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触动极大的事,在 3 月 25 日那天,我被北京新东方公司少儿部总监邀请,去为新东方少儿部的销售老师进行销售和营销专业方面的员工培训,而出场费是每小时 5000 元。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是怎么从美甲店给人做美甲(留学时只有学生签证,只能打零工,收入低)到这次做培训师,从时薪不到 3 刀(约 10 元人民币)走到现在培训出场费 5000 元。
通过这件事,我想把自己「单位时间增值」过程中的一些「术」和「道」拆解出来分享给大家。
术:发声与输出
如果你问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会告诉你 —— 是「发声」。
我一直认为「发声」和「输出」是成本最低,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只要你发声,就会被看到,被看到就是价值。你无需在意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也无需在意自己的内容是否对他人真的有价值。
哪怕是那些你早已经习以为常的内容,也会有人不知道,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价值。
哪怕再深奥,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也会有人习以为常或者不感兴趣,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没有价值。
内容的好坏、价值、对错自有大千世界来评判,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说出来。
发声的价值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
对内输出:梳理逻辑
对内来讲,我们可以在输出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绪。
我会有一些暂时还想不太清楚的事,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考和自我提问,我会逐渐梳理清楚前后逻辑,为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
我的每一次写作输出,受益最大的就是我自己。当我没有写出来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还知道或者还可以梳理出来这么多知识体系。
输出的过程可以类比为熵减的过程,通过逻辑把自己大脑内无序的、混乱的碎片知识梳理成有序的、完善度更高的知识体系。
对外发声:让自己被看见
而对外来看,只要发声就会被人看到,就会引发别人的思考,就会被人记住。
如果我不是付费购买了一些价值社群,受到了大家输出长文的启发,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自己去写文章,也就不会有后续的所有故事。
在最近半年时间里,并非是我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而是我把自己的积累变成内容,让世界看见。
如果不是新东方的总监看到了我的文章,她也不会知道我有什么样的能力,自然不会邀请我。
内容是你的名片,在机会面前,它将是你具有竞争力的强大武器。
一个好的机会大概率是内卷的,自然要选择在可选范围内最优秀的人去胜任这个机会。
如果此时你有积累,有沉淀内容,那就具备了竞争优势,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我鼓励大家发声和输出,可以按照下面分享的方式去尝试。
如何输出自己的内容
1、先观察自己平时的表达习惯。
可以通过与别人交流、发朋友圈、群聊的方式,找出自己的表达习惯。
你可以观察自己是喜欢对别人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例句:我们应该保护未成年儿童,他们是最纯洁的,是希望是祖国的花朵。
晓之以理例句:我们应该保护未成年儿童,因为种群幼体是一个生物种群延续下去的希望,所以保护幼体就是保护自己。
你可以观察自己对哪一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或者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
例如:关于美的、关于健康的、关于金钱的、关于爱情的。
甚至,你还可以观察自己输出的内容是写实更多,还是抽象更多。
写实:东西好好吃、风景好美、人好漂亮、实物质感好好、艺术好伟大等等。
抽象:商业好有趣、哲学好深奥、历史好悠久、心理学好复杂、法律好严谨等。
2、从碎片的、简单的、擅长的开始。
如果之前没有发长文的习惯,可以先从碎片化的内容发起,最后在进行整合和梳理
3、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输出方式。
常见的输出方式有两种:命题输出、灵感输出。人们通常只会擅长其中一种,因为这是两种相对的思维模式。
命题输出通常需要限制一个主题,根据主题计划自己要输出什么内容,然后列出大纲,按照大纲进行输出,可以少量多次的完成一份内容。
灵感输出通常依靠灵感突然想到一个可以输出的内容,赶紧下笔开始,一气呵成生怕错过自己的灵感,写完之后在整合修改。
你必须尊重自己擅长的输出模式,立即开始输出,不去苛求完美,不要不好意思,每一份内容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从几句话的碎碎念开始,也坚持下去。
决策和下注
你的每一次决策和下注都会带你去往不同的道路,你的今天是你过往的每一次决策决定的。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存在某些问题,那是因为过去的某个决策不适合你。
同样的,如果你想要未来的自己成为某个样子,就需要依靠从此刻起的每一个决策。
