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学历史》第十四节:萧衍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东晋灭亡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是以刘裕创建刘宋开始算起,南北朝划江而治,南朝历经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

前面两期,我们分别介绍了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以及北魏五朝元老高允,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南梁皇帝萧衍。

我问,南北朝对峙期间,南朝是不是也定期北伐?

张良说,拜占庭存在1000年,为统一的西征只有一次半,而从东晋到南朝这270多年里,一共北伐过十余次,例如前面我们聊过的祖逖庾亮桓温谢安到刘裕刘义隆父子包括后来的萧衍陈顼等,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谁也不会说放弃,在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若是放弃了大统一的梦想?就代表其失去了合法性。

我问,我们对台湾,是不是也如此?

他说,是的。

我问,他们北伐时,是否知道注定是失败?

他说,基本如此,因为前面我们也探讨过,领土扩张或夺回失地的根本是需要绝对的国力碾压,而在南北朝的对峙过程中,南朝与北朝是齐头并进的,甚至北方要发展的更好一些,你看一点就行了,每次南方朝代一更迭,北方就来骚扰一下,也不打你的南京,就在周围蚕食一点,所以北方越来越大,南方越来越小。

我说,北伐是给汉族兄弟们一点希望。

他说,是的,就如同台湾到处刷着“反攻大陆”的标语目的是一致的,安慰老兵,意思是我们还会回去的,前面我也跟你讲过,台湾真正的高速发展是开始于把这句口号从国策里去掉,意思是认了,咱回不去了,先发展经济吧,别幻想了。

我问,萧衍在众多皇帝里,有什么独特的标签?

他说,文艺青年信佛,不是假信,是真信,自己先后四次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得益于他的大力推广,他把佛教推为国教,写进了宪法,并且以身作则,吃斋念佛,为什么后来的佛教徒普遍吃斋?就是从他开始的,四百八十寺听着很夸张,其实不夸张,鼎盛期光南京城内就有五百多家寺院。

我问,老百姓信什么,媒体主推什么,是不是与皇帝的信仰有直接的关系?

他说,那肯定的,例如你是理科生,现代医学的信仰者,你上台可能接着大力推广现代医学,把中医定义为文化研究范畴。相反,若是你是学中医出身的呢?那么你就会大力弘扬中医文化,甚至建议把中医内容写进中学教材,在大学里开设中医学院。历史上,既有极力打击佛教的,也有积极弘扬佛教的,既有三武灭佛又有三武兴佛。

我问,萧衍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刘裕是刘交的后裔,咋有皇帝就是几大家族轮流坐的感觉?

他说,在古代,老百姓成为贵族的通道几乎是关闭的,同理,贵族衰退周期也是很漫长的,特别是门阀系列,前面在谈到司马家族时我们也聊过,司马家族从项羽时期就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前后活跃了五百年,萧何是公元前193年走的,萧衍登基是公元502年,前后跨度接近700年,700年是什么概念呢?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过,古代王权贵族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不是所有后裔都能活跃在政治舞台,例如刘裕也算是刘邦家族的后裔,一点不影响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当然,萧衍就是比较幸运的派系,属于大门阀系列。

我说,不是刘裕上台后打压过这些门阀贵族吗?

他说,在政治上打压过,但是不影响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当时这些贵族牛到什么程度?连皇帝都未必放在眼里,萧衍手下有个大将叫侯景,他呢,想娶王谢大族的闺女,就想让萧衍帮忙提亲,毕竟你也是个皇帝嘛,萧衍答复: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这些大家族在江东盘踞数百年了,别说你个从北朝跳槽过来的将军了,就是我们皇室想跟他们攀亲也要好言好语好商量,皇子皇孙他们都未必放在眼里,你?甭想了。王家谢家肯定不行,要不,你选个次一点的吧?例如朱家张家。

我说,我总觉得侯景像塔利班,从北朝叛逃而来,为什么萧衍还接纳他呢?

他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问,当时有没有大臣反对?

