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荣燊,韩后副董事长,创办美妆行业第一个电商节“919爱购节”,2013年策划的“张太(广告)事件”被媒体机构评为十佳营销传播案例,2015年获得中国广告长城奖,2016年获得年度电商创新人物的荣誉,2017被评为广东年度经济风云人物。
用分销模式抓住红利期,在不同的场景运用品牌差异化战略解决不同的问题,深度解析韩后起盘阶段的3个核心动作,以及每一个关键营销动作背后的5大关键思维模型。
目录
1、韩后CEO肖荣燊的个人成长经历
2、如何通过打造品牌差异化,解决不同场景下的商业问题
3、韩后电商起盘的三步法,运用概率模型大幅度增加创业成功率
4、肖荣燊的加减乘除思维模型,从多维度解析他如何3个月回款1.5个亿
5、a的n次方概率模型,创业成功率的计算公式
6、肖荣燊对未来的展望,从品牌运营者跨到平台服务商
能够邀请韩后CEO肖荣燊来做节目,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做这一期节目,我是非常谨慎的,韩后是一个几十亿级别体量的化妆品品牌,是有着超级宽度的。比如它有2万多家线下门店,有多位明星代言人,比如黄晓明、黄子韬、全智贤,等等。
2亿元拍下广州小蛮腰5年的广告,登上央视春晚,曾经冠名《中国好声音》,感觉,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创业者,很轻易能达到的一个高度了。
我知道做这一期内容,有难度,所以,我刻意安排了很多个场景和肖荣燊有了更多的接触。
肖荣燊是一个天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帮助一家企业做咨询,一年咨询费1000万起步,帮助这家企业从3亿体量做到了15亿体量。
在韩后创业后,做了三个动作,通过三个分销商解决了1200万的现金流,打造了一个营销爆点,使用了一次人才杠杆。这些关键性动作的细节,下面会有准确的描述。
他还做了一次,事件营销,“张太事件”,版面费用只有9.8万,实际传播效果达到了1-2个亿的量级。
他还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情,利用三个月时间,从账面上的现金余额为零,做到了现金余额1.5个亿。当年,他成功的把韩后的销售额,从2个亿体量,拉到了4个亿体量,成功投放了1.7亿的广告费,这里面使用了类金融的操作杠杆,下面也会有准确的操作流程。
这些事件的表面看,就是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结果。但是,老肖,这次在我们的私密分享会上说,他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一个不变的思维模型。比如说漏斗模型,比如说杠杆模型,比如说加减乘除模型,再比如绝对值模型,等等,本期内容都会有详细介绍。
相信这一期会对你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1
做韩后之前
累积了这样的宝贵经验
我们先来看看肖荣燊的第一份工作,2008年,他们五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的执行团队,负责帮企业做整体的托管咨询,什么叫做托管咨询呢?就是除了董事长之外,所有的人和事,全部都要交给他们。要求是,先给他们付1000万咨询费,一个月80万,同时你一年销售额里面的1%-3%不等,要做抽成和对赌,前面的1000万是不对赌的,后面的1-3个点是要对赌的。
他们五个人,什么都没有,只有五台电脑,最高收入达到了6500万的年收入。他们这个团队当时最典型的咨询案例,就是圣元奶粉,从一年3亿销售额,干了三年,干到了15个亿,然后上市。随后,又做了保健品、卫生巾的咨询项目。
他们做咨询项目的前端和尾端,每年开一次大课,每次有30-50人,都是公司老板,收费20-50万每人,两天。这两天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实操项目的一些经验和细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服务他们的合作客户。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合作客户,因为一年只能选择一家来合作,所以要特别谨慎。因为只要选择,就会把接下来的时间,全部搭进去,所以,选择的项目,要有绝对的把握。
你看这个环节,很多做咨询的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先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把人圈进课堂,高门槛,意味着能够确保听课人群的质量度,为什么要先用培训的方式把人圈进来呢?
一个是过高的客单价,需要有一个极大的信任,这个信任的建立,又需要一个绝对的时间来保障,时间是一个绝对值,所以,就把这个时间,放进了课堂。
另外一点,咨询不是一个常规性的大众产品。一般老板,都想用自我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以,培训,比咨询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开发市场的策略,就是先放出来一个不需要再教育的产品,接触到用户,然后,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提出来你的高价值产品,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
后来,因为这个咨询项目对这五个人有着巨大的依赖,没有办法实现批量化复制。当时,这个团队里面肖荣燊负责营销,还有人力资源,渠道和组织的天才,等等,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的顶尖人士,这几乎就是不可复制的。
后来五个人解散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肖认识了一个日本品牌,曼秀雷敦,本来他想去挖人来着,结果聊着聊着,就被人家聊进去了,就去曼秀雷敦做了品牌负责人。
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把曼秀雷敦的防晒系列,从全国排名第十,做到了阶段第一,男士系列做到了阶段第二名。只是打不过欧莱雅,但干过了妮维雅,这是他在曼秀雷敦,最骄傲的经历。
所以,为什么要说这一段经历呢?
