酒的,至少我们球友圈、骑友圈是如此,人均一斤是常态,不是所有医生都注重养生的,劝酒也是喝酒的一部分,劝酒的核心不是说你多么会说,那都是小伎俩,核心是集体催眠,是没人让你喝,是你非拿酒瓶子自己倒……


  我很少遇到能跳出集体催眠的人。


  球友的弟弟酒量也不错,但是也被我们喝晕乎了,大叶呢?最初她说只喝一杯红酒,我们肯定同意,只要你喝就行,不论多少,因为群体催眠的特点就是大家不需要监督你,而是让你表现的与众不同,例如主陪说,六口干了这一杯,到了第六口,大家都干了,只剩你了,你越想越尴尬,也跟了这一杯。


  跟着跟着,跟傻了。


  因为我要保持清醒,我没喝酒,负责送大家。


  酒足饭饱,回家。


  在车上,大叶吐了,这还不要紧,关键是尿了,别人是不知道,因为都喝多了,只有我知道,大叶都未必知道,但是事后可能知道,毕竟裤子湿了嘛。


  次日,她包包找不到了,联系我,发现掉车座位下面了。


  就这么认识了。


  我描述的是不是很恐怖?这是北方酒席的常态,于我们几个而言,她是放心的,相对都是比较正经的人,最怕什么呢?就是大家都不熟悉,这种酒场女的不能轻易喝酒,就是坚决不喝,因为男人容易发坏,就是故意让你出丑,从而带你走。


  我之前特别想做酒,我想了一句广告词:酒,要跟朋友喝。


  什么意思呢?


  不是特别值得信赖的人,不要轻易喝酒。


  之前我写过一篇醉酒专题,就是这么多年我遇到的奇葩,打滚的,站在桌子上跳舞的,什么样的都有……


  我对大叶很好,毕竟她属于资源型朋友,平时少有来往,但是我定期会发一些特产、图书给她,我觉得哑巴是很高的境界,就是他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做而不是说,做比说是有说服力的。


  我也很少求她帮忙,只是偶尔咨询一些小问题。


  有天,有个连云港的读者,她丈夫心脏难受,检查了几次都没问题,就问我上海那边有没有熟悉的?


  我说,我只能帮着问问,具体什么情况也不确定。


  从下往上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误区,例如我叔家弟弟在北大教书,我们家人总说,等孩子高考时让找找关系,你知道北大有多少老师吗?


  在那里教书也是普通人。


  同样道理,在知名医院工作,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没有什么权力,充其量能给提供一些经验支持。


  我咨询了大叶。


  大叶的建议很简单,汇总起来就两条:


  第一、从江苏那边办理转诊手续,这样医保可以报销。


  第二、从医院APP上挂号,医生给开出检查单,去挨着做检查,检查完以后先听当事医生的意见,同时可以把检查结果发给她,她给拿去找主任问问。


  做完检查,其实就有了答案,在心电图上就有异常,可能是检查设备有差别。


  我眼睛被球击中后,我左眼有一半是看不见的,仿佛是拉上了窗帘,我咨询了大叶,大叶让我第一时间去医院,看看有没有眼底出血。


  我去了眼科医院,也是某专家自己出来开的私立医院。


  给我开了一堆检查单。


  检查完了以后,建议我打上三天吊瓶,理由就是消炎……


  我一听,太扯了吧?


  你都没告诉我是什么情况,就直接告诉我要挂三天吊瓶?而且整个医院跟菜市场似的,全是老头老太,一堆一堆的,来排队做白内障手术的,那手术就跟阉猪差不多,一个接一个,条件很简陋,因为常年服务这些患者,他们的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差,不训斥不排队。


  我觉得不可理喻。


  我又跟大叶联系,大叶让我抓紧去深圳,那里有中国最好的眼科医院,恰好有读者在那里,应该是主任助理,也是相似的流程,先检查,然后我把检查结果交给她,她再拿给主任,主任给出治疗建议。


  通过我自己的求医经历以及跟这些医生打交道的经历,我觉得有一点感触特别深,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哪怕是专家,说的难听一点,很多医生的专业认知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真心感受,局限性又由所受的教育、所积累的经验、所在的平台、所在的区域所决定的。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南方医院做打呼噜手术没有北方医院专业,北方医院做这个就是流水线作业,例如包虫病在东部沿海医院很容易被误诊,因为压根就没见过这个病,这种一般是牧区才有,最好的手术医院是乌鲁木齐和拉萨的。


  误诊率高不高?


