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媒体社群,年营收2000万,像素级复盘28推的经营方法

你好,我是波波。

今天的这一期内容呢,是关于社群运营的。前段时间,我去深圳,拜访到了28推的创始人牟长青。

 

28推是一个新媒体行业的专业社群,他的社群里都是做自媒体类的。比如说,做公众账号的,玩抖音的,这一类。

所以,在他的社群里面,就存在大量的粉丝流量主,他们在里面互相分享如何涨粉,如何变现之类的话题。

有了大量的流量主的存在,就吸引了广告主,有人想投放广告啊,就得去找这些流量主,于是又多了一部分人进来。

比如说,卖化妆品的,卖服装的,等等,都需要去找到这些流量主去投放广告。同时,流量主还会吸引第三方的软件服务商,你要用什么来吸粉?得用工具啊,于是提供工具的也来了。

于是,一个生态就这样形成了,他这个生态是很值钱的,是因为,里面的核心人群,都是掌握大量流量的人。

28推在做的这个事啊,说起来不麻烦,就是一个会员费,一年多少钱,你就可以加入到一个社群,有各种的权益。

他比较有特色的点,就在于线下活动,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一场大型的沙龙,这个沙龙比较有意思,每次只有半天的时间,下午的2点开始,6点结束。

但是所有参加的人,前一天晚上就到了。因为,前一天晚上有一个小房间,这是按照主体来分的,这个小房间是个啥呢?

牟长青说,每一次的沙龙,部分人来参加完小房间,第二天的分享会,就不去了,为啥要放在第二天的下午,上午空出来呢?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小房间都会交流得很晚,第二天起不来。

这个小房间是个什么玩法呢?后面重点讲讲这个玩法。

这次的拜访收获还是很大的,我来一点点的说。

 

本期干货点剧透

 

BOBO IS COMING

 

 

 

1、找一大帮合伙人和你一起干

2、公益培训是把杀手锏

3、用实战的任务,来代替纯粹的知识培训

4、用已报名的人,吸引还未报名的人

5、小房间是一个超级牛逼的创意

6、会员分等级的方式

7、把资源链接做重,把分享做轻

8、把每一次线下沙龙作为进新的节点

9、用数据分析来引导行为

 

1

找一大帮合伙人和你一起干

 

说起牟长青,这个人,印象就是很率性,上次的采访,算是第一次见面,在深圳,禾葡兰的办公室。

他对我形成的第一次感觉是几年前,他举办的新媒体峰会,我想去,却是拿不到票,为啥?人家写得很清楚,粉丝量超过100万的才可以参加,我那时候,也没做新媒体,哪里来的100万粉丝。

拖了好几个人,才好不容易拿到一张票,这很有意思,当时那场会形成了很多人都在托人找票的场景,我就知道,这家伙很厉害。

我想说一下,他28推的起源。

2010年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说要招10个徒弟,就收到了几百个人投过来的简历,本来说收10个,但是简历太多,就把名额开放到30个。但是,当他选到28的时候就选不下去了,就把最终的数量定在了28个。

把这28个人当做创始人,成立了28推团队。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推广方面的爱好者,包括今天禾葡兰公司有6个创始人都是28推团队的。

2010年的1111日,正式推出了28推论坛。今天已经是2019年,9年过去了,28推还在,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我想说的一个点,就在于,他在最开始干这个事情的时候,找的这28个人,28个创始人。这其实是也是一种最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方式,见过很多这样的手法。

比如说,当年马云的18罗汉,就连年薪高达100万美金的蔡崇信,也加入进来,当时的这18个人,有马云的同学,有朋友,还有学生。对于这样的做法,有人也有不同的意见,当有各种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怎么解决?

这种做法就要求创始人必须是绝对的核心,保证了这一点,其他都不是问题。

在从01的时候,你想,你啥都没有。毛主席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你用这样一队联合创始人,赢得了人心,也赢得了最开始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战斗力要远远大于招聘来的员工的力量。

 

很可能,他们还是带着钱来的,你看,你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了钱的问题,员工的问题,啥都有了,这是不是加大了你从01的成功率呢?