你发现,肖荣燊整个的商业道路,不是一个底层商业思维,而是一个科班出身的营销人的思维。他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创二代,他父亲在1978年的时候,就是一个成功的服装商人,他的思维受家族影响很大。
并且,他在最开始的阶段,就已经站在了商业的制高点,他接触到的企业,都是几亿,几十亿的体量,比如圣元奶粉啊,飞鹤啊,等等。并且他的角色都是实际参与的操盘者。
所以,他不需要知道太多实际操作的方法,比如说,百度竞价怎么做?品牌该怎么打造?代理商要怎么开拓市场?这些操作层面的细节,他都通过,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型来解决。
今天这一期节目的重点,就是把老肖的底层思维逻辑,扒出来。这样,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不用苦哈哈的,光考虑做搬运工的工作了。他对自己的形容,打小仗,他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打大规模的战役,他这种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这个底层逻辑,原则上来说,不管是大项目,小项目,都是可以套用的,但前提是,你能够充分的理解和吸收。
2
韩后起盘后的增长曲线
2011年,老肖,认识了韩后另外两位拍档,马上决定投钱进来共同创业,成为合伙股东和极速者。他进入韩后后,这个品牌就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2011年做到了8000多万,2012年,做到了2个亿,就是以这样一倍一倍的速度,开始迭代,到了2015年,就超过了10亿级别的体量了。
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节点,就是2014年,红杉资本开始注资,2016年又一轮资金进入,每一轮,都是一个多亿。所以,从节奏来看,2011年是1个亿,2012年是2个亿,2013年4个亿,2014年是8个亿,2015年超过10个亿,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
但是在2016年以后韩后的增长就进入了平缓期,为什么呢?2015年,正是微商疯狂发展的一年,2014年,韩后的微商就已经起盘了,但是,2015年的二季度左右,韩后就把微商给停了。
因为当时的微商,无法实现财务公开透明化,财务状况无法明晰的给到投资方和审计方,为了整个项目的大盘安全,就果断的把微商收住了,现在考虑起来,老肖是心怀遗憾的。如果当时不是过早的启动IPO,估计今天的韩后,在微商市场应该会有大的作为。
3
韩后分销模式抓住的红利
老肖说,作为创业者,不管是有意无意,开始创业的时候,如果你抓不住红利期,就是在找死。
那么韩后的起步,是抓住的哪一个红利期呢?
韩后当时切入的是一个中国消费者,在四五六线城市,彻底迭代的,化妆品分销领域。就是各地的个体护理店,那时候,有两个契机。
一个是大的宏观契机,2009-2010年左右,当时的收入和物价并涨,人们的消费力开始上涨,国家拨出来了4万亿,实际上这个钱在各个维度做各种基建,实际上,最终这个钱,都会落到消费者手里。
各种的补贴措施,使得四五六线城市的白领工资基本上翻了一倍,但是,对于化妆品这个行业来说,它的核心成本并没有增加,相反是下降的,化妆品产业的核心成本实际上是石油化工。
原油最高峰的时候达到140美元一桶,现在平均稳定在80,最低的在40左右,所以你看,价格要素在上涨,成本要素在下降,当你碰到这样一个局势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呢?化妆品就是这样的一个产业。
一般企业会默认,享受这一个利润红利,而当时,韩后,就判断这是一个最大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把多出来的利润,变成推广的成本,来实现品牌的逆袭。
于是他们的做法是,把成本要素,往上涨50%,价格要素往上涨100%,剩下的就是他们的空间了,这不是盈利空间,而是逆袭的空间,比如说,拿这部分钱,来补贴品牌要素,渠道要素,还有产业要素。
一般的化妆品品牌,会把当年度销售额的15%拿出来打广告,而韩后判断出了红利期以后,把这个投入比例,提升到了25%-30%。这意味着,当你有了4亿的销售额,拿出了两倍的钱来投放广告,意味着,你有了将近10亿的品牌力,这就是最好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个红利点分析出来了以后,在2011年一直到2013年,韩后就做了一件事情,广泛的在四到六线城市,开疆扩土,什么方式都可以有。打广告,开渠道,做终端市场,所有方式全用,因为多出来的利润,必须要花掉。
这样,一直到2013年做到了四个亿以后,就到了一个关键点了,一个企业,是不是要在占有市场优势时离开你的舒适区,一个企业能不能有大的发展,一定不是取决于你在红利期有多么牛逼,而是取决于,你在进入红海区以后的表现。
4
韩后的屈臣氏差异化战略杀手锏
从2013年开始坚决的切入了屈臣氏,屈臣氏里面的化妆品,都是国际最顶级的百亿级的玩家在玩,当韩后切入屈臣氏以后,用怎样的策略来玩呢?
