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嘉浓蝉禅:微商从业者的九个圈层!

昨天,去参加世界微商大会。在晚上走出会场的刹那间,突然感觉到很假。很简单,因为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无论从所谓的大咖,还有参加大会的嘉宾,再有就是参会者。

我也算是一名参会者,但是觉得与这个气场有些格格不入,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感觉到有点落伍了。 不过实话实说,这次的微商大会还是有很多内容,值得思考。

首先是关于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发言,无论老头说啥,有一点最关键:77岁的老人了,但是位置在那里摆着,而且老头是山东人,实在。

其次,就是姜汝祥的发言,还有教头的总结,都有高度。

可是,今年的微商不是原来那么好做了。很简单,有个微商的社群,半个小时不看,就有5000条信息,只能说明:大家太闲了!

这次在微商大会,见到了郭司令,还有王易,教头,主要是带领我的徒弟们去和桑兮兮聊了一个晚上。九徒弟说:师父,今天晚上就值9800了。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谁是高手,但是你的甄别的能力真的很强。

我说:原来,我看见唐僧哥就烦。因为他每次都会带着自己的徒弟,而且不是一个。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了。我带着自己的徒弟,到处学习。只有自己当了师父,才明白:这个活,不好干。

好在也就这么一次出行的机会,以后我再也不会这么干了。

我跟五个徒弟说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蝉家班要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操盘手,没有之一。而且,也就只有十个名额,多了,不好带。



微商,给我们这代人最好的机会!

说实话,
看了一篇关于圈层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见过的对于人性分析最好的文章,没有之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看到了一个由认知梯差构成的社会结构。你思维认知有多高,你就会处于哪个层级。

社会中,包括微商对于自己的认知阶梯,可以分九层。

第一层级,认知最底也是最低层,无明之人,总是被人盘剥而无力自保。

这些人在剧中,就是一个工厂的员工。他们原本持有工厂股份,工厂拆迁收地,地价涨到10几个亿,工人们好开心,以为自己发了——可万万没想到,工人们的股份,被高手通过资本及权力双层运作,统统抢走了。

工人们怒不可竭,组织起来保护工厂,对抗拆迁——结果不慎点燃汽油,把自己烧得好惨,住院都没人过问。影片中的各级官员,满口大词,但没一个去医院看望过他们。

这些工人在最底层,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为了生存只好上街摆摊卖早点,影片中她们被城管追撵,有的一头撞在公共汽车上,殒命身亡。

这是时代底层较为真实的写照,社会是否有良知,取决于是否善待这些人。处于这个层级中的人是否有能力,要看他能否走出这个层级。

其实,微商也是如此,我看完这个层级,想到的就是微商的官方代理,能不能上升一下,关键是在于自己! 

第二层级,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及拆迁者。

这个层级的人,比最底层略微明白一点点——但只是认知到了最底层的苦与伤,自我认知是懵懂的。所以他们的认知特点,是昏妄不定,喜怒随境。

昏妄不定,喜怒随境——比如说工会主席郑西坡,已至退休之年,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儿子有出息,好赞助他自费出版诗集。而他的儿子呢,却在挖空心思,想从老头手里抠钱。一家人活得稀哩糊涂,相互算计,喜怒不定。

就是这个心情随环境翻覆变化的郑西坡,居然敢带着工人重新创业——现实中是没戏的。但影视剧中,啥怪事都会发生!

和郑西坡处于同一层级的,还有拆迁队。这伙人对工人心中的无知与恐惧,看得透透的,所以狠狠来欺负——但他们拎不清自己是谁,所以上层权斗格局一变,这伙人首当其次先被抓起来。

其实,微商的大部分都处于这个阶段,很多人的货压在手上,可以未来在哪?没有人知道。因为认为微商是个机会,可是出路在哪? 

