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上期,我们聊到了南梁皇帝萧衍,从萧衍起,南朝就进入了衰退期,主要是晚年的萧衍一心向佛,先后四次出家,每次都是众大臣用国库的钱把他从寺院中赎回,花了4亿多铜钱,国库不够则现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开始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为此,张良生气地感慨,萧衍就是死晚了。
我问,张良先生,倘若您给萧衍做谋士,您会给他什么建议?
他说,现在说什么都是马后炮了,倘若回头给他建议的话,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信佛可以,不要痴迷,因为你是皇帝,皇帝就是神,你若是想搞政教合一,也没问题,你不要亲自扮演佛陀,你找个代理人就可以了,例如找个长的慈眉善目的,立他为佛教协会会长,你控制住他就等于控制住了所有信徒。第二要在生命力走下坡路前选择交班,这就如同今天的企业家,你四十岁就让你儿子接班,他撑不起那片天,例如曹操家族为什么没站稳?都那么有才华,就是因为接班人都太嫩。但是你到了八十岁才开始交班呢?也不合适,因为一过六十,人就容易犯糊涂。第三就是不该接纳侯景的投降合作,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塔利班就是塔利班,哪怕短期内俯首称臣,最终还是农夫与蛇。(校正:萧衍收留侯景,是因为想依靠侯景北伐。萧衍年轻的时候也是能打仗的,不算是纯粹的文人。)
我说,我感觉萧衍收留了侯景就是秀才遇上兵,萧衍是文人,侯景是莽夫。
他说,南朝没落与侯景也有直接的关系,南朝的基本盘是门阀,例如王谢两家,而侯景掌权后呢?清理门阀,你这么想,几大家族掌握着整个南朝的经济命脉,你现在要清理门户了,人肯定要跑,钱也肯定要跑,这就如同塔利班上台了,要清算所有资本家,谁跑慢了肯定是挨枪子……
我说,我发现,古代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只要有钱有权,想生多少娃就生多少娃,你看南北朝这些皇帝,动辄就是七八个儿子。
他说,现在,只要你想,也是可以的,网易副总裁不是12个娃吗?
我问,萧衍这么多儿子,难道就找不出一个能接班的?
他说,萧衍设的第一个太子是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上期咱谈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就曾追随过他,不仅仅是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他身边,他本人对佛学文学的研究造诣都很深,但是呢,英年早逝,上期我们也提到了,昭明太子死后,刘勰感觉也没奔头了,也出家了。
我问,那时太子读书,用不用书童?
他说,肯定需要的,太子有个侍从叫庾肩吾,很聪明的一个人,庾肩吾的儿子叫庾信,庾信从小就天资过人,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之一,咱今天要谈的主人公就是庾信。
我问,昭明太子死后,又立谁为太子了?
他说,大儿子死了,按理应该是二儿子,上期我们谈过,次子怀疑自己是前皇帝的遗腹子,那么萧衍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所以叛逃北魏了,自然顺延到了三儿子,三儿子叫萧纲,也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他运气一般,因为正好赶上侯景造反,即便是当了几天皇帝,也是侯景让他当的傀儡,没多久,萧衍与萧纲爷俩都被侯景弄死了。
我问,又是满朝文武又是御林军的,咋就干不过一个塔利班呢?
他说,南梁时期,以萧家父子为代表,不是研究佛学就是研究文学,哪有心思研究打仗?所以,他们一家人遇上侯景,就如你所言,秀才遇上兵,侯景准备攻打都城时,萧纲派庾信,让他带兵去阻击,结果这小子纸上谈兵行,真上战场腿肚子发软,侯景还没来,自己先吓跑了。
我说,一个书童提拔的挺快。
他说,能在权力中心,又有才华,提拔肯定快,应该这么讲,在整个南北朝,庾信完全可以坐得上文学头把交椅。
我问,诺贝尔文学奖级的?
他说,可以这么理解,南北朝时期的莫言。
我问,是不是在古代,文采可以当饭吃?
