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波波。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直播的案例,直播这个事情,我已经做过一期内容了,集淘,这是一家年销售额在28亿体量的企业。
这一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汉鼎宇佑的楼帅,和之前集淘的众多直播不太一样,宇佑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大主播,陈洁,这是一个亿级的主播,排名在行业的知名度,仅次于李佳琦跟薇娅。
本期干货点剧透
BOBO IS COMING
1、直播行业的独角兽特性
2、中小型淘宝店家的出路
3、短视频直播变现模式
4、拼多多的直播机会
5、淘宝直播跟抖音、快手直播的选人方向
6、直播生态下的超级商业模式
1
直播行业的独角兽特性
在采访这些企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感觉自己做得不好,还有巨大的空间,他们都非常的忙碌,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
这些企业都处在一种超级自信的过程中,他们说,今年做到20多个亿,如果明天放开做,还能再复制出几个类似体量的公司来,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的。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直播带货这个事情,在2020年,还会是一个巨大的风口,现在正好是入局的好时候,这个行业正在进入一个井喷爆发期。
这一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汉鼎宇佑的楼帅,这是一家从淘宝直播开始入手的MCN机构,这家MCN机构,他们旗下有两个大主播,一个是陈洁,陈洁在整个淘宝直播的体系里是排名第三的,就这一个大主播,就能让汉鼎宇佑排到行业前三了。
这个就是一个直播的头部效应,就比如说,李佳琦跟薇娅一样。在直播这个行业,一个人能抵得上一百个人。
这就是这个直播行业的状况,比如说薇娅所在的公司,她一个人的销量,就占到整个公司销量的90%,宇佑的陈洁也是同样的状况。
流量向头部大主播无限倾斜。这就是所谓的独角兽特性。
其实这种特性,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依然存在。你看一个腾讯加一个阿里,你想想看整个中国有多少零售总额。
比如说社交电商,一个拼多多,一家就有1万亿,第二家,云集就变成了300多亿,第一名跟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拉到这么大。
在直播领域里面,之前存在一种说法,富一家,穷行业。
就比如说,当时的南极人,南极人这个品牌起来了,但是,保暖行业死了,这就是富一家穷行业。
小米的崛起,也是一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他把毛利率压得太低了,不给后来者留机会。
你看拼多多,也是一样的玩法,靠烧资本,靠资本市场赚钱,把卖货的价格拉得很低,据说每年亏损100个亿。但是,他的公司市值已经400亿美金了。
你是没法跟它玩的,于是,就提出来小而美,意思就是,你不要去跟这些大玩家去比拼。
什么场景会出现独角兽呢?独角兽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聚合。
在公域平台更容易形成,比如说,抖音、快手、淘宝这样的平台就容易形成这样的独角兽,它是需要塑造榜样的,而它的流量分发机制,也会导致它的有效流量向有前几名集合。
好似任何一个平台都是这样的属性,但是,我们今天更多的谈的是私域流量,甚至在腾讯直播出来之后,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说出来一个词,私域直播。
就是你的直播,不依赖那些传统直播平台的流量分发推荐,而是依靠自己的私域流量,只是你用直播的形式,在跟你的粉丝对话。
私域直播,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私人微信号的矩阵,他形成了很多个IP个体,这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他们各自的IP在自己的领域里,在自己的粉丝群里,形成了一个转化闭环。
这个可能是未来的大方向,私域直播。
后面,我们会拿出来时间,专门采访在私域直播里面做出来结果的牛人,今天我们的主题,依旧是公域直播。
在公域直播这个领域,目前还是摆脱不了独角兽特性的。