他说,很多人反对,侯景原先是北朝东魏的大将军,他是举兵反叛,遭到了朝廷军的攻打,没办法了他投奔了萧衍,请萧衍来增援,结果依然被打的落花流水,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南梁,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这也是釜底抽薪这个成语的出处之一,后来,果然,侯景又叛变了梁朝,把萧衍给活活饿死了。

我说,按理说,侯景是北方人,又是胡人,只带了几百人来投降,即便是给他个官当当,他也不可能有多大影响力,他是如何快速建立起权威的呢?

他说,有贫富差距时,有阶级矛盾时,穷人比例占绝大多数时,最有效凝聚敢死队的办法就是发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当时南梁抓了北方的俘虏兵干什么?当奴隶,另外,南方士族门阀还在,高门大族过好日子,老百姓的日子难过,那很简单,发动奴隶与老百姓就可以了,一呼百应,腾讯张军发了条微博,下面有一条点赞很高的回复:资本家就该被革命者吊死在路灯上。简而言之,侯景是一个阶级斗争的高手……

我问,萧衍是贵族出身,那不应该是王思聪模式吗?吊儿郎当,游手好闲。

他说,古代的王思聪,多是琴棋书画,如谢安,如王羲之,萧衍也是个标准的大才子,竟陵八友之一,周旋于南京文艺圈,所谓「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文艺青年日常干什么呢?可以参考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我问,后来,为什么又染指政治了呢?

他说,齐武帝病亡,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但是这小子呢,吃喝嫖赌不正干,实际整个大权已经掌握在大臣萧鸾手里,可以把萧鸾理解为曹操,完全相似的路径,萧鸾跟萧衍是好朋友,甚至经常请教萧衍一些问题,可以把萧衍理解为司马懿,接下来的一波操作就完全复制了曹操与司马懿,萧鸾又找了一个傀儡来当皇帝,废除了萧昭业,然后又自己当了皇帝,顺其自然,作为萧鸾的老铁,萧衍官职以及军权也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当萧鸾死时,萧衍已经大权在握了,加上萧鸾的继承人萧宝卷昏庸无道,滥杀大臣,搞得朝野惊恐,人人自危,于是乎,在众大臣的怂恿下,萧衍登基了。

我问,是不是也学刘裕,把前任都杀了?

他说,是的,当时也想留个活口,封个侯之类的,身边有大臣建议了一句: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于是,斩草除根吧!

我说,你上次说,皇帝信佛也好,信道也罢,多是逢场作戏,只是统治手段而已,为什么萧衍会如此的痴迷于佛法呢?

他说,因为萧衍是真的读书人,道教呢,本土教,最初萧衍也是信道教的,他还有个道友叫陶弘景,是个职业道士,平时不仅仅给萧衍传道,还为他征战治国出谋划策,俩人有多好呢?甚至萧衍的国号“梁”都是陶弘景起的,后来,萧衍当了皇帝,陶弘景呢?国都金陵旁的茅山上成为上清派大宗师,时人称为“山中宰相”。结果呢?后来萧衍接触到了佛教,佛教是舶来品,相对本土道教而言,佛教对萧衍的冲击更大,特别是提出了生死轮回之类的,萧衍越研究越不能自拔,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萧衍想研究透佛教到底是个啥玩意,这么一研究不要紧,把自己搭上了,越研究越信服,那陶弘景咋办?也只能走具有南梁特色的教派路线,佛道双修,以道教宗师的身份在阿育王寺受戒,目的是为了保教不被灭教。

我问,同期的刘勰,就是写《文心雕龙》的那个,他为什么也当了和尚?

他说,刘勰是个孤儿,出身不好,从小在寺院长大,在南北朝时期,弘扬儒学是潮流,文人要想出头就是注释儒学经典,但是呢,刘勰这条赛道太拥挤,前面有两大顶尖高手把门,汉代大儒马融郑玄,那咋办?咱可以弯道超车,发现论文类的写的比较少,何为论文?就是论文学,探明如何做学问的,写了《文心雕龙》后也没出名,主要是没人赏识,另外呢,他不是贵族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一直到后来被沈约发现,从而名扬天下,开始踏入政坛,主要是环绕在昭明太子身边,谁知昭明太子体弱多病,早亡,他心灰意冷,出家了。

我说,有点像蒲松龄遇到了王渔洋,俩人是淄博老乡,蒲松龄是个屌丝青年,而王渔洋是文化部部长,蒲松龄托老乡把书稿拿给王渔洋看,王渔洋一看,接着批复,全国学习蒲松龄,结果呢?今天蒲松龄故居比王渔洋火多了,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王渔洋是谁。

他说,你知道为什么知道王渔洋的人少吗?他其实也是个大诗人,一个历史诗人不为人知只有一个原因,作品没有选入中学课本。

我问,您如何评价萧衍的一生?