我们说做品牌的三个要素,统一,重复,差异化,前面的两个点,统一,和重复,大部分品牌都在做,但是,第三个元素,差异化,大部分的品牌都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
怎样理解呢?
屈臣氏的门店,遍布在全国各地,大部分进驻屈臣氏的品牌,都是直接,把这个品牌现有的产品系列,直接堆进去,就是原来有什么,就在屈臣氏里面卖什么,这样的做法背后,就是把屈臣氏,只是当成一个卖场而已。
但是,屈臣氏,本身,是一个独特的区别于一般卖场的销售模式,他的人群属性,和一般卖场不一样,更加的强调个性化。
当时,韩后的做法,就是,专门针对屈臣氏这个渠道,单独辟出来一个产品部门。针对,屈臣氏的特定销售渠道,分析他的目标客户人群,画像,针对这个渠道,单独开发产品。实际上,在屈臣氏的卖场,诞生出来了一个不一样的韩后。
这个就是品牌的差异化路线。
其实这个差异化的路线,在很多场景下,有着更加细分的应用。
你知不知道做百度竞价的推广人员,也在使用差异化的策略。比如说,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流量,就把搜索的关键词设置的很宽。比如说你是卖阿胶糕的,但是你又想把减肥的人群也拉进来,于是,你投放了减肥类的关键词。
如果搜索这一类词的人,一进来,看到的都是你的标准页面,比如,阿胶糕怎么补身体?你想,这个用户的反应是什么?我是减肥的需求,你还让我补,他立刻就退出了。
但是,如果,开头部分,你给他描述了一个肥胖是因为内分泌失调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调理,怎么调理呢?用阿胶糕。用这样的方式,就能极大提升转化率。
其实上面的两个场景,都是差异化。前面是针对销售门店的人群,把门店的产品差异化。后面,是根据搜索词进来的人群,实现页面内容的差异化。差异化本身,都是为了投其所好,提升转化率,进而就是市场占有率。
韩后在差异化这个点上是非常坚持的,或者是说,这个是他们在做市场的一个底层逻辑,他们在后续切入电商,切入微商,都是使用的这个逻辑。
进入一个新的战场,都会基于这个战场的用户,人群,以及商业模式,重新设计出一套产品解决方案。本质上来说,一个战场,在韩后内部,就是孵化出来一家独立的公司,而不是一个部门。
实际上,在2014年底,韩后内部,已经是拥有四家公司的拼盘。针对四五六线城市的屈臣氏,是一个解决方案,成立一家公司。针对电商又是一个解决方案,再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微商也是,传统的门店分销同样也是。
这个和宗毅的裂变式创业,是有很大的相关性的。它本质上是通过商业联盟的方式,来解决了一个品牌,在不同场景的商业解决方案。
所以,对于韩后这个品牌,本质上在2014年底,就是成立了四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有几个亿的体量,然后拼在一起有十几个亿的体量。
到目前为止,韩后内部一共是有七家公司,这七家公司就是7个不同的销售渠道。这个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上面我提到的公司实际上在内部不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为了方便你的理解,就用公司做了替代,实际上就是独立运营的一个单位。
这里有一个理论模型。
人和商业都是这样的逻辑,你把各个元素全部规划成为四个圆圈,做好这四个圆圈就可以成功了,这四个圆圈,分别是,产品,渠道,品牌营销,消费者。
首先,确定你的目标消费者,比如你是,三四线的城市的大姐,还是一二线城市的大妈,白领。确定好了目标消费者之后,就需要,对你的产品根据目标消费者进行定位。
目标消费者解决以后,然后就是渠道模型。不管你是直销,店销,还是分销,都要根据,你的产品和目标消费者人群,所触达的交集来设定。交集设定完之后,你的营销方式,你的渠道利益分配方式,还要单独设定。
当你看清楚这个模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必须要努力找到,产品,渠道,品牌营销,和消费者,这四个圈之间的交集。才会让这个商业模式,不断的去适应各种的变化,怎么去找呢?这就需要考验创始团队的感觉了。
5
韩后电商起盘的三个关键点
我们上面说,韩后内部本质是多家公司的集合体,他们在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会拿出500万,重新组建团队,利用新成员不同的基因,来完成跨界。韩后的电商是从2013年年底开始起步的。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这样的,同行的,顶尖品牌,都是做到2个亿的体量。比如丹姿,美肤宝等品牌。但是,到了2014年底的时候,韩后的电商,就已经做到了1.5个亿。2016年中旬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这个行业的前三。