第三层级,草根小老板蔡成功。

蔡成功已非凡属之辈,但在剧中被男主角一语道破:他是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打小爹不管妈不顾,学习成绩差而不停的留级。

虽然他凭着自己的气魄与胆略,硬是杀出条血路,从草根成为统率一千多人的企业家。但商政合围,暗伏死套,饶是蔡成功三头六臂,最后还是被人暗算。

遭暗算后的蔡成功,疾逃北京向发小求助——发小就是剧中主人公,却把他送来的礼物,嗖的一声扔出去了。一芥草根,也配和京官套交情?拎着猪头也摸不到庙门,这就是底层小老板普遍的悲哀。

最让蔡成功痛苦的,是他明明遭人暗算,但这一切却没有证据。他只能说他知道的事实,只说这些就会进监狱。他努力想说清楚自己是如何遭遇暗算的,却遭到发小的喝斥:只说事实,不要说你的想象!

注意,这是此剧中最高价值之所在,你能否把想象与事实区分开,如何辨析他人话语中的想象与事实,这是你能否跃出底层,步入经济自由的关键。

其实,大多数的微商从业者属于这个阶层,都想着财务自由。可是真的到了这个阶层发现: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四层级,买卖无非人情,商业无非人性。

剧中的红顶商女高小琴,就是这个认知的代表。她以一介贫家女起步,攻城略地,白手起家,坐拥近百亿资产。

她应该是大家最喜欢的、巧取豪夺的高手。她打通政商通道,先让银行给大风厂老板蔡成功慢放贷款,逼蔡成功以工厂股权做抵押,在她这里借过桥贷款。然后再让银行断贷,蔡成功霎间崩盘,十几个亿的地皮,就全归了高小琴。

刀头舔血,虎口拨牙,小姑娘就爱这一口。

现实中这样的商业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的高手资源运作更缜密,不会让任何人抓住把柄。

事实上,微商中的团队领袖,还有品牌商,有这个层级,但是也都是卖卖。 

第五层级,洞悉世象格局,平台重于能力。

认知到这层次,就具备了娴熟的社会管理能力,做个合适的微商操盘手不在话下。

剧中的男猪脚在此层级,还有公安市局的局长赵东来,以及反角光明区分局的局长程度。这个层级以人为资源,他们知人心,识人性,但谋事思维,使得他们只能从局部来看问题,全局观有待提高。

第六层级,上窥权道,下俯苍生。

长年与这个层级的人士交往的人会发现,他们语境温和,目光平静,对部属习惯于下指示,而且他们的指示精湛到了怕人:第一干什么,第二干什么,第三干什么……他们精通事理学,知道一个起点会引发人心的何种骚乱,知道坑在哪里。

他们话少,言必由衷。

剧中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省检察院院长季昌明,纪委书记张树立都在这个层级。所以他们有人想再上一层,有人想平安无事退休,各有各的选择。

微商品牌商,应该有这个层级的,但是很少! 

第七层级,勘破死局,人生无困。

剧中最让大家心疼的达康书记,就是这种类型。

他们思虑全面,别人眼中的死局,落在他们手中就会咸鱼番生。此类人从政高调,经商低调。如果从政,哪怕只在个小县城,也会在第一时间上达天听。

如果经商,他们的钱不会比马云少,但却谢绝马云的风光。

他们最擅长的,是启动社会资本。他们能用别人的钱,办成自己的事儿,还能给对方带来丰厚回报。所以他们最喜欢说奉献,说为他人着想。

在商界,一个人走到这步,就可以告慰此生,洗洗睡了。但在政界,仍有漫长的权力之路,继续挑战他们的生命。

微商界,还没有谁能到这个层级!至少到目前,蝉禅没有发现! 