他说,死晚了,萧衍虽然最终是被饿死的,但是也活到了86岁,历史上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五位,乾隆89岁,萧衍86岁,武则天82岁,赵构81岁,忽必烈80岁。人年龄大了,也就糊涂了,光干糊涂事,年龄大了以后,他一心向佛了,整天想着怎么轮回了,干脆在寺院办公了,四次出家,关键是每次出家都是大臣们拿国库的钱把他赎回来的,四次花了4亿铜钱,钱都是临时加印的,乃至铜都不够用了。

我问,那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啊?

他说,到后期,南梁通货膨胀到一亿万,即便是上海的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都没有达到如此地步。应该说,这也是南北朝抗衡的转折点,就是南朝的经济彻底坍塌了,至陈霸先建立了陈朝,虽极力扭转,但是也无力回天,对于北朝的入侵,毫无还手之力。

我说,看来真是死晚了。

他说,很多皇帝都是死晚了,看过西安的《长恨歌》没?

我说,看过。

他说,唐玄宗李隆基少活几年,没有经历安史之乱,凭借他开创开元盛世的功绩,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可惜了,可惜了。

我问,侯景叛变,各地的地方军不出手保卫南京吗?

他说,皇帝整天阿弥陀佛的,地方军恨不得有人抓紧来改朝换代,所以都坐山观虎斗,就连守城门的萧正德都投靠了侯景,打开城门把叛军放了进来。

我说,不得民心了。

他说,但是,不得不说,佛教汉化萧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是他有文化,能读懂佛学著作,又能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不仅仅能表达出来,还能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例如疫情隔离期间大家必须喝连花清瘟,你就是西医博士也必须喝,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不杀生不思淫,并且从自己做起,不碰女人。

我问,他修行的目的是成仙成佛吗?

他说,我认为是,后人写的书上有不少关于他与达摩的对话,萧衍问,大师,我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答,并无功德,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我问,怎么理解?

他说,达摩的意思是,刻意而为,只能算是小功德,不经意做的,才是大功德。

我问,他有多痴迷?

他说,佛教徒为了报恩,不惜烧臂或纵火自烤,或割肉奉献,谓之“舍身”。源出《金光明最胜王经》:古印度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山崖下见到七只初生的小虎,围着一只瘦弱的母虎,母虎饥饿待毙,摩诃萨埵遂生大慈大悲之心,舍身喂母虎。萧衍在同泰寺就烤过胳膊……

我说,那饿死,也算成全了他,现代人突然信佛了,一般都是遇到事了,像萧衍作为皇帝,能有什么烦心事呢?

他说,他未必是因为烦心事而信佛的,他应该是真的因为痴迷于佛法而信佛的,他算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佛教推广大使,其承接作用不亚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让佛教更加本土化,关键是亲自当了代言人。作为皇帝,他也有烦心事,自己的女儿跟自己的六弟私通,私通也就罢了,还密谋篡夺萧衍皇位,派人刺杀萧衍。其次呢?萧衍次子萧综背叛他投靠北魏,萧综他妈原是东昏侯的妃子,东昏侯死后她跟了萧衍,七个月就生了萧综,相当于让萧衍喜当爹了,虽然是喜当爹,萧衍依然很开心,疼爱有加,结果这小子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所以带兵出征北魏时,直接叛变了。

我说,当个皇帝真不容易,连兄弟姐妹儿女都惦记自己的位置。

他说,这两件事,也可能是促使他皈依佛门的两根稻草。

我问,萧衍之死,意味着什么?

他说,南朝衰退。

我问,萧衍的儿子的文学素养如何?

他说,非常好,应该说在文学方面比他还有名,萧统,昭明太子,编了本《昭明文选》,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价值。

我问,这期间,还有没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

他说,庾信。

我说,有空给我谈谈他吧。

他说,下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