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我去拜访的,飞象社群的老莫。
这一次,我跑到了杭州,连续在杭州拜访了几位牛人,老莫给我的感觉,是很奇怪的,一双大拖鞋,七分牛仔裤,不修边幅,黑色大T恤,胸前印着自己的名字,老莫,还带着拼音,那名字覆盖了胸口能有80%的面积。
本期干货点剧透
BOBO IS COMING
1、介绍下飞象社群是个啥
2、用有规律的线下活动来做社群的串联
3、会员对接群的拉群方式
4、飞象社群的会员编码方式
5、三次见面原则
6、社群的文化打造方式
7、用渠道群去做大会对接
8、设计每个参与者的分享机制
9、4个人的社群运营团队搭建
10、活动群的三次介绍流程设计
1
介绍下飞象社群是个啥
老莫的飞象社群,是一个以新零售为主题的社群,与其叫做一个社群,还不如叫它一个圈子,跟触电会的类型很像,交19800,就可以进入社群,这几乎就是他唯一的收入了。飞象社群,做了有6年的时间了,现在有1000多位会员。
关键是,他的运营很简单,说简单,是因为,他只有4个人,还有一个问题,他们没有任何一位员工,这四位是啥呢?全是合伙人,创业伙伴。
新零售是个啥概念?感觉是马云提出来的,我问老莫新零售是个啥概念?
他说这个新零售这个点,这个主题,提的很巧妙,因为,不管是传统实体,还是传统电商,还是微商,只要是他们不赚钱了,玩不转了,就需要寻找新的玩法。
这些新的玩法,比如说,现在的社群团购,直播带货,这些通通叫做新零售。
这样的一个主题,让飞象社群的会员群体,足够庞大,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置。
它能给会员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一个企业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它能为社会中的某一部分群体,解决问题。
创业的本质是啥?前两天,我去拜访甩甩宝宝的猫老板,他说,创业就是解决问题。
飞象社群解决的是啥问题呢?
第一个,解决的是经验交流的问题,现在的环境变化很快,之前很多人连电商都看不懂,今天,电商的前面就加上了两个字,传统电商。今天在用的一个绝招,两个月后,就没啥用了。
那对于创业者,就有一个不断的接收新的信息,新的玩法的需求。
飞象社群通过各种的沙龙,游学,以及每月的大型分享,来解决这个经验交流的问题。他们的活动,都是偏线下的。
第二个,解决的是产品流通的桥梁问题,就是帮助产品方找渠道,帮助渠道方找产品。
中间这个桥梁是咋做的呢?
在拜访的过程中,老莫还在说,稍等我下,我拉个皮条,这个皮条是啥呢?就是有会员找到老莫说,我需要找一个社群团购平台,老莫说,好,我马上给你拉个对接群。
他就把需求方,还有几个社群团购的老板,一起拉到一个群里,让他们来对接了,这种对接群,老莫一天能拉几十个。
老莫说,这种拉对接群的方式,他每天都在做,已经做了六年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通过老莫,让需求方跟被需求方连接到了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种价值流动,而老莫充当了价值流动的桥梁,你说他的价值大不大?