这是一定的,这种类似的手法,我也用过。在前几年,做微商的时候,就用这样的方式拉起好几支团队,你发现,这样起来的团队的战斗力是超强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身份和立场带来的。

前几天,我采访肆拾玖坊的创始人张传宗的时候,他更是这种做法的践行者。

为什么叫做肆拾玖坊呢?是他在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找到了49个创始合伙人,他们都是投钱进来的,而有的是全职投入进来,它采用的是众筹众创的模式。

49人是他众筹众创的第一圈,今天,肆拾玖坊把一瓶白酒,卖到了将近10个亿的体量,说起来,很多传统企业老板都不相信。

他们感觉,我也没听过这个品牌,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量?他们只知道江小白。

而实际上两种售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传播模型的不同,而实际上,所谓的知名度,不等同于销售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就是今天社交电商的魅力。

 

就好比,前段时间,我采访到的顺联动力,都200亿的大盘了,很多不知道顺联动力是个啥。他的传播路径是私域,是封闭的,而不是靠公域。

不是说,你在央视看到了广告,你才认为这是一个知名品牌。

而更厉害的点,张传宗把总部的这套众筹众创玩法,无处不在的都在使用。

比如说,他孵化了很多生态公司,都是采用的这种众筹众创的玩法,可以快速的拥有原始股东,核心员工,以及核心渠道。

比如说,他让代理去开分舵,开实体店,每一个核心单位,都是用筹钱、筹人、筹渠道的方式来完成。因为设定好了规则,以及限定好了数量,能让这套模式得到复制,并且还有兑现的条件约定。

而稍显遗憾的是,28推的这28个人,只是在名誉上的统一体,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统一体。这28个人的某些人,因为28推而相识,后来他们聚到一起做出来了另外的几家很有影响力的公司,比如说,禾葡兰、有点牛,这些行业的代表企业。

设想,如果,在最开始这帮人能形成完整的利益统一体,那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2

公益培训是把杀手锏

 

对于28推来说,前期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有一个转折点很关键,做了3期公益培训,这对于28推的发展很重要。

牟长青发布了一条信息,说是要做公益培训,每期只招280个人,你看又是限额,并且免费,这就好玩了,一下子收到了上千个人的简历。

你是免费的公益培训,这本身是一件很吸引眼球的事情。但是,就害怕泛滥,造成的人群不精准,不珍惜,怎么去解决呢?

就是使用限额,你只招募280个,并且是要写简历严格筛选,这样,你既有了关注度,又有了质量度,这个办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进来这280个人,你得分组啊,谁来管理?还记得最开始的那28个人吗?让第一批进来的28个人来当组长,副组长,瞬间就解决了组织的问题。

做这个公益培训,连续做了3期,为后面的做新媒体大会,做社群打下了人员的基础。

记得我们去年做的第一期<波波来了>的内容,采访的是三里人家的夫子。

他在最开始起盘三里人家的时候,做了一个夫子商学院,每周六,周日,都在YY上,给大家免费做分享,也是坚持了有一年的时间,而后来三里人家的起盘,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段时间积累起来的粉丝转化。

这也算是一个依靠公益培训起步的案例。

公益培训这个点,在今天,我认为依然可以使用,牟长青之前的手法,你依然可以再用一遍,公益培训,限额多少人,分组。

那怎么去变现呢?就看你要卖啥?比如说,你要卖培训课程,那就在公益培训的末尾,很自然的推出来一个相关的课程,并且限额,因为信任感已经建立起来了,后面的付费就很容易了。

比如说,你要卖社群,那你就在公益培训的末尾,推出来你的社群,多少钱一年,成交率也不会低。

如果你还没想好,你要卖啥,那就持续的再做一次,继续积累你的势能。做公益培训,有一个好处,它能解决你的员工问题,你从培训的学员里面,一定能找到愿意跟着你干的人。这种人的能力在,意愿在,而且你已经培训过了,可以过来直接上岗。

有一次的公益培训的数据是这样的,前期的公益课有5000人报名,审核过后,有1500人通过,在公益培训过后,这1500人,又有1000人花钱报了大咖讲堂,这个比率达到了70%

你看,公益培训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你回去,可以尝试一下。

 

3

用实战的任务

来代替纯粹的知识培训

 

