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学历史》前三节

序言:

为什么要写历史系列?

是因为喜欢历史?

不是。

相反,我是理科生,对历史几乎一窍不通,标准史盲。

甚至……

我写的这些人物,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认识”,包括做我“嘉宾”的张良先生,我都是第一次听说,我以为鸿门宴就是项羽跟刘邦的故事,没想到幕后还有这么一号人物,所以众读者批判我不懂历史之类的,我都接受,因为我真不懂。

我是标准的,现学现卖。

那么,一个理科生为什么突然想写历史题材呢?

前段时间,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去爬天台山,一路上,他们在聊徐霞客,在聊隋代古刹,在聊京杭大运河,聊的津津有味,我在旁边插不上话,更郁闷的是,我竟然都不知道隋朝在前还是唐朝在前,我这么“博学”的人竟然有文盲的一面?

我就弱弱地问了队友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倘若我以后想当一名职业写手,有没有必要恶补一下历史知识?你们聊的这些常识性的话题,在我眼里就是天书一般,云里雾里。

他们一致认为,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写手,未必通晓历史,但是至少要理顺整个中华史的演变,秦朝以后是什么朝,一代一代是怎么交迭的,相关历史典故是怎么个来龙去脉,例如鸿门宴到底是谁要杀谁?

于是,我把学习历史纳入了日程。

我的学习目标不高,就三点:

第一、理顺朝代更迭顺序。

第二、熟悉各朝核心大事。

第三、学习相关人文典故。

至于说,探寻历史真相?咱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野心。

无巧不成书,我搜集学习资料时,无意发现了一位历史达人的总结,他罗列了40位历史人物,首尾相连正好是从秦朝到新中国,前后2000多年,我如获珍宝,仿佛是无意瞥见了《葵花宝典》的目录,那我就照着这个目录练。

欲速则不达,我每周练一小节。

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学来的,新鲜加工的。

我真正的目的,是以写代学。

那么,什么人适合读我的这个历史系列呢?

跟我一样,对历史一窍不通的人,通过我的这个系列,就如同看小人书一般,对历史框架有个大体的了解,仅此而已。

001(张良)

去爬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导游说,地藏王菩萨原名金乔觉,是韩国人,贵族出身,早年曾来大唐留学,后来坐船来到中国,潜入九华山修行,一心向佛。

同行队友调侃了一句:韩国欧巴都喜欢往中国跑呀?那个张良不也是韩国贵族吗?

我弱弱地给科普了一下,张良的那个韩国不在朝鲜半岛,而在河南境内,是秦始皇时期的诸侯国,后来被秦始皇给灭了,张良的确是贵族出身,他爷他爹都是韩国宰相,甚至有世袭的感觉,若不是被秦始皇给灭了国,张良应该也接班做宰相了,他参加起义军的初衷就是匡扶韩室,后来发现大势已去且韩王实在烂泥扶不上墙,才傍了刘邦这条大腿。

张良墓在哪?争议比较大,全国各地都有,但是生在哪,争议不大,目前比较确切的是河南平顶山郏县张店村,有个硕大的牌子:张良故里。

前段时间我们刚骑车去过那里。

算半个景区。

人气不旺,看门的大爷愤愤不平:要说底蕴,北京才多少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是要看河南……

嫌游客不识货!

白天听大爷叨叨了张良的丰功伟绩,晚上,就梦到了张良,还活着。

我约张良到星巴克坐了坐,聊了聊天……

我说,我上午刚去过你家,张良故里。

他说,不应该叫故里。

我问,为什么?

他说,你看莫言高密老家的房子叫莫言旧居,为什么不叫故里?因为他还活着,同理,我也还活着,所以应该叫张良旧居。

我说,我有个疑惑,当时抗秦起义军声势浩荡,项羽是起义军联盟盟主,而刘邦只是联盟之一,你为什么不选择项羽而是选择刘邦呢?你跟项羽他叔又是老铁,能走后门。

他说,倘若你是个守门员,天赋很好,初出茅庐,你是在山东泰山队打主力门将呢,还是去欧洲豪门打第三门将?第三门将的意思就是一年都未必有上场的机会。

我说,肯定选泰山队,先积累比赛经验。

他说,谋士这个职业的处境,类似守门员,球队主力门将不出伤病你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当时项羽身边有范增了,那是只老狐狸,比我年龄大,比我有经验,我若是投奔了项羽,必然活在范增的阴影之下。而老邦呢?是弱势,还处于招兵买马阶段,也有称王的心,我觉得不如选择他,至少能打上主力。

我问,你平时都喊刘邦老邦?

