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学历史》第十三节:高允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开始。

我说,我看了一下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为什么都是北灭南?

他说,有些绝对,不都是,也有例外,明灭元可以理解为南灭北吧?辛亥革命也算南灭北吧?当然,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北灭南比较多,这里面有几大因素,一是北方平原多,良田多,南方丘陵多,在农耕时代,北方人口密度大于南方。二是在古战场上,骑兵相对步兵而言,无论行军速度还是单兵战力都是外挂一般的存在,而北方又是马匹的主产区。三是体格上的差异,北方相对更加人高马大一些。

我问,按理说,南方气候不是应该更宜居吗?

他说,对于病毒而言,更宜居,古代南方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瘴气,瘴气是啥?可以理解为疟疾血吸虫霍乱麻风天花流感疹症大荟萃。

我说,南北朝中的南朝与北朝,谁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他说,从贵族血脉而言,西晋灭亡后,达官贵人跑到南京另起炉灶,建立东晋,整个南朝基本就是东晋的延续,那么可以把南朝理解为正统,《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肯定向着东晋,再怎么说,整个晋朝也是司马家族的高光时刻,所以司马光认为南朝是正统。关键是啥呢?历史又以结果论英雄,最终是北朝灭了南朝,隋唐又是北朝的延续,所以李唐宗室修《晋书》时奉北朝为正统。

我说,按照我的理解,当时汉人都去了长江以南,北方都是胡人,北朝就不可能是正统。

他说,这里面有个基本盘的问题,就是虽然是胡人统治了整个北方,但是基本盘,也就是老百姓依然是汉人居多,这就如同我们占领了美国,管理层可能是我们,但是民众还是以美国人为主,这个能理解不?

我说,类似过去的南非,管理层是白人和优质黑人,基本盘是黑人。

他说,对,可以理解为胡人对汉人的殖民。

我问,胡人为什么最终又被我们反包了呢?

他说,殖民的过程就是两种文化碰撞的过程,一般情况是这样的,谁的文明更先进,谁就会占主导,例如欧洲文化对非洲肯定是更先进的,所以欧洲语言秩序很快在南非推广普及。相比少数民族而言,我们的语言文字文明秩序都更先进一些,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上风,就是政权方面是胡人领导汉人,但是文化方面,我们完全把他们反噬了。

我问,那香港呢?

他说,算是硬碰硬,英语体系很牛,汉语体系也很牛,所以各占百分之五十,不过,未来香港说英语的会越来越少。

我说,西晋后,苻坚也统一过北方,后秦应该也算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什么没有被纳入南北朝呢?

他说,从西晋灭亡到隋朝建立,史学界将这段历史分成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两个时期,南北朝是从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算的,此时的前秦早灭亡多少年了。

我问,前秦为什么存活时间那么短?

他说,我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它的统一,不是打出来的,而是类似协商出来的,各个小国各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不融合,不统一。第二它建都太嚣张了,直接选了长安,虽然少数民族当时已经掌握了政权,但是基本盘依然是汉人,这样根基不牢。

我问,那应该怎么做?

他说,你看,后面的北魏,北魏是由游牧民族鲜卑族开创的,他们先是把老巢设在内蒙古,然后逐步南推,然后设在大同,我不知道你去过大同没?大同听着很内陆,其实已经很靠北了,接近草原了。

我说,去过,雁门关以北了。

他说,当时大同周围很贫瘠,遇到不好的年头,整个都城吃饭都是问题,很多人建议迁都邺城,邺城周围良田无数,物资充沛,为什么不去呢?就是觉得汉人基础还不够好,去了容易政权不稳,而设在大同呢?可攻可守,若是学前秦选长安或洛阳?根本扎不住根,在政权绝对稳定的前提下,再往南推进,在统一北方50年以后,到了孝文帝时期,他们才迁都洛阳。

我说,日本侵略中国,貌似也是这个套路,先扎根东三省,再逐步推进。

他说,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讨论,今天只讨论北魏。

我问,北魏,他们是主动汉化还是被动汉化?

他说,前期肯定是被动汉化,应该也会排斥汉化,后期为了政权稳定就选择主动汉化,跟汉族通婚使用汉姓,甚至积极信佛,毕竟整个国土上99.99%的人都说汉语,分母太大,那么只能改变分子。

我问,佛教是不是当时很盛行?