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决策,如何让自己的决策尽可能正确?以下是我常用的决策方法,分享给大家。
免费还是付费
获得同一样东西,分付费和免费两种方式,你可以先计算自己用免费渠道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生产出什么样的价值,并和付费做对比。
当价值小于等于付费价格的时候,选择免费;当价值大于的时候,选择付费。
这是常规判断方法,没有错误,但有两点隐藏价值我想提醒大家:
第一,如果选择付费,可以获得链接同样付费的人或其他资源,可以把你购买的产品当成一个案例和模版进行分析,看看对方是如何提供价值,发生变现的。
第二,付费省下来的时间精力,如果用来投入一个长期复利的事情上,会带来惊人的效果,哪怕它好像现在没什么作用。
在做决策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这两点,正所谓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通常来讲,当你开始犹豫,或者身边的人都说这个东西值得购买的时候,就请选择付费吧。
就拿我加入生财有术来说,我当初并不知道生财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所以结果是不确定的,但价格是确定的。
那么,这时候我是否要为不确定的价值承担确定的价格,就需要风险评估能力:一是对收益和损失的风险评估,一是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决策逻辑
1、清楚自己的优势能力。
比如我清楚自己的优势,我有学习能力、与人链接的能力,以及内容输出能力和执行力。
如果你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你可以试着拆分你曾经的成就,尝试回忆在曾经的经历里,有没有因为做了什么事情收获别人的称赞或认可,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以。
开一个文档,把所有你能回忆起来的成就全部列下来,然后逐一拆分每一个成就背后所使用的底层技能,越细越好。当成就足够多的时候,就能找到相似和一致的优势能力。
2、优势能力匹配度以及是否存在组合优势。
在做决策的时候,你所决策的项目或者事件是否需要你从第一步里总结出来的优势能力,甚至需要几种底层能力的组合?如果组合越复杂,则稀缺性越强。
比如说,做个人 IP 需要表达能力,商业闭环变现则需要逻辑能力、组织和运营能力等等。如果一个项目刚好同时需要你具备的这几种优势能力,那这个项目大概率非常适合你。
3、优势能力在人群环境中的优势强度。
当你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一个自己擅长的能力时,你在根据它去进行决策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就是你所认为的优势能力需要有一个锚定点,你的优势程度相较于整体环境是多少。
可以去观察环境中的人,或者已经做过这个决策的人,看看自己和对方相比,优势程度是高是低,或者有什么差异性。也可以去问问身边的人,增加自己获取信息的客观性。
此条是为了防止:「自己明明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
评估风险
你失败的概率有多大,最大的损失是多少,是否能承受?
成长性优先
如果实在无法选择,就优先选择成长性更高的,有复利效果的那一个;因为当你选择了长期,就是选择了未来。
如果能在每一次决策犹疑的时候,把上面的步骤自问自查一遍,很多答案其实非常清晰。
你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是一次对未来的改变,值得认真思考与分析。
我能获得今天的成功,也正是依靠这样的决策逻辑。
决策背后的逻辑案例
我从时薪 10 元的美甲师到美容销售,是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销售技能优势,并且可以承担不确定收益的风险。
当我决定去做猫舍的时候,是因为知道自己具备信息、场地和策略的优势,并且可以承担猫舍损失的风险。
当我转向做内容和 IP 的时候,除了清楚自己的表达优势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为自己的观点下注了,我没有选择继续在某个项目或生意上深挖。我放弃了眼前更加确定的利润,选择去输出内容,去做一个对自己有极高复利价值的事情。
而那位新东方的总监正是因为我的内容才会邀请我,我才会有时薪 5000 的机会。
做决策需要勇气,因为只要是决定就会面临失败的可能性,而我们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但如果不做决策就无法入局,那就一切与己无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盲目决策,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关注。
注意事项
第一,确定自己的心情和情绪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刚经历完一些重大事件,因为此时人容易剑走偏锋。
第二,可以使用对冲的方法给自己上保险,如果自己做了高风险的决策,可以采用其他低风险策略,用这个方法类比,同时在两个相对事物上面下注,起到对冲效果。
当初觉得我内容这条路走不通的人都已经没了声音,而我还在继续前行,从 10 元到 5000 元,看着很夸张,但其实这是一次一次正确的决策带来的结果。
我把如何生产内容和如何做决策的方法提炼成方法论分享给大家,但是请注意:
每一个巨大成就并非都是被计划出来,或者背后有很强的方法论可以借鉴,因为每一个人的道路都不同,所以万物皆「道」。
下面我会从「道」的角度去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心得。
道:利他、勇气和掌控
在我眼里,「术」为枝叶,「道」为树干;「术」为能力和方法,「道」为品质和观念。下面将分享一些在我身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以及我从很多有成果的人身上看到的「道」,供你参考。