他说,私下里这么喊,正规场合也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问,你刺杀秦始皇的经历是真是假?

他说,咱就是干策划的,你找工作,你得先弄点工作履历啥的,要有江湖威望,我就编了两个故事,一是我带着大力士去扔铁锤刺杀秦始皇,然后成功逃跑了,这个你用脑子想想,可能吗?秦始皇身边有弓箭手有骑兵,你看奥运会铅球纪录就知道了,我们最远也就是离100米,这么近,上哪跑?但是我必须要编这个故事,显得咱很神勇。二是我说我精通兵法,兵法这玩意必须要有传承,有门派,我觉得最牛B的门派是神仙派,于是我就编了一个故事,有天我走路遇到了个白胡子老头,那老头故意把鞋扔桥下了,让我给捡上来,我给捡上来后,他非让我给穿上,我又给穿上了,他觉得我心地善良、孺子可教,约我五更天来桥头相会,传授给了我兵法秘诀:叫《太公兵法》,老头叫黄石公。

我问,他们没怀疑过吗?

他说,你不知道,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迷信,出去打仗都先占卜一下,你说白胡子老头,他们真信,前些年的李开复、唐骏,都学的我这一招。

我说,多亏你们那时没有方舟子。

他说,我也挺讨厌方舟子的,你看新闻没?肖传国雇人拿锤去袭击方舟子,这是肖传国向我致敬,我不是编了个锤袭秦始皇的故事嘛!

我问,你现在复盘一下,项羽走错了哪步棋从而输掉了天下?

他说,他错估了老邦,他觉得老邦是自己的小兄弟,一切听自己的,虽然老邦先攻进了咸阳,但是也不敢贸然称王,而是跟项羽说,我无心跟老大争,我只是帮着暂管,老大您需要,我随时奉还,所以项羽没觉得老邦敢跟自己叫板。而范增看的很明白,他觉得一定要杀老邦,否则老邦会是竞争对手,未必影响项羽称王,但是肯定会是绊脚石,项羽这个人又要面子,觉得大丈夫怎么能设计杀好盟友呢?传出去怎么办?万一再让人写到史书里,把我西楚霸王写成黑的,就在“鸿门宴”上放了老邦。

我说,历史书上不是说是你们在项羽叔叔的帮助下逃跑的吗?

他说,那是书上瞎编的,项羽的叔叔跟我关系再好,也不至于胳膊肘往外拐,毕竟他也姓项!依项羽的实力,想杀老邦,我们绝对跑不了,当时整个大权、主动都掌握在项羽手里,是项羽手软了,1945年,老蒋喊教员见面,不也是类似的情形吗?老蒋想杀能杀不了吗?肯定也有人给老蒋类似的建议,但是为什么老蒋没杀?他也要考虑影响问题,兄弟俩刚联手完成了抗日,你接着把小兄弟宰了?

我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他说,教员就是老邦再世,完全相似的路径。

我问,鸿门宴上,你们聊的啥?

他说,老邦就是赶紧表达忠心,跟项羽说,老大,我没二心。项羽也半开玩笑的说,咱兄弟俩,又是江苏老表,咱刚把秦朝给灭了,若是咱兄弟俩再打起来,让世人看笑话。老邦说,老大,你这说的啥?我对老大绝对忠诚,来,我敬老大三杯酒,我干了,您随意。

我问,项羽咋这么容易相信刘邦?

他说,项羽还是太年轻,三十岁不到,老邦比项羽大二十四岁,人越老越会装,当时看懂心思的只有范增,范增跟老邦是同龄人,知道他肚子里想的什么,只可惜项羽没听范增的,要面子,要义气。

我问,你觉得刘邦有运气的成分吗?

他说,除了王思聪这种,任何人的成功都具有偶然性,运气是主要成分,我活了两千多年,就领悟了三个字:摊上了。

我说,后来刘邦不是定都洛阳了吗?为什么又去了长安?