2
中小型淘宝店家的出路
在采访汉鼎宇佑的楼帅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案例。
一个小姑娘,是一个当年在淘宝上比较红的模特,她没有赶上当时微博红人的那一波红利,但是抓住了抖音这一波。
她每天都在抖音上面分享她的穿搭知识,粉丝也不算多,也就是25万粉丝,但是,她的内容做得不错,频率也高,每天发,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定时开直播。
现在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给她的淘宝店铺每个月带去三四百万的业绩,一分钱的广告也不投,她的微博也已经退掉了,直通车也不怎么投了。
这个案例其实就是很多淘宝中小型卖家的出路。
如果你有做内容的能力,或者你的产品适合做内容,用这样的方式去做外部引流,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对于做淘宝的卖家来说,这就是自己掌握了一个媒体的入口。不会依赖于在淘宝平台内投放直通车,不会受限于淘宝的流量了。
所以,今天的淘宝卖家,都要有这样的一个打算,就是在外部的平台,搭建一个内容入口。
而实际上,今天淘宝的流量已经不够,因为淘宝本身是没有流量入口的,今天的流量入口,都被掌握在头条系、腾讯系手里,导致了阿里系去花大量的钱去头条系购买流量,他购买流量,他自己的流量成本就会更高,而这个流量成本,一定会转嫁给商家的公告投放,页面展示上,于是,因为阿里自己没有大的流量入口,导致了商家的广告成本升高。
那既然阿里自己没有流量入口,那淘宝店家自己就需要自己去找入口,就是自己要去头条、抖音这样的平台建立内容入口,流量入口。
这就意味着,对于淘宝店家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你不能只会卖货,你要会做内容。而淘宝自己也有淘宝直播,但淘宝直播还是直接卖货,它没有内容属性,所以,它就没有入口流量。
楼帅说了一句话,内容即媒体,媒体即流量,流量即成交。这实际上是一个闭环。
很多大品牌、大卖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转型。
比如说,有一个店铺,它是卖燕窝的,那它就可以打造燕窝的内容,那就积累了燕窝的粉丝,但是,这样的短视频的平台,它是有人设的。实际上,所有的粉丝,都会把主播当成一个超级导购,他是信任这个主播,而这个主播,不仅仅是能够卖燕窝。
而实际上,直播推什么,粉丝就会买什么。
于是,最有价值的变成了这个号,这个主播本人,他就可以去卖海参、田七、冬虫夏草这些。
而他是专门卖燕窝的,这是他自己的供应链,而其他产品,他不需要自建供应链,只需要跟其他供应商合作,自己拿一个分成就可以了。
而实际上,今天各大商家的争夺,就是对于用户时间的争夺。而今天,大家的时间全部都花到哪里去了?你想想。
刷微信,是因为社交需求;
玩游戏,王者荣耀;
刷抖音,娱乐需求;
刷头条,新闻需求。
各种,你发现,我们的大块时间,都消耗在这里了,那我们想要去争夺用户的时间,那就只能从这些角度入手。
那你就没有别的选择,那就去做一个内容制造者,去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去喜欢你。
而实际上,今天还是一个巨大的红利期,这个红利期在哪里呢?
你看,用户的行为在线化,是不是一个直线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大家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那他们在干什么,你就出现那里,这就好比是,大家都在逛街,你要如何做成生意呢?你得让你逛街的人看到,你就要去抢占好的地段。
而今天,这些流量平台的分发标准,就是谁有好的内容,我就给谁大的流量位置。
于是今天,就是一个好内容就是大流量的逻辑。
还是回到刚才说的那句话。
内容即媒体,媒体即流量,流量即成交。
什么是内容呢?
文章是内容,短视频是内容,那直播呢,是不是更是内容?
所以,谈到中小卖家的出路问题,就是那句话。
人人皆主播,万物皆可播。
3
短视频直播变现模式
现在,大量的原来做短视频内容的号,都在走向带货方向,这种模式越来越成熟化了。
这里面的运营逻辑是什么呢?
达人和产品的嫁接产生内容;内容的传播沉淀粉丝;场景的滑道产生成交。
就是这个逻辑。
举例来说,李佳琦。
首先就是选择一个达人,内容的落脚点有两个:一个是达人,一个是产品。内容的载体,都要落实到达人身上,这样的流量才有延续性。
因为,达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导购,他推荐什么,粉丝都会去买。
那为什么会是达人跟产品的结合产生内容呢?
