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必速死
小时候参加运动会,跑1500米,有的人听到发令枪就像一只离玄的箭一样射了出去,志在必得。我相信每一个出发的人都想要跑出个名次,一不小心得第一名,就能嘚瑟一学期。
当我们特别想要得到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用力过猛。我们太想要这个东西了,我们就会恨不得忘掉所有的中间环节。
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结果并不是只有意愿就可以。他是在强烈的意愿的指引下,走的每一步都会带进来有形的附加因素。这些附件因素的附着才构成了最后的结果。
就好比跑步,就拿这个1500米来说,如果你跑1500米,拿出来跑100米的速度一路拼过去,估计你只能在前面的100米保持领先,只要过了一百米,你的体力耗尽以后,可能你身后的每个人都会跑到你前面。
成王败寇的时代,只看结果。这个结果是在1500米的终点来判断的,不是在中间的100米。甚至是1499米,都不能做任何的盖棺定论。
这时候,有经验的教练就会这样告诉我们,这需要策略。
第一,一开始跑,不要跑第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选一个和自己水平相近的选手作为参照物,并保持固定的距离,这样你会有一个精神寄托,跑起来会比较容易,没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一开始不要跑的太快,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实力。
第二,最后一圈冲刺阶段,可以慢慢的加速,看准前面的目标,一个一个的超过,每超过一个人,心里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而更有向前加速的动力,依次顺序,慢慢超过前面的选手,就可以轻松取得胜利。
这里面,我们看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最开始的赢家,一定不是最后的赢家,你发现,所有的高手都是采取的跟随策略。换句话说,最开始,你的领先,是别人刻意给你造成的错觉。
这个和我们今天的创业是不是类似的呢?
以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一年可以完成以前十年的积累。
我们看到了很多速生的神话。
比如说共享单车,当我们还在跟老外去讲中国境内有了新生事物的时候,却不料没几天,就看到有一篇文章说“谁杀死了小黄车?”
我是在2018年的3月份来广州的,在珠江新城,马场路,来到这里我的第一个最大的直观感受就是,这里的大街小巷全部都是排成排的单车,有橙色的摩拜,黄色的小黄车,还有一些蓝色的,等等我叫不上名字来的品牌。
一般情况下是排成排的,有一些情况更加的密集,堆成堆的。有一人高。当时我的理解,这是发达,因为在济南是看不到这种景象的。
如果说ofo的成功是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无往不胜的幻觉,那么ofo的溃败则是这种幻觉的破灭。
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永恒规律,坏到极致的人,一定在某一个点上对应着好到极致,看过杀破狼里洪金宝那一段,在被甄子丹钳住生命咽喉的那一刻,还要接一个女儿的电话。我相信,很多善到极致的人,都不见得会有的行为。
回想一下你小学的同学,那些总是被老师夸为神通的优秀的三好学生,看看他们今天都在干啥?有的人围着厨房转,而那些曾经的差生,很可能都在叱咤风云。这个世道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说,这是中国的教育有问题。那么,在国外,这个情况就不存在吗?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这就是规律。
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如果在一次比赛里面,过早的打出来了巅峰的状态,这不是一件好事。巅峰过后,必是低谷,巅峰应该在什么时候出来,这个要取决于整个比赛的节奏。就好比是1500米赛跑,你的巅峰应该留在冲刺。
有一句话听过没?
