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DO IT.

  在三亚停了两天。


  第一天停的有些莫名其妙,就是到达酒店后,告诉大家自由活动,但是酒店离三亚市区还是有些距离,多数人还是选择继续待在酒店里。


  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一天。


  浪费也有好处。


  就是容易引发情绪,有情绪就会开会……


  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就是这场骑行到底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德佳建议,全选五星酒店。


  他对住比较挑剔。


  意思是,若是觉得费用高,每个人可以再补费用,这个无妨。


  我也有想法,但是我不会提的,因为我参加这场骑行并没有交费,本身就是蹭吃蹭喝,乞讨模式。


  我内心的建议是让每个人一个房间,酒店不一定非要五星酒店,可以立体式体验,体验一下小旅馆,体验一下七星酒店。


  为什么要每个人一个房间?


  每个人都有工作,需要独处,需要处理。


  最简单的一点,几乎人人都带着电脑。


  还有啥呢?


  就是私下聊天时,我采访众人,就是平时你们出差,是自己住还是跟人一个房间?


  几乎,全部是自己住。


  我也是。


  我不喜欢跟别人一个房间,哪怕是女的。


  北方人对这些还不是特别在意,南方人特别讲究,哪怕是男生相处,也会小心翼翼,晚上睡觉还要穿着睡衣,哪像我们?到了房间里就光着膀子,南方女生到北方来上大学,一进澡堂,崩溃了,我靠,全是光的?不仅仅光的,还有大妈过来问:咱俩相互搓澡不?


  瞬间崩溃。


  继续回到这场骑行。


  我提了三点个人建议:


  第一、应该再增加一辆保障车。


  现在是24人共用一辆保障车,而我们的骑行队伍长度要在10公里以上,第一梯队到酒店了,保障车要过去送行李吧?往往是这样的,保障车送行李以后,就不再去照顾骑行队伍了。


  那后面的骑友就觉得没有安全感,没人照顾。


  例如有一天,第一梯队是下午3点到达酒店,第三梯队是晚上7点还在骑,关键是什么?所有人都忘记了还有第三梯队,压根没想起来,是第三梯队在群上问导航信息时,才想起来,原来还有一拨人没有到达。


  又派保障车过去接的。


  你要这么想,几个人,本身就是体力最差的,天又黑了,几个人又走错了路,越骑越难过,你们竟然遗忘了我们。


  上次我参加环湖赛,下雨,骑了13个小时,晚上9点多了还没到终点,很绝望,当时我们一行三人,属于末尾军,后来遇到一辆私家车,这辆车开着远光灯一路把我们护送到了终点,特别温暖,到终点时,司机兄弟说了一句:我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


  所以,应该配两辆保障车。


  一辆负责全程护送的。


  一辆负责外联的。


  包括提前熟悉线路、订酒店……


  这个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可能是从成本考虑的吧,实际上,24人使用一辆保障车跟没有保障车是一样的,全程几乎见不到保障车。


  第二、应该聘用一名摄影师。


  其实不需要给钱,义工模式即可,我跟大志提过,其实组织活动可以使用大量的义工,同吃同住即可,例如每个义工照顾六个人,只需要四个义工就可以了,每个人都觉得内心是暖的,现在整个团队只有你自己是服务者,关键是还经常找不到,那就让人觉得整个活动没有温度。


  于是,当天就发了朋友圈,招募一名摄影师,报销机票,管吃管住,直飞三亚。


  有人,接着赶来了。


  第三、应该分组行动。


  过去,也分过组,象征性的分成了两组,一组12人,平时吃饭坐两桌,但是呢,这样的组太大了,没有意义,大家没有归属感。


  我的提议是选六个种子选手出来。


  然后,匹配队员进去。


  每天都调整。


  四人一组,以四人为团队计算成绩……


  四人在路上一起吃,一起喝。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而且是密集接触,因为团队之间有排名赛,那么就有了紧迫感,而且四个人是计算成绩最差的那个,就需要有团队精神,不至于不管不问。