他说,是我建议的,建国初期,总有人会蠢蠢欲动,洛阳当时是世界中心,但是不利于防守,而长安有,有秦岭与黄河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所以西汉其实是有两个都城,前期洛阳,后来长安。

我问,为什么功成名就时,你选择急流勇退?你们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貌似就你自己全身而退了。

他说,我又没带兵打过仗,只是个顾问,没出过什么大力,那个年代不怎么尊重脑力劳动者,还有就是我加入团队比较晚,我加入时已经快打到咸阳了,我不可能跟他们比战功,这一点咱很有数,所以老邦说要给封侯,我客气了一下,说不要了,他借机当真不给了,怕我反悔,到处给我戴高帽,他逢人就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我。你说,要是你,跟着阿里巴巴一起创业的,眼看上市了,老大要给兄弟们分股份了,你突然站出来说你不要了?你不是傻逼吗?!老邦到处跟记者说,你看我们家张良觉悟多高,天下第一谋士,半壁江山是他打下来的,要不是他的谋略,我在鸿门宴上就被砍头了,到了论功行赏时呢?这哥们死活什么都不要,你说这觉悟,这胸襟……我哪是不要?是他娘的不给!

我说,所以你离开了刘邦。

他说,不给我封地,不给我官衔,我留那干什么?你见过哪个省长主动辞职?权力这玩意,就没有急流勇退这一说,只要沾上一辈子都戒不掉,今天没有的现象古代也没有,因为人性没变过,说一个人给他官当他都不要,他脑子进水了?!

我说,不是传言也给了你万户侯吗?

他说,那都是书上瞎掰,你看看地图,给我的封地在哪?就是微山湖上的一个小岛,都没有虞姬腚大,连百户人家都没有,我连个村长都不如,后来一涨水直接淹到湖底了。

我说,说明刘邦这哥们口是心非。

他说,人呐,你不能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若是他真把我当第一谋士,为什么不让我做宰相?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个顾问专员罢了。假如你跟着教员打天下,你是核心谋士,新中国成立后,安排你去山旮旯里当镇长?他舍得吗?你愿意吗?若是真这么安排?说明,你在他眼里啥都不是,可能后人为了惋惜你,给你冠上很多虚名,说你高风亮节,说你急流勇退,说你一心想修行成仙成佛,那都是扯淡,咱打仗为了啥?!

我问,为什么你离开刘邦以后的关于你的记载就很少了?

他说,说明一点,被边缘化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死了,历史只记录主流群体,不会记录边缘人的,不会关心他的生死,他可能死的悄无声息,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死在了哪里,乃至各地都争他的墓地……

我问,项羽那女人漂亮不?

他说,绝对漂亮。

我问,跟范冰冰似的?

他说,有点像刘亦菲。

我问,四面楚歌之类的,都是真的吗?

他说,那时打仗,当兵的都是农民,连字都不认识,还唱外国歌?那都是后来人自己想象的,就是被围歼了,有点像后来的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怎么死的项羽就是怎么死的。

我问,项羽死的时候多大?

他说,30岁,整。

我说,太年轻了。

他说,我们那个年代,30岁相当于今天50岁左右,一般36岁就开始自称老夫了,毕竟吃的不好,医疗条件也差。

我问,项羽就虞姬一个女人吗?打仗也带着?

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但凡是稍微有点本事的,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都是妻妾成群,后来人为了英雄配美人编的霸王别姬的故事,一个成大事的人,不可能在女人身上磨磨唧唧,更不可能带着上战场。

我问,陈胜吴广为什么没笑到最后?

他说,第一、时期有点早,是萌芽状态,老百姓还不敢积极参与。第二、俩人都是农民,除了胆子大,啥本事没有,倒是喜欢玩女人。

我问,你是不是很早就预料到韩信与萧何没有好下场?

他说,这倒没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吧,若是当时老邦也给我封官,我可能跟他们俩下场差不多,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形势每天都在变化,这东西就跟夫妻俩离婚是一回事,当年他们也是深爱过的,只是现在想掐死彼此了。

我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少保了命,后人还升华了你,说你是整个秦汉交替时期第二大人生赢家,第一赢家是刘邦。

他说,操,我赢了个毛?!