这个点很关键,也很精髓。

28推是做新媒体培训的,从最早期的学员里面走出来很多很厉害的行业大佬。这里面有一个秘诀,就是当时的培训,没有说用纯粹的知识交付,而是带着做实战任务。

比如说,当时做微博,那就开始做账号,每个人都开始申请账号,然后发内容,实操涨粉。比如说,一个月的时间,目标3万粉丝,做不到那就踢出去。

你看,有了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的时候,有的人做得快的,他就主动在群里炫耀了,你看我,3天做了1万粉丝了,一发出来,那些做得慢的,就会去问怎么做的,这时候经验的分享交流就起来了。

用做任务的方式,来代替知识类的培训,有很多好处。

第一,直接解决效果问题。很多的培训,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学员没去做,你没去做,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不是方法的问题,方法只会在路上有用,你都没有上路,方法再多都没用,那就在培训的过程中,带着做实操任务上路,什么方法都产生了。

第二,解决学员自管理问题。把学员分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反正做出来的账号都是自己的,是为自己干活,你发现,这套体系搭起来,自己就会自循环起来。

之前接触过一个007不写就出局,那个社群挺有意思,一年365块钱,你进去不是接受啥培训的,而是进去写东西的,71篇写7年,写东西为啥不自己写呢?还要花钱进一个社群?你自己写你坚持不了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这件事的成功率就大了。

你看,也是一样的模式,你付费进去,就是为了做任务的,这是你最开始的期望值,反过来,不是你去评价人家的培训好不好,而是,人家反过来监督你有没有做好,立场一下就反转了。

在前几期讲顺联动力的时候,他们也有一个7+21培训,那个21天,也是在带着一项一项的做任务,而不是在做培训。

这是一个很精髓的点,培训是很难出来成绩的,而在课堂上实际带着做任务是出结果最好的方式。

用实战的任务,来代替纯粹的知识培训。

 

 

4

用已报名的人

吸引还未报名的人

 

28推每个月都会在线下某个城市,做大的沙龙,每场沙龙都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规模。这里面沙龙的举办,有什么秘诀呢?

每次举办沙龙,都是按照圈层去调动资源的,而不是直接把信息发出去,谁愿意报谁报。

这个就好比是说最开始28推刚成立的那个顺序,首先是找到了28个创始人,这是第一波头部资源,然后再来吸引后面的人。

就是在你办任何一场大会的时候,都要先搞定你的种子用户,而种子用户的质量度,又会决定了后续报名的人的质量度。所以,种子用户这块,要去重视,要刻意的花大量的精力。

因为,你搞定了种子用户,后面,你的传播内容就是哪一位大咖又报名参加了沙龙了,这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因为身边熟悉的人报名了,你发出去了,他看到了,他才会报名。

很多人来报名参加沙龙,并不是因为沙龙本身,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他的某个朋友来参加沙龙了,于是他也就来了,他只是想来拜访下老朋友,顺便参加下沙龙。

所以,每一场沙龙的举办,都是有先后次序的。

首先,牟长青会先给那些比较大的老板群发信息,这时候,这场大会的对外信息还没有正式发布,相当于是第一轮的内部报名。

等这些老板报名后,就开始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会写上谁谁谁报名了,里面会带上他们的转款记录,意思就是,不管是多么大的老板,他们都是自己付费来参加这场大会,

我是见过他写的那一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有各种的表格,姓名,公司名,粉丝数量,这些数据项对于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比如,你看到了某一个人报名了,他的抖音粉丝数1000万,你就会认为,这个沙龙很高端,这些大咖都去了,你也就想去了。

你看,搞一场大型沙龙的标配。

第一,做一张长海报。确定你的主题,时间,地点,以及嘉宾,这张海报上带有你这次沙龙的明确的说明信息,并且带有报名二维码。

如果,你是设有分销的,那么,你要保证,不同的分销者,会拿到不同的二维码报名海报。

第二,写一篇长文案。这一篇长文案,是你在搞定了你的头部人物之后,再来写的,里面要带上这些大咖的信息,并且,要附上一张明确的已经报名成功的表,可能很长,很繁琐,这没关系。

这里面,你可以挑选出一个数字维度,针对性的重点展示。比如说,28推选择了一个粉丝数量的维度,谁,50万,谁1000万,于是一大串的数字就出现了,于是一个宣传的巨大噱头就出来了,28推这次沙龙的参会人员,总粉丝数超过了13亿。