  我觉得,误诊一定会存在的,不完全是医生能力的问题,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精力不够用的,你看看专家有多忙就知道了,从早到晚,团团转,咱自己觉得很重的病在他眼里算不上大病,很难用心,不是不想用心,是没有这个精力。


  昨天,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就是一定要不断地自学、交流,就是自己对这个病的认识越来越立体,有医生读者接着提出了反对意见,最讨厌的就是拿百度知识跟医生较真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疾病,而不是拿来怀疑医生的专业性的。


  我曾经问过大叶一个问题,国内有没有一个团队,例如站在医学金字塔最顶级的那些专家,他们要是给一个人会诊,那不是误诊率就降低了很多吗?而且会个性化治疗,毕竟每个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她说,这样的团队的确是存在的,但是能服务的群体很少很少,精力跟不上,说了你可能不信,到了这个级别的专家,其资产都是按亿来计算的,你花个几十万连面都见不上,更别说给你会诊了。


  这个咱能理解,咱虽然没钱,但是在生死关头,你问我是找个普通的专家看看呢,还是加10万元让个权威专家看看呢?咱肯定选择后者,那时别说10万了,可能100万都接受。


  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一级有一级的水平。


  例如霍金,确认相似疾病的很难活过三年,而他呢?多活了60年,全世界最前卫的医学都应用到他身上了。


  这跟学球是一样的,李矛作为世界级的教练,他不是什么学员都收的,他只收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就是别的教练已经带不了的,来找到李矛,李矛不是教你如何跑如何跳,而是让你不断地打比赛,然后他和教练队伍来观察你,发现你的短板是什么,你的长板是什么,然后帮你制定训练计划,弥补短板,发挥长板。


  李矛的价值就是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长和短。


  你知道中国真正的长寿村在哪里吗?


  知道这个答案,就知道医学方向。


  至于巴马之类的,那些百岁老人,多数都是山寨的,别听什么百岁老人谈养生,前几天还有个国学大师活到了108岁呢,他也动不动谈养生。


  你知道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吗?


  改年龄!


  别迷信什么风水宝地,广西平均寿命只有71.5,比北上广差远了。


  特朗普今年72周岁了,依然生龙活虎,你觉得他活不到90吗?!


  现在上海那边流行一种俱乐部,年费制的,可以上门服务,全是知名专家,类似接私活,专家给你列出检查单,你去做检查,然后拿检查单回来,再找他,他会根据经验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治疗建议,很多人用这种方式送礼,例如直接送你个VIP资格,这不比什么都强吗?等于为你和家人组建了一个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团队。


  什么是最好的养生法宝?


  钱!


  周六,大叶回来了,联系我。


  我甚好奇,回来干嘛?


  二叶结婚,7月2号。


  结婚?


  不是不婚吗?


  是没办法了,妈妈得了肠癌,算是满足妈妈的愿望……


  习俗是很难挑战的。


  他们家提出不要红包,意思是人到就行,说是这么说,你还能真的空手去?反复提到不收红包,结果最终门口还是多了一个收钱的,不收不行,大家送不下红包不好意思喝酒。


  婚礼,我也去了,跟大叶打了个招呼,把我安排到了娘家亲友席,我看了看,一个都不认识,跟一群不认识的人吃饭,多尴尬。


  二叶是做什么的呢?


  在上海开理发店的,专注于儿童理发,收费很高,实行会员制,问我对这个感兴趣不?


  我说,很感兴趣,咱本地就有一家,我媳妇也去办的卡,理的发型的确好,一次25元,已经很贵了,我理发才10块钱。


  她说,小孩子是最容易出感觉的,变化一个发型就变了一个人,因为小孩子脸蛋好看,什么发型都可以尝试。


  我说,这玩意只适合女人干,不适合男人干,因为跟孩子沟通是大学问。


  她说,也没有那么复杂。


  我问,利润如何?


  她说,还可以,想有机会面向全国做招商加盟。


  我说,还有一类理发是有市场的,就是只针对成功男士,只理普通发型,不个性,不烫发,这就如同让五星大厨炒土豆丝一样,更考验厨艺,一旦客户信任你了,就是终身客户了,这个模式十年前在青岛就已经很流行了,理个头400块钱,张瑞敏都找他理,现在不要上千呀?实行预约制,宁愿闲着也不服务路人。


  她说,这类在上海太多了,一般适合真正的技术达人,我不是这个类型,我压根就不会理发,但是我会看,就是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


  我说,我总觉得理发这玩意不适合加盟,因为老板的因素占到9成。


  她说,儿童的还好一些,头型简单,另外儿童没有那么多分别心,他们的判断标准就是阿姨微笑不微笑,玩具好不好玩……


  回到婚礼现场,待客人陆续来齐,我觉得没啥共同语言,准备开溜,无意发现了一个妹妹,她也看到了我,老朋友了,小迷妹。


  我走,她也走。


  我问,你咋认识二叶的?