比如说,一个达人,比如说,化妆品,它的内容输出,一定是在什么时候用到什么产品,什么产品该怎么用,他需要用到什么技能,这个就叫做达人和产品的嫁接产生内容。
而不是说,达人随意乱说,或者其他不相关的内容。
为什么其他的泛娱乐的号,他自己的变现有问题呢?是因为,没有上面说到的这一条,达人跟产品的嫁接。
所以,你看,今天大量的达人号,都是在做产品的评测,或者是推荐,你发现,这本身就是内容本身,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在变现的时候,就会变得很轻松,产品即内容。
还是一个超级导购的逻辑。
也就是说,超级导购的这一类内容,用户是喜欢看的。而没有把它当成是广告。
就是因为这种产品即内容的无边界,打破了最开始大家做泛娱乐号变现困难的情况。
而实际上,今天的直播,已经变成了无内容不直播的情况。
你看淘宝直播,之前是堆一堆衣服就卖,但是,你发现,那些优秀的直播,都是先策划一个开场,策划一个主题,什么阶段要开始促销,要拉人气,什么阶段要去互动,甚至还会安排一些突如其来的剧情。
这些都是在单调的产品基础上,增加剧情,都是在围绕产品做可看性的内容。
这就好比是电视节目,显得太死板,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是,你发现,越来越多的直播,结合进来了以前做电视节目的那些经验,它有明确的脚本和主线,又有卖货的节奏和紧迫感,加进来这些元素之后,效果明显比以前好了。
你看著名主持人李湘,也在直播带货。
每一场直播开始之前,总是先弄一个宣传片一样的东西,他把自己圈定成了一个顶级贵妇的形象。基于这样的形象,搭建直播间的场景,然后给你推荐一个顶级贵妇日常在用的东西。
推荐给你一个产品,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推荐,它的好处是什么,实际上,不管这个主播是什么来头,他就是一个超级主播的角色,只是,每一个主播的人设不同,他的粉丝群体也就不同。
所以,一个优秀的主播,首先是一个超级导购,但是,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导购,他要具备一个KOL的特质,他是有自己的商业价值和内容价值传递给他的粉丝的。
他对于主播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了,这个就是一种进化论。
就好比,最早期,做淘宝店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拍几张照片上传上去,摆在地上,挂到墙上,都可以。
这时候,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内容。
后来,竞争激烈了,大家都开始请模特,淘女郎,但后来发现不行了,就去请网红,再后来光拍还不行,还要场景化、内容化,要去五星级酒店拍,落地玻璃窗,维多利亚港,各种的外景,甚至是出国去拍。
以前,一天可以拍100套衣服,现在发现,网红一天可以拍6套衣服,一件衣服还要有3种穿搭,他要在不同的场景下拍,咖啡馆一套,商场一套,户外一套,游泳池一套,各种。不同地换,换场景,换POSE。
其实,这些都是一个内容升级的过程。
消费者对于原来的那种看腻了,没有新鲜感了,没有打动他的转化率,这其实是图文时代的进化了。
而今天短视频跟直播的时代,又在重复地去走这样的一段进化。
那短视频跟直播的时代,它属于发展的什么阶段呢?
从流量阶段来说,它属于战国后期,但是从内容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说,它就属于刚刚开始,所以,后面会有大量的科班出身的内容制造者闯入进来。
再来说说,内容的传播沉淀粉丝。
沉淀粉丝这个逻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千人千面。
每个人都有吸引自己粉丝的办法,比如有的人,就喜欢在直播间骂人,把商家骂得越狠,他的粉丝越爱他,因为他觉得你是在为他争取权益,商家如果价格没有给到位,脏话就飙出来了,这就是粉丝喜欢的理由。
李佳琦,他自己长的很受现在女性的审美,又很懂女性的心,自己又很会带节奏。OH MY GOD,买它,这些鲜明的口头禅。
薇娅就很简单,一个大姐,天天给你找好货,我公司实力强,给你找的货,价格也好,品牌也好,她对于产品的专业度也够。
这个吸粉,无非就是人设加内容。
首先要先定人设,这有点像造星运动,你这个人到底在镜头面前应该有怎样的人设。
比如说,有一个主播,他大概只有1米5左右,每一次直播,他都要带上一个大箱子,那个大箱子跟他的人差不多一样高了,箱子里面一打开,各种的配饰,鞋子,帽子,他会根据你现在所有的衣服,提前花几个小时来搭配好各种穿法,每一套衣服呈现出来,他都有像拍照一样的场景化和搭配内容。
消费者一看,这一套穿着也好看,那一套穿着也好看,他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很会穿搭的人。
传递穿搭,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他会吸引很多粉丝。
但是,另外的主播,可能就只是价格便宜。
还有的人靠办生日宴会,比如说,前段时间,散打哥办生日会,请陈小春过来,他给粉丝传递的就是一种,我有钱,有背景,是上流社会的人,这也是一种吸引粉丝的方式。
有了粉丝沉淀之后,就是一个变现的问题。
场景的滑道产生成交。
变现本身,也是根据内容和人设的不同各有不同。