我问,你们那个年代,是不是编一些神奇履历很有用?

他说,非常有用,老百姓都没啥文化,普遍相信有“天意”的存在,所以需要用心去编这个天意,例如鱼肚藏书,吃鱼吃出了纸条:陈胜王,初期陈胜吴广就是靠这个忽悠起来的人气。

我问,你之后的晚辈,有没有人靠这些噱头出名的?

他说,有啊,李广啊,说是一箭射石头里了,吓得匈奴屁滚尿流……

我问,李广这个人,是不是有些怀才不遇?

他说,兄弟,你记着,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怀才不遇,为什么他一辈子都没被封侯?因为他真没啥战绩,李广就是个快手网红,他屌本事没有,就是靠直播火的,你知道他有多笨吗?打了47年仗,最关键一场战役,他迷路了,他不是第一次迷路,是经常迷路。

我问,为什么总迷路?

他说,他不会用导航!

有意思。找机会,我也采访一下李广~~

002(李广)

书接上回。

话说,做梦梦到了张良,我们俩在星巴克小聚。

聊了聊秦汉时期的一些人与事。

期间,我问他,李广是不是有些怀才不遇?

张良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的说法,人之所以怀才不遇,只有一个原因,才不够!

我问,那你如何看待有些人在历史书上很有名气,在当时却不得志呢?

他说,得不得志取决于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名气取决于谁来写,怎么写,有时一句话可能就把一个人吹上天,就如同书上说,刘邦在表彰大会上说,在运筹帷幄方面,我不如张良,于是后人都把我张良定义成谋圣了。

我问,那刘邦到底有没有说过那句话?

他说,It's A Secret。


我问,那如何判断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的时期有没有真本事?

他说,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被重用,能被重用的就一定有真本事,没有被重用的,一定是没有真本事,这个理论放在今天也行得通,你把老邦类比成马云就行了,马云有个手下很有实力,马云会让他当园区保安队长还是让他分管支付宝?他在阿里巴巴干了十年保安队长,不是说明他一直不得志,而是他只适合看大门。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错了,是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每个大BOSS都是超级伯乐。

我说,那按照你这个理论,刘邦称帝后为啥没有重用你?

他说,我嘛,是个例外,我跟媒体说过,我想隐退修行!

我问,那文学家为什么喜欢写一些不得志的人物呢?

他说,借人说己,酸腐劲儿,仕途一不顺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他们懂个P,一个朝代的王者必然是绝对的精英,否则他一天都坐不稳,李广在汉文帝跟前混过,在汉景帝跟前混过,在汉武帝跟前混过,三代伯乐都没发现他的才华?你觉得这些大BOSS都是眼瞎吗?!

我说,不会。

他说,今天的人,总是低估了古代皇帝,觉得他们很弱智,实际上呢?能成为天子的人,真是亿里挑一,我聪明还是老邦聪明?肯定是他更聪明,若是我聪明那么江山就姓张了,今天这些人,包括你在内,真穿越过去,你以为你能指点江山?对不起,你就是杀敌三千的那三千分之一,在历史书能留下名字的任何人,哪怕是个小蟊贼,换算到今天,也是马云级的人物,别说普通人了,有些皇帝都被历史一笔带过了,今天的屌丝穿越回去依然是屌丝。

我问,那你如何看待昏君?

他说,古代皇位多是世袭,就是整个天下是他们家的,龙一直生龙,凤一直生凤,在确保基因足够稳定的前提下,会出现几代盛世的,从老邦开始几代人都不错,但是,世袭制有个最大的BUG,就是万一生了一个很平庸的娃,整个家业国业基本就玩完了,从数学概率来讲,只要是世袭制,整个游戏一定是毁灭式的,有些人是一代,例如陈胜吴广,有些人是二代,例如秦始皇,有些人是十代八代。

我问,天才的后代越来越平凡?

