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关注
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文 | 邓小可 · 主播 | 安然calm
来源 | 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
朋友问:“那些连朋友圈都不发的,一定过的不好吧?”
其实选择不发朋友圈的人,并不是过的不好,只是换了种生活方式。
发朋友圈,是一件很中立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目的不同,大家也对此褒贬不一。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希望我们的朋友圈,只是我们认真生活的一部分。
闲来无事,便去翻看老朋友大喜的朋友圈,发现她的朋友圈寥寥无几。
有些好奇,便给她发了条微信:你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不会是屏蔽我们了吧?
没过一会儿,就收到了回复:没有的事儿,只是现在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记得以前,几乎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刷到她的生活状态,现在却变得如此安分。
原来事情的导火线是这样的。
她27岁,未婚,工作稳定,自己很享受发朋友圈这种状态,却常惹来非议。
每次发旅行照,七大姑八大姨开始评论:你都这么大了,就知道玩,还不赶紧结婚?
发点生活日记,朋友们就说:不要那么矫情,芝麻点的事也发出来;
分享个综艺节目,会被同事说:怪不得经常要加班,原来是无心工作;
最可怕的是,分享了些糗事,居然被客户说:看来你不够成熟稳重,对接下来的合作有点担忧。
总之,不管她发什么,大家都能扯到别的地方去,而且那些评论仿佛全在告诉她:她发这些就是用来批判的。
久而久之,大喜发朋友圈次数逐渐少,吃过经常发朋友圈的亏,干脆就不发了。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
生而为人,我们都渴望表达,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所有人。
可随着朋友圈好友列表越来越长,你要屏蔽的分组就变得越来越多。
当朋友圈,开始有上司,有同事、客户、同学、爸妈、七大姑八大姨、各路朋友。
这个名叫朋友圈的圈子,逐渐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发朋友圈,纯粹是因为不方便。
在前公司认识一个女孩,她人缘很好,也很特别。
每次部门聚会后,大家陆续把合照发到了朋友圈,唯独她没发;
大家一起加班到很晚,全组齐发朋友圈邀功,她也没发;
老板转发文章,大家都点赞加评论,只有她默不作声。
后来我才知道,她压根不刷朋友圈。
她只喜欢通过直接的接触来了解别人,也只在真实的生活里表达情绪。
她的时间里,没有刷朋友圈,平时要么户外运动,要么在室内看书。
我们常吐槽她:“你这种社交模式,不怕没朋友吗?有啥事儿,大家都不知道,怎么互帮互助?”
她说,社交也不一定需要通过朋友圈维持关系。
即使没有“万能的朋友圈”,我也能找到可以真正帮忙的朋友;
说完,还调侃我们:
看书学习,你不急着汲取知识,而是先发朋友圈,配上书的封面和摘抄;
品尝美食,不想着先尝为快,而是先发朋友圈,附上色香味俱全的摆拍;
出门游玩,你不去真正放松自己,而是先发朋友圈,附上火车票和风景照。
你们在朋友圈学会了假装,呈现出丰富的业余生活,看似强大的社交圈子。
可一旦你们生活真的遇见困难,那些在朋友圈里给你们点赞的人,又能真正帮到你们多少?
正是因为不需要刻意的去伪装朋友圈,所以在人际关系里,她显得格外自信和坦然。
她虽然不关注朋友圈,却在真实的生活里,拥有了更多真正的朋友。
听她说完,我不禁开始自我反省。
看着自己已经超过了一千人微信通讯录,我才意识到绝大多数都是与我毫不相干的人,我们相互点赞,维持着表面的联系。
因为真正的朋友,不只是活跃在朋友圈里,更是会主动关注你的真实情况。
原来,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只是花更多时间用去生活,却从未忽略真正的朋友。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生活,也从不需要向旁人证明什么。
希望我们尽早明白:朋友圈用来看看就好了,自己的生活,与旁人没有半点关系。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实际上,过得不比我们差。
我们不如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比发不发朋友圈更有意义。
蔡康永说:
“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比起在网络社交中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热衷于过自己的生活,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却不会在朋友圈中展现自己。
愿我们不必在朋友圈假装生活,都能找到生活真正的重心,余生学会善待自己。
- END -
* 作者:邓小可,一个正能量的傻白甜,骨子里却住了一只妖精。来源: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每晚让思维充充电,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 主播:安然calm,治愈系女主播,主持人,一个喜欢美文和美食的文艺女青年,亦爱写字、唱歌。公众微信号:安然时光(ID:anranfm66),微博:安然cal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