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加州大学的校董哈立德在旧金山拥有了一座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厦,虽然有点丑,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全玻璃幕墙的大楼。
那时的旧金山,淘金热的余温已经散去,贸易和金融业开始走上前台。像哈立德一样的民营企业家们,支撑着美国年均超过20%的GDP增长率。
哈立德大厦落成那一年,旧金山半岛到北加利福尼亚的跨海大桥被提上了日程。围绕这座大桥,相关地区的政府和居民争论了20年,主要原因是没钱。为了建造这座大桥,当地老百姓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农场和公司,发行了3500万美元债券。
这就是日后美国著名地标:
金门大桥。
这笔债,当地居民直到40年后的1977年才还清。
1977年,王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做技术员,那时候他的头发还很多,手里经常拿着政治经济学的书籍去敲火车。
几天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论坛在广州举办。王石在接受采访时说:
大湾区的发展还是要看年轻人。
旧金山湾区的真正兴旺,是从1939年斯坦福大学的俩学生在车库里搞出惠普电脑开始的。二战中源源不断的订单,催生了硅谷的创业热潮。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总被大家忽视,旧金山湾区那时的房价很低,租售比更低。正是因为之前大搞基建,年轻的创业者们可以选择住在廉价的远郊。
到今天,旧金山湾区的经济奇迹仍然在继续,无数科技企业在这里走向巅峰,人均10万美元的GDP水平让大家提起“湾区”俩字,很难去想别的地方。
王石讲过,年轻人不要急着买房,可以先租:
我44岁才有第一套房。
广东省开始发展的时候,大批的年轻人和王石一样,没有考虑过买房的问题。
那时候,广州刚开始大兴土木搞建设,正在供销社卖猪肉的小青年黄文仔看到了商机,放下屠刀直奔建筑市场,通过钢材贸易两年内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1984年我就过百万了,那时候“万元户”才刚开始出现。
这一年,曾做过洗碗工的广州姑娘翟美卿踏入了家具行业,3年后,刚刚24岁的她成了百万富翁。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翟美卿未来的亲家公李思廉辞去了证券金融分析师的工作,开始在香港与广州两地之间做贸易。
这是一个蓬勃向上、万众创业的时代, 1989年,《财富》全球商业评价体系首次纳入中国企业,但只有中国银行一家上榜。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迎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巅峰时期,作为开放的先锋地带,广东成为了中国商业的地理图腾: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1995年,《财富》杂志发布第一份包含各国企业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只有中国银行、中化集团和中粮集团三家国企上榜。
那时候,钢铁厂车间主任许家印丢掉家乡的铁饭碗来广州淘金;宁波电信局职员丁磊不顾家人的反对也来到了广州。有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更近的上海?丁磊说:
如果广东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拿100块去做生意,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王石有第一套房的时候也是1995年,在这之后,顺德人杨国强携碧桂园进军广州;张劲也创办了雪松控股的前身君华集团;李思廉和他的好基友张力的富力地产几乎推倒了广州的每一根烟囱;马化腾在全城的叮叮当当中创建了腾讯。
旧金山哈立德大厦落成100年后,“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个区域里有接近7000万人口,人均2万美元的GDP,上百所高校,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区域对于年轻人的重视。
最近几天,华为应届生招聘邮件火了,8名应届生在华为最低年薪下限90万,上限200万。任正非说: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今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榜单里,129家企业来自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这其中,有20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而且,民营企业是绝对的主流。
去年排名361的雪松控股,今年上升了60名。莫愁问湾里其他企业高管对雪松的印象是什么,有位高管想了会儿回答说:
像一只顽强的泥鳅。
星球往事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4条评论项夜
回复只要你在我们心里,你就不会死。
濮翠柔
回复没有回忆就去创造回忆,没有道路就去开辟道路。
伏小萱
回复牵着你手的时候,世界属于我。
潘
回复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