他说,太当饭吃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哥们是南北朝为数不多能跨南北生存的,就是在南朝乱世能当官,即便是临场逃跑了,依然能找到下家继续当官,跑到北朝去,依然能当官,而且官都不小。
我说,我感觉萧家有点曹家的感觉,书香门第。
他说,文学史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三曹四萧。
我问,还有哪一萧?
他说,还有萧衍的七儿子,萧绎,这哥们后来也当了皇帝,庾信能在南朝吃得开,就是因为跟萧绎玩得很好,萧绎最初镇守江陵,庾信阻击侯景失败落荒而逃就是逃到了江陵,去找萧绎了,萧绎知道庾信有才华,就封给他官当当,到后来,萧绎当了皇帝,那庾信自然是被宠爱有加。
我问,萧绎在江陵,为什么不发兵南京救父亲与哥哥呢?
他说,当时,萧家内部也是军阀割据模式,各自占领着一个地盘,各扫门前雪,别人都不救,那么去救的结果就是会削弱自己的实力,除非怎么着?先兄弟之间相互残杀,确保没有黄雀在后的前提下,他才会发兵讨伐侯景,所以萧衍死后,萧绎先灭了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再击退了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然后才进城消灭了侯景,侯景死后,他接着就称帝了。
我说,看来,权力比亲爹更有诱惑力。
他说,兄弟多了以后,爹就不是自己的了,这就如同非洲鬣狗,擅长掏肛,但是更要预防被同门掏肛,所以你看鬣狗在防守时,一定是坐立的,要把屁股护好。
我问,会不会跟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一样,各自找外援来灭兄弟?
他说,也有,萧绎称帝后,他八弟萧纪在成都称帝,那咋弄?需要借刀杀人,邀请北魏跟自己联手歼灭八弟,于是乎,北魏趁机占领了整个四川。
我问,南朝的诗有什么风格呢?
他说,南朝还是比较小资的,有点上海人的感觉,对,就是余秋雨,读过余秋雨的散文吗?就那感觉,南朝最有名的诗人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庾信,我找句庾信在南朝时期写的诗读读你听听,你看看有没有余秋雨的感觉。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我说,有。
他说,类似的很多很多,再如,树入床头,花来镜里。庾信是真正的高产诗人,他在当时的影响力,差不多等于莫言+刘德华+孙红雷。
我说,但是余秋雨的风格,我喜欢不来,我还是喜欢莫言式的。
他说,别急,等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他就成了莫言,在南朝,他吃的是江浙菜,摆盘精致,细嚼慢咽,到了北朝,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另外想家又回不去了,年龄也大了,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段了,写的诗就有味道了,如《枯树赋》,教员曾多次吟过这首诗,想念自己为革命而失去的亲人。
我说,我看过这个片段,是抗美援朝战场传来噩耗时,他对着窗外的松树轻吟了这首诗。
他说,庾信这种人,无论在南朝还是北朝,都是国宝级的人才,咋能轻易放回国呢?当庾信年龄大了,南北已经变化为了陈朝与北周,两边已经通关了,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陈朝也提出,能否把我们的大才子庾信放回来?北周不舍得,不放,不仅仅不放,还给升官。
我说,应该也是类似作协主席或文联主席这类闲职吧。
他说,差不多,主要是他的确没有实战能力,纸上谈兵一套一套的,一打仗,不是逃跑就是屈节。
我问,庾信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他说,他写的诗太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为什么说名气最大呢?之前我跟你探讨过,就是一首诗名气大不大只取决于一点,有没有入选教材,有没有必须背诵?这首诗是小学三年级要背诵的。例如陈子昂,一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诗就足够封神了,什么子昂大道子昂广场子昂小区。
我说,我媳妇家就住子昂小区,旁边就是陈子昂的雕像。
他说,实际上呢,真正耐读的诗,是曹操的,是萧衍的,是教员的,因为他们都是王者风范,是真正达到了那个LEVEL,而不是假想出来的一种LEVEL。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说,我还是有个疑问,庾信在南朝任官,咋跑到北朝了呢?