有一个人,他只有1万粉丝,但是,这1万粉丝,都是当爸爸妈妈的家庭,他一年就能从他们身上赚3000万,他只做杭州市场,他有个抓手是什么?他在杭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开了四家儿童教育机构,他以前是做服装的,现在是中国美院的服装设计硕士生导师。
他的这些用户都是以前服装店的用户,他把他们都拉到了社群里面,他们都有孩子,都需要教育,他自己又是美院的老师,他就用这样的一个身份,开一些培训机构,一年培训费就收个3000万,那培训的时候,爸爸妈妈做的很无聊咋办?就把培训机构改变成了生活馆,这个跟广州的一家方所书店是类似的。外层是各种的服装店,里面才是咖啡厅、书屋。这其实就是为了客户营造的一种生活方式馆。
在讲肆拾玖坊那一期的时候,讲到了一个观点,情怀破商业,场景破渠道,触点破零售。
你看,你在看抖音视频内容的时候,蹦出来的那个购物车,就是一个触点,在直播的时候,蹦出来的购物链接,也是一个触点,这个触点,实际上是从场景里面蹦出来的。
而内容跟达人跟产品的结合,就是一个滑道,所以,就有了这句话,场景的滑道产生成交,而这个滑道,就是解决了,用户为什么要购买的问题。
4
拼多多的直播机会
在跟楼帅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了一个机会,就是拼多多的直播,因为,他们是做淘宝直播出身的,就是直接卖货,那今天,拼多多推出来直播,也是一个必须要争取的机会。
而拼多多的直播,跟淘宝直播,或者抖音、快手,都是不一样的。他有他自己的独特基因。
在拼多多的直播体系里面,是没有中间商,是没有MCN机构的。
你看,淘宝直播、快手直播、抖音直播,都是有中间的MCN机构的,机构是有中间的佣金的,甚至大一点的机构或者大型主播,还要收取服务费。
拼多多做的全部都是商家主播。
它是基于店铺来做的直播。
它还是一种公域直播,它是有一种推荐算法的,谁排在前面,它就给谁更大的推荐量、曝光量。这其实对于很多的小商家是一个机会。
比如说,现在有人很懂得直播,他是从淘宝直播过去的,或者说,他是通过抖音、快手直播过去的,他直接找到那些大的拼多多大商家,他们本身就是有供应链的,你去跟他说,你帮他们把拼多多直播做起来,他们只需要出货就可以,估计很多商家是没法拒绝的。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又多出来一个销售渠道。
现在拼多多的直播,开了也就一两月的时间,还有很大的机会。
而能把握住这些机会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定是在直播行业已经沉淀很久的人,他们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了很久,对这个行业很熟悉,一旦,机会来了,他们就抓住了。
同样的,机会对于大家都是均等的,你也发现了,你也去上了,但是,你发现,你没有这个领域的专业技能沉淀,于是,你就被淘汰掉了。
所以,机会归机会,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和技能,不是一发现机会就能变现,而是依靠的专业性,而这个专业性,就需要在这一个赛道的持续积累。
所以,在出现任何一个风口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冲上去,不管能不能干好,这一把不行,下一把就轮到你。
这是我们对待风口的态度,先冲上去,而不是要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
5
淘宝直播跟抖音
快手直播的选人方向
目前的直播阵地越来越多,比如说淘宝直播,比如说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甚至是刚刚出来的微信直播。
这些直播的主播我们如何去选择呢?因为每一个直播的场景不同,他去选择主播的标准是不同的。
而实际上,任何一家直播机构的规模的放大,都是要依靠对于主播的选拔与培养的。
对于这个选人问题,我特意跟楼帅聊了很久。
其实,无非就是两个方向,到底是内部自己培养人,还是外部签约成熟的主播。
这是根据阵地来选择的。
比如说,淘宝直播。
就只能招募成熟的主播,因为在淘宝直播里面,如果你再去找新人,按照它的算法,你是永远起不来的。
现在淘宝的主播有3万多个,淘宝每天的DAU才1000多万,整个直播的DAU只有1000多万,你看这1000多万里面,薇娅每天的观看量有多少,有时候将近七八百万,李佳琦的观看量也有七八百万。
这其实已经是一个被垄断的行业,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你再去签约新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在抖音、快手这个领域,就是可以去培养新人、素人,基本上三个月就能干起来。
抖音和快手,它实际上更倾向于长尾,让更多人有阵地,有自己的流量单位。它不会向一些大V去集中,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赛道还是很有机会的。
在我们刚开始说到的,对于很多淘宝的中小型卖家来说,在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设立一个自己的媒体内容阵地,已经成为了一条新的生命线。
为什么大家都在争抢直播这一个阵地呢?