第八层级,不为而成,非建而功。

剧中主管政法委的副书记高育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原本是学院的系主任,出学界入政界,痛快淋漓的实现人生抱负,想做成的事,早就做完了。要摆平的人,早就趴下了。值此桃李满天下,弟子遍权门。

高老师返璞归真,只想找百八十个红颜知己,卧睡于桃红柳绿之地,尽情的享受人生。
这类人高度疑似天界的神祗,原本得窥智慧天道,却耐不得红尘诱惑,沦落凡尘为妖。现实中他们即有智慧,又有人缘,活得贼啦啦爽。

微商,即使电商中,好像也没有。商而优则仕,但是没有好的下场

第九层级 
:明察洞悉,大度深沉。

不得不低声抱怨一下,剧中最高认知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其表现不过是个司局水平。

虽然编剧想掏出这类人士的认知底限,甚至参加过省部级会议。但问题是,编剧被允许参加的,必然是事务性工作会议,根本显露不出省级一把手的真实实力。

省级一把手,其视野之宏阔,词锋之明晰,往往带有一种震骇人心的效果。掌控全局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而且他们又精熟人心细节,再繁复的局面,你可能说三天三夜还没讲清楚,他最多不超过五个字,就能够说得明明白白。

见大而行远,迎刃方通简。

上面这十个字的意境,36岁之前如果能达到,就对得起自己的野心了。其实,很多人就是想想,想不明白,还是先洗洗睡吧,时间也不早了。

概括一下网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九个认知层级,微商也可以对照一下:

最底层:无明之人,不知人不知已不知世不知事,生活备感艰辛,徒然受尽盘剥而无力自保。

第二层:昏妄之人,心随境转。他们的视野太狭隘,又没什么目标,没有进取意识,总是懵懵懂懂,急了就是傻大胆,怕了就是胆小鬼。他们总是对人性抱有深深的疑虑,不明白现在人怎么都这样。

第三层:能够区分心境与现实。这是美国小学教育的核心,也是贫富认知的分界点。一旦有谁能够明晰区分事实与观点,区分观点与主观情绪或想象,这个人就具备了充足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

第四层:生意无非人情,商业无非人性,财富无非资源,成功不过运作。到了这层级的人士,都有着清醒的资源意识,自成平台,娴熟运作。基本上衣食无虞,却始终对这个世界困惑不已。

第五层:洞悉世象格局,谋事胜于谋人。这类人是平台人,信奉的是平台即能力。而且他们能够获得平台,并让平台扩张自我意志。不幸的是他们必然受困于平台自身的利益博弈,这让他们每天都板着张后娘脸,逢人就说伐开心。

第六层:上窥权道,下俯苍生。这类人士拥有复合平台,比第五层人士的平台更大,因而他们的全局观更宏阔。他们所据有的资源,已经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平台压力构成的死局,把他们牢牢禁锢。

第七层:这一层人士勘破世相,人生无困。他们洞悉现实的不确定,善于破局,喜欢破局。但正如剧中所演的那样,宏图大智,难为凡夫俗子所理解。所以他身边的人,会由任人性驱策,八面合围,一门心思要弄死这个异类。

第八层:走出人性,不为而为。这类人士,已经意识到了现实无非人性,他们决不会因为动了一根手指头,而激起人性的反弹。只需要只言片语,就能够催促事情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但他们唯一的敌人是自己,没人能够打败他,只有他自己会看不惯自己,灭了自己。

最高层:回归平台,或可称为平台升级跃迁,这个平台不过是生态型的社会。与第八层的区别是,居于这一层次的人士,已成功的击败了自我软弱天性,同样的行为能力,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才能做到见大而行远,迎刃方通简。

这世界,就犹如一间诺大的课堂教室,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成绩就在哪里,名次也在这个位置。

九层之上,犹有高台。

九渊之下,犹有沟渎。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竞争的话,竞争的就是认知。

认知——先是你知道多少,然后是你如何看待这些。

知无对错,心生是非。

一切不过是人性。

知人知已知世知事,观山观水观海观风。

你可能会注意到,所谓的九层认知,不过是三个维度的自由组合。

第一个维度是时空的宽广度,这个叫见大,大局面大视野大格局大见识大气魄。

第二个维度是世相的精深度。这个叫远犹,你对社会规律法则认知有多深,就能够走出多远。


第三个叫人性的反复,白首相知犹按剑,从来人心隔肚皮。风鹏正举九万里,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生不过是一部以自我为主角的影视剧,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就是个什么角色。