  她说,一个院长大的,你呢?


  我说,我认识她姐,跟她算不上特别熟,一起吃过几次饭。


  她问,你干嘛去?


  我说,回家。


  她说,要不,请你吃饭吧。


  我问,因为啥?


  她说,心情不好。


  我问,让刺激到了?


  她说,我也不知道。


  我说,行,正好媳妇出差了。


  她问,嫂子去哪了?


  我说,去济南参加婚礼去了。


  这个妹妹长的很漂亮,看起来像90后,其实年龄跟我差不多大,离异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她觉得看到婚礼觉得难受的缘故。


  为什么离婚呢?


  她前夫是个兵哥哥,就是普通的义务兵,网上认识的,老家是安徽的,复员后来我们这里安家了,当时妹妹跟他说的很好,若是你不能在这里安家就不嫁,就在这里买了房子……


  结婚后呢?


  男人又回到他的老家去工作了,就两地分居了。


  分居久了,就离婚了。


  就这么简单?


  应该是,可能还有一些别的曲折,具体咱没多问。


  她现在做什么呢?


  做地推。


  例如健身房开张了,她带着团队去合作,按照比例抽成,然后她开始大面积地招聘业务员、培训业务员,就这么扫城,一个月能把一座县城扫一遍,好一点的健身房扫这么一遍能预收200万,差一点的也就是50来万。


  健身房、美容中心,凡是需要提前办卡的,都可以这么做,不仅仅做我们本地,还做附近几座县城,她的核心骨干有5个,剩余的呢?全是当地临时招聘的学生,有的采取日薪结算,有的采取提成合作。


  这个事,说起来很简单,操作起来很难,两大难点。


  第一、需要一流的文案,以什么点作为切入,是减肥还是塑形?能否让别人拿到传单就有继续联系的冲动?


  第二、成交的能力,用什么话术,什么承诺?


  绝对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她是有这个天赋的,很有亲和力,一口一个哥,开玩笑也不脸红也不生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关键是没有违和感。


  赚钱能力没问题,家庭也挺好,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唯一的问题就是她选男人的能力。


  她只在意颜值和感觉。


  现在又谈了一个,健身教练,迷的不得了,也考虑结婚。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人家年龄比你小,又是单身,为什么会愿意娶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一点?就是你身上的哪个点吸引了他?这个点在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化?


  毕竟优势不是长期存在的。


  优势没了呢?!


  例如,他现在没钱,看中的是你的赚钱能力和幕后家庭。


  当有天,他有钱了呢?


  他是不是越想越生气?娶了个二婚的?而且还带个闺女,是不是会觉得委屈?另外会不会遇到新的追求者?毕竟健身教练是不缺女人的,主动往床上凑的就一大群。


  反过来说呢,你到底被他哪点所吸引?


  形体?颜值?


  她问,有没有比较远的吃饭的地方?


  我说,可以去雪山,在日照境内了。


  她说,我们去吧,散散心。


  我说,可以。


  在路上,我给她讲了个故事,我们球友里有个小帅哥,球打的特别好,看他打球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追求者众多,无论健身房还是球场还是教室,都是一维空间,就是评判标准很简单,谁的专业更强,谁更强谁就是这个区域的王者,他具有催眠众人的能力。


  我看他打球都会浮想联翩,我在想,我要是有这个本事就好了。


  但是,生活是多维的。


  一维天才一旦进入了多维生活,往往就很尴尬了,例如你选了一个学习好的,你选了一个打球好的,真的会幸福吗?


  当时,也是有个类似的情况,就是有个学球的师妹彻底迷上了这个帅哥,就是想嫁给他,那我就给她洗脑。


  你要这么想,一个二十六七的小伙子了,整天泡在球馆,他靠什么吃饭?打球能当饭吃吗?出了球馆是否依然春风得意?这种球场上带来的八面威风能否延续到场外?另外他打的是真好吗?能否拿市冠军?


  即便是市冠军,奖金也不过是几千块钱。


  可以当情人,可以当偶像。


  但是,真的能当老公吗?


  那就需要思考一下,真的适合吗?你能否接受他的低收入?能否接受他的不顾家,一有空不是忙着帮你收拾家,而是背着球包就跑了。


  是过日子的人吗?


  但是,我很理解你们,因为在一维空间里,偶像的碾压感太强了,那种感觉就是瞬间让人爱上,但是爱上与生活还是两回事。


  女人选老公,太容易一维。


  还是要选有思想的,有实力的。


  在山上,我跟她讲,你知道你最大的问题出在哪吗?


  她问,在哪?


