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连载25)

先说点非人话

BOBO IS COMING


先来分享给你一句话,前段时间,我去拜访一位牛人,创业三十几年了,但不方便透露是谁,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一句话。


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





什么是点,什么是线呢?点就是可能很绚丽,但是,存在时间很短,不能够延续的动作,比如说,你做了一个短期的促销活动,瞬间把你的销售额拉到了顶峰。这就是点,但是,这个点不能够持续做,就好比是一个大招,你憋了很久,打出去了,瞬间你积累的气就没了。


很可能,这个点打下来,会让你消停很久。这就是点。


什么是线呢?就是这个动作可能不绚丽,但是他可能一直存在,能让你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下去,在重复的过程中,一点点的积累,慢慢的这条线,越拉越长,最后,一条条的线,变成了一个大的面。


这样说起来,一点都不好理解。我们换个场景。


如果你在做的这件事,眼前遇到了一个竞争对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就是把他干掉,这时候,你就会在当下,这个点,想出来一个特别厉害的招数,耗尽你全身的气力,把他干掉。


可是,接下来,你发现,又一个竞争对手冒出来了。你发现,你还需要用同样的招数,把对手干掉,但是,对你形成了巨大的消耗,为什么,你要干掉他呢?因为,你的关注点,放到了现在,你认为,赢了现在就赢了这场比赛。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一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你放到三年,就会发现竞争对手少了很多,如果放到五年,十年,你发现,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这么长远的规划。


当过去七年,你发现,你还在做着你的惯性动作,而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已经死了一波又一波,七年以后,你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而身边再冒出来的竞争对手,都变成了你身边的小草。


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这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个长线思维。而不是打点思维。




贝索斯认为,竞争对手对利润率的热爱是亚马逊的机会,因为对手会受制于此,和这些公司竞争,如同用热刀切黄油,SO,EASY。


这背后反应的就是一个企业经营者,他眼里什么更加的重要,是眼下的利润重要,还是未来长久的经营更加重要。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这两者不冲突,保住了眼下的利润,就等于拥有了未来,好吧,那我们再换一个场景。


同样的两个经营者,你把你的着眼点,放在了眼前的利润上,你的所有的动作导向,都是开源节流,你是以今年的年底的财报更好看作为目标的。


而我作为你的竞争者,我要的是三年后的胜利,我知道,我现在面临很多的竞争对手,但我选择忽视他们,我把所有的利润放在基础设施的搭建上面,不断去提高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执行标准。


我把利润投入到了未来,未来就会给我一张入场券,而你把利润投入到了现在,而当我在未来成为一颗大叔的时候,你永远还是最初的那一颗小草。




这就是亚马逊的典型案例。


大多数人对于一个公司的估值,采用这样的计算方式,利润✖️倍数,但是,贝索斯的计算公式是自由现金流✖️倍数。


什么叫做自由现金流呢?一个企业在满足了运营成本和维护性资本开支以后,可以自由分配的钱。


贝索斯认为,财务报表上面的数字利润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自由现金流,你有多少钱,能够支付到对于未来的投资上去,这才是决定公司价值的最核心指标。




当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相悖的时候,完全不顾及财务报表上的利润,而是把它投入到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并最终彻底甩开行业第二名。


很简单的理解方式,你用现在的利润分掉,我用现在的利润购买未来打仗的武器,你赢了现在,我赢了未来。


这样的比喻,更容易懂,这个你不是你,这个我,也不是我,我做的也不咋地。


所以说输赢不是一个绝对值,如果再给他加上一个时间维度,这个比拼就变得复杂很多。就好比,你回想一下,我们儿时上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出路,然后,我们拼命的学习,我们以为成绩好的孩子,就会有好的未来。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居然发现,如果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比如说用钱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居然,有钱的都是之前的学渣,调皮捣蛋。


这个世界,瞬间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我们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做各种的努力,但是,居然,我们的计算公式出现了问题,我们做了无用功。


贝索斯的思维核心里面,还有一个点,叫做非共识,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结果可能在你的目标反面,为什么这么说?一般人,都会把目标潜意识里设定为短期目标,那么,这句话就是成立的。


当你冲着你短期设立的目标冲去的时候,你发现,成功只是属于少数人,只有一个解释,成功的方法,并不是大部分所认知到的共识,而是非共识,要不然,成功人都是少数是为什么?


这个场景,好像还是不太好理解,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说人话,那就再换一个场景。我们最开始引起这篇文章的一句话,再回过来,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


点是指的现在,而线指的是未来,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句话,可能的意思,不要去执着的打一个点,而应该去不断的划线,为什么要去划线呢?因为,不划线,我们就没有未来,那么如何才能赢得未来呢?就是要对于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提前应对。


这套逻辑有毛病吗?没有。但是下面的人这么说。


贝索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第二个问题,远远不第一个问题要重要,如果你把你所有的资源和精力,全部放在不变的事物上,你想想,这对于未来的积累,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什么是不变的事物呢?


