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这两年,各单位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尤其是阅读方面。

大一点的单位搞个独立图书馆,小一点的单位则搞图书角,京东提供专属采购通道,各单位直接提交图书目录就可以送货上门了,不用付款,统一结算。

只是,采购价格比京东零售略贵。

没办法,人家是招标渠道。

光有书不行,还要读,否则容易被扣个帽子,搞形式主义。

光读还不行,还要交流。

小单位,自己搞读书会,大家分享一下读书心得,大单位呢?则要搞大一点的读书会,类似公开课,要邀请作家来搞座谈会……

小作家还不行。

必须是大的,全国知名的,获过茅盾文学奖的。

需要出场费咋办?

没事,读书会找个企业协办就是了。

作家出场费又不贵,连吃带喝,5万块钱上天了,莫言在春风得意的日子里,最高也不过是18万一天,中国不就一个莫言嘛!

现在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没法看了,多是垃圾,是不是中国没有好作家了?

也不是!

而是,评奖系统太烂了,基本就是圈子游戏,在作家圈里,什么人叫新人?徐则臣就算新人,徐则臣是1978年的,就算里面的新生代,至于说80后?我貌似一个都不认识,作家里,60后都算年轻的,普遍是50后、40后。

新人很难打入这个圈子,获奖更难,除非是作品真的出类拔萃,呼声很高,如《主角》、《繁花》,这都算是好书,在作家陈彦的《主角》获奖前,我签过他的《装台》,实事求是的讲,签的不情愿,因为对于我们书店而言,我们销售全靠噱头,再烂的书,例如刘玉民的《骚动之秋》、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可读性几乎为0,但是获了茅盾文学奖,那么消费市场依然认可,毕竟我们主要面向收藏市场、礼品市场。

我签的那批《装台》,一直都卖不了,作家签的还很用心,每本还给写句话,结果成了库存,让我摆办公室后的书架上了,当装饰品去了,陈彦获了茅盾文学奖后,有人找过陈彦的《主角》,我给科普,陈彦写的《装台》才是最好的,那为什么《主角》获奖了而《装台》没有呢?

这里面涉及到了评奖规则,每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命运,它的出版时机也很重要,就是看你恰好遇到了谁,倘若你遇到了《一句顶一万句》、《尘埃落定》、《长恨歌》……

那也没办法。

那怎么办?

过上几年,一般会弥补型的发奖,例如李佩甫的代表作是《羊的门》,结果没获奖,那咋办?你当了一辈子大作家了,肯定要给你个终身成就奖,也就是茅盾文学奖,把《生命册》给评上吧,实事求是的讲,《生命册》写的真一般,离《羊的门》差了十万八千里。

类似的情况很多,例如刘醒龙获奖作品是《天行者》,他真正的好作品是《圣天门口》。

我为什么对这些情况比较熟悉?

因为,这些书我都签过N遍了,签之前我会读,读了会跟作家交流,也会交流到之前一些作品,当然也会探讨,那部作品为什么没获奖,为什么这部作品获奖了?

拿县里的公务员做个类比,就是他40岁的时候,没提拔他当局长,他在副局长的位置熬到了退休,临退休,给他办了个正科,好了,你可以退休了,人家问,你退休前是什么级别?

正科!

按照道理讲,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王安忆,每部作品都可以秒杀大部分茅盾文学奖,能否他们写一部给一部?

我已经说了,这个东西类似终身成就奖,得一次就行了,要照顾照顾其他兄弟,名气你有了,财富你有了,你还跟我们争这个破头衔,关键是你也有过了,放过我们吧,于是,茅盾文学奖就成了大人给小孩发糖的游戏……

有天,听说《装台》这部电视剧火了,我身后书架上的签名书又被一扫而空,过去50元一册卖不了,因为电视剧的缘故,300元一册也能卖光,跟股票差不多,需要热点,需要风口。

作家这个圈子很有意思,外围的人对他们已经不那么虔诚了,但是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以及传统社交圈中,依然是贵族范,毕竟传统作家多在体制内,最差也是个厅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该有的架子依然有。

企业家出钱,把他们请来。

就跟供祖宗一样。

宋作家要到烟台去讲座。

也是读书会系列。

是一位很年轻的企业家邀请的,在烟台,年轻企业家有个小圈子,可以理解为企二代或企三代,就是他们的父辈或爷辈为本土企业家,必须是有名有号的,例如各个区县纳税TOP5,他们组成了一个圈子,大部分都有上市公司或参股了上市公司,听起来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群飞扬跋扈的年轻人?