馈赠
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些自己无法发挥价值的资源,但是在别人手里却未必;可能你用不到的东西在别人手里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被浪费的资源,找到合适的人,馈赠给别人。化腐朽为神奇。
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手里,结合不同的商业模式多少都可以找到一些被浪费的资源,如果能重整资源,送到合适的人手里,重新让资源发挥价值,那绝对可以大力出奇迹。
关注
大家都喜欢得到,都不喜欢被别人占便宜,但我会经常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给对方一些有用的建议,这就是从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他人。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表达好意:
1、对方与你见到的哪些很欣赏的人有共性?可以把这个对方的共同点分析一下,不同点分析一下,甚至可以为对方引荐合适的道路,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2、对方有没有正处在一些你曾经经历过,还吃过亏的场景之中?不妨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对方,是否接受由对方决定,点到为止。
3、有没有什么对方忽略的机会、优势,而你看到了,可以大胆跟对方说一下,别小看这个,所有人多少都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或许你的一句话可以帮对方一个大忙。
换位
如果你真的想要去和某一个人发生链接,无论是出于欣赏、请教、求助和合作,都是很有必要讲究方法的,除了要有一颗真诚的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方法「换位思考」。
请先暂时忘记自己一小会儿,看看对方需要什么,自己能不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帮个忙,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忙呢?
如果你希望达成一件事情,与其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说服讨好,不如想一下,需要对方做什么,对方做这个行为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他感兴趣的收获?
我所说的,不单单是从策略上的换位,而是从心里真正地换位。
如果你找不到这个行为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那可就要谨慎了,这意味着你在伤害别人。
让别人花时间去做一件没有用的事情,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
不同
不同是一个中性词,说难听点是「异类」,好听点则是「差异化」,是一个非常好的竞争点和护城河,差异化是熵减的过程,需要耗能,需要对抗从众心理。
支撑我做自媒体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同」这个词。
很多人一提到内容输出,第一反应都是去模仿大 V 的写作方式、技巧模版,当我写了这么多文字以后,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你需要不同,只属于自己的不同,这样才能留下印象,才会被人记住。
敢于不同,就是敢于被讨厌的勇气;一个产品不同则有了差异化和竞争力,而一个人不同则有了被人记住和发光的能力。
掌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分,你得发现它然后学会使用它、掌控它。你没有办法彻底改变你的本性,但是你能把它发扬光大。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擅长的,你要好好看看自己的那些本性,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比如:
一个很喜欢「判断」的人,用得好,可以带来漂亮的决策,用得不好,会带来偏见。
一个很「客观」的人,用得好,可以带来公正和尊重,用的不好,会带来优柔寡断。
一个很有「逻辑」的人,用得好,可以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清晰的理清,构成强大的知识体系,用的不好,会让人关照别人的情绪,处理与别人的关系。
一个很有「感情」的人,用的好,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用的不好,可以变得很情绪化和冲动。
关于「本性」就两件事情:第一,找到属于你的本性;第二,正确的使用它,你会发现你想要的「本性」成绩很轻松。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赚钱和治病是一个道理,也讲究「术」和「道」。
「术」像西医,药到病除,一种药对一个病灶,可以强效、快速地帮你解决一个问题,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准确知道你到底生了什么病,或具体哪个器官出了问题。
「道」像中医,从你身体的整体出发,通过调理直接把你的身体抵抗力拔高一个层次,让你身体强大起来,强大到去对抗很多问题和病灶,所以一个强大的身体可能对于很多疾病都可以融会贯通去打败它。
我坚信,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忘初心,立志要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你一定会做得比我更好。
作者: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