这是他们电商在三年内取得的结果,我们重点来看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这里面,在他的起盘阶段,做了三个动作。第一,拿到了分销商的钱,解决了现金流问题,第二,使用人才杠杆,第三,找到一个爆点。
先来说,第一个动作,当时的电商属于刚刚起步,但是,韩后的其他渠道的分销,还有品牌价值已经起来了。当时,韩后就做了一个动作,找到最牛逼的人合作。
判断是否牛逼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用他能够承受力的上限来设定,当时行业内,最高的代理商的门槛是200万,韩后就设定了400万,但是,做出了保护承诺。
在整个天猫体系,只要十个,而且每年年底淘汰两个,更新两个,当时只是招募进来了3个代理商,这样,就解决了1200万的现金流问题。
解决了分销的人,解决了现金流,该把这个钱花在哪里呢?老肖就把这个钱,花在了人身上,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做法是找一个电商的运营总监,就开干了。
但是在他的思维模型里面,创业的成功是靠概率的,一个人不管是经验多么丰富,效率多高,最终的成功也是靠概率,但是,老板在做事的时候,要的是必须成功,那怎么办呢?就是把概率叠加,让他大过1。
他当时的做法,就是同时找了三个总监,每人40-60万,每个人跑不同的模式,分销模式,企业店,直营模式全部上马,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你收了经销商的1200万,就需要把这个钱花在对的地方,确保这个事情能够干起来,什么是最确定的因素呢?
就是人,三个超级专业的人,有三个保障,最多一年的开支就是200万,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开支。三个模型同时跑,只要跑赢一个,整个电商就没问题了,在当年,幸运的是,这三个模型全部跑通了。
但是贡献值是有差异的,第一年,因为缺现金流,分销的模型在当年占据了50%的贡献值,其他两个模型占据了50%。但是呢,分销模型有一个优点是现金流很好,但是缺点是,品牌溢价,和品牌形象,不容易塑造。
所以呢,就把这部分的利润倒过来,给到了直营模型,假如说常规的品牌,给到电商运营者15%的资源开支,但是,在韩后,就会给到最高45%的点,在这个点以下的开支,不需要申请批准。
你看,在他们电商起盘的时候,首先利用分销模式,找到头部代理商,每人400万,解决了现金流问题,然后,同时启用三个电商总监,启动三套模型同时跑,三套模型里面,给到最重要的战略价值的模型,三倍的资源。
所以你看,概率模型在这里的应用,三倍的钱,三倍的人,这样的一个土壤环境,来换取一个必然的成功,这个逻辑就是通的。
通过这样的战略部署,分销赚了钱,直营的品牌价值也塑造起来了,当直营模型起来以后,带来了的一个变化,就是分销模型里面的代理商,就不敢跟总部去叫板了。
起盘阶段,做了三个动作,
第一个,是用分销解决了现金流
第二个:使用了人才杠杆
第三个:找到了一个爆点
老肖找到了聚美优品的陈欧,开了一个窗口,当时的一天的销售计划本来是300万,结果卖了800万,这就是找到了一个爆点,这个爆点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反过来,让人才模型跑通了。
当时的韩后的电商,还是很弱的,进来的员工都没有太多的经验,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大面积的人,出现了离职,正好赶上3月1日的,聚美优品窗口上线。
这时候,老肖就做了一件事情,拿了10万块钱,当天发掉了,不管是刚来的,还是老员工,都能领,他说,领完钱,如果觉得扛不下去的都可以走,结果,一个人都没走。这个点以后,韩后的电商团队就开始稳定下来了。
当在2014年,韩后的电商取得飞速发展的时候,进入到2015年,他们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往上烧,使用了各种方式,拿下了天猫一些关键促销点的第一,他们不是为了这个业绩,而是为了这个名头。
当拿下天猫第一以后,整个的趋势和形式,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品牌方变成了规则的制定方。
这个就是临界点的模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烧不到100度,那么其余的即使是99,都是浪费的,如果烧到了100度,那么,才会有本质的改变。
所以,在老肖的世界观里,宁可烧到150度,烧过了,也不会卡在100度的刚刚好,他要的是结果,为了实现这个结果,他不去计较消耗多少资源。
6
人才迭代至关重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会经历这样的两个时期,一个是起盘的红利期,一个就是规模化的成长期。