“成功不要太早,失败不要太晚”,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劣根。当你成功到来的时候,人很难做到不自满,这会让你产生不自然的松懈。
就好比你一定听过《伤仲永》的故事,失败不要太晚,老师们都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他却不允许我们失败,为什么呢?我们眼前的失败会损害他们的考评。
微商过去的四年,我们见到太多品牌,起盘即巅峰,这个成长的曲线就是这样的,从零起步,迅速拉到了最高点,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用一整年的时间去消化这一个月的余孽。
我相信每个人都不想去做这样的事情,每个人在做大规模招商的时候,都是想,如何快速的梳理渠道,把货下沉。可是这个不取决于你的意愿,而取决于你的实打实的应对能力,比如说你的运营团队。
史玉柱在谈到开发市场的策略的时候这样说:“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攻一个点,没有把一个城市攻下来,你就别忙着去打第二个城市”
滴滴打车在最开始起步的阶段,程维就把第一个城市定位在了北京,如果北京跑不通,那其他城市一定没戏。
程维说;“只要从100家出租公司里面去谈,只要有3-5家能安装他们的系统,就算成功了。”
有了几家出租车公司安装软件后,他们就担心没有订单怎么办?如果出租车司机在滴滴平台上面接不到订单,那么口碑就会坏掉,就没人再用。
他花钱专门找了人,每天什么都不做,只负责去打车,每天给他400块,专门去打出租车,就是让出租车司机有信心。
你发现,这些伟大的企业的初始阶段,居然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做这些看似低级的动作呢?
每一个商业行为都需要有这样的基础,这个就叫做最小闭环。
在最小闭环还没有跑通之前,如果你做大面积的扩张,那你就会成为泡沫。而跑通这个最小闭环,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创始人冲到第一线。
资本的作用是什么?是快速的复制各个闭环单位,而不是在最小闭环还未形成之前,冲成泡沫。
这几年,大家貌似形成了一个小共识,卖机会远远要比卖产品容易,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在各种暴富的标杆指引下,每个人都失去了理智。我卖某个产品,不是因为我肯定他的价值,而是它能让我赚钱。
就好比微商这个领域,此起彼伏的招商盘,为什么以前的招商威力没有那么大呢?微商的招商是层层招商,每一层都在裂变招商,你发现即使是这样的游戏,也能保证半年不倒。
多米诺的链条足够长,前赴后继,只要有后来者这个游戏就能永久的转下去。
很少人去计算这个旁氏算法的临界点在哪里。
你会发现这些活下来的品牌,都在注重一个点,动销,零售,一个产品,只有真正到了零售端,才不会产生反弹,不管他在哪一个层级的渠道手里。只要不被消耗掉,就一定会在哪一个不可预测的节点产生反弹。只要被消化掉,这条链条才算是走完。
产品有两个价值,一个是流通价值,就是现在微商的多层级之间的轮转,就是流通价值,在流通的过程中,让每一个节点产生了利益,但是,一旦失去了出口,所有的利益的受让方,都可能会要再次吐出来。
另外一个就是使用价值,这个只要被消耗了才算是完结。但是你发现,微商也像直销一样,人数众多,既然都是人,那代理自己本身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的体量,比如说,你一个微商团队有10万人,很多人都是这么喊的。那如果一个月一个代理自己用一盒你的产品,就是10万盒消耗掉了。
所以,你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内部强消耗。
不管是哪一种消耗,都需要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找到一个出口,这也需要时间。就好比我们吃完饭,需要消化,还需要排泄,然后才能开始下一顿。
有人过来问我,如何才能快速的发展?我给他泼了冷水,你发现,一切的问题都是快导致的,比如拔苗助长,比如为了治疗眼前的毛病,使用激素,比如,有一个词语叫饮鸩止渴,比如为了圈钱快速的招商,招商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结果,你才刚刚上路,收到的钱越多,你的负重越大。
速生必速死,这个世界有一样东西是永远无法逾越的,就是规律,由内而外的生长,需要时间。
根扎稳了,自然枝繁叶茂!
2
幸福是一个相对值
快过年了,写点感性的文字。
前几天,老张过来找我,自己买了两栋别墅,被各种物业、装修,烦得要命。
我就问他,三年前你有这烦恼吗?
他说:“没有,那时候的我跟老婆俩人租房子住,挺开心的,墙上被孩子划的一道又一道的线,也没感觉有啥,那还是人家的房子,可是前几天,孩子在我们自己家的房子墙上画了几道,就被我揍了一顿”
我也有这样的感触,租房子的时候,看到人家房子里面的摆设,怎样都是合理的。可是为啥自己买了大房子,光装修都要用上一年的时间,自己去精心的挑选各种品味家居。
可为啥怎样放都觉得别扭呢?