他说,非常盛行,物极必反,当佛教体量影响力大到可以左右政权时,自然就会引发灭佛运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足见当时佛教有多兴盛,这就如同股灾一定对应着历史高点是一个道理。

我问,佛教前期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他说,因为,皇帝们亲自代言,相对整个中原大地而言,北魏当权者是外人,他们发现,老百姓特别信佛,佛教在民间群众基础特别好,他们看好了佛教这个媒介,于是整个皇族上下也都开始信佛,包括灭佛运动的太武帝最初也是信佛的,跟美国总统要手持《圣经》宣誓是一个概念,大同有个云冈石窟就是北魏期建成的,当时去哪弄的这些工匠呢?太武帝灭了河西走廊的北凉,灭了国还不说,把皇族和臣民工匠就跟赶牲口一样都赶到了大同,当时呢,佛像的造像技术从古希腊传至中亚,又从中亚传至新疆和河西走廊,北魏攻灭北凉的这次战争,就把造佛像的技术带到了大同,佛像多多自然信徒多多。

我说,也就是说,北魏时的佛教高潮也是太武帝引爆的。

他说,可以这么理解,后来为什么他又下决心灭佛呢?最初,整个皇族对佛教的定义就是工具,说的好听一点,就是用来建立跟汉族老百姓链接的通道,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统治工具之一,结果呢?一个个皇族都沉湎于佛教,包括太子,是让你们假装信一下,你们竟然沉湎了。其次呢?国家提倡全民信佛的结果是僧尼待遇高,有吃有喝不用服兵役,而且到处圈地圈钱,成了商业帝国,僧侣们也不正干,既搞钱又搞女人,太武帝一看,那不行,长此以往,这些人早晚要夺权,关键是太子已经被洗脑了,整天阿弥陀佛,等于整个江山社稷马上是别人的了。

我问,不是说因为他信道教了吗?

他说,我跟你讲,能当皇帝的人,都只信自己,无论信什么教都只是表演,太武帝决定灭佛只有一个原因,佛教壮大到了影响政权的稳定性,佛教想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什么?佛教协会会长积极入党,积极表态,还有就是不能朝皇族内部渗透,就是你可以拥有你的佛教帝国,但是信徒只能是普通老百姓,表面控制权在你手里,你是万人跪拜的活菩萨,但是你要听我的,否则?我能容你吗?

我问,司马家族带着贵族们南迁到长江以南后,北方是否依然有汉人贵族?

他说,依然很多,这就如同1949年,大家族跑了一批,不代表全跑了,北魏时期北方有四大家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

我问,高允家族呢?

他说,高允家族属于第三梯队了,充其量是大户人家,第一梯队是鲜卑贵族,第二梯队就是四大家族。

我问,北魏时期的版块大,还是前秦时期的版块大?

他说,前秦时期大,前秦巅峰时的版块是很夸张的,拿今天的地图给你讲吧,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东三省都隶属前秦范畴,为什么这么牛逼呢?因为前秦使用的苏联模式,是战略联盟,而北魏呢?则是从内蒙古朝下打的,一点点打出来的,所以版图不是很大,北到内蒙古,西到银川,南到秦岭,大体是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不包括东三省。

我问,花木兰是不是就是北魏时期的?

他说,是的,当时北魏出征柔然,柔然就是今天的蒙古,简单一点理解,就是花木兰去打匈奴。

我说,感觉也怪怪的,我们汉族的正统在江南,北魏是鲜卑族,花木兰替鲜卑族去打匈奴,这到底是不是爱国主义?

他说,你要这么理解,第一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基本盘都是汉人。第二北魏虽然是侵略者,最终不是被汉化了吗?成了中华儿女的一分子,当然匈奴最终也是自己人,这些都是有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看是国战,今天看是内战。

我问,你觉得崔浩与高允,谁的能力更胜一筹?

他说,我认为是崔浩,他们同期,崔浩是服务皇帝的,高允是服务太子的,为什么高允能在官场存活那么久?甚至能活到98岁?他就是司马懿模式,小心翼翼苟且偷生,时刻不得罪人,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有另外一种解读,我觉得也可能是合理的,就是高允虽然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父亲死的早,他基本就是孤儿模式,就是一心只想为国家效力,就是他的内心信仰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就是我也不站队,我也没私心,一心为国家做事。而崔浩呢?则是贵族门阀的代表,自然不自然的就会站队。

我问,太武帝跟崔浩是老铁,为什么会杀他呢?