在红利期的时候,就需要能够撑得起红利期发展的人,这种人,一般情况来说,具有冒险精神,有很好的判断力,有突出的技能,抓机会的能力极强,但是呢,宏观和耐力都一般,普遍来说,综合能力不强。
这时候,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团队,就需要进行人才的迭代。
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销售型的人占主导,这时候先做业务,其他都可以搁置,然后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品牌型的人占主导,因为市场渠道体系已经成熟了,品牌的塑造传播就变成了最大的驱动力,这时候品牌型的人,就开始占据主导,然后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产品型的人占据主导。
第四个阶段就是财务型的人开始登场了,公司小的时候,只需要简单记账就可以,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销售和品牌体系的完善,整个公司的战略,就变成了财务的投资主导,一般来讲财务型的人,做事理性,但是呆板,和品牌型的销售型的人,就会产生各种冲突,这时候的人才迭代,就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上面我们在说到老肖的每一个动作行为的时候,背后都会有一个模型,这就是他思维的底层逻辑。比如说临界点模型,比如说概率模型,绝对值模型,你发现,他整个的行为体系,都是依靠模型在驱动。
当你的行为,在一个底层逻辑的驱动之下展开的时候,就不会跑偏,就会保持一个极高的命中率。
所以我们这一期节目,除了探究他的行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探究驱动他行为的思维模型。他的认知里面,任何的技巧背后,都应该有思维模型,不然的话,没办法复制。
下面我来重点描述的这个思维模型,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叫做,加减乘除思维模型。
我们先来说加法。
7
加法思维模型
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加法,比如,在做一个项目起盘的时候,都会拉上一票人一起做,这一票人呢,是这样设计的,设计一个价值链模型,价值链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来说,任何行业,只要是有一到两年的时间,都会有一个相对可衡量的价值链,价值链分为几个象限,所有象限里面的人,都可以切割分工以及中间的利益。
就是你承担多少价值链的比例,你就要承担多少工作和责任贡献。然后,你就根据这个,来衡量你在这个企业里面的角色。
比如说,一般的价值链是这样的,上面是供应商,或者是品牌商,中间是渠道商,或者是经销商,最后的是零售商,这个链条,没有几个行业是可以完全规避,只是说,在渠道商和零售商这里,是设置了多长的链条,比如说微商,是把链条故意拉长,比如说小米,是把链条故意的压缩。
比如说,你是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你就是零,你就没办法判断你的链条价值有多长,你只有往前做加法,就是,你只有把你的链条拉长,整个体量你才有第二轮的机会,因为长,就能代表绝对值,而切割代表的是比例值。
所以,你看,他在最开始的时候,拿下的分销商的1200万,实际上就是拉长了长度,只有有了充足的现金流,你就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做动作,然后,三个总监同时上马,也是加法,三倍的资源供给,也是加法。
加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的加法,一种是纵向的加法,横向的加法,就是你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很多人,是这么干的,立刻设定好了十个部门,每个部门找一个负责人,然后平行开干,结果,半年了,还没出业绩。
你发现,横向加法,无论你加的再多,多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讲,都是零,因为,这个阶段,唯一能突破零的就是你的产品和销售,其他的都是无用功,所以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只需要做纵向的加法就够了。
什么叫做纵向加法呢?就是把你的人和钱,全部投入到能够直接产生业绩的链条里面,比如供应链,比如销售,比如广告等等。
8
减法思维模型
减法的思维模型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叫做,聚焦和尖峰。这个讲究的是,你只有打爆一个临界点,上到另外一个台阶,才有第二轮的机会,而不是去计较为了达到这个点,计算你的消耗值。