  我说,你接触的行业、领域,基本上还是初中生的天下,兵哥哥、健身教练有几个读过高中的?这是很大的问题,前些日子我还跟一位老大哥在一起闲聊,交流的话题就是交朋友要注重门槛与档次,老大哥讲了个故事,就是富婆交友不慎,陷入了泥潭,最终还被拘留了,要选有档次的人,这个档次不是说有多少钱,而是有思想,有高度,有眼界,最关键的一点,很友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狗。


  她说,县城就是这么个环境。


  我说,之前我也这么认为,其实与地理关系不大,本地高层次的人多了去,而是与我们的心、能力有关,有时我媳妇很怀念在上海的日子,她总是责怪我为什么不让孩子留在上海,其实我跟她的观点正好相反,因为我太了解我媳妇在上海是什么态度,之前就租住了集体宿舍,我儿子出生时还跟姐姐一家租住在一起,能交往的基本上都是四川那边的打工妹,所谓日常的朋友也就是保安与保洁,应该说,一个上海本地朋友都没有,这就是真相,在上海,也是处于社会中底层,但是回到县城呢?我们就可以活的有点人样,孩子也可以更加的有自信、自尊,每个在上海苟且生存的人,都觉得回到自己的老家就是君临天下,王者归来,其实是高估自己了,即便是回到县城,你也进不了精英群体。


  她说,关键是我自己也没怎么读过书。


  我说,那更要找个读过书的,改良基因。


  她说,看着大家都有幸福的家庭,特别羡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我说,女人一旦离婚了,很容易走下坡路,因为这个世界对女人不公平,不会再次给你匹配同龄人,只会匹配年龄更大的,要么就是你这种还有姿色的,有能力的,可以去选小鲜肉,但是比选老男人风险更大,因为他早晚都会走的。


  她说,我父母反对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年龄小,也不是因为他穷,而是因为他是河南的。


  我说,父母有地域歧视。


  她说,消除不了。


  我说,歧视属于天性,人人皆有之,也许人家父母还歧视你是二婚呢。


  在歧视问题上,所有人都是“自己扇自己的脸”。


  张立宪曾经做过一个演讲,主题就是“我最讨厌种族主义者和黑人”,这种“自己扇自己”的思维是人之共性,我们以为我们没有歧视,其实早已经根深蒂固了,无孔不入了。


  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是作家严歌苓在美国留学时,有次回到宿舍,她跟舍友说:今天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黑人,对我很不礼貌,貌似是要抢劫我。


  舍友接着说,你是种族主义者。


  她问,为什么?


  舍友说,因为你没有刻意强调他是一个男人或别的,而是强调他是一个黑人。


  歧视的种子,无意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我们以为自己没有,其实,你早已经被渗透了,有时只是假装高尚罢了。


  我读者里河南比例非常高的,仅次于山东、广东,每次有河南的朋友来访,他介绍完自己,我都要说一句,我河南的朋友特别多。


  刻意声明一点,我没有偏见。


  大家可以很愉快地交流。


  偏见无处不在,例如我们这边,县城的鄙视农村的,平时见了我都很规矩的球友,一旦喝了酒,也会原形毕露,喝得摇摇晃晃的,小董有啥了不起?山旮旯里的,我孬好不说是从小在城里长大的。


  当然,我未必不鄙视他,心想,口袋里就那么几个钢蹦还嘴硬,我要跟你似的,一个月只赚个三千两千的,我早跳楼了,给城里人丢脸……


  所以,不要试图去消除鄙视链。


  只能试图去掩盖鄙视链。


  白人真的不歧视黑人吗?我们为什么不歧视黑人?因为我们没接触过,我们一直都处于单一肤色状态,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视外地人吗?是因为素质高掩盖了歧视,内心深处照样骂,滚回你们老家。


  像我,就滚回来了,多好!


  所以,拿地域说事,是素质的体现,看看你的素质能否遮盖住人性的偏见,我们市跟枣庄、徐州动不动就干起来了,是真打,为什么?就是有人录了个视频,说临沂人怎么怎么了。


  有时我就在想,你咋就那么敏感?


  人家骂咱,咱就非接着?我咋没当回事呢?何必一蹦大高高,非要跑去揍人家一顿?


  你歧视河南人?你敢歧视老子吗?(写《道德经》的那个)


  我们歧视的看似是地域,其实不是地域,而是层次低于我们的人,许家印也是河南的,咱见了他就差跪安了。


  当年有个聊天截图,某粉丝请教某大V一个问题,某大V回了一句:叫爷爷。


  该粉丝马上回复:爷爷。


  其实,是大V打错了字。


  所以,别人歧视我们,无所谓,他只是说出了真实想法而已,更多人是憋在心里没说出来。


  别郁闷,我们不是也在歧视别人吗?


  扯平了!

b0ahDDDD-b0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