  最关键的一点是。


  四个人在一起,很容易聊正事。


  三亚的第二天,我们移居到了另外一家酒店,靠近南山与天涯海角,还是蛮漂亮的一家酒店。


  我们要在这里搞跨年宴会。


  等于从三亚东跑到了三亚西,30公里。


  两天骑了30公里。


  我个人还是觉得时间有些浪费,因为我属于比较热爱骑行的,我觉得若是出来骑行又不安排骑行,那就太没意义了,表面上是让大家逛逛三亚,实际上呢?


  大家都窝在酒店里。


  处理手里的业务。


  也都想家了。


  德佳跟我交流了一下,意思是大志若是再做骑行,怎么也要收费49800元起,要让大家去体验从未体验过的,例如七星酒店要住一晚,例如可以上上船,甚至可以去趟三沙市,5000元/位的龙虾大餐也要体验一下。


  这都是人生突破。


  我基本认同。


  也许是因为我存在的缘故,大家没有抱怨的,至少没有当面抱怨的,私下里可能也会觉得酒店差点火候,住惯了五星酒店很难接受这些普通的酒店。


  除了偶尔会会客,我几乎不出门。


  在房间里写写文章,看看书……


  出去骑了一圈车,路上骑行队伍太多了,各式各样的,甚至有一些专业车队也在三亚训练,遇到了一位老者,骑的还不慢,我们俩并骑了一会。


  我问他年龄。


  他说,我是35年出生的。


  看着真不像。


  老家是山东的,跟老婆在这边过冬,他每天坚持30公里,热爱骑行,从装备档次来看,还是个发烧友。


  我们俩合个影。


  我感叹,当我84岁的时候,我是否依然能骑?


  关键是,能否依然还在。


  我调侃他,这个年龄了,别的还能骑不?


  他笑了。


  路上,我跟了几次比较专业的车队,我感觉自己这几年的训练是有效的,基本能跟上节奏,2011年我来环骑海南,理论上当时更年轻,但是感觉那时每天都是疲惫的,崩溃的。


  而现在呢?


  我压根没有骑车的感觉。


  哪怕到一个赛段的终点,我也没有疲惫感,倘若只骑行六七十公里,我衣服都没湿……


  在开过会议后,大志做了两项改善。


  一是招募了摄影师。


  二是实行了小组制。


  从三亚出发到西线,我们就采取了小组制,整个节奏接着就变了,每个小组都很用心,要有战略、战术,平时需要七个小时的行程,4个小时就完成了。


  我们组骑了正好4小时。


  我们第三名。


  实际上,应该是第二。


  因为第二队的队长落队了,落到了我们队伍里,最后1公里,我问他要导航数据,他不给,意思是我们把他超了。


  那,我们只能跟在他后面。


  最后500米,看到了终点标志,我们全力冲刺,我们朝前冲了,但是终点是需要右转一下的,我们错过了,而他有导航,走对了,算是让给了他。


  我们是第三名。


  这个名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队的女生当天没有穿骑行裤,前5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后面几十公里她总是站着骑,屁股疼得受不了。


  那我只能要求放慢节奏。


  这不是主要原因。


  是从出发时,我就没有拿冠军的欲望,三个队友轮流领骑,我收尾,我还嫌他们骑的快,因为前面冲的太急,后面就没力气了,这玩意核心是匀速。


  路上,我们跟中山梦幻车队又遇到一起了,聊了一段。


  也耽误了一些时间。


  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核心的是,我们第一个选择了吃午饭,因为正好遇到了一家沙县小吃,于是我们就决定休整,吃饭。