这个模型的反应,就是,你看他们在投放广告的时候,比如说拿下小蛮腰的广告,拿下央视春晚的广告,就是一个原则,宁可浪费,都不要有余力。
因为,你要的是必须成功,而不是计较花了多少钱,最怕的是就像烧开水一样,不到100度,前面的都是浪费,我们又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恰恰好烧到100度,所以,每一次,我们宁可烧到150度。
因为你如果到不了一个临界点,你就没有机会进入第二轮。这就是一个最基础的逻辑。这里有一个规律,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曲线平台,当你快速发展的曲线扬起来的时候,还会掉下来,但是,你一定掉不到底部,而是会跨入另外的一个平台,然后再一次扬起来的时候,再掉下来,再落到一个比之前更高的平台,就是这样的一个规律。
所以,从这个逻辑来说,不去找到一个爆点,临界点,你就没有进入下一个平台的机会。如果明白了这个逻辑,你就可以,不计代价的拿下这个临界点,你要的是他后面的平台,而不是计较的拿下这个临界点的投入。
比如说,他们在2015年,拿下了天猫的第一,是付出了很多代价的,各种投入,各种技术手段,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拿下天猫第一的名头之后,整个平台都会宣传你,你还取得了制定平台规则的主动权。
比如说,花了2个亿,拿下广州小蛮腰的广告权,花的比电视台广告还有贵几十倍的钱,得到的结果是,韩后因此成为了广州的标杆性企业,广州市政府第一次为化妆品企业,在市中心批总部用地。
这个就是减法的思维逻辑。
9
乘法思维模型
乘法模型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词,叫做杠杆。
你发现,在老肖的商业思维里面,有大量的杠杆思维,杠杆思维呢,恰恰就是金融使用最多的方式,所以,他的商业思维,如果是归类的话,更应该算作类金融的营销型的思维结构。
这个乘法更多的讲的就是杠杆,我先来还原一个他做过的最经典的案例哈。这是用金融思维的杠杆来撬动的。
先从时间轴开始说。
2012年,12月31日,他公司的账上,现金为0。当时的员工有80个人,当时是把所有的供应商的钱全部还掉了。当时员工开门红的每人1000元红包,都是发不起的。
2013年,3月31日,公司账上,现金1.5个亿,中间还隔着一个春节,所以呢,0-1.5个亿的现金,这个钱是怎么来的,这个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经典案例了。
首先,2012年的时候,做了2个亿的销售额,把所有的营销费用和利润全部投入之后,是没有利润的,每年的广告费是25%-30%,这样算下来,当年的广告费,应该最多就是6000万。
2013年,整个的销售目标是增长一倍,完成4个亿,那么就意味着,必须要花出去25%的广告费,也就是1个亿的广告费。这一个亿的广告费,代表的就是品牌力。
但是,当年的结果是,广告费投入到了1.7个亿,如果正常来计算,就是亏损,1.7亿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品牌广告投入是10%-15%,如果1.7亿广告费倒着算的话,就是8-10个亿的规模才会干出来的事情,就是这个级别的品牌力。
这个逻辑是这样计算的。
如果你投掉1.7个亿的广告费,你的品牌力就相当于8-10个亿的品牌力的平均水平,如果你有了品牌力,你的消费驱动力一定就是没问题的。
而当年的目标定的是4个亿,那反过来,用8个亿的品牌力,来做4个亿的生意,难不难?这个就是基本的逻辑。那如果,你投入1个亿的广告费,顶多就是5个亿的品牌力,那因为你上线时间很短,竞争力不够,所以,你要完成四个亿的销售额,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这是第一个逻辑。
那好,上一年是两个亿的销售,今年是4个亿的销售,那么就需要给经销商,加上2个亿的销售额,这2个亿要怎么做出来呢?
这2个亿的路径是这样设计的。
去年的2个亿已经完成了,证明能力没问题,而且极限值还可以往上拉到2.5个亿,如果,再往上加2个亿的话呢?我给你加这样的几个条件。
第一:把品牌力升高到8-10个亿的水准,就是投入1.7亿的广告费。
第二:在去年的订货额度基础上,额外订货额度达到2个亿的,再给你配置对应的7000万的汽车,电动车,电视机,是实物,不是返利。其实,就是用这7000万的汽车作为一个订货的实物奖励。来刺激完成额外的2个亿的订货额度。
上面的几个条件,如果能做到,就等于,这个目标完成了,那么,这个1亿怎么变成1.7亿,这个7000万的汽车奖励,又从哪里来呢?
当时的汽车是帕萨特,一辆车20万,150台,就是3000万现金,再加上其他的电动车,电视机,就是7000万的实物,都是需要拿现金来买回来的。
再来梳理一下,三个月收到1.5亿的现金,而且还要做到1.7亿的广告投放,还要拿到4个亿的收入,其中还要有7000万的实物,如何来完成呢?