他说,他当时是以外交官的名义进行出使,到了长安,当时北朝是西魏阶段,结果呢?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老大跟庾信讲,你看,你老大被我们杀了,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可以这么说,他既是南朝灭亡的见证者,又是北朝灭亡的见证者,他是581年去世的,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灭亡,历史进入隋朝。
我问,他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寿终正寝呢?
他说,第一他就是个文人,草包,不参与政治,你想一个文联主席能掀什么风浪?第二才华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特别是到晚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偶像。
我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并不是颠沛流离的。
他说,理论上,并不是,因为他是超级网红,有才华,走到哪都有饭吃,都很受尊重,杜甫后来写过一句诗: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意思是庾信流浪了一辈子,到晚年才成名,这个并不准确,其实他一直都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这句诗后来很多人引用,意思是老年得志,大器晚成,如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引用过这句诗,一生坎坷,甚至不得不靠洗碗打工来维持生活。最后一朝成名,恍然发现,已经六十了。(校正:杜甫表达的重点,或许不是老年才得志,他更多是在感叹庾信和自己的人生变故。若说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只是依然的春风得意万人敬仰谈笑鸿儒,如何会诗风大变?写出动江关的《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另外,杜甫还有诗,写“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是同样表达庾信晚年文风,比起在南朝时,更成熟,更是巅峰。)
我问,古代文人抄不抄?
他说,有些是刻意抄的,有些只是灵感抄,就是被启发了灵感,那你怎么界定呢?要说中国最美诗句评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肯定能入选,其实呢,最早的版本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倘若你是考官,你觉得是抄袭不?
我说,我感觉是。
他说,王勃完全可以说,向偶像致敬。
我说,今天的文艺界,很多人性取向很特殊,古代文艺圈是不是也如此?
他说,从西汉起,养男宠就很流行,庾信倒是真有这方面的传闻,据说他包养过萧梁宗室萧韶男童。
我问,那他会不会娶媳妇呢?
他说,肯定会,《中国好声音》那个导师哈林,他不是叫庾澄庆吗?他就是庾信的后人,不娶媳妇哪来的后人?
我问,庾信后期的作品,什么主题最多?
他说,思乡,有句很有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意思是吃苹果就想苹果树了,喝黄河水就想到了三江源。
我问,古代,兵荒马乱,是不是杀人如杀猪一般?
他说,各类战争,都是绞肉战。
我问,那抓到战俘,岂不是要凌迟?
他说,当时有个人叫薛仁杲,他是谁呢?就是曾经赶得李世民全军覆没的西秦霸王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就是一个很变态的人,很喜欢研究刑法,他抓到战俘一定要杀,而且要杀的很仔细,就如同杀猪一般,割舌割鼻用石臼将人仔细地碾成血泥等等,堪称变态中的变态,他曾经抓到过谁呢?就是庾信的儿子庾立,庾立不降,结果被架在火上烤了全羊,一边烤一边割肉分给士兵们吃……
我说,还是文明社会好,死刑都改注射了,让人死得优雅,甚至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了。
他说,塔利班现在不是也动不动割鼻以及石刑吗?社会进步是一方面,社会稳定才是关键,你看那些逃亡欧洲的难民船上,整天也斗殴,就是丛林法则,往死里弄,打架就是打死为止。
我问,从什么时期,历史人名就不这么生涩了?
他说,南北朝以后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从这个时期起,人名就不会太陌生了。历史名人是一簇一簇的,一般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春秋战国是一个小高潮,秦汉交替是一个小高潮,三国是一个大高潮,之后就是唐朝,从唐朝之后,基本一直都处于高潮状态,根源就是文人多了,文献多了,文艺作品也多了,说白了就一个原因,离现代近了。
我问,隋唐时期有没有代表武将?