这种行为放在以前,他的价值无法量化,但是,现在,和未来,将会被数据量化。因为,他的行为留下来痕迹,只要是在线了,就是可量化的,他可以沉淀了。
商业模式这个点,其实没啥好说的,社群主题新零售,4个人,卖19800的会员作为收入来源,现在1000多个会员,主要就是解决经验交流问题,解决产品和渠道的桥梁问题。不断的做各种线下活动,就这些。
下面的点,我来谈谈,这次的拜访,我的收获。
2
用有规律的线下活动来做社群的串联
飞象是一个重线下的社群,它的线下活动,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每周会员游学合作交流会
这种活动举办的频率是很高的,已经举办了190期了,不单单是按周,而且是把每一期的活动连在一起,给做了一个统一的编号,比如,飞象第164期游学贝店,这样的做法,就可以把各个点,连成一条线。
每一次的游学,都会带着一种明确的合作导向。
比如说,去贝店游学参观,去的人想学经验,听分享,也有可能他有产品,想入住贝店,那贝店需要的是啥呢?是合作方,是供应商,是代理。
当这两者结合的时候,这种游学就会被双方需求了,而不是只有一方在做贡献。
比如说,你是一家社交电商平台,你肯定愿意让平台方帮你组织一次游学,因为,这能给你带来合作啊,你是会员,你肯定愿意去啊,你想学经验,你想跟人家合作啊。
这种游学会,是不限定地点的,会员在哪里,他们就去到那里。
第二类,每月两天的新零售创新峰会。
每月两天,到目前,已经举办了44届,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这种峰会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经验交流,每一次两天,都会请到40位会员去台上分享,每个人分享20分钟左右,他们会分享自己最新的一些经验玩法,
另外一个就是资源对接了,分享者提出自己的需求,台下的会员根据需求去做链接。每次的规模,都是800人左右。
这个就有点类似BNI的形式了,只是,BNI按周来,而飞象是按月,并且把这个规模放大了。
你看,我们再来回到这个点,用有规律的线下活动来串联社群。什么叫做有规律?每周一次的会员游学,每月一次的峰会,一个是每周,一个是每月,就把这个事情给串联起来了。
在我第22期,讲龚文祥那一期的时候,讲到了他一个非常厉害的观点,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
龚文祥也是一个做社群的高手,他也是固定的坚守一条主线,只是,他的主线,相对来说偏线上。
但是,你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对于社群的运营来说,是靠活动线来拉的,如何保证它的持续性呢?就是做到有规律,实在做不到,那就想想这句话,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
这是说的第二个点,再来说第三个点的收获。
3
会员对接群的拉群方式
这个点,很小,但是,我得拿出来说说。
老莫的工作,除了做各种活动之外,就是拉皮条,这个拉皮条的场景,就是把提出需求方,跟资源方,拉到一个群里,让他们谈合作。
这个就是线上的优势了,相当于是在线上拉了一个会客厅。有时候不只是拉两个人,有时候十多个人。
比如说,甩甩宝宝这种比较大的会员,他们就会给他们拉一个多方对接群,甩甩宝宝合作群。然后把各方有跟甩甩宝宝合作需求的人,都拉到这个群里,他们自己在群里谈合作对接。
这就是一种促成合作的场景,这个很重要,因为,你想想,老莫每天都在用这样的方式拉皮条,说明啥,这是一种超级有效的方式。
但,我想说的一个点,不是这个,是另外一个,他的皮条群的命名。
举个例子,其中一个皮条群的名字,P有蜜团购合作群,你看这个群名,开头是一个P,P的实际含义在哪里,我没问,但是,它的作用有几个。
一个是,他明确的告知了各方,飞象的各类渠道合作群,都是以P开头的,让各方在群多的时候,都容易用搜索的形式,来把这个群找到。
另外一个点,也在于体系化,再举几个例子,P飞象喜团合作群,P飞象云集合作群,这样的命名方式,也是一种组织的呈现方式标准化的一种践行。
一个社群,靠什么来形成它的区别度?这些场景的命名统一化,很重要。
上面说了第三个点,会员对接群的拉群方式,再来说第四个点,会员的编号方式。
4
飞象社群的会员编号方式
我看到,很多飞象社群的会员,他们的编号是这样的,比如说,我是飞象8-102号会员,谁谁,我是飞象4-29号会员谁谁。
这是一种编号方式,前面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的是第几批的意思,他们的会员,都是一批一批的招募进来的,每一批的人数,都是108个,招满108个,就换下一批。
对于社群的运营来说,会员的归属感很重要,归属感的形成靠什么?有很多,但有一点,就是贴标签,当你给他贴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又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就有了归属感的外在呈现形式了。
就好比,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这样描述自己,大家好,我是某某学校,3年2班的谁谁谁,这就是一个标签,当把这个标签放在你的名字前面的时候,你的名字就归属在这个标签下面了。
第几批,第几批,这样的一个编制,就好比是我们上学的时候,02级,03级,这样的一个概念。
后面的这个108是啥意思呢?你把一个群,想象成一个班级,前面的这个数字是班级名,后面的这个数字,就是你的学号,你们班最多108个人,你的编号就是1到108中间的一个。
这样想,是不是简单了很多?