当时准备投放1个亿的广告,这是一个预期,当时就把1个亿的广告,开出了2个亿的条件,也就意味着,对于电视台来说,客户升级了,电视台就很开心了,但你给电视台提的条件是,多给他1个亿的广告费,但让电视台,多给你1个亿的配赠,就相当于,电视台2个亿65%的折扣率而已,这时候电视台是很乐意的。
怎么做呢?找到十家省级电视台,提出了几个条件。
第一:跟电视台说,给你2000万广告费,但我要3000万的资源,这个是没问题的。电视台一定特别高兴,因为你是他的第一大客户,当你花了2000万,要到了3000万的广告资源,你先把这3000万,拆分成了,2000+1000。
这2000万你是要自己投放的,你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品牌力,另外的1000万,你找到你媒体公司的中间方,这些媒体公司,都是替一些品牌投放广告的,他们的客户有的是卖汽车的,有的是卖电动车的,等等,这时候,你拿这1000万的广告资源,来换他们的货,他们一定是很开心的。
比如说,帕萨特,他们今年要投放1000万广告费的,这时候,你拿这1000万的广告费跟他们说,你们不用花钱了,只需要,给我1000万的车,还是按照你们的货的实际价格折算,你想想,汽车厂家愿不愿意,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白白的换回来了7000万的汽车,电动车,和电视机。
这样,就把7000万的奖励实物解决掉了。
那这样的话,在2013年的年初,你手上就有几张牌呢?
一:有1.7亿的媒体承诺,
二:有7000万的货的订单。
就缺钱,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把这个闭环完成了。那就需要加第二个杠杆。
那就对所有的代理商,开一个会,说,大家都知道了,今年的目标是上涨一倍的,然后要把今年的订货款打过来,但是要求,3月31日之前,钱必须要到账。
到账的前提是,每个人领走自己对应的7000万的东西。意思就是,给我20万,我再给你20万的汽车,意思就是,给我40万,你就可以拿20万的车回去,再拿40万的货回去,这样代理商就会很爽,很短的时间,1.5亿现金,就到账了。
但是还没结束哈,在1.5亿到账之前,广告已经打了三个月是吧,因为你不打广告,代理商看不到你的动作,是不可能相信你的投放计划的。
所以,你的广告一定是提前投放的,这三个月的广告费,没钱怎么办呢?是由媒体公司来垫付的,这是一个行业惯例。
你看现在,一分钱没花,媒体公司垫付,撑了三个月的广告,然后,用额外多出来的广告开支,要到了多余的媒体广告配赠。
然后,用配赠的广告资源,找到媒体中间公司,从品牌方那里用广告资源,换回来了7000万的实物,再用这7000万的实物,来诱发了代理商的双倍订货,实现了1.7亿的媒体投放,还实现了1.5亿的回款。
你看这整个的闭环系统的运作,哪个地方会出问题呢?你看是广告先行的,是媒体公司给垫付的广告费,这是最先行的开支,这三个月的广告费预估6000万,如果,后面的1.5亿资金不回来,会出现什么局面呢?
这个广告费,就需要品牌方来支付了,当时设定这套模型的时候,一定是考虑到了这个风险点的存在,在当时的可承受范围内,所以,整套打法,即使在某一个链条出问题,也不会有致命性的打击。这个是一个底线。
媒体公司,把钱能够垫到6月31日,当经销商的钱到账以后,把货和车再领走,是需要时间的,还是需要几个月时间的,所以账目上的现金流,对应的6个月的周转周期,就变成了很大的杠杆。
就把这个现金,买成了写字楼和收购了制造基地,是不是这个公司就显得更加的靠谱了,当做完了这几个动作,经销商的钱,就会更加猛烈的打过来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韩后这个品牌,瞬间就变成了,能够对等华南地区最顶部的化妆品企业了。
怎么样?这是不是一个超级经典的利用各级杠杆撬动资源的商业案例,非常精彩哈,回去,可以多听几遍,我当时在理解的时候,也是耗费了不少时间的。
这就是杠杆的巨大力量,但是在使用杠杆的时候,一定注意,所有的杠杆,都不要离开你的目标产业链,如果,你赚钱了,那这个钱,去投了不相关的房地产,这就是离开了你的目标产业链,这个不会对你的主业产生大的促进作用。
上面说到的是第一个杠杆,当把所有的货物沉到渠道里面去的时候,就需要做第二个动作,就是帮助经销商做动销。怎么做呢?