他说,李靖。
我说,给我讲讲吧。
他说,下期吧。
继续做梦。
今天邀请到的访谈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上期,我们聊到了南梁皇帝萧衍,从萧衍起,南朝就进入了衰退期,主要是晚年的萧衍一心向佛,先后四次出家,每次都是众大臣用国库的钱把他从寺院中赎回,花了4亿多铜钱,国库不够则现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开始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为此,张良生气地感慨,萧衍就是死晚了。
我问,张良先生,倘若您给萧衍做谋士,您会给他什么建议?
他说,现在说什么都是马后炮了,倘若回头给他建议的话,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信佛可以,不要痴迷,因为你是皇帝,皇帝就是神,你若是想搞政教合一,也没问题,你不要亲自扮演佛陀,你找个代理人就可以了,例如找个长的慈眉善目的,立他为佛教协会会长,你控制住他就等于控制住了所有信徒。第二要在生命力走下坡路前选择交班,这就如同今天的企业家,你四十岁就让你儿子接班,他撑不起那片天,例如曹操家族为什么没站稳?都那么有才华,就是因为接班人都太嫩。但是你到了八十岁才开始交班呢?也不合适,因为一过六十,人就容易犯糊涂。第三就是不该接纳侯景的投降合作,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塔利班就是塔利班,哪怕短期内俯首称臣,最终还是农夫与蛇。(校正:萧衍收留侯景,是因为想依靠侯景北伐。萧衍年轻的时候也是能打仗的,不算是纯粹的文人。)
我说,我感觉萧衍收留了侯景就是秀才遇上兵,萧衍是文人,侯景是莽夫。
他说,南朝没落与侯景也有直接的关系,南朝的基本盘是门阀,例如王谢两家,而侯景掌权后呢?清理门阀,你这么想,几大家族掌握着整个南朝的经济命脉,你现在要清理门户了,人肯定要跑,钱也肯定要跑,这就如同塔利班上台了,要清算所有资本家,谁跑慢了肯定是挨枪子……
我说,我发现,古代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只要有钱有权,想生多少娃就生多少娃,你看南北朝这些皇帝,动辄就是七八个儿子。
他说,现在,只要你想,也是可以的,网易副总裁不是12个娃吗?
我问,萧衍这么多儿子,难道就找不出一个能接班的?
他说,萧衍设的第一个太子是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上期咱谈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就曾追随过他,不仅仅是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他身边,他本人对佛学文学的研究造诣都很深,但是呢,英年早逝,上期我们也提到了,昭明太子死后,刘勰感觉也没奔头了,也出家了。
我问,那时太子读书,用不用书童?
他说,肯定需要的,太子有个侍从叫庾肩吾,很聪明的一个人,庾肩吾的儿子叫庾信,庾信从小就天资过人,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之一,咱今天要谈的主人公就是庾信。
我问,昭明太子死后,又立谁为太子了?
他说,大儿子死了,按理应该是二儿子,上期我们谈过,次子怀疑自己是前皇帝的遗腹子,那么萧衍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所以叛逃北魏了,自然顺延到了三儿子,三儿子叫萧纲,也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他运气一般,因为正好赶上侯景造反,即便是当了几天皇帝,也是侯景让他当的傀儡,没多久,萧衍与萧纲爷俩都被侯景弄死了。
我问,又是满朝文武又是御林军的,咋就干不过一个塔利班呢?
他说,南梁时期,以萧家父子为代表,不是研究佛学就是研究文学,哪有心思研究打仗?所以,他们一家人遇上侯景,就如你所言,秀才遇上兵,侯景准备攻打都城时,萧纲派庾信,让他带兵去阻击,结果这小子纸上谈兵行,真上战场腿肚子发软,侯景还没来,自己先吓跑了。
我说,一个书童提拔的挺快。
他说,能在权力中心,又有才华,提拔肯定快,应该这么讲,在整个南北朝,庾信完全可以坐得上文学头把交椅。
我问,诺贝尔文学奖级的?
他说,可以这么理解,南北朝时期的莫言。
我问,是不是在古代,文采可以当饭吃?