  耽误了接近40分钟……


  另外,在补水点,我们又吃了几个椰子。


  而冠亚军都直接取消了午餐,全力赶。


  很有意思。


  我们这一站是一个乡镇。


  在乡镇最好的酒店入住,当然最好也只能跟汉庭差不多。


  冠军队伍没吃午饭。


  他们去了20公里以外的乡镇吃海鲜去了,实事求是讲,他们拿冠军我是比较惊讶的,因为他们队里有个拖油瓶,海南姑娘。


  他们应该是三个人合力推着海南姑娘。


  目的就是给她一个惊喜。


  董哥不是承诺给你一个冠军吗?但是他没有做到,但是,我们能做到。


  海南姑娘高兴的手舞足蹈。


  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一直都在我们后面,什么时候超过去的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


  晚上,我们小组一起吃饭,看冠军小组嘚瑟吃龙虾,那我们也去吃,说实话,我是比较害怕这些小渔村的,宰人不眨眼。


  全国都一样。


  日照、青岛,都如此。


  当年我去田横岛,那跟抢没区别……


  贝壳,你以为是一盘的价格。


  结果,是一只。


  没有滴滴,没有出租车,只有那种非法改装的摩托车,改成了偏三,妇女在开,类似北方的小蹦蹦。


  一次可以坐三个人。


  问,去这个地方多少钱?


  答,35。


  好……


  开到了一半,突然说自己后悔了,没想到这里这么远,要求加10块钱。


  无所谓了。


  加就加吧,反正当体验着玩。


  当时,我是给她看过导航的,我以为她知道目的地了,结果她把我们放到了镇政府门口,意思是导航就到这里。


  我跟她解释了一下,我们不是到这里。


  她的意思是我说的要到这里。


  我说,我到这里来干什么?我是来吃饭的。


  送可以,但是要加钱。


  我说,你把我送去再说吧。


  其实,一转弯就到。


  我没有现金,她有收款二维码,她本人长的乌黑,不是很漂亮,但是二维码上的照片非常漂亮,我就调侃了一句:哇,你年轻的时候这么漂亮?(其实应该是个明星照)


  她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问,多少钱?


  她说,45。


  我给她转了,开心的走了。


  到了海鲜店,我先看了看价格表,我觉得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一只龙虾380元,我们这些体力劳动者,饭量惊人,一只龙虾咋够?


  怎么不要再来只螃蟹?再来条鱼?再来几个点缀菜?


  冠军队正在准备撤退,他们已经吃饱了。


  我委托海南姑娘帮我点菜,因为她会说本地话,好沟通……


  我问队友,龙虾咱要不要吃?


  队友的意思是,要。


  反正大家都属于不差钱的,我组里这四个人,单纯从收入而言,我算是最弱的,做女装的小胖去叮嘱了一下,意思是都要。


  每人一份。


  我的意思是咱AA,公平。


  小胖的意思是A啥,他请了。


  另外一个做观赏鱼的兄弟的意思是他们三个人A,董哥不用参与了,问我可以不?


  我说,那肯定可以。


  冠军队的东哥在我们旁边起哄:龙虾一定要点,否则会让我们以为你们吃不起,另外点主食的陋习要改……


  最后,小胖买的单。


  我们给他A,他不要。


  席间,我也给大家讲述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夺冠军。


  因为,我觉得安全更重要。


  就是把节奏放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在后面可以时刻观察着你们三个,我随时可以喊着。


  一旦节奏放快呢?


  容易出小插曲。


  回酒店,我们打不到车了……


  我们几个坐皮卡斗里,回酒店,他们的意思是让我进皮卡里面坐,我说我更喜欢斗,我本身就是皮卡迷,把里面的位置让给了女生。


  德佳他们也在,我们在斗里听着音乐,吹着牛B。


  突然聊起了一大遗憾,就是没有在三亚住一晚七星酒店,然后大家就撩拨起来了,要不,今晚去?