如果不喜欢现在的位置,不喜欢现在的角色,那就要学习给自己的认知升级。释伽拈花而笑,回头就是彼岸。

认知升级不过就是心意的一转。

睁开眼,环视这辽阔的世界,看天看地看风看水看人心,从局部视野走出,向规律纵深挺进。

打开心,释放那迷乱的情绪。知己知彼知世知道知人心,从悒郁的杂绪中走出,俯瞰人性那万古千秋的无尽悲凉。

八万四千法门,不过慈悲之心。迟早你会击败心中的软弱与恐惧,让这美丽非凡的大千世界,成为你生命的舞台。

做好你自己! 
其实,纵观千古,好像有很多人到达过这个巅峰。曾国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杜月笙——被称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杜月笙则从一个浦东乡下小混混,后成为产业横跨娱乐业、金融业和工商业,被誉为“中国版教父”的民国最大黑帮头目。

一个在官场获誉无双,一个将黑道做到极致。两个人,都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本看似毫无交集的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尤其是下面四点,最能给人不尽的人生启迪,让人受用不尽。

欲成大事,先懂识人

曾国藩认为,“用人必先知人”。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那么曾国藩的眼力如何呢?

在创立淮军伊始,曾国藩指示李鸿章将应招来的各方豪杰安置在一起招待。

几天后,曾国藩与李鸿章轻装简行,悄然进入宿馆,暗中观察。只见“淮军诸名人,有赌酒猜拳者,有倚案看书者,有放声高歌者,有默坐无言者。南窗一人,裸腹踞坐,左手执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长啸绕座,还读我书,大有旁若无人之概;视其书,司马迁《史记》也。”

巡视完毕后,甚至没人知道曾国藩与李鸿章已悄然视察过。

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将来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被曾国藩断定成就最大的这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

杜月笙的识人本领也很高超,他和戴笠的关系就很能说明杜月笙的“看人”之能。在戴笠在上海还只是一个常年混迹于赌场里的小混混的时候,有次他到杜月笙开的赌场里掷骰子,由于技艺高明,赚了赌场很多钱。

杜月笙的手下怀疑戴笠出老千,想收拾他一顿,戴笠大笑说:“你们这样对待我,杜先生恐怕不会答应。”然后让看场子的人通报杜月笙,就说“有位戴先生想见他”。

杜月笙见了戴笠后,发现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但也不恼火,让戴笠表演下掷骰子。一看之后,他对戴笠的绝技赞不绝口,认为此人手腕与心思这么灵活,将来绝非等闲之辈,当场给了戴笠500大洋。

几天后,杜月笙又将戴笠请至杜公馆,并对他说:“我给黄埔军校蒋介石校长写了封推荐信,你去报考黄埔军校吧。”

半年后,戴笠返回上海后马上与杜月笙结拜为异姓兄弟。戴笠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头子,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

杜月笙后来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戴笠的诸多帮助。杜月笙认为,“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只有读懂人,才能“任人唯贤”,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用人如此,结交人、选择合作伙伴等也是一样。识人的能力可以决定事业的水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如何识人?曾国藩教给我们的是“观察”,暗中观察一个人真正的品性和特质;杜月笙教给我们的是“洞察”,由这个人的品性和特质,推导他临事会怎样,进而推测他日后的成就。两人的办法合一,就是八九不离十的识人手段。

识人是门大学问,说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说白了就是“用心”二字。只要真正用心,不受自己的 感官和对方的表面迷惑,就会大大提高准确度。对此曾国藩和杜月笙,都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榜样。

不吃独食,才有人脉

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后发现,虽“应者云集”,但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便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曰:“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曾曰:“当如何?”赵曰:“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曾闻之甚然。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反思道,“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

后来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并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政策。

