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永远属于自己、不会被别人所抢走的:思想和梦想。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于是试着,死死抓紧它们不放。思想于女人而言,就像花朵需要雨露,它毕竟不像容貌,会在久经风霜之后凋残。而梦想,它始终是我的信仰,一个人若想要找到自己的信仰,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梦想的实质,就是心底曾经被冷落过的渴望,当有一天,我们有能力把它捡起来,又怎么会,再次放手呢?
临行的那一刻,在心里,依然觉得最对不住的那个人,是爱人。他曾经因为我们始终无法相交的观念而引发唇齿间的暴风骤雨,但我在那一刻,始终很坚定自己的立场,我不能放弃那些埋藏在心中的梦想,更不愿意停下前行的脚步。直到今天上了梁老师的国学课,才又加深了对这种自私的惭愧感。过去的这么些年,我始终不停的给自己的生活钉着十字架,甚至不曾发觉这种隐形的错误已经把麻烦带进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懂得被认可、被需要、被理解,那么终有一天,我也会像耶稣一样,把自己钉在自己搭建的十字架上,荒度了这些年苦苦修行的,不全面的人生。
课堂中讲到:关于求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试图颠覆知识改变命运的古训。其中弟子规里有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现实中,包括中国的教育早就把这一规律用反,在大部分父母的眼里,学文,是成长中首当其冲的事情,用物理化取代了忠孝悌义。当然,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他们的错误也同样是我们自身的错误。能认识到这一错误,则说明我们错得还不太离谱。我们虽然常常把做人挂在嘴边,但也常常把做事放在做人之前。学文的人,总是没有时间去理解孝、悌、谨、信、爱的作用,而站在他身后的人,也在无意识的被迫接受这种现实。相反,只要把前面五者学会,我们却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学文。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原来权衡之下,懂得感恩与爱人之人,才是最终的搏学。
再来说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以前一直无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曾透过字面意思,认定它是有冲突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提倡我们奉献。当你愿意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已经为自己的无为埋下了种子,一种没有交易概念的付出,所得到的回报是无限量的。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不争,世人谁能与我争”的淡然心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磁场,当你向善的念头和别人投射出来的磁场相同时,那它就会形成一种力量,凝聚我们的精神,启发我们的财富,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我们命运的走势。
当然,我所能领悟的,毕竟只是皮毛,真正的修行,是从别人的言传身教与自己的潜思默想得到共鸣时开始的。比如易经里对字的分解,分水与因果轮回之间的互通,听着其实是相当精彩的。比如说:慧。其中就提到,每个人其实都是有智慧的,只要把心上面那点迷惑扫尽,才能把智慧运用自如。而心里面影响着“慧”的东西,除了贪念、抱怨、嫉妒、还有邪念。所以如今的大公司,为何都已经树立了自己的文化理念,更多的人,会选择听国学,用弟子规的理论来治理自己的企业,也用孝经来提醒自己:父母是我们的根,只有把根浇灌好了,我们才有可能长成苍天大树。而树的开枝散叶,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抚助别人的成长。都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如果你是不虔诚的付出爱,那在得到名的同时,神明就有权剥夺你身边的伪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乱史,那中国的国学绝对可以称之为国之精髓、学无止境、悟至高深。一个人最终的财富,体现在他的心脏上。所以生活总还是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过程。每一部国学之间都会有相通的地方,像大自然的生物链,永远都是在教会你如何修身、齐家,从而治国、平天下。当然,对于安稳现世里的我们来说,我们的天下,就是掌控好自己,很多时候,不给别人带来伤害,就是最好的善良。原来善是不需要宣传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身就已经解释了一个人的作为。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高度,看身边的朋友就是很好的反照。如果你想要让后代优秀,那也必先完善自己。有句话说:当复印机复出来的东西有瑕疵,你应该改原件还是改复印件呢?这样淡然的点拔,真是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学习的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以前永远只负责听,如今也懂得把内心的思路表达出来,原来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优秀,只是大部分人无意间隐藏了那份优秀。当然,启开智慧总归需要钥匙,当我结识了这群人,走上“泛爱众而亲仁”的道路,那我相信,我的配匙之路,不会太漫长了。虽然我还做不到留半年的时间工作,再留半年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但起码我很甘愿去给根施肥、给同行的人带去欢笑、给逆境中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就算我读不透弟子规,起码也可以做到:心中有佛,看到的便是佛。不能奢求尽善尽美,但也要尽可能去完善。
别看学得太多,其实依旧思路清晰:让自己身心都健康,也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健康;让自己生活得快乐,也让别人分享到你的快乐;让自己的思想富有,也让别人跟着你一块富有。所有东西,都在用复杂的方式,教会我们最简单的道理。
所以,出行不一定是为了看风景,也不一定就是放纵似的游离于陌生的人群。去到一个地方,相识了一些人,哪怕只想明白一个道理,都是不虚此行的。像我此行则是:听到了想听的、看到了想看的、说到了想说的、吃到了想吃的。这样的旅行,即使是匆忙,也回味无穷。谁叫那两样属于自己的东西,分毫不差的躺在自己的大脑里。思想与梦想,这回算是知行合一了。
学习是快乐的,被学习也是快乐的。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人,那便离佛不远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