在内容电商领域,有一个三板斧的说法:
第一,图文;
第二,视频;
第三,直播。
图文是中药,视频是西药,直播是春药。
对于变现来说,直播的杀伤力最大,它是一个场景的问题,最大化地还原了卖产品这一个行为本身。
比如说,你去菜市场买东西,对面的老板就跟你面对面地介绍,你就买了,直播就是还原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所以说,直播是春药,它让人无法抗拒。
对于2020年,最大的风口毫无疑问,就是直播,所以,还没有开始布局自己的直播阵地的战友们,可以在年前忙活起来了,也别放什么假了。
直播其实就是一个场景,就好比,它并不是一个行业。
你能说发朋友圈是一个行业吗?不能,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销售,都逃不开朋友圈,直播也是一样。
比如说,你是直营卖化妆品的,以前,你是投放流量,流量进来加到个人微信号,用朋友圈,还有一对一聊天,来转化,但是今天,流量进来以后,你只需要定时直播就可以了。
上次我们的一位采访嘉宾,林正过来,他是做直营零售的,这几年直营不好干,流量越来越贵,转化越来越差,但是,现在又开始往上跑了,为什么?是因为,把几十上百位的销售人员,全部变成了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来完成销售了。
于是,一个新兴的直营行业,又要崛起了。
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这样类型的企业,原来的工厂场地,都是卡位。每个人对着电脑,对着手机,这个时代过了。
公司里没有了卡位,而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型直播间,员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直播间里,跟自己的粉丝聊天,直播,完成销售。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句话,人人皆主播,万物可直播。
就比如,另外一家公司,火种传媒,我也有计划要去采访他。
他们的前身是做微商的,卖一款青汁产品,原来的代理的销售场景都在微信,而今天,他们的代理,每个人都在快手,开了账号,都在做内容,都在做直播。
在今天,微商大面积下滑,他们的2019年的业绩,翻了3倍不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借鉴参考的案例。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直播,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场景,一定要第一时间,率先尝试。
而直播的平台的选择,就有很多了,除了抖音、快手,这一类的直播平台,可以优先关注下微信的看点直播,这是一个更加没有门槛的直播场景。
它是基于每一个人的私域流量的,而今天,微信把个人微信号的加好友人数5000的上限解除,就是在向我们释放一个信号,微信已经不再是一个生活社交工具。
它是一个生态综合体。
6
直播生态下的超级商业模式
这里来说一个直播生态下的超级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是在跟楼帅聊天的过程中,他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了一遍梳理。
他现在的状态就是全国各地不停地在奔跑,忙什么呢?就是为了今天在说的这个直播的生态体系搭建。
实际上,在汉鼎宇佑的路线里面,有两个大的战略布局。
一个是,上面说到的陈洁,这个大主播,这一家公司就是,把素人孵化成主播、达人、艺人、明星,另外一家,就是楼帅现在在做的汉鼎未来电商,他的未来是新零售。这两家都是基于短视频内容,直播这个领域冲出来的。
但是,在他们的判断里面,这里面一定会出现两个分支,一个是以大人设为主体,走的是自媒体路线,另外一个就是新零售路线,走的是带货路线。
在这个新零售的路线里面,有一个商业模式很有价值,这里拿出来说一说。
这套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六个字,人圈货,货养人。
你发现,在整个的直播体系里面,其实就是三个角色。
第一,供应链,你要找到更多好卖的货,粉丝才会去买,才会不断地去买。
第二,机构,就是MCN机构,你发现,这些大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中间都是需要MCN机构的,他们需要这些机构,把这些网红组织起来、培训起来。因为,目前的网红专业化还是不够的,那就依托这些MCN机构,把他们做内容的能力充分地挖掘出来。机构就是一个经纪人的角色,以前经纪人签约明星,今天的经纪人签约网红,是一个道理。
第三,网红,就是主播,主播是跟用户接触的唯一的点,只有网红才可以完成吸粉,完成转化,就好比是明星,有了明星,才会有粉丝,才会有粉丝经济和变现,所以,一切都是围绕网红来的。