恰好相反,出奇的低调、内敛、有品!

他们的人脉资源非常的广,怎么找作家?直接找到了作协老巢,然后作协那边又根据对口需求来给推荐,给拟了一个名单,让选,最终选中了宋作家,为什么选中宋作家呢?

宋作家来自上海,还在高校任教!

相比多数是农民出身的作家群体而言,教授就是鹤立鸡群,最好的噱头!

宋作家属于那种很小资的上海人,有点窦文涛的感觉,就是一看就像搞学问的,秋天就开始围围巾,提个牛皮公文包,看到他总有穿越感,这是民国来的?

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不算很喜欢他,太娘,什么都算的明明白白,据他女朋友讲,所谓的女朋友就是好朋友,家是江苏的,年龄跟他差不多,50多岁,粉丝转化而成的,挺有钱的一个女人,彼此都有家庭,她跟我讲,他给她买过什么东西都记账,就是你的我的,分的很清楚,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喜欢光着屁股写文章……

咋什么都跟我讲?

她跟着他认识我以后,就跟我好了,因为她发现她作为江南女子跟上海男人太像了,就是什么都算的太明白,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性格的,突然遇到懂懂这样的北方人才发现,人家活的才通透,什么都不在意,什么你的我的。

我一想,宋作家战斗过的地方,我不能再去了,所以我跟他女朋友一直都客客气气,很是正人君子。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不管男作家还是女作家,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骚种,哪怕长的跟余秀华似的,也四处约男人,你以为余秀华写的那些骚事都是自己想的?不是,都是亲身经历,甚至裤子都还没穿上,突然有了灵感,急忙找笔记录下来。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第一次签宋作家的书,签了1000册,一本没有销量的散文,算是我帮他,我去他家,与我想象的不一样,我总觉得像宋作家这个穿着打扮,应该住城堡才对,去了家里才发现,很普通的上海家庭,楼道里竟然也停放着自行车……

那时,他送了我个礼物,一个云南的民族手提袋,杨丽萍出品的,给我介绍了老半天,后来我在闲鱼上卖的时候,发现淘宝上才卖100来块钱,让我50块钱卖了。

宋作家要来烟台,是他女朋友告诉我的,我急忙联系了他,再怎么说,也是到山东了,好客山东可不是闹着玩的,咱怎么也要招呼招呼。

这时,我跟宋作家已经关系很好了,已经合作过多次了,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价钱了,甚至可以讨价还价了,完全是生意伙伴了,怎么叫关系好?

有合作才叫真好!

在上海的众多作家里,他排不进我合作目标的TOP3,例如王安忆、金宇澄、余秋雨,这都是硬通货,但是,不能否认宋作家有真本事,你这么想,毕竟,上海那个地方,要想在文化圈站住脚还是需要两把刷子的,当然,上海作家圈里真正的头号只会是王安忆,我去复旦找王安忆签书,她还很心疼,意思是你签了要是卖不了多不好?

我心想,就如《长恨歌》这样的书,你给我签1万册,我瞬间就卖了。

只是我很心疼,觉得浪费她时间,她还要给学生上课,她签名很用心,一笔一画的,写上日期,找她签名的多是复旦的学生。

 

2009年、2010年,我做余秋雨的比较多,那时大家还是很喜欢他的风格,余秋雨写字也的确好看,只是跟宋作家有点类似,太娘……

要说我喜欢的风格?

我还是喜欢王朔系列,就是大大咧咧,你送他个茅盾文学奖他接着给扔门外,不要,贵贱不要!

这类作家有个特点,可能名气不大,但是铁杆粉丝很多,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就有一种豪迈感,说的形象一点,就是韩磊,唱歌的那个。

有年,我带了一个东北王朔,年龄不小,名气不大,但是作品销量很好,粉丝也很多,属于那种很接地气的类型,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很像孔庆东。

动不动就骂人。

那年,我带队去荷兰,他也去了,我们白天去参观世界闻名的SEX博物馆,其中有个古铜色的聚宝盆,周围一圈全是大JJ,他来一句,这应该叫聚屌盆。

那时,屌丝这个词还没出现。

屌是敏感词。

我在文章里没敢写……(百度应该能搜到图)

因为同是北方人,关键是呢,又都比较痞,所以他跟我关系很好,特别是自由活动时,几乎跟我屁股后面寸步不离,因为我会说英语,他不会,哑巴英语的根本是什么?