他说,我个人的感觉,崔浩也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就是灭佛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包括北魏南征北战,他也是主要军师,他离太武帝太近了,又是主要事件的主导者,那么就容易成为矛盾的聚集点,贵族皇族佛教……可以这么说,是整个国家内部矛盾尖锐化了,太武帝怎么才能化解这个矛盾?只能杀崔浩,理由是坏事都是他干的。

我说,不是说因为修国史写的太真实吗?

他说,修国史?我认为那不是问题。崔浩是臣,他很明白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即便皇帝劝他,就是怎么真实怎么来,他也不至于把北魏真实的发家史给写出来,这点基本觉悟他是有的,这些事,只能是导火索,若是真是因为这个?那编辑之一的高允也不可能活着,就是找了个理由把崔浩咔嚓了,灭了九族,从太武帝跟他私人的交情而言,他是不舍得杀的,但是只有他死,才能不让矛盾表面化。

我问,高允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他说,人物传记里,若是描述他的武功有多高强,道德有多高尚,都说明一点,就是他做的事,太少值得记载的,例如前面我们聊过的李广,李广作为大将军没有一场歼敌过千的战役,传记里对高允的记录,多是道德方面的,例如很清廉,政府不发工资,俩儿子砍柴养活他,审判犯人很公正,做人很诚实,至于说事业方面的记录?很少,从这一点而言,我还是觉得崔浩的能力更强一些,只是大刀阔斧,得罪了太多人,为官要想不得罪人,技巧就是无为。这就如同有的领导,上台就是铁腕,就明着喊出来,留一口棺材给我,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胆魄,也有的领导呢?你记不住他干过什么,但是你能记住他的温暖细节,抱着灾区的孩子……

我问,为什么后人对高允评价这么高?

他说,古代做官,脑袋随时都是拴在裤带上的,所以在后人看来,能寿终正寝活到九十八岁并且做过五朝元老的人,简直就是图腾,甚至可以供奉起来,让自己也如此的好运。其次呢?南北朝是一个很重视名声的时期,由于名声对一个能否做官有很大影响,间接造成了文人间互相吹捧的风气,夸人都夸的很离谱。

我问,真的活到九十八?

他说,公元四世纪,九十八岁相当于今天的一百二十岁,你知道中国的长寿村为什么多在偏远的山区吗?因为,他们的户籍信息不准确,中国真正的长寿村在北京上海,所以,对于高允的九十八,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只是无从考证了。

我问,北魏哪一代皇帝彻底实行汉化政策?

他说,孝文帝,先找个祖宗,说黄帝是鲜卑始祖,要求鲜卑姓改为汉姓,禁止鲜卑姓同姓通婚,鼓励与汉人通婚,把户籍系统也改了,融鲜卑与汉族的姓氏制度于一炉,就是不分什么鲜卑什么汉族,我们都是中国人,过上几十代,已经分不出哪是汉人哪是鲜卑人了,你未必不是鲜卑人的后代……

我问,南北朝,会互通有无吗?

他说,跟朝鲜半岛一样,会!相互会派使者做文化交流,也是间歇性的,想起来就打几拳,想起来又亲两口。

我问,他们在大同时,是住蒙古包还是宫殿?

他问,你见过少数民族今天的村子没?

我说,见过,土黄色的平房。

他说,当时在大同,太武帝住砖瓦结构的房子,供奉祖先的七庙也是砖瓦结构的,其他人就是住土坯房,你这么想,你看今天的故宫就算古代帝王巅峰期的住宅了,可以倒推前面朝代的住宿条件,吃的喝的可能应有尽有,但是住宿条件离今天还是差了太远太远。

我问,北魏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权,其骑兵战力是不是很猛?

他说,差不多是历史巅峰水平。

我问,朝代开创者为什么热衷于书写国史?

他说,一是前朝官员尚在,由他们去书写前朝更真实更立体,可以当镜子去照。二是增加文化自信,看,整个江山是如何一步一步打下来的,增加民族凝聚力,就如同大力弘扬红色旅游线路是一个道理

我问,汉初三杰,后代有没有当皇帝的?

他说,南北朝就有,萧衍,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南梁的开创者,在位48年,还是很厉害的。

我说,有空给我讲讲。

他说,好,下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