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把波波来了的商业模式拿出来说一说(连载51)

居然已经到了51期,也就意味着,一周年的时间临近了!7天1个轮回,51个轮回是多少天?


什么是时间的朋友?茅台!


周日,简宁说,我们要认真考虑下<波波来了>的护城河是什么?护城河这件事情,谁都想要有,但有一首歌词,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被人模仿怎么办?在这个维度上,估计已经很难了,除非你换一个维度。1年采访了50个人,做出来了50期内容,写出来了65万字,做了几十场大会。这是一种很笨的做法,但很有效。


其实创业本身,你盯着的就不应该是你的竞争对手,而应该是关注你的用户。




6月的最后一周,本月6月29日,30日,两天1夜,<波波来了>第3期对标实战营即将开营,本次的主题是跟4位过亿粉丝的实战高手学抖音,详情请戳《他们4位,抖音粉丝超过1个亿,怎么做的?》


6月份把7月份的采访嘉宾,采访了3位了。


第一,粉象生活的恩惠


第二,悟空掌柜的王栋


第三,洋葱海外仓的邓立杰


7月的主题是社交电商,把这些在社交电商风口上的大咖请过来,深度的剖析了三轮。每一轮都是5个小时。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和这些100亿级别的创始人一起聊天,居然就是你的工作,爽不爽?


王栋是第一位返场的分享嘉宾,这应验了老蔡的一句话,一年50期的嘉宾不好找,但是,现在的变化这么快,谁又能保证同一个嘉宾,在第二年又做出来另一件天大的事情呢?


从蚂蚁农场,到悟空掌柜,从微商到社交电商,这就是时代感。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但任你怎样变迁,人都陪伴左右。


我认为,这一次,王栋分享的特别彻底,特别坦诚,好的,不好的,都有。


在分享的间隙,他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比如对于<波波来了>整个项目的认知,需要一个整体的东西。比如,一篇文案,一份PPT,我说有啊,他说,你需要一份最新的。


借助51期连载,这个全新的开始,我就写一下!




1


最高明的手法,不判断



这个问题,认识我的朋友,只要一见面,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眼里,这件事情很难,赚钱的角度考虑,傻子才会这样做。


我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各个阶段,用各种流量风口,见识了互联网时代的群体迁移,什么叫做群体迁移?


比如,SEO时代,创业者都在干啥?作战群,做排名,围绕这个风口,形成了创业生态,百度竞价时代,你知道的莆田系、黑五类、百度网盟时代。


我还参加了当时刀歌在成都办的那场网盟培训,我认为最应该记住的还是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时代,真真正正的从那里赚到了钱,再后来的微信派单,加上微商,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生态,一度让我自己膨胀,无所不能,做什么都能成!


这就是当时的感觉,跑马圈地,圈人。


昨天见到一位朋友,他说,社群团购很火,但火不过今年,我是没办法判断的,我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是这样,不要做旁观者。


就好比,微商,目前的势头已经不再,或者是说有了新的迭代,但你只能轻描淡写的在旁边说一句:“看见没?我早说了这模式不行”。


我尊敬干的人,哪怕是失败者。就算是最牛逼的预言家,你说对了我的99次失败,那又怎样,第100次,就会打你脸。


即使你预言对了每一次的失败,但是,抱歉,你错误的估计了这99次失败,给人带来的反向滋养。


就好比游泳和呛水之间的关系,呛水是游泳的必经之路。失败是成功之母。


最高明的人的原则是什么?不判断,管他成功失败,我一直都在。别把成功和失败当成一个标准,用它去衡量什么,你只要保证一直不退场。




这也是今天,我做<波波来了>的心态。和时间做朋友,听时间的,不要和成败做朋友。




2


为什么要做<波波来了>



上面的文字,就解释了这个问题,和时间做朋友。我希望找到未来几十年一直深耕的领域,慢下来,扎进去。这是我的想法。


那,你能够一直在的前提是什么呢?


