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桓创业方法论:这张有道云笔记的长图,有我打造百万粉丝账号的方法(连载35)

把主力产品,做成预告片



上一篇连载,我留下来一个尾巴,没说完,我应该继续把它写完,这一周,我都在想这个,折磨我7天了。


昨天,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看的我好不过瘾,可是在结尾的时候,居然发现,被算计了,居然,还是一部宏大的连续剧,看了半天,居然还是下一部的预告。


我心里是有点不爽的,我不知道,我这样留预告,会不会让读者不爽,看来得收敛一下。哈哈。


上一篇说到了张桓做了一个百万粉丝计划,张桓在从我办公室离开之前,我问了他一句。


可不可以把那张百万粉丝账号计划发给我?


我要了三遍,终于,给我发过来一张有道云笔记的长图,从这张长图里面,我看到了张桓的工作方式,和记录灵感的方式。


因为人在有想法的时候,不论场合,随手记录和整理的方式,最能够出卖自己的底层逻辑。




我说:我能把这张图直接挂出来吗?

他说:不能直接挂出来,那也不是你的风格,解读一下,还是木问题的。


其实对我来说,解读,可能要比我直接挂出来,可能对于真相来说,暴露的会更加彻底!我是有这个自信的。


他说:你稍微收敛一点就好,我还在计划中,别暴露的太狠。


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直接把这张图给拆解成了六个板块。


第一,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确定能给用户提供的确定性价值是什么?

第三:确定好实现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第四:确定好内容来源是什么?

第五,建立内容小组,确定分工。

第六:确定好日更规则。


一下子,一份价值百万的创意,就被我肢解了。




2


核心算法和飞轮效应



做任何事情之前,最让人兴奋的,首先是确定一个目标。


我说:今年你和以前的目标不一样了,以前你的每一篇文章,必带成交。


他说:以前我说,我没时间给我的粉丝瞎贫嘴,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成交。


我说:那今年为啥变了呢?


他说:去年有两个词对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第一个词叫做,核心算法,第二个词叫做,飞轮效应。


我说:啥叫飞轮效应?


他说:就是你在衡量自己要不要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说,我干投资的,很多短线项目,明摆着是机会,只要投,接着就赚,但是,他很快就结束了,你就必须要把钱撤回来,这时候,你又要把这个钱再一次投出去,这个就不是飞轮效应。


当你再一次投短线的时候,意味着你又回到了起点。就好比,人生是一场赛跑,你跑的是100米,总是回到起点,人家跑的是10000米,甚至是10万米,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最终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说:飞轮效应就是让你放弃掉眼前利益是吗?这个其实很难。


他说:利益就是利益,它本身是一个绝对值,但是,如果你给他加上一个时间维度,你会发现一个规律。所有,眼前即时的利益,一定都不是长远可持续的。我看你也在波波连载里面写了一个观点,速生必速死,有些规律确实是无法逾越的。


过去的2018年,半年时间,我深度采访了33位一线的有结果的创业者,我发现那些做的很大的创业者,都信奉一个观点,慢慢来,比较快。


根扎稳了,才能枝繁叶茂。




想要眼前,你就失去了未来。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


无心插柳的事情,轮到你的概率会很小。


我看他有点绕远了,赶紧把他拽回来。


我说:“我问你为啥突然今年开始日更了”


他说:“我发现即时反馈不如延迟反馈的威力大,那如果先给用户贡献价值,让他们爽,那等我做到一百万粉丝的时候,我发现,那才是飞轮效应”


我说:“说说你的百万粉丝大号计划吧”


从这里才算是切入了正题。


他的目标是做一个百万粉丝的投资自媒体大号,百万是一个数量级目标,投资,是一个行业,你也可以把他叫做类目,这是把内容的边界先列好,首先你必须要找到自己清晰的内容定位。


投资,自媒体大号。




3


给标题设定一个公式



确定好了内容的定位,那就要更深入的去考虑,你可以给对于投资感兴趣的人群,贡献怎样的价值呢?这个价值点要具象化,不能多,而且要有特点。


张桓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是这样的。


段永平投资笔记:我投资不是一般的集中,而是集中只投了五六家公司


喜茶投资人何伯权投资笔记:围绕消费者,只投服务业


高瓴张磊投资笔记:警惕各方面都no1的人。


冯卫东投资笔记:品类决定估值上限,品牌决定是否掏钱。


我列这四个标题应该就够了,有没有看明白他的套路?