他说,是的,姚明的后代一定是一代比一代矮,最终趋向于平均身高,但是,紧靠姚明的几代依然是非常高的,换句话来讲,今天你们这些人,都是古代贵族的后代,甚至是皇族后裔,因为普通人是留不下后代的,姚明怎么可以保留自己的优质基因?就是每一代人都跟当代最高身高的女性通婚。你是山东省文科状元,你找了广东省理科状元结婚,你娃不会太笨,倘若你找了你们村初中没念完的傻妞结婚呢?那么你儿子大概率成绩平平,天才都是生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基因优势是后天无法追赶的,大脑的差距虽然看不到,实际上也是存在的,也有姚明,也有潘长江,大部分人就是1米7左右。

我说,汉文帝不要喊你叔啊?

他说,论辈分就是要喊叔,我跟他爹刘邦称兄论弟。

我说,李广为什么一当兵就能混到宫中呢?这提拔的有些太快了吧?就如同今天刚毕业就直接进了国务院。

他说,秦朝到汉朝,看似是政权交迭了,其实贵族依然是贵族,李广是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代,李家在那个年代是很有影响力的,为什么史书描写李家笔墨用了这么多?就是他们有媒体资源,那个年代媒体是贵族的喉舌,李广、李敢、李陵爷仨都是草包,但是都被媒体描述成了大将,尤其是李广,草包中的战斗机,打了几次匈奴,不是迷路就是被俘,从来没有过歼敌1000以上的战役,从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几代皇帝都把他放在瑞丽当派出所所长了,你说啥官不给吧?孬好也是贵族出身,你说重用吧?他又真不行,你知道侯宝林、侯耀文、侯耀华吧?李信就是侯宝林,那么李广就是侯耀华。

我说,懂了。

他说,要是光听媒体怎么说,那侯耀华就是相声大师,但是同期的郭德纲不吊打他?但是,郭德纲没法跟人家比出身啊?人家是世家,行不行的,人家是相声大师,李广的飞将军就是这么来的。

我说,所以,李广难封是活该。

他说,就是活该!他们一家全是路痴,喜欢迷路,一心想流芳百世,你知道司马迁因为什么被汉武帝给阉的不?就是因为给李家写软文,李家是标准的一代不如一代,李信还凑合,能称得上将军,至于后代,全是吃他的老本,到李广孙子李陵那一代,基本就是GAME OVER了。

我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是指谁?

他说,并列理解吧,龙城是卫青,李广没去过龙城,飞将应该是指李广,毕竟媒体把他吹上了天,你若是看看卫青和霍去病的战绩你就知道李广啥也不是,卫青和霍去病就是郭德纲与岳云鹏,都是天才级的选手,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哪是侯耀华能比得了的?

我问,卫青和霍去病算是草根出身吧?

他说,在我们那个年代,纯粹草根是当不了将军的,他们俩的确是草根出身,但是有皇亲,就是卫青的姐姐嫁给了汉武帝,当然只是妃子之一。

我说,书上说,李广的射术了得。

他说,这就是标准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赞扬一个将军厉害,一定要赞扬他大脑性感、好使,打仗是需要用脑子的,何况跟他作战的是匈奴,匈奴射箭属性是娘胎里带来的,你充其量是饭碗,人家是骨子里的基因,业余爱好没法PK专业饭碗,专业饭碗没法PK基因优势,我觉得赞美一个将军,一定要用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你知道他为什么动不动就被俘吗?因为他总是喜欢显摆,跑到前面去射箭。

我问,古代打仗,最核心的谋略是什么?

他说,冷兵器时代,战争必胜的法宝就是以多胜少,通俗一点理解,足球场上罚下一人,看似战力是11比10,其实是112比102,日常打群架也是如此,三人打两人,战斗力表面是3比2,其实是9比4。

我问,那刘邦、教员,为什么能做到以弱胜强?

他说,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就是我10人,我躲避你的15人,但是我攻击你的5人,就是避免以少打多,只要作战就保持人数上的压制,游击为主,正面为辅。

我问,这玩意有没有理论依据?

他说,我以前称其为张良定律,但是草稿丢了,没有流传下来,后来我在欧洲授课,有个学生给写成论文发表了,叫:兰彻斯特方程。

我说,你要是给李广出个建议,你会出什么建议?