只有一个,你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那遵循这条价值线,你就考虑,你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三个思考:


第一,20年内被创业者持续需要。


我今年36,20年后,我就56了,我说我要采访1000位创业者,我去,整整20年,这才走了1年,这一年,我相信是这20年里面最艰苦的,万事开头难嘛。


什么事情最能够坚持,吃饭睡觉,为什么?你觉得很自然,你不会觉得那是负担。


就好比<波波来了>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热爱自己在做的事情。


那如果能够做到20年内被创业者持续需要,那就很完美了。




第二,10年内推动创业者的个体崛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者的个体崛起,这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


我一直记得2004年,我大三,当我决定休学创业的那一刻,一大堆媒体过来采访,我都飘飘然,以为自己成了名人,一个个记者坐在我面前,写来写去,就像我今天采访嘉宾一样。


可写出来的东西,并不像我写嘉宾那样,第二天,看到报纸的报道,某师大学生,不务正业,危机公关,我看到了这样的粗大的黑标题,居然给了我一个整版。


我立刻有了危机意识,把接下来的各种采访一一回绝。


当时的感觉是,被愚弄了。


但,这就是当时的客观情况。那时候,没有什么创业明星,只有不务正业。


那今天呢?你懂得。


在10年内,持续的助力创业者的个体崛起,多好的一件事情,个体崛起,我喜欢这四个字。




第三,5年内助力草根创业者的逆袭。


你发现,我们今天采访的嘉宾,都不是知名人物,不是马云,马化腾,有人笑,你也采访不到啊,也没必要证明什么,只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找到那些并不知名,但有结果的一线时代创业者。


创业者又不是歌手,我必须要红了以后,才证明我成功。


所以,我们找嘉宾,有一个原则,找有结果,但不一定有知名度的人。


这和我们服务的群体是相关的,做他们需要的内容。就需要找距离他们并不远的榜样。


5年内助力草根创业者的逆袭,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采访的嘉宾,有很多都是草根创业者,都是这几年才起来的,我一直坚信一点,5年之内,我采访过的嘉宾里面,必出大佬。


我相信,<波波来了>会对于这些大佬的产生,有正向的助推作用。要去推他们一把。


这是一点,另外,今年<波波来了>的会员,是屌丝,是草根,那5年以后呢?我把这叫做,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波波来了>这个产品,如果能一直围绕这三点思考,那他就应该是一个长线产品。


第一,20年内被创业者持续需要


第二,10年内推动创业者的个体崛起


第三,5年内助力草根创业者的逆袭




3


帮助1000万创业者

找到经过验证的实战方法



这句话,我们把使命、愿景合到了一起,我们来拆开说一下。


1000万创业者,这是我们的目标。


找到,这个词要说下,为什么是找呢?你看,我们一直在做的动作,就是找人,一年去找50个牛人,各个领域有结果的牛人,把他们请出来,把他们怎么干的,写成文字,做成音频,视频,还请到线下。我们一年来,一直在做的就是,找到。


经过验证,这个词,还记得我们底层的理论支撑是啥吗?对标方法论,我们说,跟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会说谎,为什么他的经验就有用呢?因为是他做过的,所以,我们提炼了4个字,经过验证。


实战方法,这个词,就是我们的内容定位,不是认知,不是思维,不是理论,而是切的方法。


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方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个方法对这个问题有用,对另外的问题就没用,所以,我们要找到更多的场景。如果创业像是上阵打仗,那方法就好比是兵器,<波波来了>做的就是这个兵器库。


只是,这些兵器库的兵器,都是被验证有效的。


<波波来了>的使命愿景是什么?这个阶段,就合到了一句话里面。


帮助1000万创业者找到经过验证的实战方法。






4


创业者的需求

在不断迁移迭代



在不同的阶段,创业者都有不同的需求,原来的商学院体系,MBA体系,已经很难解决现在的问题。


我们有三点考虑:


第一,系统化到碎片化。


什么叫系统化,整套的MBA课程就是系统化,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教科书。他把你创业需要的各种问题集合,营销、管理、股权、各种。这样的体系存在,必须要有一种假设,创业形态的相对稳定。


但是,你发现一个问题,今天你身边优秀的创业者,你发现,他们并不是尖子生,甚至是你眼里的学渣。而那些优秀的尖子生,都在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


为什么?时代变化太快了,每一个变化,都会出现大量的机会,用一句话形容,不是谁牛逼谁干,而是谁干谁牛逼。


另外一句话描述,根本轮不到拼实力的时候。


系统化有效的前提是,预设的准确性,但是,今天各种预设都被摧毁了,你要做的,就是着眼于眼前,随机应对。


小米有个思想很好,把商学院建在战场上,在实战中学习。


但还有另外一句话,和这个就是冲突的,“不教而战谓之杀”,你说,你要去哪里说理去?千万不要教条主义。每一句话,都有他成立的场景,如何把握呢?


