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整台晚会没有农民、没有农民工。
甚至李阳带着在台上操练疯狂英语,各行各业都有代表。唯独没有农民。
自从春晚诞生以来,农民一直是舞台上的主力。尤其是1990年《超生游击队》出现了农民工后,农民工返乡就成为了春晚雷打不动的主题之一。
农民在2002年春晚的消失,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当时社会危机下的话语禁忌。温铁军说,那是“三农”问题最严重的一年。
正是在那年底,党中央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年,“三农问题”又被提升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后历届春晚上,都至少有一个农村主题的语言类节目。很多时候,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部署经由黄宏的打油诗表达,比如2012年他在小品中大喊,“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是当年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被称为“春晚政治风向标”的黄宏,后来果然做了领导。
从2006年开始,12个语言类节目中,有5个是农民工题材。农民工从春晚的配角,一跃而成为主角,成为了被赞美的对象,农民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当然只是在艺术作品中。
前几天,2019年春晚的节目单出炉了,我看了一下,今年的农村主题节目是小品《农村好声音》,表演者:
杜江、张涵予、袁泉、林永健、杨紫、佟大为。
1
民间也喜欢制作农村的标本。
整整一百年前的春节,38岁的北漂中年鲁迅同志回到了家乡绍兴,见到了自己的童年玩伴闰土。
这是鲁迅和闰土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鲁迅最后一次在绍兴。直至逝世,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隔了一年,鲁迅又在过年前夕,以这次回乡经历为题,写了一篇小说《故乡》,描写了自己与故乡的疏离感,在小说里,他是一个失去故乡的人。
鲁迅无意中开创一种名为返乡手记的大型文学主题。
小年一过,北上广核心区的甲级写字楼,就不再要排队上下电梯了。繁忙、喧闹的大城市,一下子空旷、安静下来。
北京建国路CBD的投资人查尔斯回到铁岭,成了建国;喜欢戴翡翠喷香氛的高级总监艾米丽,也回到驻马店,变回翠芬。
1995年央视春晚有个小品《父亲》,蔡明饰演农村出身的歌手蔡桂花,她不仅嫌弃农民工父亲,还把自己名字改成海伦。小品的结尾,海伦幡然醒悟,开始演唱:
我生在一个小乡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这种我国独有的大型魔幻艺术,每年都会随着春运上演一次。
每一次过年,都能掀起社会学研究的高潮。艾米丽和查尔斯的春节回乡,都能写成长长的爆款文章。
有日新月异的城市作对比,很多人感受到了家乡多年未变的失落。
这让返乡文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很多作者的笔下,费孝通“乡土中国”越行越远,陶渊明的田园山水乌烟瘴气。所有以城市居民描写故乡人物的作品,都没有突破鲁迅笔下的闰土,早衰、质朴、麻木。
知乎里“中国农村什么让你感到最恐怖”的问题,有一万零九百多个回答。
批评农村的礼崩乐坏,成了新的政治正确。
这种政治正确,在前年的《春节纪事》一文中达到了顶点。一位记者说自己过年回家,看到了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
人们后来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过年根本就没有回家。
2
春节回家的艾米丽经常感到孤单寂寞冷。一上陌陌,方圆两公里都刷不到一个查尔斯。
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口号“回去建设家乡”,可是要本地人留下,又要吸引城里人,不仅仅需要环境和房子。
但现在,想为农村做点什么的人,越来越多了。比如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小镇的宋卫平。他的蓝城已经签约了75个小镇。
蓝城小镇的项目负责人叫做镇长,在老宋的定义里,镇长不仅是项目的管理者和运营者,还是一种服务系统和体制。
做了两年之后,他发现,100个操盘手中,真正能做镇长的不足5%。
2017年底,老宋决定亲自培养年轻人。他启动了镇长梯队培养项目——“蓝图计划”,用一年的周期进行专项培训。参加选拔考试的年轻人,一张试卷上要写6000字。
试卷中有一道题是:
基于个人成长经历解读王阳明的遗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你包叔看到这个题目,愣了几秒钟问:王阳明是谁?
最终他选拔了43个年轻人,宋卫平拉了一个群,分享书单,督促学习。2019年初,宋卫平的蓝图计划二期再次开班,53个人入选。这些年轻人们经常早上醒来,会看到老宋半夜三点发来的信息。
2019年宋氏小镇第一批项目总算有了雏形。老宋让人制作了一部关于国内外小镇纪录片《小镇里的中国》,算是他第一阶段的工作汇报。
1月23日的蓝城“镇长日”,这部历时9个月拍摄的纪录片举行首映礼。摄制人员走访了中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22个小镇,采访了数百个人。
蓝城和绿城的几个小镇也在纪录片里亮相,宋卫平小镇上的居民和服务者推到镜头前。
小镇的居民大多是希望换个环境生活的城市居民,来小镇种田、养老、上学,有了新的生活方式。
我关注的倒是出镜的几个农民。蓝城小镇的农业服务,就是由后台的他们提供的。
一位当地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蓝城小镇,自己也成了小镇农业人员,收入比之前增长了5倍。一位妇女辞掉了城市的月嫂工作,回到家乡,在蓝城小镇找了一份工作,她有了工作,也不必再和家人分离。
他们提高了小镇活力,也从中获得了收益;小镇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增加了就业,改变了这些农民的生活。
宋卫平培养的镇长毕业考试的试题是老宋亲自出的,最后一道压轴的大题,他搬出了商业导师稻盛和夫的话——利他是经商的原点,他问这些年轻人:
如何以“利他之心”推动理想小镇建设?
返乡手记的创始人鲁迅在《故乡》的最后写道: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小镇的探索也没有先例,不过只要开了,后面的人就毫无心理压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