他说,人要想提拔,一定要靠近权力中心,你宁愿在昆明当办公室打字员,也不要去瑞丽当派出所所长,时间一长就被边缘化了,你可以观察两个民警,一个毕业后进了办公室工作,一个去了基层派出所,在办公室工作的提拔速度一定快于在基层派出所的那个。

我说,汉文帝不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吗?说倘若他在你们那个时代,跟着刘邦打天下,肯定会战功显赫。

他说,可别了,真让他带兵打仗,他活不过一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是不适合当将军的,这些文人吹人都不会吹,骁勇善战只适合形容战士,教员是打仗天才,你见他什么时候抱着冲锋枪奋勇杀敌了?

我问,西汉初期,为什么匈奴总是想来试试?

他说,就是我前面分享的,刚建国,大家要么有复辟称王的心,汉景帝时不是有过七国之乱嘛,要么外围有趁乱摸鱼的心,跟新中国刚成立时,苏联、越南、印度蠢蠢欲动是一个性质的,真正解决争议问题,一是需要时间,例如邓公针对南海问题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二是需要和平谈判,例如派出了王昭君。三是需要彻底强大,让他害怕。你看越南,现在敢吱一声吗?别说越南,就是苏联老大哥现在敢抬头,也把他摁地上摩擦。

我说,王昭君也算立了大功。

他说,形式大于她本身的价值,就是通婚这个事是表明了双方的态度,至于是嫁谁过去,不是最重要的,就如同领导愿意给你调整工作岗位,是因为关系到位了才给你调整的,而不是因为你送了那块手表,但是老百姓都误以为是你送了那块表才给调整的工作,王昭君就是那块表。

我问,你如何看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赞美李广的诗?

他说,诗是好诗,至于李广的个人魅力,那只能呵呵。

我问,谁把李广推上了神坛?

他说,司马迁、王维、王勃,其实核心是司马迁,因为后人对前人的解读,都是依托司马迁的蓝本,这一点就挺扯蛋了,就如同大家看金庸的小说,在那争论谁的武功厉害,谁跟谁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呢?大家争论的全是金庸的一个脑回路而已,整个世界都是他蹲厕所里编的,你把司马迁理解为金庸就行了,当然司马迁要比金庸稍微靠谱一点,至少时间、人名是真的,而金庸那呢?连时间人名都是编的。

我问,李广为什么会自杀?

他说,我们那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打仗全靠约定,说什么时辰到就必须什么时辰到,误期当斩,ABC三路同步进攻,A与C都打完准备回家了,李广才急急忙忙赶来,还咋咋呼呼的问?匈奴呢,匈奴呢?你一个打了四五十年仗的老军人,竟然总是迷路,不应该写检查吗?不应该接受全国通报批评吗?他觉得老脸挂不住,自己解决了。

我说,在你眼里,李广啥都不是。

他说,本来就是,李家跟司马迁关系很好,李广让司马迁好好写写,司马迁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怎么描述李广的战绩,因为他实在没啥闪光点,于是给他编了一个一箭射石头上的故事,写进了《史记》,还是那句话,你在历史中的形象取决于谁来写,怎么写,司马光是司马迁的后代,继续舔,又给写进了《资治通鉴》,李广就靠司马家族的笔成了中国名将。

我说,貌似是被称为武庙七十二名将。

他说,那是唐朝了,唐朝也姓李,主动认李耳、李广为祖先,武庙七十二名将是唐朝编订的,还给修了庙。

我说,司马迁貌似不喜欢卫青与霍去病。

他说,司马迁内心瞧不上奴婢出身的卫青与霍去病爷俩,就如同姜昆不喜欢郭德纲和岳云鹏是一个道理,虽然努力黑化,但是还是以史官的基本良知如实记录下了卫青的赫赫战功。

我问,抗击匈奴,你觉得哪一代皇帝更牛?

他说,我觉得要分阶段吧,第一阶段就是硬碰硬,要打出个输赢。第二阶段就是和亲、维系和平。第三阶段就是一带一路,主动拓展西域市场,例如后来张骞与郑吉,不存在谁厉害谁不厉害,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问,张骞与郑吉谁更厉害一些?

他说,张骞算是开拓者,郑吉算是一个高潮吧。

我问,新中国,现在走到什么阶段了?