着眼当下,随机应变。


当敌人一拳打过来的时候,你不要再去做那些花哨的一二三,条件反射才是最高明的。


当系统化失效的时候,你只能接受碎片化,大量的碎片,大量的碎片,这会形成你的体感,体感会形成条件反射。


这就是今天大部分创业者的现状,常态。


而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创业者,找到这些有益的碎片,每年找到50个牛人,通过大量的对话,访谈,把他们的经验方法,拆成了几十个碎片,完整的呈现出来。


我们把每一个碎片,都称为一个智慧块。


第二,从稳定持续到高频断开。


以前,我们听到企业,感觉是可传承,家族企业,子孙后代,百年老店。为什么呢?这是商业形态造成的。


那就是那个时代的创业形态,你回顾一下从现在往前数的五年,你想想,你经历了几件事情的从0到1?


甚至有很多人,一年之内,都会经历3到5次项目的从0到1。


这是商业形态的改变造成的,这个周期缩短了。


实体经济时代,你要开店,开厂,从想法、行动、成功、到失败,你需要很长的周期。即使你要开始下一段征程,你都要先把之前的失败走完。


而今天,这个周期缩短了,一年,你有几次完整经历的机会。嘿嘿,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这就是现实。


每一次的从0到1,你都要作出决策、选择、判断、填空。


这种高频断开,会一直持续,并且越来越短。


你想想,从开实体店,到开独立B2C网站,到开一个淘宝店,到微信个人号就是你的店。越来越简单,步骤越来越少。


商业形态,从稳定持续到高频断开,就需要创业者紧张起来,对信息的需求量就会越来越大。既然判断已经很困难,那就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跟着对的走。




李善友说第二曲线,王东岳说递弱代偿,其实本来就是这样。那为什么这几个观点在今天大行其道呢?因为,时代的更替太快了,你仅凭自己以前的积累去判断,去思考,已经解决不了问题。


这也就是对标方法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它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我并没有说,它能适合所有人,比如说,有一些天才,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天才,那你就该用对标方法论。对标方法论实际上就是牛顿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三个思考,创业这件事情,从少数行为到人人可为。


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出来,2004年,我大三休学创业被当成反面教材,为什么?这是少数人的行为,而今天呢?


我前段时间去华农,广财演讲,我发现,他们学校里就有各种的创业孵化园,甚至孵化出来了上市企业,学校开始鼓励学生创业,给他们提供场地,把外边的企业家请过来作辅导。


你就知道,这个社会,变了,而变化的方向在哪里,你该很清楚。


微商,再说说这个群体,4000万从业者,一人一部手机,管理几百人,几千人,千千万万的人,通过一部部的手机联系在了一起。


你发现,以前,货、场,都是分发节点,但是,今天变了,今天的人,人,人,变成了一个个分发的节点。


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前说人、货、场,三个要素,但未来,很可能,只剩下来人,因为,人把货和场两个问题都解决掉了,每个人都是货和场的分发节点。


这一点,悟空掌柜就一直在尝试。


保护私域流量,也是一点,比如说悟空掌柜,不作统一入口,你甚至找不到它的平台入口在哪里?


在哪里呢?就在每一个小代理的群里,这是他们的入口。


从少数行为,到人人可为,这个事情怎么理解呢?这么大批的创业者,这么多变的市场,你用静态的培训系统怎么解决?


既然一对多解决不了,那就用多对多。


今天,<波波来了>每年采访50个人,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如果你自己有预设的系统,那你在采访的时候就会人格分裂,我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保持绝对客观,绝对还原,忠于采访者本身。


无立场!