是听力不行。

其实,没有人是哑巴英语。

根本是,我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对于英语学习,我和媳妇分歧很大,我媳妇前几年还去全职学习英语,原因是她觉得未来可能会移民,特别是前些年,有钱人貌似都有移民心,这两年,貌似很少有人提这个概念了,中国崛起速度太快了。

我认为,没必要学。

为什么?

今天,所到之处,皆有中国人。

我之前经常带队出国,我发现大家往往会做两个准备,一是带着筷子,怕刀叉用不习惯。二是带着翻译设备。

我给他们科普,我们这趟行程,从出发到回来,你没有一次能用到刀叉的机会,因为我们全程都是中餐,都有筷子,跟在家里一样。另外,全程你没有说英语的机会,无论我们是购物还是游玩,都是中国人,迪拜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里面每个柜台都有中国姑娘。

我们现在是买方市场。

用不到英语。

你看一点就行了,中国出境游的主力军是夕阳红,退休的老头老太,他们会说英语吗?

中文都认不全。

你见谁被丢在国外了?

都安全回来了。

只要你会基本的英语单词+语调+口语,你能跟任一部落的人进行交流,上次在迪拜我们拼车遇到了一位英国黑人,他是位外科医生,我们俩聊了一下午,聊中国,聊足球,他喜欢梅西,还去现场看了不少比赛,给我看他拍的照片。

跟老外交流很简单。

是大家把事情想复杂了。

但是,有一类人是需要把英语学好的,就是你的家庭财富和位置足够高,例如我们是国内自由族,你呢,是国际自由族,全世界为家,那么你需要拥有这项基本技能,至于我们普通人?

我更建议把精力用于中文学习上,因为你中文好了,写作好了,也许一不小心能有很多粉丝呢,对不?!

那么,是不是英语好了可以看原版的外文小说?

这更是个荒谬的理由。

可以这么说吧,非翻译级的英语水平,都不该看外文原著,为什么?

一个中文说的很溜的老外,他读莫言的小说,能读懂什么意思吗?能懂高密方言吗?能懂很隐晦的暗示吗?

他读不懂,即便读,也容易读反了。

而翻译家是什么?

他既精通中国文学,又懂高密方言,还去高密生活了一段时间,实地走访了,然后他又精通英文写作,那么他才可以把莫言的作品翻译的很好。

翻译,不是句子直译,甚至不是段落直译,准确的讲,是对整部作品进行翻写,大开大合式的,为什么那些经典名著每隔十年就有新的翻译家来重新翻译?

就是翻译在进步。

初期的翻译,多是段落直译,你甚至可以买原著一句一句的照着读。

例如天才翻译家,李继宏,他已经是大开大合式的翻译了,你若是试图一段一段的对着读,发现读不了。

村上春树那些优美的句子,你以为是直译过来的?

不是,其实是翻译家,翻写的!

所以,什么版的名著最适合读?

翻译版里的最新版。

不要觉得自己英语挺专业的,非要自己啃,这就仿佛美国大学生学了八年中文,要自读《红楼梦》……

我对英语的态度,特别是孩子学英语,我的观点很简单,校内学的足够用了,中文在崛起,你只懂中文对你未来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只要你别太笨,正常读完高中,你的词汇量走遍世界也够用,看个说明书也没问题。

至于说你朝学术方面发展。

那是另外一回事。

两类人对英语最重视。

一类,父母本身没文化,贵族化了英语技能,例如我媳妇,她为什么非要学英语?就是因为她觉得人家会说英语,好牛B

二类,父母本身有高度,国际化视野。

大部分,都不属于这两类。

若是嫁老外呢?是不是对英语要求很高,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嫁给老外的妹子,应该说是接触过他们俩人,她和她老公,她英语就算说的很好的,在新加坡留学四年,我发现,他们日常沟通也很表面,完全达不到母语的那种自然顺畅,就是她在表达一些事情时,依然会卡顿,需要思考,当时我就在想,他们的交流其实是有不可逾越的沟壑,就是没法真正意义的谈心,因为他们的词汇量是不对等的。

继续说聚屌盆的东北王朔,我们晚上住在郊外,比较便宜,这些酒店都是庄园式的,土房子,应该说是茅草房,一个个跟蘑菇似的,一个蘑菇一个房间,外面有个大大的围墙,晚饭时,他问我,要不要去爽一把?