飞象是学校名,01就代表班级名,108就代表你的学号。
108是不是有点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感觉呢?
这个地方还可以这样玩的,比如,你把不同批次的学员,都是同一个编号的人拉到一起,比如说,都把60号的会员拉到一起,组成一个小群,这个就很好玩了。
在交往半径方面,有一个定律,叫做邓巴定律,由牛津大学的一个人类学家邓巴提出来的,他说,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
我们以前生活在村庄,你一生的交往半径,都逃不脱这个村庄的人,城市化来了,我们上大学了,看似交往半径无限扩大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时间没变多。
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但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
社交的幸福感来自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度。
徐志斌写过一本书,《小群效应》,也有一个观点,人人渴望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也是一个意思,你渴望有更多的人脉,但实际情况,你只能在小圈子里找到归属感。
所以,我也在想,是不是需要,限定一下波波来了驿站群的人数。
好了,上面说到的是第四个点,飞象社群会员的编号方式,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思考。
再来说第五个点收获。
5
三次见面原则
社群本身就是一个场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产品,它实际的产品是什么呢?是能解决人的什么需求。
比如说,解决经验交流的需求,比如说解决渠道资源的需求,这些都是,而社群呢,就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下,能够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所以,它才构成了一个产品。
但是,很多人,就会把场景跟产品混淆。
这就好比做微商,你本质上就是卖产品,只有产品到了终端消费者手里,这个才是有价值的。
那如何卖产品呢?你得通过代理啊,招代理赚钱吗?赚钱啊,卖产品不也是赚钱吗?同样都是赚钱,招代理赚钱多,为啥还卖产品呢?
你看,这个逻辑的问题在哪里?就是错在把渠道当成了终端,就好比,唐僧西天取经,他在经过女儿国的时候,真的从了,会是什么结果?
社群,并不是产品,它只是一个场景。
那社群要想解决资源问题,经验交流问题,本质上靠什么?这里有两个点,一个是中心化输出,一个是去中心化输出,中心化,就是老莫能给啥,去中心化,就是老莫让群成员之间互相能给啥。
很明显,中心化是没东西的,飞象社群,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资源的调配者,它自己是没有资源的,它的价值,在于让社群里面的资源流动起来。
唯一的方式,就是让社群的人玩到一起,那你想,让他们玩到一起,见一次面的人,能玩到一起吗?
老莫这里有一个观点,一定要让人见面三次,不管是什么线下活动,都想办法,让同样的人,见面三次以上。只有见面三次以上的人,才会有感觉。
所以,每一次活动,首先要控制人数,固定时间,固定频次,而且一定要营造出同一批人,三个见面的场景,就是让他们深度玩到一起。
这里有句话,叫做,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说的是啥呢?一次见面,你是没感觉的,三次见面你才能了解一个人,才能产生各种的深度交往。
这是一个定律。
这个三次,老莫估计一直在死磕,比如说,他组织云集副总裁见面会,谈合作,搞了三次,去修正游学,搞了三次。
他这里一直强调一个点,对一个人的印象来自于他不断重复的自我介绍,所以,他鼓励会员,参加三次活动,连续重复的去做自我介绍。就是在遵循着一个三次见面的原则。
很多事情,都是简单的,难点在于哪里?在于重复。重复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但是,反人性的东西,恰恰你越坚持,越伟大,就好比是自律跟自由。
越自律,越自由。
这是说的第五个点,三次见面原则。再来说第六个点。
6
社群的文化打造方式
社群的扩张方式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文化,一种是利益。
社群的种类有很多,什么叫做社群呢?就是基于一个点,把志同道合的一帮人聚到了一起。这就叫做社群
所以,社群的原点内核还是文化,是精神,没有这个原点,这帮人聚不到一起。
但是,当你有了文化,有了内核,你再想去扩张的时候,这时候,就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驱动,一种就是利益驱动。
文化驱动怎么理解?你想想宗教是不是一个最大的社群,但是,你想,传教士们是不是有每发展一个教徒,都能赚多少钱的标准?