这就是我们思考的三个变化:


第一,系统化到碎片化;


第二,稳定持续到高频断开;


第三,少数行为到人人可为;


放掉自己的系统,忘记自己的经验,向有结果的人学习,用好对标方法论,多出来走走,看看他们是怎么干的,人因看见而相信,那就让自己更多的看见。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解决方案,以多对多,用不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对标方法论会越来越有存在意义。


再回到这一句话,帮助,1000万创业者,找到,经过验证的,实战方法。


你就知道,我们存在有什么意义了。




5


<波波来了>

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我记住了一句话,找大海一样的需求,但要找针一样的入口。


每年跟50牛人学创业,这个是一个具象化的入口,但还不够,上一周,我们做了一次尝试,把上一期的采访嘉宾,赵峻,邀请过来,做了一次直播。


在公众账号,用的视频直播,时长3个小时,怎样才能看呢?只能使用F码观看,我们找了几十个直播发起人,把F码发给他们,由他们负责去分发。


有5000人次观看,这个不是人数,是人次,进进出出都算,这并不准确,现场还邀请了20个内测人员。


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各种互动,要打赏。


那天晚上,我挺兴奋的,第一次做男主播,嘿嘿,收了几千块的打赏。


你知道互联网人有个啥毛病吗?当他发现了一个小点,只要成立,他就会立刻把它复制成马蜂窝。


所以,这个直播就立刻变成了一个产品,<波波来了>牛人光临,把每一期的采访嘉宾邀请到现场,下面现场坐着几百人,线上还有几千上万人,场内、场外的互动、解答,全部都在线上平台,各种打赏满天飞。


想想画面就很美,打赏的钱一部分归嘉宾,一部分拿出来回馈给活跃的粉丝,是不是很爽?


把这个牛人光临作为<波波来了>的第一个入口,用F码,把微信群作为分发入口。


整理成一句话,拉群做直播,疯狂卖会员,谁都能做的事情。


这是第一个产品,入口产品,<波波来了>牛人光临。免费产品,做入口,做影响力。


第二个产品,初级产品,365线上经典,这个就是波波录制的音频和视频。每年365元,在APP。


第三个产品,线下产品,每月一个主题,把当月的4位嘉宾邀请到线下,做2天1夜的深度复盘分享,比如6月29,30日的跟4位1亿粉丝高手学抖音玩法。


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有一个原点,就是围绕着牛人来做,延伸出来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给方法,一个是做连接。


在给方法这个点上,我们已经形成了产品,目前推出来的产品都是给方法的产品,那么做连接呢?一直在做,但是,还没有形成产品。


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们慢慢来。


做连接的产品会是什么呢?其实很好想,这个是一个执行问题,基于牛人和方法产生的连接才有效。


这个我们慢慢发酵。


后面一大堆的模式,先不说了,反正一大堆,还没实现,不瞎嘞嘞!


做产品,得跟张小龙学习,极简主义,忍住诱惑。


构想有很多,但是,落地,要谨慎。




6


组织结构的设计



王栋对我影响很大,他的做组织的能力是天生的。


我学到了几个点:


第一,决策层的认知深度,执行层的实现力度;


第二,文化大于能力;


这是建组织的两个基础。


这一块,<波波来了>正在优化的过程中,后续再来跟大家聊,<波波来了>组织形式的进展。




7


市场开拓模式的

两个指导思想



这一块的理解,也是受益于王栋。


两个点:


第一,根据地思想。


这个就好比今天的社群团购,什么是他们的根据地呢?就是社群。把社群建起来,耐心经营,这个就是你的根据地。


对于<波波来了>的推广也是一样,对于会长来说,建立自己的社群,耐心经营,一单一单的出。


怎样建立根据地呢?你看,社群团购的理由是每天10点,准时开团,在哪里呢?在群里,这样群就建起来了。


对于<波波来了>,本周3晚8点,牛人光临,现场直播,要来的进群找我领F码,这不就建起来了吗?


以根据地为中心,做外围扩散,你发现,这个群就会自发的越来越大,因为,你提供了足够多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武装割据思想。


如果说根据地思想是卖货,那么,武装割据思想,就是招商。抢地盘。


在社群团购里面,就是发展365的代理,他们做了代理干啥呢?还是和你一样建立根据地,卖货啊,只是这个卖货的收入和你有关。


这个就是武装割据,招商。


对于<波波来了>,也是一样,招商,招代理,让他们和你做一样的事情,拉群做直播,疯狂卖会员。


你发现,所有的大成功,都是简单的,为什么不成功呢?


很可能是,你太复杂了,太复杂,导致了无法复制。


要反省下。


BB-lianzaibblsb0aiBB-b0ai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3条评论
  • 2019-08-08 17:14:31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2019-08-23 07:43:51

    作者一定是猎头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