那你不是新媒体类的大会,你要选啥维度呢?比如说,员工人数,代理人数,这些都可以用。

如果你是做社交电商类的,那这个代理人数就很好,再比如说营业额,年收入,或者你还能找到更多好玩的数字维度,可以作为你本次大会的卖点。

第三,持续不断地更新长文案。当有更多人来报名的时候,你的这一篇长文案,就要做持续更新了,比如说,标题叫做,新媒体峰会121日参加者名单,125日参加者名单,这样的更新会吸引更多人关注。

 

用已经报名的人,去吸引还未报名的人,这一招很厉害。

 

5

小房间是一个超级牛逼的创意

 

在每一次28推的城市沙龙之前,都会提前拉群,在群里会释放小房间的报名链接,你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报名。

每一个小房间,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说,微信变现主题、抖音涨粉主题、社群运营主题,每个小房间都有一个房间主,都是在这个主题领域里面,有一定造诣的和段位的人。

这时候,群里的人,在报名小房间的时候,就有两个考虑因素,一个是主题因素,他会因为想在这个领域学习而报名,另外一个就是房间主的因素,因为你认识这个房间主,你是他粉丝,所以,你选择报名。

每一个小房间都只有30人,其实就是酒店的小标间,在哪里举办沙龙,这个小房间就设在哪个酒店,非常方便。

报名的时候,每一个小房间报名的人,都会拉到一个小群,这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兴趣群,只是,线上跟线下结合到了一起。

这个小房间的意义,就在于他是一个有明确主题的,小圈子分享,他对于小范围的实操分享,以及人脉对接,都有很大的好处。

有很多人10点结束后,还会拉到一起吃夜宵,一聊就聊到两三点,所以,第二天的沙龙就放在了下午。

小房间的运营,还有细分,在报名的时候,每个小房间都会标注着类型,你是学习型的,还是资源对接型的,有的人过去就不是为了学习的,就是为了对接资源的。那就把主题在去之前就明确的分好。

小房间的流程,大体是这样,开头每个人先来一段自我介绍,然后,再抛出一些话题,再进行交流,时间一般是8点到10带你,在9点钟之前是不允许串场的。这种场景都是在酒店里举行的,门都开着,你说不允许串场,基本不太现实。

很多人来报名沙龙,都是冲着这个小房间来的,他们感觉这个小房间的意义要大于第二天的沙龙分享。

人都是有这样的心理,感觉小灶会说更真实的话,这个跟大群跟小群的关系是一样的,人人渴望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小房间,他就是一个兴趣群,每个兴趣群,都会有一个房间主,就是在这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IP,小房间的设立,对于房间主来说,也是一个圈定资源人脉的很好的时机。

 

这个小房间是发生在线下,但是,在线上同样也是适用的,设定特定的主题,然后,每个主题设定好群主,就是根据特定兴趣的超级细分,这就是一个兴趣群。

把人群进一步打散,做更深度的融合。小房间的融合,是不需要再另外付费的,这是说的小房间的玩法。

 

6

会员分等级的方式

 

会员是需要分等级的,给积极的人,有更多需求的人设定一个通道,让他们产生荣耀感跟特权感。

这就好比是高铁跟飞机一样,有头等座,一等座,二等座之分。这个会员等级的划分,有不同的体系,有的是根据价格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就好比高铁这种。

还有的,就是根据续费的年限来区分你是什么级别,还有的是根据你的贡献度,来衡量。在28推的体系里面,有V1V2V3,这样的会员身份,这代表啥意思呢?

V3就是一次性缴了三年的钱,以此类推,后面的数字,就代表你一次性续费了几年。比如说一年就是2180元,两年398035080,除了有一定的优惠之外,还与权益上的区分。

你花一个会员的钱,你进入的就是一个群,不管你是V几,有的人就愿意进更多的群,那就一次性交几次钱。比如说你交32180,那就进入3个不同的会员群,为什么要进不同的会员群呢?人群不一样啊,每个群都有不同的资源。

V3的会员还有一个权益,就是可以进老群,而V1只能进新群。不是还有一个线下的沙龙吗?

不同级别的会员,获得线下沙龙上场曝光的次数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有人愿意去一次性多交几年钱的原因。

这是一种获取更多资源的方式,就是进更多的群,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线上查询。

比如说,你想找抖音涨粉的资源,你就在28推的小程序里搜索,就会出来一系列的人,里面都有他们的联系方式,那你怎么看呢?