利益驱动怎么理解?这个你想想今天的社交电商,它把人分成了两类,一类人是用户,就是产品的使用者,另一类人是推广者。
然后又给这些推广者设定了坡道,一层一层的往上爬,这就需要运营,于是,基于一套利益驱动的模型就形成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渠道产生的根源,还是原点价值,社交电商在于产品有用,而社群的扩展也是一样,社群有用。
我这里要说的,你可以不用设计渠道,不需要做分销体系,就可以实现自然的裂变扩张,就是用文化驱动,极致的产品驱动。
这个也是小米的逻辑。
在老莫看来,经营社群,不仅仅是经营人,更是经营一群人的价值观,如何经营呢?你需要设置很多的具象化的形式。
比如说,统一的手势,每一次会员见面拍照的时候,都会打一个手势,他们打的是一个我爱你的手势。我跟老莫是第一次见面,他就让我做手势,跟他拍照,我也没拒绝。
再比如,歌曲。我第一见面,中午出去吃午饭,老莫叫过来一个服务员,说,你给我们录个像,然后,就开始唱起来,有祝酒歌,有自律歌,每一首歌都很简单,就几句歌词,但是,很应景。
歌曲和社群有什么关系呢?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想宗教就知道了,音乐和宗教是一样的,都是精神意识的衍生品。宗教是需要传播的,传播就需要形式,而音乐就是宗教的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
你看,在红色年代,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就是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就发现,歌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意识形态的最佳载体。
因为除了你要表达的内容之外,它还有可以给任何人都带来美感的东西,就是旋律。因为喜欢你的旋律,也会把你要传达的歌词,一遍遍的唱。
还有一个点,歌曲的好处,在于,可以合唱,合唱的威力,和场景,想想你就知道了。
在飞象社群的文化层面,我得说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那句口号。娱乐,分享,跨界,在一起更任性。
第一个词,娱乐,就是你要好玩,不好玩的人跟你在一起是有负担的。
创业本身,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活,本来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就已经很压抑了,你的很多想法,都不被理解,难以推行,那出来以后,你就要释放一下,那就制造各种好玩的场景。
娱乐这个点,就是在于心态的引导,你要跟人家搞关系,咋办?你得先学会跟人家吃饭,娱乐,然后才是谈事。
这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再一点,你有了娱乐精神,你才能追的上这个时代,比如,你不玩抖音,不玩直播,你怎么能懂得直播的业态?
第二个词,分享,社群本身是不产内容的,它的内容来源,就是会员之间的分享,那就倡导这样的一个理念。
有句话,分享智慧是这个世界最廉价的投资,你分享出来你的智慧,就有大量的人去找你合作,就去给你分享他的智慧,这就形成了网状生态。
再一点,分享本身,就是最大的营销,比如说,给你举个例子,波波来了从开始做的第一天起,我就每周写一篇连载,除了输出各种方法论之外,还把波波来了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事情,记录下来,分享出去了。
后来,有很多的会员,代理,都是因为看了连载才找来的。
所以,分享这件事情,是有魔力的,你可以尝试下。
这是人际关系的第二步,分享可以让人与人的关系,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
第三个词,跨界,这个词,就是鼓励那些传统模式的经营者,多走出来看看,让他们大胆的尝试新的玩法,用新的玩法,来改造旧的业态,其实新零售,这个词,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个词,在一起更任性,从会员之间的角度来说,就是鼓励会员之间多在一起合作,一起合作可以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在一起更任性,还有一个使用场景,就是创始人,要跟你的高管团队,在一起,你要舍得跟你的员工,同事,去分股权,分利益,这样的公司才能长久。
这也是在一起更任性的一种适用场景。
在老莫的理解里面,娱乐,分享,跨界,这三个词还有更精妙的解释,他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业态。
娱乐,对应着直播类的,短视频类的业态,分享,对应着社交电商的业态,跨界,对应着线下门店新零售的业态。