他说,张骞了。

003(郑吉)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张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问,当年,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他说,初衷是想联合西域众多小国共同抗击匈奴,尤其是大月氏,他们跟匈奴干过一架,输了,大月氏老大的脑袋都被单于拿来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当时汉武帝觉得这是个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抓紧派人去大月氏搞联盟,就派了张骞当使臣。

我问,张骞当时在宫中是什么职位?

他说,侍从官,可以理解为生活秘书。

我问,当时西汉朝内对西域了解多少?

他说,基本是物理绝缘,知之甚少,多是一些传闻。

我说,所以张骞算是帮西汉开了天眼。

他说,把他理解为侦察兵比较贴切。

我问,张骞跟哥伦布,哪个更有意义?

他说,都有意义,应该这么说,没有外来先进文明,本地种族也许永远也发展不出新技术新文明。若非说有点差别,那就是西域是两方争夺,哥伦布是探索未知世界。

我问,当时的西域,众多国家,是独立的,还是掌握在谁手里?例如那个传说中的楼兰。

他说,类似我们中原诸侯国的模式,他们虽然各自为国,但是是奴隶制国家,隶属于匈奴控制。

我问,匈奴为什么那么难打?

他说,你看地图就行了,我们主要是农耕,以中原地带为主,他们是游牧,东到大兴安岭,西到哈萨克斯坦,都是天然大草原,我们各自都有赖以生存的据点,他们也攻不下来,我们也攻不上去,主要是太远了,你知道西安离乌鲁木齐有多远吗?差不多2500公里,即便是今天,你开车要多久?要两三天吧?何况我们那时期行军全靠步行呢?这么长的战线,根本补给不了,长线作战很脆弱,希特勒若不是在苏联拉那么长的战线,也输不了。

我说,所以,我们与匈奴一直都是偶有冒犯又互不干涉。

他说,差不多是这么个状态,打得厉害了就和亲,当时中原地带很小,你看雁门关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就行了,在山西忻州。

我问,整体上,他们怕我们,还是我们怕他们?

他说,我们怕他们多一些,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背着牛肉干能吃老久,就是具有远程作战的能力,而我们不行,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要下令修长城的缘故,若是他们怕我们,该修长城的就是他们了。

我说,实际上,他们占了我们的土地,也待不住。

他说,当皇帝跟开公司是一样的,扩张是人之天性,所以我们也想拿下匈奴,匈奴也想拿下我们,我们不考虑草原对我们有没有用,他们也不考虑中原对他们有没有用,反正就是想吃掉对方,从而扩张控制权,你看今天的大企业,哪个说不扩张了?都在没命地扩张。

我问,为什么今天的国家,普遍不扩张了?

他说,依然在扩张,只是扩张的方式变了,例如英国输出的是英语以及本土文化,美国输出的是美元,日本输出的是技术与品牌,韩国输出的是娱乐文化,就是疆域面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竞争点了,你看日本品牌,在全球建厂,在全球销售,这就是他们的扩张,为什么我们在努力地做一带一路,也是文化输出、贸易输出,等于无形中扩大了疆域以及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我问,张骞出使西域花了多久?

他说,十多年,这哥们其实挺倒霉的,刚出家门,就被匈奴活捉了,活捉了以后就想驯化他,给他娶上媳妇之类的,他也佯装安心在那边过日子了,就这么过了十年,他不忘初心,逃跑了,继续西行,他想去找大月氏国,说服他们联合大汉王朝共同抗击匈奴,费了老劲,终于找到了,结果大月氏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我们的确跟匈奴有仇,但是今天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为安,没仇了,你回去吧,于是这哥们又在西域各国间转悠了一圈,倒也说服了几个国家亲汉,回程时,又被匈奴抓去了,又软禁了一年多,才回到长安。

我说,那真是歪打正着。

他说,真正打开西域局面的人,叫郑吉。

我说,很少听说这个名字。

他说,历史记录很少,出生地不详,墓地不详,他是会稽人。

我说,会稽山那里。

他说,不是,是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当时会稽的省会在吴县。

我问,郑吉是贵族吗?