他说,太当饭吃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哥们是南北朝为数不多能跨南北生存的,就是在南朝乱世能当官,即便是临场逃跑了,依然能找到下家继续当官,跑到北朝去,依然能当官,而且官都不小。
我说,我感觉萧家有点曹家的感觉,书香门第。
他说,文学史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三曹四萧。
我问,还有哪一萧?
他说,还有萧衍的七儿子,萧绎,这哥们后来也当了皇帝,庾信能在南朝吃得开,就是因为跟萧绎玩得很好,萧绎最初镇守江陵,庾信阻击侯景失败落荒而逃就是逃到了江陵,去找萧绎了,萧绎知道庾信有才华,就封给他官当当,到后来,萧绎当了皇帝,那庾信自然是被宠爱有加。
我问,萧绎在江陵,为什么不发兵南京救父亲与哥哥呢?
他说,当时,萧家内部也是军阀割据模式,各自占领着一个地盘,各扫门前雪,别人都不救,那么去救的结果就是会削弱自己的实力,除非怎么着?先兄弟之间相互残杀,确保没有黄雀在后的前提下,他才会发兵讨伐侯景,所以萧衍死后,萧绎先灭了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再击退了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然后才进城消灭了侯景,侯景死后,他接着就称帝了。
我说,看来,权力比亲爹更有诱惑力。
他说,兄弟多了以后,爹就不是自己的了,这就如同非洲鬣狗,擅长掏肛,但是更要预防被同门掏肛,所以你看鬣狗在防守时,一定是坐立的,要把屁股护好。
我问,会不会跟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一样,各自找外援来灭兄弟?
他说,也有,萧绎称帝后,他八弟萧纪在成都称帝,那咋弄?需要借刀杀人,邀请北魏跟自己联手歼灭八弟,于是乎,北魏趁机占领了整个四川。
我问,南朝的诗有什么风格呢?
他说,南朝还是比较小资的,有点上海人的感觉,对,就是余秋雨,读过余秋雨的散文吗?就那感觉,南朝最有名的诗人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庾信,我找句庾信在南朝时期写的诗读读你听听,你看看有没有余秋雨的感觉。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我说,有。
他说,类似的很多很多,再如,树入床头,花来镜里。庾信是真正的高产诗人,他在当时的影响力,差不多等于莫言+刘德华+孙红雷。
我说,但是余秋雨的风格,我喜欢不来,我还是喜欢莫言式的。
他说,别急,等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他就成了莫言,在南朝,他吃的是江浙菜,摆盘精致,细嚼慢咽,到了北朝,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另外想家又回不去了,年龄也大了,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段了,写的诗就有味道了,如《枯树赋》,教员曾多次吟过这首诗,想念自己为革命而失去的亲人。
我说,我看过这个片段,是抗美援朝战场传来噩耗时,他对着窗外的松树轻吟了这首诗。
他说,庾信这种人,无论在南朝还是北朝,都是国宝级的人才,咋能轻易放回国呢?当庾信年龄大了,南北已经变化为了陈朝与北周,两边已经通关了,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陈朝也提出,能否把我们的大才子庾信放回来?北周不舍得,不放,不仅仅不放,还给升官。
我说,应该也是类似作协主席或文联主席这类闲职吧。
他说,差不多,主要是他的确没有实战能力,纸上谈兵一套一套的,一打仗,不是逃跑就是屈节。
我问,庾信最有名的诗是什么?
他说,他写的诗太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口味,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为什么说名气最大呢?之前我跟你探讨过,就是一首诗名气大不大只取决于一点,有没有入选教材,有没有必须背诵?这首诗是小学三年级要背诵的。例如陈子昂,一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诗就足够封神了,什么子昂大道子昂广场子昂小区。
我说,我媳妇家就住子昂小区,旁边就是陈子昂的雕像。
他说,实际上呢,真正耐读的诗,是曹操的,是萧衍的,是教员的,因为他们都是王者风范,是真正达到了那个LEVEL,而不是假想出来的一种LEVEL。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说,我还是有个疑问,庾信在南朝任官,咋跑到北朝了呢?