我说,不行,我不知道路。

他说,我拿了名片。

去过的朋友肯定知道,聚屌盆周围有不少橱窗女郎,那都是职业的,还会发名片,传言有的还会讲中文:发票,发票。

他游说我:你怎么证明你出过国?!你体验过你才能说服自己,的确出过国。

我拒绝了他。

他的意思是若是我愿意陪着他,他请我。

我也拒绝了。

其实,我是想推荐给他另外一种,当时我写过,叫CALL GIRL,都是正经人,例如医生、教师、服务员、工程师,什么样的都有,根据年龄、职业、学历,也分三六九等,可以全程陪着你,上次我们是从德国到芬兰自驾游,大家每人找了一个,这些人普遍也有家庭,老公也是支持的,只是一份兼职而已,也分级别,有的是需要睡觉,有的只是心灵陪伴,到了一站,她会去烧水,帮你洗一洗衣服,会用热水把马桶垫消消毒,陪你聊聊风土人情,我发现男人出门就喜欢找女人,这是我带队无数次的总结,就是再好的男人一旦有机会能找女人,不会放过的,除非真的不行了,我们总是说赚钱是一种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其实男人偷不偷腥的本质也是性能力,只要有性能力,他就时刻热泪盈眶。

我不大爱找,应该也没找过,所以他们让我选,我不想选,但是呢,我不选呢,他们又觉得我假正经,我就选了一个低级别的,年龄大的、学历高的、丁克家庭的,当时我找的那个是外科医生,她还问我是不是肋骨外翻,我从来没发现这个问题,从她问了以后,我每次照镜子都发现我有这个问题……

其实没啥意思,皮肤上全是斑点,有点类似老年斑。

我选的是灵魂伴侣,NO KISS,NO FUCK

写跑题了,我推荐给王朔这个服务,我们又联系地接帮我们找,地接说这个东西都是需要提前很久预约的,来不了,至少今天来不了,而王朔已经憋的眼珠都疼了,等不及,他想去找橱窗系列。

次日,我在餐厅吃早餐,外国的餐厅,再破再旧也很有情调,讲究仪式感,钢琴少不了,有位老者穿着正装在弹琴,王朔端着盘子过来了,满面春光,坐下就来了一句:昨晚我去了,真好……

我问,你怎么去的?

他说,打车去的。

也就是说,一个连ABCD都分不清的东北老头,独自一人出了门,打了车,去HAPPY了一圈,又打车回来了,什么语言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

给我看了他拍的照片。

感觉是亚裔面孔。

我问,中国女孩?

他说,串串,说是她妈是韩国人,她爸是加拿大人。

我问,你怎么知道的?

他说,草,前台姑娘是齐齐哈尔的,一口一个哥叫着,说,我给你整的明白的……

东北王朔这个类型的作家,我也很喜欢,就是真性情,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无所禁忌,很受粉丝喜欢,当然这些事他是不会写的,写也是主人公干的,不是他自己干的。

回国时,我们俩挨着,要飞十多个小时,给我聊了一路,给我讲,曾经想过要挑战一下自己,找个小黑,结果真点了以后又后悔了,总觉得黑不溜秋的太吓人,还是找个正经点的吧,那些洋女人呢?又觉得人高马大,自己骑不了,最终选了一个亚洲面孔的。

这些男人,都是不缺女人的,毕竟女人最容易迷恋两类男人,一类是当兵的,一类是写诗的。

性资源对于这些人而言,都是过剩资源。

甚至,需要躲。

有些时候,可能也不是憋的难受,只是想证明自己去过荷兰,2019年我去东北玩耍,他非让我过去坐坐,他在那边做了一个农业旅游项目,主要产品是冰酒,卖的也不好,主要是这个项目一直想转让,项目是做了很多年了,前期投入也很大,只是股东们身份都太敏感,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大家就想把整个项目转让出去,别到时成了炸弹,至于赚钱还是亏本,也无所谓了……

地块特别好,靠近风景区。

王朔带我去转了一圈,请我去吃小野鸡炖蘑菇,老嫂子一步不离,俩人很恩爱,就是王朔对嫂子,那是真的好,不是装出来的,就是很心疼的感觉,那么,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又怎么能说的过去呢?