他说,这个还真不是,他就是许三多系列,从列兵开始,一步一步,最终当上了省长,专业术语叫西域第一任都护,可以理解为第一任建设兵团总司令。

我说,张骞比他名气大多了。

他说,是的,但是真正打开西域局面的,就是郑吉,跟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仗,当时的领导层也明白了,因为我们距离匈奴太远,即便把他们打跑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战线太长,我们无法推进,这就如同我们的南海线一般,为什么越南、菲律宾总是搞事?因为在过去距离太远,超出了我们的巡逻半径,除非怎么着?我们在那填海造岛,建机场,设补给站,那么我们的巡逻半径接着就大了,三沙市就是这么设立的,同样道理,我们怎么才能跟匈奴打持久战?就是必须要采取屯田策略,不是我们运粮草过去,而是我们直接过去开荒,过去种田,设立农业基地,可以脱离中原的补贴了。

我说,由此,丝绸之路开始了。

他说,过去其实一直也有贸易,但是仅限于邻国之间,大跨度的贸易没有,因为沿途小国太小,他们格局也小,他们觉得收关税哪有直接抢劫来得快?郑吉就起了一个协调作用,设立标准,设立护航,打通了航道。

我说,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他说,是的,从郑吉起,已经2000多年历史了。

我问,为什么史书对郑吉描述这么少?

他说,他常年在西域,就如同今天驻非洲大使一般,国内媒体接触的少,自然描述的就少,这个很正常,张骞除了名啥也没得到,而他孬好不说当了第一任总司令,也可以说是省长,我还是之前的那个观点,一个人有没有真本事,就看他在当时有没有被重用,能被重用就肯定有不平凡的一面。

我问,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士兵到将军的?

他说,整个人,运气也很好,他遇到了恩师外交家、军事家常惠,从小兵一路提拔,几乎都是常惠推荐的,后来呢?原本是副局长,结果局长被双规了,就这么扶正了,后来老单于死了,匈奴内部有矛盾,匈奴骨干之一直接带着部队投靠了他,不管是主动劝降的还是被动纳降的,都算大功劳,不战而胜,这人是有真本事的,否则常惠不会这么看重他。

我问,作为一个目睹了中华文明近两千多年变迁的老人,你是如何看待历史推演的?

他说,历史不是简单的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而是要从地理角度去推演,从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雪原再到海洋,是五大版块的联动,汉武帝最大功劳之一,就是打通了河西走廊,到郑吉后来建立西域都护府,至此,西域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我问,西域30多个国家里,为什么楼兰最有名?

他说,两个原因吧,一是与口述人有关,把西域人种、风俗描述的有神秘色彩,例如你们现在的湘西旅游口号,神秘湘西,这玩意有啥神秘的?都是人编的,楼兰是众多小国里最小的一个,只有万多人口,类似一个村子那么大,当时最大的国家叫乌孙国,大约有六十万人。二是近现代各类作品里,老是喜欢写什么楼兰姑娘,另外各类探险的喜欢去找什么楼兰古城遗址。

我说,主要是名字好听。

他说,当时名字都是翻译过来的,都很好听,龟兹,康居,大宛,于阗……

我问,你纵观了这么多年,你觉得战争有没有进步?

他说,有进步,未来,几乎所有战争都是斩首行动,就是老百姓该上班上班,该旅游旅游,战争与老百姓无关了,这就如同自动驾驶一样,可以使普通人更安全。

我问,去苏州,能否找到郑吉的蛛丝马迹?

他说,现在有郑吉痕迹的地方,应该只有新疆的轮台县,有个他的雕塑,博物馆也有相关的文字记录,别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了。

我问,西汉有没有比较有才华的文官?

他说,有,刘歆。

我问,他貌似也改了不少史书,是不是把百家争鸣给改得更符合当权者的胃口?

他说,经常有人向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认为那时风气开明,百家争鸣,其实呢?先秦时期有百国,平均起来差不多也是一对一,绝对不存在一国有百家,若是有这种国家存在?也早灭亡了。换句话说,要大一统就必须“思想”高度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反复提到核心价值观,若是核心价值观都不同,那不四分五裂吗?

我说,有空给我讲讲刘歆的故事吧。(校正:问这句话时,刘歆你是怎么读的?)

他说,好。

我问,歆这个字读什么?

他说, xīn。

我说,谢谢。

他说,不用客气……

               

DDb0baDD-b0b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