就需要启动第二个杠杆,启动一个全国的营销事件,内部叫做919,目标就是模仿天猫双十一,做一个线下的同样类型的品牌节,做这个品牌节的目的,就是把上半年沉下去的货,动销出去。当时号召了七八千家线下门店调动起来了。
怎么调动这个是有很大难度的,当时知道了一个行业事件,叫做张太事件,花了9.8万的版面费,实现了29亿次的传播,传播效果的估值,大约为1-2个亿。在919这个品牌节,前三天,搞了2200场活动,销售额突破1个亿。
这个事件,助推了线下的品牌节,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线上事件杠杆的持续发酵,带动的品牌力,以及线下的动销。
好了,上面说到的是乘法的思维模型,最重要的是杠杆,加杠杆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找到一个稳定的被验证的行为框架,这就是你加杠杆的支点,如果没有支点,加了杠杆之后,就会出现失控了。
10
除法思维模型
除法的思维模型,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叫做,概率。在老肖所有的认知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漏斗,上面越大,下面的结果就会越大,这就是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不可改变的规律,那么我们做企业的人如果你想要更大的结果,你就要把你上面的比例值放大,但是比例值,对应的,应该是绝对值,不应该是比例值。
什么意思呢?很多老板说,手里有100万,10%的收益概率,就是10万,如果是把100万,去对比一个老板手里的1000万,这个10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那个老板1000万的收益率只有5%。
所以你想超过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无限接近他的1000才可以超过他,所以,在他的思维逻辑里,在做概率的同时,就一定要先保证绝对值。
比如说,电商刚起步的时候,同时启用三个总监,为什么是三个?因为三个留一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可能是三个留下2个,到了年底的时候,就胜过普通的企业了。普通的企业,只有一个总监,只有一个结果。
所以呢,它本质上的思维,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概率模型,不断的在一个细分的核心领域里面,垒出绝对大的绝对值,他在做电商的时候,他的产品没问题,品牌能力没问题,就差运营能力,那就在运营能力里面,就要垒出来一个极高值。
所以,基于这个理论,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就要选择大容量市场,因为,市场够大,上面的部分够大,落到下面的部分才够大。
你看毛泽东思想在战役里面的思维,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是在寻求一切以多打少的局面的形成,因为在战争领域,要的就是胜利的结果,但是打胜仗也是有概率的,如何保证这个概率呢?
最大的保障性因素,就是兵力上面的绝对值。这个兵力上面的绝对值,也是根据场景不同来设定的,这就需要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来可以营造以多打少的小场景。
上面我们拆了老肖的加减乘除的思维模型,最后我们再来拆一个模型,这个对我的启发也是非常大的,弄懂这个模型,会直接决定了你的成功概率,这个叫做,a的n次方模型。
11
a的n次方概率模型
在老肖的思维世界里,所有的事情的成功概率,都是a的n次方的倒数,什么意思呢?如果a是1,n是1,那么成功率就是100%,没有什么概率是大于100%的。
但是呢,a和n,这两个变量,很多时候呢,都是我们企业的能力的边界,所以,你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把a或者n设计的尽可能的小。最好就是1 ,但是一般很难做到1.
A你可以把她理解成你的企业的能力要素,也可以是你的产业链要素,反正就是你企业的各种资源要素,那么,n,也是要素,比如,刚才说的韩后,是一家一个品牌的多家渠道的公司,对吧,在品牌的维度,就是1 。
很多的老板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还没做大的时候呢,a就变成3了,或者是更多,这时候,n就代表企业的经营能力,人才,运营,随便都是3-5,这样你就分析,这个企业的经营难度有多大,算出这个数字越大,他的成功概率就会越低。
如果,你的a是1,你的企业运营能力再弱,你都会活的更久,因为,这个计算的是一个成功的概率。a的n次方,计算出来的结果越小,成功概率就会越高。
这个对我们是有巨大启发的,为什么可口可乐只有那么几个单品,加多宝,这一类的产品都符合这样的概率逻辑,他们的a都足够小。所以,你就知道单一品牌,多渠道战略,为什么能够活得更加长久的理论基础了。
12
老肖的未来
最后我们来聊聊老肖未来要做的事情,在2014年的时候,韩后就已经启动了微商市场,当时,他们和排名第一的俏十岁打了一架,他把当时做微商的前几名的品牌的代理商,都吸引过去,成为了他们的合伙人。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波浪,但是在2015年,韩后的微商就收手了,因为过早的启动IPO战略,当时的微商还是不够正规,在财务上,无法向投资方交代。
当时他们还开发了一个类似云集的平台系统,但是遗憾,没有跑起来,在这件事情上,老肖一直是心存不甘的,于是他在把韩后做到十几亿的体量之后,将韩后的主体生意交给合伙人,换了个身份,准备全部精力ALL IN 进社交电商的领域,准备去挑战一个百亿体量的商业平台。
他设计了一套系统,想去为千万的微商做赋能,做营销,从一个品牌运营者,跨到一个平台服务商,他希望打造一个品牌方,团队方,以及营销供应商的运转闭环系统,这套系统还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和论证。
20190419-传统行业-3个月回款1.5个亿背后的加减乘除思维模型158
音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ELvpmgWmyRCu4oHBuhGaQ 提取码: gs4e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b0aichuantonghangyebblsBB-b0aichuantongmeitiBB-chuantongmeit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