你点击一下,提示你需要5个推币,而推币的获取就需要你去做任务,比如介绍新的会员加入,这也是一种获取资源链接的一种方式。

在后续<波波来了>的会员体系里面,也会有会员的等级,有两个体系,一个是根据贡献值来划分的。

如果老会员推荐新会员,各得一本《山顶牛人兵器库》,老会员得到一本文字版本的,将近700页,新会员得到一本思维导图版,这样的行为引发第一层的裂变,是用的价值驱动,而非利益驱动。

推了一名会员,后面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再推荐4位,累计满5位,就会进入黑牌俱乐部,成为黑牌会员,可以得到每月的黑牌月刊的寄送,还能获得每次实战营报名的前排座位专属权。

那再往后推荐怎么办?

5个会员是1星,10个会员是2星,这样的累计,只是荣誉,而没有利益的驱动,会员是不用利益驱动的。

如果说还有一个体系来营造会员的差别感的话,那就是积分了,每月根据你的活跃度,来评一个积分,总共100分,根据得分的多少,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红灯会员,一类是绿灯会员。

这也算是营造会员的差别感。

 

7

把资源链接做重

把分享做轻

 

28推是一个新媒体类型的社群,它社群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每一次沙龙,从下午26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会员上去做资源链接,中间只有极少的时间是嘉宾来分享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问牟长青,他说,这是实际的经验测试出来的,每次学员来参加沙龙,对于小房间是热情的,因为在小房间能够更深度地链接到资源。

对于第二天的沙龙,很多人是坚持不到最后的,他们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对接业务的,学习是顺带的事情。这又回到了张小龙说的那句经典的话,人不会因为学习而阅读,但是会因为社交而阅读。

 

做社群的意义在哪里?这个确实要深度思考一下,如果是纯粹的学习,那在APP或者小程序里,都可以完成,为什么要拉到社群里来呢?

就是因为社群的社交属性,为什么把场景拉到社群之后,同样的东西,你就发现好卖了呢?是因为出现了另外的一个更大的需求,社交。

之前,我们想,社交是一个附带的价值,而你发现,厉害的社群,都是把社交当成了主价值,把学习当成了附属价值。

学习这件事情,都说反人性,人们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这不是刚需,但是,他会因为,学习某一个特定的东西,来找到同样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的这帮人,这帮人凑在一起,就会有更多的交互产生,这就是本质了。

就好比,咖啡厅,它的存在是因为有咖啡,但是,人们去那里,只是因为咖啡吗?天天去,天天去喝咖啡吗?

并不是,而是,大家默认了在咖啡厅可以聊天,可以谈工作,那里是一个约会的场所。

你看,喝咖啡是假,而社交才是真。

学习跟资源对接之间的关系,就跟咖啡跟社交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再来类比一下,内容就是咖啡,很重要。

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的,社群就是咖啡厅,你得把你的环境氛围做好,人们才愿意来,但实际上,而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资源链接。

为什么学习类型的社群很难持久,就是因为,学习这件事情,他是一个过程,你很难把他的结果来量化,比如说写作业,这些都不算,都只是过程。

我们在之前还采访过另外的一个社群,触电会的龚文祥,他也反复强调,他社群的核心价值就是轻链接。

 

当认识到这个本质之后,你要做的动作就很明确了,想方设法地让群成员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交互,让他们产生更多的业务关系,而不是很多群说的禁止互加。

我观察过很多的社群,社群的生命力取决于哪里呢?就是群成员之间的连接紧密度,群成员的一次交互就是一条直线的话,那一个社群里这种直线出现的越多,结成的网状结构越紧密,这个群的活跃度就会越强。

而今天,很多的社群,都在热衷于帮助群成员之间做对接,不断地拉小群,这本身的出发点很好。

但是,你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把资源都集中在了群主手里,群主是一个拉皮条的人,是一个资源的中心分配者,这种模式不会持久,也做不到。

而更加长远的方式,群主要设法去营造一个社群的交互的土壤,让群成员之间产生各种自发的,习惯性的,定时定点的交互对接。

 

打造这个生态,远比你去帮助某一位会员对接资源更加的重要。

<波波来了>在后续的社群运营层面,就会践行这种方向。

 

8

把每一次线下沙龙作为进新的节点

 