这个点是很有意思的,这个点,我们说了飞象社群的文化打造体系,各种手势,歌曲,还有口号,这个口号特别好,娱乐,分享,跨界,在一起更任性。
这句口号,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观。不仅仅是一个公司,一个社群的价值观,更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它的适用面是很宽的。
价值观的作用在哪里呢?是引导行为的,是引导方法论的。
老莫把这句口号,叫做浅表性的价值观,他们还有一个深层次的价值观,利他,这个点,他们也提出来了一个口号,叫做,让我们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
基于这个价值观,他们的很多显性的方法论就出来了,比如说,一年做那么多场活动,每一场都不搞赞助,上台发言,也不要钱,协办单位啊,在袋子里面放广告啊,都不收费。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上。
这就是一个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价值观,引导之下的行为。
再来说下,第七个点。
7
用渠道群去做大会对接
上面说到了一个点,每月有一场峰会,2天,40个嘉宾上台分享,大部分是渠道方,比如说电商,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的经营者,这些都是渠道方。
渠道方上台分享,就是分享自己的渠道方法,就是新鲜的玩法,每一位嘉宾分享完之后,老莫都会给他们建立一个渠道对接群,让现场的人进到,这个特定的渠道对接群里,这样,就有了后续的合作场景。
你看,这种合作,也是在群里完成的。
这避免了加个人号的很多问题,很多老板,自己的个人号是不接业务的,每个业务版块,都有专门的负责人,那就到对接群里,把你相关的负责人也拉进去。
这种做法,更加的简单高效。
再来说,第八个点。
8
设计每个参与者的分享机制
飞象有一个规矩,每一次的线下活动,包括游学,包括每月两次的峰会,只要是嘉宾分享过后,都会要求,参与的每一个人,写分享总结,这个叫做写作业。
为什么要写作业呢?从影响的角度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心化的影响,组织者写东西出去,去做扩散,吸引更多人进来,这样的做法,一个是影响力小,再一个,中心强大之后,粉丝就会弱化。
另外一种就是去中心化的影响,就是参加活动的人,写总结,写你的收获,写你又跟谁合作了,然后扩散出去,这就是去中心化的分享。
当一个会员这样分享出去,他的朋友看到后,就可能会提出来,要加入,这时候,你就发现,新会员的进入,是因为老会员的分享,老会员把新会员带进来,他自然就要想办法去服务他,这就形成了一种人影响人的机制关系了。
这种感觉一旦形成,组织者就变得更加轻松了。他只需要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就可以了。
我就问,那作业不写咋办?老莫说,我都会检查的,没写作业的,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这个作业影响扩散,就是去中心化的设计,还有一个点也是,邀请制,比如说,有很多人在网上看到飞象要招募会员,就要去加入,这些,是不要的,他必须要问你的介绍人是谁,并且,还要做核实动作。
这个点,其实就是上面说到的社群的裂变和扩散,它不是依靠利益分销驱动。它是依靠大量的活动,每次活动写作业,每个参与的人去做传播,再来引入新进的会员,这样的裂变方式在运转。
介绍人不是因为利益而介绍,这会让整个关系更加稳固,事实证明,这套模式是可以跑通的。
这是讲的第八个点,设计每个参与者的分享机制,再来讲第九个点。
9
4个人的社群运营团队搭建
我记得在采访龚文祥的时候,他们的团队有7个人,也是一年几千万,老莫的团队,4个人,也是一年几千万,这数据,听起来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他们的类似点,还在于,他们的办公室,都不是办公室,都是一个接客的小会所。
飞象社群的这四个人,是怎么分工的呢?
第一个人,首席社群官,老莫,他说自己是负责拉皮条的,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办公室接客,每天都有几波甚至十几拨人,来干啥呢?来喝茶的,有很多人,听了分享之后,还是不懂咋干,老莫就会充当一个翻译官的角色。
每天接待这一波波的人,就是给他们解释,科普,各种新鲜的东西的。所以,社群运营者本身,还是要有专业度的,所以,他们自己,也会跟着写作业。
老莫的性格,特别外向,他特别喜欢接客,他说除了结婚生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在接客。
老莫就是首席社群官,他就是一个连接器。每一个会员啥情况,有什么资源,他的编号是多少,他都能第一时间反应出来,拿出手机,就能拉对接群。
首席社群官,需要有什么能力呢?