马桶不够高档,壁画感觉是不是挂歪了,窗户的密封条好像有点瑕疵,窗帘后悔没买更贵点的,地板也感觉俗气。
为什么呢?
真是你买的房子的硬件配备不如当初租的房子吗?
客观上来说,自己的房子的配置比之前租的房子的配置高了不只是十倍,可是实际的体验却不觉得好,只有一个原因,你的在意点变了,你的期望值提上来了。
当你租了一个房子的时候,你哪有什么期望值?当你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就在里面搭建一个你一辈子构想的完美的王国,在你期望里这是一个王国的时候,你发现,你永远满足不了。
就好比一个刚刚入职的新人,它只要随意的做几件分内的事情,你都会对他满意,可是对于老人,他如果不能够做出几件让你啊哈的事情,你就认为他是在消磨时间。
其实,什么都没变,只是你对他的期望值变了。
我在想我自己创业这么多年,当我在大学里,用自己赚到的钱,买到第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可以围着整个济南市转两圈,我觉得我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
后来,我买了电动车,小鸟牌的,我感觉,我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中坚力量,带着老婆满世界转。
再后来,我想要有一辆车,手里仅有的39000块,买了一辆红色的瑞麒m1,那时候,我驾照还没下来,一年以后,我才有了驾照,车也被某秦开了一年。那时候,我觉得我是有身份的人,和别人不一样,有车了。那一年,我第一次开着这个小红车回老家,我很荣耀,因为有车了,到哪里都开着。
可是今天,再想起来,让我再开那辆小红车,我会是啥感觉呢?可能宁可走着,也不开车,为啥?丢人!为啥,那时候,就觉得是荣耀,现在就觉得是丢人呢?
再后来,有了奔驰,住上了大房子,原来的兴奋和荣耀感都没有了。
我想想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最开心的就是卖袜子那段时间,在泉城路摆地摊,元旦在泉城路的街头,晚上零下几度,照样和老婆把摊位围起来,在帐篷里打上小床,俩人躲在被窝里,数钱,那感觉!外边车水马龙,里面幸福爆棚。
如果现在再来一遍当年的场景,可能,当有人在帐篷里见到我的时候,会说,“波波老师,我这里还有1000块,你先拿着花吧”
而我当时的感觉却是,“哥们,你不懂,摆地摊可以做成王国”
说句实在话,即使是当年摆地摊卖袜子的时候,我依然感觉我是全世界最牛的,我的全世界,就是我身边认识的所有人。当年,田园还在济南电视台,他看我摆地摊觉得我生活不易,还借给过我钱。这是从她的立场来看我。
从我的立场,我的感觉是,你在电视台也赚不了啥钱,没目标,混日子的,真没出息,哈哈,我当时感觉摆地摊就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就好比我现在做波波来了,我感觉波波来了就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事业。
我可能把自己太神圣化了。
前几天波波来了的极限创作营,我们一大帮人在封闭的48小时内梳理各个部门的流程,最后做出来了各个部门的白皮书,郑州的分会会长杜启斌去了,在一次分享中,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他说:“做什么就要相信什么”
大卫博士的常来是我们其中的一期嘉宾,卖内裤的,他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冲击,他相信自己的内裤是全世界最棒的。
再回到开始的主题,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我最幸福的时刻居然是摆地摊卖袜子的那一段,那一段的画面感在我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的,居然是快乐,居然是两个人在被窝里数钱!
幸福只是一种让你满足的感觉,这个满足的感觉是有点的,但是,他会随着你的经历的丰富,拉的越来越高,当你拥有的越多,你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兑换那一点点感觉。比如说,当你有了十个亿,你要怎样才幸福呢?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
人生好比是抽雪茄,兴奋点当被拉得越来越高的时候,就需要有更大的剂量!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当你在追求他们的大财富的时候,他们却在追求你的小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个相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