比如说客户,什么是变的呢?比如说竞争对手,如果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竞争对手上,那你就傻逼了,你对他做的动作,对于未来都是无用功。


从这个逻辑出发,最不变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占领渠道。


最近<波波来了>,也做出了一个调整,从最开始的重渠道,到重会员,之前在部门设置里面,是没有会员运营中心的,现在,我们内部的会议已经做出来了调整,把会员价值交付,作为第一战略。


对于后续的一些动作,我也是充满期待的。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这篇文章,本来是写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写着写着,全部都是贝索斯了,他的思维很难懂,还是坚持说人话,那就再换一个场景。


继续说,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



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

BOBO IS COMING


还是拉回到我们做事的动作行为层面吧,这样更接地气。什么叫做拉一条线呢?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从波波来了第一期上线到现在,我一直拉住了两条线,第一条线,就是每年50期的牛人,我每周坚持拜访一位有结果的互联网创业牛人,把挖到的干货,写成文字,录制成音频和视频。


另外的一条线就是每周一期的连载,在公众账号做推送。正式节目给方法,更加的实战落地,每期的连载,重点就是方法论的输出。


我不需要去想我下一周要做什么,而只需要去考虑,我怎么完成下一期的连载,也就是说,我的程序已经设定好了,不需要重新开始,而只需要延续我之前的动作。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一连串的数字。连载也已经到了24期了,正式的节目也已经到了24期了,半年时间,写了四十多万字。


前几天,刀哥问我,是什么让我这么坚持,我说,我就是在坚持拉线,拉着拉着就身不由己了,团队逼我,会员逼我,我自己也喜欢,就这样,一路坚持走下来了。


再举个例子什么是线,什么是点。


如果你想要搞一场千人峰会,定在了上海,取名中国新媒体峰会,下面地址落款,中国.上海,那么这就是一个点,怎么拉成一条线呢?


比如说,你把会议的名字改成,九城联动中国新媒体全国巡回峰会,这时候,你下面的落款就是,上海站。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点和线的区别。


在启动这场大会之前的定调不太一样。别人的感知也不一样,九城联动,你图谋的是全中国,九个城市在最开始第一场的时候,客户就会知道,你的这场会议,将会席卷全中国。


而作为主办方的你,是一次性准备九站,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难度越大,完成以后,你收获的回报就会越大。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写作的社群,叫做007不写就出局,他的口号是7天一篇写7年,7年后一起去南极,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拉线案例,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客户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够得到什么。


我们在第22期龚文祥那一期,他也是一个拉线的高手,他信奉的做事原则,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请,为什么呢?


在他开始做触电会之前,每周六的下午3点到6点,坚持做圈子人脉聚会,不管每场能来几个人,一直坚持做,这个动作,一直坚持了三年时间,一场聚会是看不出来有什么价值的,但是你持续的去做这个动作,价值的聚合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每周一期的会员分享,会员招待日,这些都是主线,甚至是把这个线的跨度拉大,以年为单位,每年办一场他个人的3000人峰会,办了5年了,就形成了品牌效应。


这也是一个拉线不打点的案例。再说一个案例。


常来的大卫博士,这个案例应该更称得上经典,高手训练营已经做到了第29期,每月一期,学位争霸赛是一个线上的卖货比赛。每一期都是21天,现在已经做到了第九期。


他在喜马拉雅每天录制一段音频,讲一个代理的故事,已经坚持了869期。


既然拉线可以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拉线这个动作就是成功的计算公式里面的一个核心元素呢?我们把它叫做不变因子。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呢?你的人生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取决于你眼前,做出来了一个多么漂亮的点,而在于,你能一直拉多少条线。




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时间本身就自带能量,如果你拉起来一条线,意味着,你在这条线上,重复着一个又一个不变的点,这些点连起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是时间赋予的。


坚持的越久,线越长,时间的能量附着的越大。


就好比我们现在活到三十几岁,只是因为,我们坚持每天吃饭,每天睡觉,吃饭是一条线,睡觉也是一条线,他们的计算频率都是按天。


如果是这样,对于用人这件事情,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出发点呢?


我们说,要把所有的能量放在不变的事物上,不变因子上,因为人的能力本身的差异并不大,是什么造成了能力的差异呢?是经历,经历越多,能力的累加值就会越大。


从这个角度说,让谁做事情,就是给谁增加能力的机会。把机会给到谁呢?给到变的因子,还是不变的因子呢?


一个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会考量两个维度,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能力,如果从上面的不变因子考量的话,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给到更忠诚的人更多的机会,对于企业的未来更加有长远作用。


如果它是你企业的流星,你给他再大的能量,他眼前再绚丽,也会一闪而过,而如果他是你企业的恒星,即使他现在不发光,他会一直陪着你。


拉一条线,而不是打一个点。


坚守一条枯燥的线,也不要去抓一个又一个绚烂的点!




赢了现在,输了未来,输了现在,赢了未来,这两条路,每个人都会很清晰的选择,可是,为什么在行动的时候,却总是那么糊涂呢?


BB-lianzaibblsb0ahBB-b0a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