他说,他当时是以外交官的名义进行出使,到了长安,当时北朝是西魏阶段,结果呢?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老大跟庾信讲,你看,你老大被我们杀了,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可以这么说,他既是南朝灭亡的见证者,又是北朝灭亡的见证者,他是581年去世的,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灭亡,历史进入隋朝。
我问,他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寿终正寝呢?
他说,第一他就是个文人,草包,不参与政治,你想一个文联主席能掀什么风浪?第二才华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特别是到晚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偶像。
我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并不是颠沛流离的。
他说,理论上,并不是,因为他是超级网红,有才华,走到哪都有饭吃,都很受尊重,杜甫后来写过一句诗: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意思是庾信流浪了一辈子,到晚年才成名,这个并不准确,其实他一直都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这句诗后来很多人引用,意思是老年得志,大器晚成,如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引用过这句诗,一生坎坷,甚至不得不靠洗碗打工来维持生活。最后一朝成名,恍然发现,已经六十了。(校正:杜甫表达的重点,或许不是老年才得志,他更多是在感叹庾信和自己的人生变故。若说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只是依然的春风得意万人敬仰谈笑鸿儒,如何会诗风大变?写出动江关的《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另外,杜甫还有诗,写“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是同样表达庾信晚年文风,比起在南朝时,更成熟,更是巅峰。)
我问,古代文人抄不抄?
他说,有些是刻意抄的,有些只是灵感抄,就是被启发了灵感,那你怎么界定呢?要说中国最美诗句评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肯定能入选,其实呢,最早的版本来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倘若你是考官,你觉得是抄袭不?
我说,我感觉是。
他说,王勃完全可以说,向偶像致敬。
我说,今天的文艺界,很多人性取向很特殊,古代文艺圈是不是也如此?
他说,从西汉起,养男宠就很流行,庾信倒是真有这方面的传闻,据说他包养过萧梁宗室萧韶男童。
我问,那他会不会娶媳妇呢?
他说,肯定会,《中国好声音》那个导师哈林,他不是叫庾澄庆吗?他就是庾信的后人,不娶媳妇哪来的后人?
我问,庾信后期的作品,什么主题最多?
他说,思乡,有句很有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意思是吃苹果就想苹果树了,喝黄河水就想到了三江源。
我问,古代,兵荒马乱,是不是杀人如杀猪一般?
他说,各类战争,都是绞肉战。
我问,那抓到战俘,岂不是要凌迟?
他说,当时有个人叫薛仁杲,他是谁呢?就是曾经赶得李世民全军覆没的西秦霸王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就是一个很变态的人,很喜欢研究刑法,他抓到战俘一定要杀,而且要杀的很仔细,就如同杀猪一般,割舌割鼻用石臼将人仔细地碾成血泥等等,堪称变态中的变态,他曾经抓到过谁呢?就是庾信的儿子庾立,庾立不降,结果被架在火上烤了全羊,一边烤一边割肉分给士兵们吃……
我说,还是文明社会好,死刑都改注射了,让人死得优雅,甚至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了。
他说,塔利班现在不是也动不动割鼻以及石刑吗?社会进步是一方面,社会稳定才是关键,你看那些逃亡欧洲的难民船上,整天也斗殴,就是丛林法则,往死里弄,打架就是打死为止。
我问,从什么时期,历史人名就不这么生涩了?
他说,南北朝以后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从这个时期起,人名就不会太陌生了。历史名人是一簇一簇的,一般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春秋战国是一个小高潮,秦汉交替是一个小高潮,三国是一个大高潮,之后就是唐朝,从唐朝之后,基本一直都处于高潮状态,根源就是文人多了,文献多了,文艺作品也多了,说白了就一个原因,离现代近了。
我问,隋唐时期有没有代表武将?
他说,李靖。
我说,给我讲讲吧。
他说,下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