我以前说过,牛逼的人,都是定式化的人,因为,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去找到模型,还记得我在开篇的时候提到的那个词,核心算法,其实,你也可以理解成为一个模型,一个计算公式。


你可以把这个标题拆解,做成一个小公式。


品牌名+人名+核心定位词+诱惑语句。




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公式呢?


品牌名和人名,其实都是为了引流的,你想想,如果你是看文章,你会对你不认识的,不熟悉的人感兴趣吗?多半不会,为什么很多的名人名言,本来不是马云说的,都被冠上,马云说… …


这个就是名人倒流法,设想一下,如果,你每天整理一个名人的内容,然后,做一篇日更,一年下来,就是365篇,这365个名人,带上他们的品牌,都会变成你的流量入口。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文章的阅读量,收藏量,转发量,都提高了。




4


输出倒逼输入



如果,你还在碎碎念的写自己无聊的心情笔记,建议你改一下,不要老想着记录自己的点滴生活,这样,很难学到东西。




把自己写作的入口,改变一下,改变成整理名人的内容。


我在上周波波来了牛人干货三点半的下午场,做了一次分享,讲了三个小时。三点半其实就是一个沙龙,只是,我们给他取了一个具象化的名字,牛人干货三点半。




每周都有,每周主题就是深度复盘一个牛人的干货,没事的时候,你可以来,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给方法,这个做连接。


上一期,来了100多人,场面好壮观,每个人都有30秒的介绍自己的时间,然后,给大家留出时间来,快速添加你感兴趣的人的微信,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客户,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这个就是做连接。


为了让现场的伙伴,能够更深入的吸收,我们还准备了讲义。




在上周的牛人干货三点半上,我说了一个观点,教授别人是最好的自我学习方式。


其实,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每天日更,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牛逼,而是,借助日更这样的一个输出环节,倒逼我们去学习,确定好了输出定位,就会有了输入定位。




5


时间的复利



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了一个1万小时定律,他是有它的使用场景的。


比如说,你要设定好自己的特定领域。只有在一个特定领域里面,1万小时才会形成复利效应。


日更这件事情本身,是有复利的,你坚持做,人们会认为,你是一个勤奋的人,仅此而已。


很少有人能够把自我成长的复利和对外炫耀引发的粉丝复利结合起来。


如果你能,那么,五年以后,你就是不可超越的。


从这样的一个切入点来思考,其实,就是,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这件事情的重复是壮大了自己,壮大自己就不是总写自己熟悉的事情,而是,每天坚持写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这样才是学习,你学习完,然后,再来形成文字,再来发布到公号上,这就是自我成长的复利。


那么,粉丝的复利在哪里呢?


先是定位,让你的账号,能够在粉丝的大脑里,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当他一想到你的时候,就能够立刻反应出,奥,你是这样的,当你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里面,总是坚持的时候,粉丝的复利就有了。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形式大于内容。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


任何事物的运转,都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不变的因素,这个是轴,是形式,一个是变的因素,这个就是内容。


比如说,你确定好了这样的一个标题形式以后,你就可以围绕这样的一个不变的形式,来填充几千几万种可变的内容。


品牌名+人名+核心定位词+诱惑语句


这就是一个不变的形式,这里面,除了核心定位词永远不要变之外,其余的都是可以千变万化,就这个标题,能够指引你接下来十年的内容。


我说,形式大于内容。


我说,问题即答案。


都是一个逻辑。


把变的东西,装进不变的东西里。




其实,有很多的事情,是不需要分析的,事实胜于雄辩,看案例就好了。


我说,所有的干货,都隐藏在行为里。


所有的进攻都有破绽,除非你不进攻。


我说,如果世界上如果有一种方法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就是,对标方法论。


这个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是动态的,既然是动态的,你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可能是静态的。