当我们明白了这三个角色,我们就看,用一套怎样的商业模式,把这三个角色串起来。
一般来说,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从底层生长起来的,比如说,一家MCN机构,它本来是做内容的,它有大量的网红,粉丝账号矩阵,但是,它的变现临时存在问题,之前,都是依靠接广告赚钱的。
他们普遍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MCN机构下面,有很多支小的团队,每一支小的团队,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产出团队,一个团队下面,可以做出来很多个号。
这个结构是这样的。
至少4个人,网红、摄影师、剪辑师、运营,这就是一个最小的团队了,而一个机构能做到多大,就取决于他们能够复制多少这样的小团队了。
而这个放大,看的就一定是这个投入产出比,因为,养每一支团队,都是需要成本开支的,一个月一个团队,几万块钱是有的。
对于一家MCN机构来说,最大的成本,就是养人的问题,而不是专业性的问题,他们可以做大量的号,产出大量的内容,可以圈进来大量的粉丝。但是,他们的变现是存在问题的。
一般来说,变现就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广告,一种就是带货。
接广告考验的是商务能力,带货考验的是供应链能力。
今天的主题是带货,那就看供应链。
这套商业模式是基于一个案例设计出来的。
有一个专门做内容的团队,他们跑到了广州的白马市场,在白马市场跑了一圈,就收了500万回去,每个档口收40万,收了十几家档口。
人家为什么会给他交钱呢?
他说他自己是做抖音的MCN机构,有大量的视频制作团队,你交40万,我给你一年拍120条视频,帮你做一个号出来,给你保证多少粉丝,多少曝光量。
拍什么呢?就是给你出模特,给你拍你的衣服,拍了以后,粉丝量上来了,直接挂购物车,就可以直接销售了,而机构有很多大量的网红,一旦一件衣服打爆以后,其他的网红,都可以去拍你这件衣服,都去给你卖货。
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逻辑,就会让很多档口老板愿意去交这个钱。
档口老板会这样算账。
我自己有大量的好货,懂供应链,但是,我不会做账号,不会做内容,如果自己做这个内容团队的话,一个月至少8万的工资开销,还没有保障和保底,但是,放给专业的人去做,降低了门槛,保障了产出,双方是共赢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盘活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供应链能得到什么呢?
第一,一个量身定制的账号,一年120条视频。
第二,卖出去的货,他能拿一个供货差价,他作为供应商出现,有一个供货价,这里面也是有利润的。
第三,拿账号卖货分红,这个号相当于是一个联营的号,只要是这个号产生的后续收益比如说接广告,或者去卖其他商家的产品,只要是产生的收益,都会给这个档口分钱。比如说30%。
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对于档口来说,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档口曝光量问题,自己产品的销量问题,顺便,还能拿到一个账号的分红,他当然是很乐意的。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他改变了一种供应链跟网红的隔绝状态,让供应链赚到了众多种类的钱。
其实在今天,供应链的作用,被严重地低估掉了,并不是说,你想卖啥都能卖。
你看,天猫、京东,他们在抢什么,在我做节日的时候,你如果是去京东,那天猫你就别来了,你看,他们在抢专属供应链。
其实这是一个战略,当这一类的产品,只有我这里有的时候,你就不得不来我这个平台购买,这实际上是一种流量保护。
这套商业模式,跟我们之前的另外一位嘉宾,疯蜜的张桓是类似的,也是一种具备飞轮效应的商业模式。
这个对于很多直播从业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而一旦,你把整套的商业模式跑通以后,剩下的,你几乎不用去自己培养内容团队,你只需要去不断地收编各种小团队就可以了。
因为,在今天的短视频生态里面,有大量散落的中小团队的存在,他们自己的生存状况,不见得好,而你解决了这个闭环问题,他们自然而然就愿意参入进来了。
今天的这一期内容,都是讲的关于直播,感谢汉鼎宇佑的楼帅的无私分享。
本期推荐书
BOBO IS COMING
楼帅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是《王阳明大传》,看来,这本书是你做好直播的一个必读书目,开玩笑。
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