曾国藩的湘军饷银比绿营高得多,士兵所得,除自用外还可赡养家室。将官饷银不仅更高,还可“沾润公费”。他还明确制定赏银规格,用重赏来“鼓好胜之心”。

此外,对于战争中的抢劫行为,他“概置不问”,采取宽容态度。湘军攻下南京后,城中财物被抢劫一空,竟无一银交与朝廷。

曾国藩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1910年,杜月笙在上海青帮里还只是个小跟班。有次杜月笙跟着老大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去赌场赌博,后来林桂生有事先离开,于是让杜月笙替她接着玩几把,并留下了100多大洋的筹码。

没想到杜月笙那天手气出奇得好,竟然赢下了2400大洋。回去后,杜月笙把所有的钱全部如数上交给林桂生。惊讶于他的大气与诚实,林桂生决定把这笔钱全赏给杜月笙。

后来林桂生把这件事告诉了黄金荣。黄金荣想知道,一个穷小子在突然之间手握巨款时会怎么处理。要知道两千大洋,在当时足以买下上海的豪宅。“如果是买房置地,那可靠但不可大用;如果是花天酒地吃喝嫖赌,那就既不可靠也不可用。”于是便派人去叫来杜月笙问询。

杜月笙回答说,“2000大洋早已经花完了”。原来他在还清了早年欠下的赌债后,将剩下的钱全部分给了一起混街头的小兄弟们和自己干妈。黄金荣惊叹:“这杜月笙确实是个人物,是得好好栽培栽培,日后必定是我的左膀右臂。”

杜月笙常言:“要想当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正是因为杜月笙的仗义疏财,顾嘉棠、高鑫宝等人才死心塌地地跟着杜月笙打天下。

利益,人人皆爱之。但若独占利益,只顾吃独食,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众叛亲离,正所谓“独利则败”。

刘邦曾问陈平:“我与项王有什么区别?”陈平回答说:“大王粗野傲慢,项王谦逊有礼。”

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弃项王而归我?”陈平回答:“对于有功之人,大王你不吝惜恩赐,而项王则很少封赏,士亦以此不附。”

领导人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无瑕,但对普通群体而言,柴米油盐可能才是发愁的事情。道义可以号召人,却不一定能笼络住人。利用“人以利动”的属性,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才能“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对于普通人而言,往往是锦上添花者多,而雪中送炭者少。很明显,后者的做法显然难得而又高明。

许多高情商的人,他们慷慨大方、仗义疏财,赢得了广泛的人脉。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而是在于你帮了多少人。

记住这句古训吧:“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只管耕耘,莫问前程

曾国藩不算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对于他的智商,有不少评价认为,他应该是“中人之资”。

比较同时代名人: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梁启超更是11岁即中秀才。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但曾国藩胜在不懂取巧,愿下“困勉之功”。曾国藩读书用的是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考取进士后,曾国藩留在翰林院工作。在30岁的时候,曾国藩觉得三十而立,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下去,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学做圣人。

于是,他没有像翰林院其他同事一样善于经营,走取捷径,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对每项工作都全力以赴。

正是凭借一丝不苟的办事态度,曾国藩十年里升迁七次,年仅37岁便成为二品大员——礼部侍郎,是整个清朝三百年间湖南最年轻的部级干部。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杜月笙早年还在摆水果摊的时候,时常受到小混混的欺负。于是便通过门路,结识了青帮的陈世昌。又通过陈世昌的引荐,加入了青帮,成为了黑社会中的一员。

一开始,青帮老大黄金荣把杜月笙当作一个普通小跟班,在自己上茶楼、进戏院、去浴室的时候,让他跟在后边拎皮包,倒茶水,点香烟,递毛巾。

后来,黄金荣见这个小伙做事情毫无怨言,踏实肯干,人又机灵,便让杜月笙做了自己的随从。

杜月笙是个善于学习的有心人,暗暗观察并记住从黄金荣到其他手下人的生活习惯和脾气秉性,并作为他应对接触的准则。打杂的几年,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早晚会被发现。这背后的道理是,你的一切努力和积累,都会慢慢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最终完成脱胎换骨,那种超越众人的为人姿态和处事方法,是很容易被人看出来和感觉到的,于是更容易被寄予厚望、赋予重任。所以,只问耕耘,莫问前程。