  接着就在网上查房源。


  价格从3500到5200不等。


  我们已经离三亚100公里了,需要坐车到三亚,住到凌晨6点就要再返回,继续骑车……


  我现在慢慢地懂他们了。


  过去,我觉得他们都是在胡作。


  钱不好好攒着,就知道挥霍。


  其实从内心而言,这些都是突破,经历过,也就放下了,别的东西我感触不多,路上我遇到的骑行队伍,有人可能赞叹车子真好之类的,或者一问车子价格,感叹,哇,这么贵,我什么都不说,因为我觉得太稀松平常了,我有我们本地第二贵的车子,我都没炫耀过,关键是我不止一辆,哈。


  德佳跟我讲,你看,为什么今天队伍推进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大家有了奔头,有了荣誉,损失越大,动力越大,若是每天让倒数第一队请第一队吃饭,并且吃饭地点由第一队来选,那么整个队伍会更快。


  人都是有无限潜能的。


  你很难想象,这一群柔弱的女生,能连续骑上百公里,而且全程几乎是匀速的……


  我觉得德佳是有大智慧的。


  只是写目前还是他的一个短板,他有100分,但是只能输出60分,而我恰好相反,我是只有60分,却能装出100分。


  这些日子,N多妹妹,学中文的,委托我帮着转介绍,就是想帮德佳免费校正文章,我觉得呢,我一般都是拒绝的,我的意思是你若是有心,你自己联系就是了,何必找我呢?另外,免费永远不是吸引力,你知道你为什么免费吗?不是说明你有诚意,而是你能力不行,至少自己不认可,大家不在意省钱,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我的文章也是有老师在帮着校正,每个月25篇,我给3000元,就当她有了一门副业,而且每天用不了多少时间,我觉得错别字校正只能是校正领域最初级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最难的其实是逻辑校正+风险教正,逻辑是否有错误?写某个点或某个人是否容易触碰高压线?或者引发舆论关注?


  德佳跟我讲,其实敢收高价比敢高消费更难。(他是指大志做旅行应该收49800这件事)


  我说,是的。


  对于大志而言,他目前应该还没有这个胆量收49800,这里面有个关键性的心槛,就是会问自己,倘若有这样的骑行队伍,我参加吗?


  他,可能不会。


  但是,若有,我会。


  我跟大志讲,你有空的时候,挨着跟每个人聊一句,让大家给你提一个意见,这样你可以快速地成长。


  晚上,我跟宋毫一个房间。


  他带了一沓A4纸。


  上面写着一些名字和祝福的话……


  我问,拍照用的?


  他说,是的。


  我问,你的亲戚朋友?


  他说,算是最重要的人。


  我问,有多少个?


  他说,16个。


  我问,每天发一个?


  他说,差不多,就是我拍了照以后,发给对方。


  我说,你这个做法,很容易把人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年有个大学老师,她去看张学友的演唱会,用手机手写了两个字:懂懂。然后手持在现场拍照发给我,我好感动,不过呢,我后来发现,她不光给我一个人写了,我就觉得有些套路感。


  他说,我每个景点只祝福一位,有唯一性。


  我说,这点我要向你学习。


  他说,哪,这都是跟董哥学的。


  我说,我对朋友付出很少。


  他是学金融的,搞的东西还是略高深的,简单一点理解,就是金融杠杆,但是又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些,有那么一点点高端。


  我说,我们现在谈杠杆色变,总觉得高杠杆就意味着崩盘。


  他说,这个是误解。


  我说,有个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高利润未必高风险,低利润未必低风险,风险本身与利润高低没有关系,而在于防火墙。