作家,普遍是分裂式的,对外一个样,对内一个样。

他会用统一的答案来敷衍自己:寻找素材!

对嫂子真的好,其中谈到了岳母,说岳母走的时候,是他去火化的,把骨头一块一块给拣出来,因为常年吃药,骨头都发黑,说岳母走了,自己难过了好久,跟自己的妈一样……

俨然两个人。

老嫂子讲了王朔去伊犁采风,俩人搭人家牧民家的车,住人家的帐篷之类的,我问嫂子,有没有女粉丝要嫁给他?

嫂子说,就他?谁要,我给陪送上嫁妆!

王朔还有一点挺牛B的,很博学,是真博学,欧洲雕塑特别多,他认识很多,跟我讲,这个是谁,有什么典故,谁是谁的情人,谁因为什么而死,跟作家一起旅游很有意思,他们对风景没有太大兴趣,喜欢体验类的、展示类的、人文类的。

又写跑题了,我是想写宋作家的。

宋作家到了烟台,也是好酒好肉的招呼,全程五星,不仅仅是五星吧,年轻的企业家还把他邀请到家里,共进晚餐,让一家老小跟作家合个影,让作家给签几本书。

问宋作家有什么想去的地方?

宋作家说要去刘公岛看看甲午战争遗址。

晚上,待宋作家回酒店了,我去大堂找他,怪不得女朋友没来,原来携夫人一起,夫人很年轻,就是有相应的年龄,但是打扮的很有气质,感觉像刘嘉玲,穿了一身旗袍,单纯从气质而言,我觉得女朋友不如夫人更匹配,女朋友有些时尚,而夫人有些古典,跟窦文涛的风格也更搭,上次我去他家时只见过合影,没见过本人,没想到这么好,也使我产生了另外一点错觉,若是在山东,一家人这个衣品,怎么也要住别墅,而很难想象,他们住的房子很普通,很老,楼道里还有自行车。

当然,那是上海!

跟宋作家聊了两个小时,谈了谈文学之类的,主要是谈了他一本新书,写上海老巷子的,说到时候一起卖卖……

我呢,看着吊儿郎当的,其实对作家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一卖就是几千册,你知道一本书首印才多少吗?

三五千册!

他让第二天去听听他的讲座,中午一起吃个饭,可否?

我说,讲座一定要听,饭就不了,你们都是重要的大人物,我不能瞎掺和。

他说,哪什么大人物,都是好朋友。

次日,我去的比较早。

他在跟主持人交流出场方式,看到了我,急忙招呼,介绍了一下我,主持人是报社的,有点像费翔,个头很高,身边有个小姐姐,挺端庄的,我看着很面熟,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宋作家特意安排:中午留着董老师一起吃饭。

端庄也是报社的,费翔和宋作家登台后,我们就坐一起了,端庄问了我一句:董老师,您也是从上海来的吗?

我说,我是咱山东的,我从临沂来的。

她说,看你很面熟。

我说,是呢,我也觉得是。

她问,董老师,您平时写些什么题材的?

我说,杂文。

她说,加个微信,我拜读一下。

加了以后,她发了个名片给我,名字+电话……

我一看。

我突然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曲师毕业的?

她说,本科是。

我说,我叫董俊峰,有印象不?

……

我们俩不仅仅是校友,还是系友,不仅仅是系友,还是同班同学,那BUG就来了,一个班的,咋可能见了面不认识呢?

一,接近20年没见了。

二,我们班应该是全国最大的班,100多人,而且我们是教宿分离的,就是除了上课时间,不在一起,上课也是使用阶梯教室,不是跟大家似的有同桌之类的。

还有一点,当时我们是新校区,学校也没有派足够的老师过去,辅导员就是系主任兼任,班长基本就是辅导员的角色,一周只上几节课,直接放了羊。

这些年,偶尔我遇到大学同学,我问他们,还能记起几个同学?

一般,也就是能数个十个八个的。

印象,都模糊了。

激动不知道说什么了,光握手握了好几分钟,她说,咱班那个谁,总是提起你,只是对不上号。

我说,这回对上了。

欲知后事如何……


b0baDDDD-b0b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