五种能力,第一,你要喜欢社交,你不是在工作,你是在玩,必须要找到这种拉皮条的快感。这是一个连接器必备的能力。
第二,你要会玩,要有娱乐精神,你要能跟会员泡到一起。
第三,你要超级利他,只要社群成员有需求,你就要想方设法的去满足他。
第四,你要大气,你不能在意钱,你要多发红包。红包这个东西很神奇哈,只要往群里一丢,这个群的气氛就立刻有了。
第五,你要勤快,比如,你可以把你每一天服务会员的事情,都写下来,发到朋友圈,你要每天晚上睡觉前,把今天所有的微信聊天翻一翻,看看有什么信息漏掉了。
老莫有一个习惯,他每天都是要群发的,至少群发一条,群发给会员,群发的信息,要有那种一对一私发的感觉,让他知道,你每天都在关注他。
比如,每天早上,他都会写一个昨天的接客总结,一大串,然后,群发给所有人,这样,在老莫看来,朋友圈,公众号,都不重要,对于会员的一对一群发,才重要。
这点上,我没有定论,在波波来了的第五期,我采访过沸点天下的张勇,他基本上也是这么做,就是大量的群发,我每个月,都会收到他几条的群发,我都没回复过,但我一直看。
只要你看,这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你的群发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你可以试试,坚持做他一个月试试。
这是说的第一个角色,首席社群官,连接器,再来说第二个角色。
第二个角色叫做首席知识官。
他负责来引领整个社群的未来方向,他负责来选定整个分享的主题,引导分享的走向,在飞象,胡博士承担了这个角色。
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去走访这些企业,在走访的过程中,摸准未来的商业形态发展趋势,根据这些趋势去做选题。
第三个角色叫做首席传播官,就是负责品宣啊,把各种的内容往外宣发的,把社群里面发生的事情,不断的往外扩散,比如,写写新闻源,去制造一些影响力。
第四个角色叫做首席会务官,一个社群的经营,需要大量的线下活动,这些线下活动的组织,就需要一个人,他需要去做活动的发起,需要去做统筹,报名统计,活动现场安排,等等。
他们四个人要做那么大量的工作,怎么处理呢?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对接外部的合作公司,比如说,文案,视频,美工,这些。
比如说,专业的会务公司。这些,你发现,负责人,他就是一个某一个领域的规划师,而很多别人能干的事情,他们都分包出去了。
这个理念,跟我之前采访过的疯蜜的张桓很像,他们公司的人数也是个位数,但是产值超过十亿。
一句话,能外包的,就不要自己干。把大脑留给自己,把手脚交给别人。
这个点说的是,社群的团队分工,这一套分工,其实是可以复制到很多社群的,社群官负责做对接,知识官负责引导内容,传播官负责对外释放,会务官负责组织活动。这其实是一套社群治理结构模型。
这是第九个点,说的社群运营的团队搭建和分工,再来说第十个点。
10
活动群的三次介绍流程设计
活动群,就是临时建立起来的群,比如说,周日的游学,这就是活动群。即使是一个活动群,都需要有完整的流程设计的。
直接来说飞象的流程。
第一步,入群,入群后,提示入群的人,先发一个红包,然后,来一个自我介绍,用红包让人记住你第一次。
第二步,一分钟分享,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要站到台上,介绍自己一分钟,介绍完,又发一个红包,让人第二次记住你。
第三步,写作业分享,等参加完活动,听完分享之后,是要交作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别人记住你的过程,你写的作业,你会丢到群里,或者分享到朋友圈。这是第三次让人记住你。
那不写作业怎么办呢?有没有好的约束机制?
飞象里面把人分成了四种象。
第一种叫做神象,就是那种积极参加活动,又交作业,同时在飞象里面成长最快的,就叫做神象。
还有三种象,黑象,懒象,灰象。
你要不交作业,你就是懒象,你不愿意做懒象,你就要交作业。
他交作业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一交作业,各个群都去转发了,相当于是给他做曝光了。
写作业的目的是啥呢?是为了让他给我们传播吗?并不是,这并不是一种利他的思维。
经营社群的本质,其实,就是经营人的信任,经营人的心与心的连接。
信任和心的连接怎么建立呢?就是一个有人输出,有人接收的过程,那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人人输出,人人输入,下功夫写出来的文字,每个人都能感觉到。
你发现,只要有人发作业,群内就会出现评论互动。
如果是纯粹的流量群,没有信任跟心的连接,那很快就会失去活跃度,他的心不在这里,干嘛要在这里活跃?