  他说,是的,一是理性防火墙,就是用规则去规避。二是感性防火墙,也就是董哥经常提到的反人性,杠杆本身并不可怕。


  我说,我也是最近才理解的,每个企业家都是杠杆天才。


  他说,是的,全是借力,你要这么想,人生才多少年?靠利滚利?小生意多久滚到1000万?等你攒够1000万,可能你也已经错过了1个亿的机会。


  我说,其实,杠杆最大的价值还不体现在资金上。


  他说,人脉也是。


  我说,高杠杆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危险的。


  他说,是的。


  我认可杠杆理论,但是呢,我性格保守,貌似又做不了高杠杆的尝试,例如我现在完全可以借助杠杆在北上广买房……


  可是,我懦弱,保守。


  这个是天性。


  按照德佳的理论,我这种人就是从小跟妈妈好,跟爸爸不好,那么就缺少闯劲。


  我儿子未来,可能也如此。


  上次,我去上心理课,老师直接给我儿子贴了一个标签:你儿子最终还会找个像他妈妈的媳妇。


  我想了想,基本上会是。


  我娘像我奶奶,我媳妇像我娘,都是把男人管的服服帖帖的,我能不?看似一蹦大高高,其实在媳妇面前乖的像一只哈巴狗。


  我儿子最终还是会延续这点……


  他必然会找一个强势的女人做媳妇。


  宋毫说,董哥,我有个问题需要咨询你,就是你写了这么多年文章,有没有早上醒来不想写的时候?


  我说,没有。


  他问,有没有没有素材的时候?


  我说,经常。


  他问,是什么东西促使你如此的坚韧?


  我说,我也说不上来,我可能跟别人不大一样,我这个人不需要激励,例如我从来没用过闹钟,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包括我打球,骑车,都是很有节奏感的,就是列入了日计划,这个日计划不是说写到纸上,而是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生活,觉得若是少了这个环节,这一天就没过完,我不会去思考太多,就是干,所以我越想越觉得NIKE的口号牛:JUSTDOIT。


  他问,享受整个过程吗?


  我说,非常享受,我自己每天都要读好几遍,骑行休息的时候,我都要掏出来读一段。


  他问,你觉得自己真的会拿诺贝尔奖吗?


  我说,未必会拿到具体的奖,但是未来肯定越来越牛,因为我越来越成熟,而且我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步伐稳定,无论是自媒体火的时候还是不火的时候,我都是这样,不推广不叫卖,读者都是自然吸引来的,为什么我不能更火一些呢?因为我德不配位,今年有了很大的进步,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迈过金钱关了,未来我主要的修行点是放在两性关上,我要跨过这个槛,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若是跨不过去,最终还是会败在这里。


  他问,是不是这种节奏感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说,算是,例如倘若我要想成为自行车领域的网红,我一点都不着急,我可以罗列出全球顶级的骑行线路200条,我挨着一条一条的去骑就是了,例如我可以每个月骑一条,20年可以骑完。


  不用着急,该来的,自然会来……


  就是我比较能等待。


  不着急。


  例如骑车时,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上去就跑那么快?因为你很快就没劲了,相反,若是一开始就保持固定的节奏感,那么整体输出是很平静的,我一会给你看看我最近几天的骑行数据,99%的时间里我都是超轻松模式,就是心率没有超过100,今天是4小时骑行,心率超过100的时间只有1分钟。


  那么上坡的时候是怎么做到的?


  我用的是高踏频。


  这就是骑行的技巧,线性输出,能匀速。


  而多数人呢?


  上坡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了。


  整个节奏就乱了。


  例如今天的冠军队,他们是怎么打败第二名的?派了一位选手去领骑,而且是越骑越快,在50公里处就开始这么疯狂提速了,第二名也跟着提速。


  结果,节奏全乱了。


  大事,都是慢慢来的。


  冯仑送给自己的50岁生日礼物就是骑行台湾,9天骑了1100公里,也算是第一次骑,还把整个过程写到了书里,在里面有这么一段:这一回对上坡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回来今天上午跟公司团队开会就提到,不能在上坡的时候劲用得太足,下坡不用劲。我们发现有两个女孩子,开始认为她们不会骑得过我们,可是她们骑得很匀速,一直超过我们。在高速路上要匀速,而不是疾速。


  这,其实也是做企业的学问。


  我跟大志也是这么讲的,你若是想组织骑行,你要想到20年后成为一个知名的品牌,而不是下个月成为知名的品牌。


  你看的越远。


  你内心越静,步伐越稳。

 

b0aiDDDD-b0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