28推每个月的线下城市沙龙,都是收费的,不管是对于会员,还是非会员,非会员498元,会员是398元。

首先是通知老会员来参加,每一次的通知,都是群发信息,都保证一对一,点对点的通知到位,这个工作是由他们的助理来完成的。

每次开始的时候,前面的10天,来一个早鸟价,原来598,现在498,第10天就会有一个报名的高峰节点。

对于已经报名的学员,都会统一去制定海报,比如说,你报名参加了一场大会,然后给你量身定制了一张邀请函,带着你的头像,姓名,以及一些能让你产生骄傲的信息。

你会不会发朋友圈呢?当你发了朋友圈,你的朋友看你去参加了,就想是不是他也要去。

同样的广告,如果是官方自己发出来,那就是广告,如果是参加的人发出来,这就不是。要把这种广告效应做出来,就需要给到已经报名的人充分的荣耀感,让他们骄傲的转发。

在城市沙龙开始之前,提前10天就会拉群,拉群也是有讲究的。

一般会拉两个群,每个群满员500人,一群只拉会员,二群拉非会员,然后会在非会员群里做一些引导成为会员的动作。

拉群之后,就会在群内开始释放小房间的报名,小房间也属于拉群之后的一个运营方式。

小房间的群不能拉的太早,因为过早的拉到一起,他们产生太早的交互,会影响他们的现场到达率,一般在前一天小房间群。

而在现场的沙龙,只有会员才会有机会上台分享,这是属于会员的特权,那对于来报名参会的非会员来说,这也是显示权益差别化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一点,每一次的沙龙,不仅仅是对于会员的权益交付,而也可以做成是一种进新的节点动作。

在讲廖桔那一期的时候,也讲到了这个点,把每一次的交付,做成是下一次成交的开始。

同时,在现场,也会做会员权益介绍,也会引发成交。

 

 

9

用数据分析来引导行为

 

牟长青特别擅长做数据分析,在28推运营的时候,他的很多的决策,都是根据实际的数据分析做出来的。

比如,比如会员数据V1V2V3,这种设置,他发现,有很多会员有这种多次付费的需求,同时,有很多会员有进多个群的需求。对于中心化的管理方式的群来说,这些都可以满足。

比如,在某一个城市搞沙龙的时候,优先把之前在这个城市搞沙龙时报名的人的名单拉出来,优先通知这些人来参加,这种报名的成功率更高。

比如他会统计报名会员的数据,比如,在深圳有400个会员,但是,在深圳报名的只有20%,他就来用这个数据,来判断这个地区的会员的活跃率。

数据能让你看透一切事物的真相,数据就摆在那里了,而你能不能洞察,就看你的数据分析能力。

每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无不是数字分析的高手。

 

在我上次去拜访行装创始人杨益华的时候,他跟我讲了一点数据分析的技巧。

数据,他有很多,不是说你拿到了数据,你就知道了所有的真相,你要去做数据分析。

首先,一组数据出来以后,你要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哪些数据是相关的,找出相关性来以后,这个影响因果就有了,我们发现A数据影响了结果,那么我们要去看这个A数据,它是正态的还是偏态的,正态的就是说它是一个自然状态,偏态的就是它已经被干扰了。

我们回去看这个数据的波动性大不大,波动性不大,就说明是无法改变的,波动性很大,就说明这个是弹性的,是有提升空间的。

这个找到以后,我们就会给一些干扰政策去激励他,这时候,就要去设定一些激励因素,你给他一个怎样的激励因素,他能达成什么样的结果,然后,还会有一个线性回归。

这个我就不是很懂了。

这个其实就是说的数据分析的一些套路,就是你能通过数据,分析出你能改变哪里,带来什么。

但是,也没那么简单,凡事都是多因的,比如说,动物园里一只猴子跑出来了,你说这是什么原因?他一定是多因的,有人说是因为围墙太低,有人说猴子没喂好,他饿了,最后发现是动物园门没关。

数据分析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你洞察事物本质。

 

 

本期推荐书

BOBO IS COMING

 

最后,28推的创始人牟长青给我们推荐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这本书讲述的是360创始人周鸿祎的自传。这本书记录了他整个的创业历程,核心的理念就是,人生就是要不断自我颠覆。

 71期

b0aiBB-b0aibblsshequnBB-sheq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