最后,再来讲讲老莫在运营社群过程中,遇到的两个坑。
11
社群运营的两个坑
第一个坑,在社群里不能随意提供其他服务。
社群这个产品,很奇怪,当你的社群稍稍有一点起色了之后,就会有各种的人来找你,老莫的社群也是这样。
有一个会员开了一个饭店,就跟老莫说,在社群里做一次众筹,最后,招募了30多个股东,老莫自己也掏了1万块钱。第一年,大家赚钱了,很开心,但是,从第二年开始,就没再赚钱了,大家就开始抱怨了。
大家的这种抱怨,就会影响你的社群口碑。从社群的角度来说,你给会员提供了一个便利,让他在你的社群里面发布,这是你的想法,其他会员怎么想呢?
其他会员会想,你社群肯定在里面拿钱了,这是你社群推出来的项目,无论如何是撇不清的。
做任何的项目,都有风险,你无法保证成功率。
那既然这样,你想要社群的口碑咋办?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不在社群里面推任何服务,你们自己对接,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坑,社群商业模式是有边界的
你经营社群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你发现,聚拢在你身边的资源,越来越多,你就会想,你咋利用这些资源变现一下,很多时候,一变就死。
比如说,会员说,给你点股份,参与一下项目,或者,你自己发现,你可以用你的资源再做一个什么项目出来。
这些想法都很正常,但是,这就是一个坑,时时刻刻的在诱惑着你。
社群的商业模式,看上去是无限的,看上去无所不能,广告也能做,渠道也能做,产品也能做,于是,有的社群,就开始不停的测试。
在测试的过程中,就忘掉了自己的初心和方向。
社群跟会员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森林和森林里的动物,社群提供的就是一个生态,你一个森林,你去抢老虎该干的事情的时候,老虎的安全感在哪里?
做社群,要禁得住诱惑,不能下水。
社群看起来无边界,实际上是有边界的,那些资源都不是你的,而是因为你提供了一个土壤,这些资源临时集合到你这里的,一旦,你的土壤坏了,这些资源没有了好的生长环境,它就散了。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我拜访飞象社群的创始人,老莫,学到的干货,总结了有十一个点,我稍微给你理一下。
第一点,先讲了讲飞象社群的商业模式。
第二点,用有规律的线下活动来做社群的串联。
第三点,会员对接群的拉群方式,第四点,飞象社群的会员编号方式。
第五点,三次见面原则,第六点,社群的文化打造方式。
第七点,用渠道群去做大会对接。
第八点,设置每个参与者的分享机制。
第九点,4个人的社群运营团队搭建。
第十点,活动群的三次介绍流程设计。
最后,又讲了社群运营的边界性,今天的内容部分,就到这里了。希望每个站友,都能听三遍,看三遍,一遍是没什么用的。
我在做这一期内容的时候,自己也是过了至少三遍,才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人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有三次见面原则,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更是一样,何止三次呢?
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驿站群内,用纯文字的形式,做直播。欢迎你来给我们提反馈。
今天第一次,我在群内提出来作业的要求,当你完整的把这一期的内容看完以后,你可以把今天的收获总结写出来,发到你所在的驿站群。
做这么多内容,不是为了显示波波来了有多牛逼,而是,为了让有需求的人接收到,如何接收到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你写一次作业,做一次总结,这就是一次输出的过程。
你的每一次输出,都会让自己的理解更深一层,当你把你的总结发出来的时候,就带着你的温度,就会让群里的人对你有了更深的认知度。发总结,写作业,是你在驿站群里建立自己IP的最好的方式。
本期推荐书
BOBO IS COMING
最后,老莫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部落》,他今天对于社群整个的启蒙,都是从这本书里学到的,这是一本社群领域的鼻祖级别的书,推荐你买回来看一下。
66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