未来一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天道酬勤,也许你眼前正从事着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许你还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但是你一定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历史上无数的天才都是早先一鸣惊人,而后迅速陨落,泯然众人矣。那些看似庸才却守拙前行的人,往往载入史册,扬名千古。

但请切记,做个有心人,切勿低头蛮干。在不断地积累中通过自我反省,完善自己的缺点,才会臻至成功。

  

事不做绝,留有余地

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一四川中江人李鸿裔,由于才华横溢,深受曾国藩的看重,甚至允许他出入自己的秘室。

有一天,曾国藩与李鸿裔于秘室坐谈,恰逢有客来访,于是曾国藩外出陪客,留李鸿裔独坐秘室。李鸿裔在曾国藩的文案上看到同为幕僚的某老儒所撰《不动心说》一首。

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老儒在文中,写了这么两句:“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

李鸿裔看到这里,便援笔题其上说:“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祗想见中堂。”题罢,掷笔而出。

曾国藩送走来客后,返秘室,看到李鸿裔题字,遂令中军官持令箭即刻去追李鸿裔。

李鸿裔追到之后,曾师厉声告诫他:“此辈皆虚声纯盗之流,言行必不能坦白如一,吾亦知之。但他们之所以还能够有丰厚的待遇,凭借的正是这些虚名。可是你一定要揭露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么他们对你的仇恨,绝不是言语就可以化解的,这不是自取祸端么?”

明白了曾国藩此举的用意,李鸿裔悚然受教,自此遂深自敛抑。

杜月笙还在公兴记赌台“看场子”时,赌场因为“剥猪猡”事件的影响,生意一落千丈。

“剥猪猡”是指从赌场出来的赌客被潜伏在路边的劫匪抢劫财物,单单抢劫财物倒也罢了,关键是劫匪抢得非常彻底,连赌客的衣物也全部扒光,使得赌客就像一只被剥掉皮的光溜溜的猪,因此被称作“剥猪猡”。

杜月笙决定带着几个小兄弟调查此事。他们打扮成赌客,出了赌场往僻静小道走去。

果不其然,一帮蒙面劫匪跳出来就要“剥猪猡”。将这些劫匪制服后,杜月笙得知,原来“剥猪猡”的还不止这一个团伙。这些人大多是一无所有的小混混,很多都是蛮勇斗狠的亡命之徒。

有手下建议杜月笙送这帮人个“三刀六洞”,可杜月笙没有同意,他说:“来硬的不行,都是道上混饭吃的兄弟,你要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就会和你搏命。”

杜月笙回去跟赌场老板讲:“我想把这几个头目召集起来,劝说他们放弃这个营生。但是,他们也得吃饭,赌场得从盈利中抽出一成分给他们。”老板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接下来,杜月笙将这几个团伙的头目约到酒楼里,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做“剥猪猡”的营生,赌场老板愿意拿出一成的利润分给他们。这帮人都非常高兴,以后既不用冒风险,还能按月拿到不错的俸禄,不用再愁吃喝,于是纷纷答应杜月笙的要求。

自此之后,公兴记赌场再没有发生一起 “剥猪猡”的事件。冲着这份安全保障,甚至别的赌场的常客也转投到这边,公兴记的生意甚至比以前更兴旺。

港产电影《风云》中有句很有哲理的话:“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留余地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给自己留余地,行不至绝,言不极端,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为下一步行动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二是给别人留余地,将别人推向绝境,只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与报复。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下场是,自己也将无路可退。

事不做绝、留有余地,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良方。

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我是蝉禅,我正在参加【珊瑚邦第八期30天文案写作训练营】,我的编号是8002,如果你对微商,或者对你自己的皮肤有疑问,欢迎来撩!


珊瑚邦,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微商。 


b0agCCCC-b0a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