切记,当你自己想不明白要怎么干的时候,别想了,把时间花在寻找案例,研究案例,花在看人家怎么干上。


你会发现,豁然开朗。


马云说,看见了,你就相信了。


那就先让我们看见。


张桓的订阅号,定义为,投资笔记,这是他的核心定位词,这个有什么好处呢?你试试,当你坚持这样做下去,你在搜狗,微信搜索,一下,你发现,你被推上去了。


其实,搜索引擎的逻辑只有一个,判断用户的意图,然后,给他筛选匹配范围内最佳质量度的结果。




如果,你在内容的长期设置上就是这么迎合的,你能想象到自己的回报。


每天推送三条,三条是这样规划的。


第一,头条推送,整理一位自带流量的投资牛人的投资笔记,内容从哪里来呢?这个好说啊,视频啊,书籍啊,各种资料,这个应该很好找,估计,如果你用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一年的人物资料。


我还说过一个观点,知识本身是谁造的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客户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个更重要,所以,你看到,现在多了一个名词,知识的搬运工。


就好比,波波来了,我每周去拜访一位牛人,挖到那么多,鲜活的正在实操的干货,各种的方法,其实都不是我的,那是人家的,我没有那么多方法,如果让我讲,几天下来,可能就干枯了。


所以,我有多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能一年挖到50位牛人的一手干货,然后,通过我输出给会员,这就是我帮助到创业者的方式。




6


小说三要素

面貌,场景,对话



继续说张桓,他的第二条,是小说,自己写的,


他说,这是他在今年的一个重大发现,其实就是发现了一个行业特别赚钱,就是小说连载,为什么呢?当你看到100多页的小说,接着给你弹出来一段话,再往下看,请付费,你很自然的,拿起你的大拇指,叮一声,就过去了,毫不犹豫。


为啥呢?


你上瘾了,你渴望知道下面的故事。


那么,既然是一个投资类的账号定位,能不能把投资知识点,融合在连载的小说里面呢?


我想起来了,蔡勇劲,也是我们的一期采访嘉宾,之前猪兼强的联合创始人,他之前写过一本书,《电商迷藏》,我说,怎么取这么难听的名字?


他说,原名叫做《团购内幕》,后来审核没过,改了。


我说:写的啥?


他说:我完完整整的经历了当时的千团大战,我就用小说的形式,把当时的场面给记录下来了。


其实,你想说清楚一件事情,有很多的手法,比如说,议论文,说明文,当然,你也可以用小说。


张桓,就用了小说的格式。他把这叫做魔幻现实主义。


有女人,有各种的欲望,你知道,这都是比较拿人的元素,他都用了,就差滚床单了。


关键是,它使用的第一人称。


我不知道,他给自己提前设定的人设是个啥???


写小说难吗?


这几天,我在看《小说课》这本书。


有句话,我印象深刻。


有个大作家说:“现在的人啊,都不会写作,他们写的小说,千篇一律,都是,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


其实,小说,只需要把握这三个关键词。


面貌,场景,对话。




每一次你在写的时候,就想着,你有没有描写面貌,有没有描写场景,有没有描写对话。


于是,你发现,你写小说的功力,开始起飞了。


我发现,张桓把广告插进了第二条的小说里面,这里面更容易,因为使用的第一人称,更加的有温度,即使那个人物形象是杜撰的,半真半假,看的多了,我也就信了,大部分读者就被场景融化了。


第三条信息,就是问答了,这个版块,我就不说了,没啥技术含量,哈哈。




7


爆干货,度很重要



在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很关键,我认为是一个干货。


日更是一个大活,每天还要写3篇,怎么完成呢?


自己写的话,就吐血了。


张桓有一个习惯,他招募助理,一个月是10万块,是助理给他钱,我不知道真假,但是,把我唬住了。


这一次,他又用了类似的手法。


他建了一个写作小组,从网上招募了7个人,他给这7个人做了明确的分工。


重点来了,这7个人,每个人给他1万块。


我就不描述我的心情了,和你一样。


他把这个写作的过程,拆分成了5个板块,形成了一个流水线。


有的人负责选题,有的人负责快枪手写作,有的人负责写标题,有的人负责配图,有的人负责转发推广。


还有一个写作公式。


写作公式=投资+热点+情绪+知识点+利益




我就说这些了,我想起来罗永浩黑完方舟子,说了一句话,度很重要,是吧?


BB-lianzaibblsb0aiBB-b0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