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骑山东》--德州市夏津县

山东这些地市。

我对德州最陌生,很多地名我都有恍惚感。如:夏津、庆云、宁津、武城……

这是我第二次来夏津。

算是第一次进城。

上次是到夏津农村,去看桑树。

沂水是食品城,在电商经济时代很有名气,核心是贴牌代工,大家在快手、拼多多上买的那些零食,很多产自沂水。

我有个骑友,他是生产梨膏糖的,高峰期日发万单,配方是花4万块钱找老中医买的。

这个糖火过一段时间后沉寂了两三年。

疫情来了,有了第二春。春节前他来我书店,跟我讲,被客户逼疯了,客户都蹲在厂里等着,生产线24小时不停,员工阳了也不能请假,发烧就发布洛芬……

我说,那你要抓紧提价。

他说,那不行,咱不能发国难财,另外这个时候突然提价,以后客户谁还跟咱玩?

走了狗屎运。

他最早是做红糖加工的。之前我科普过,国内红糖基地过去是云南、广西,现在是日照,因为蔗糖主要靠进口,日照是最大的进口贸易地。沂水离日照近,成了滋补红糖的主产区。

但是,做红糖代工又进入了价格战。

利润越来越薄。

给出的报价无限接近于成本。不接呢?他们就去找别人了。

骑友换了思路,改做梨膏糖。

为什么他跟我走的很近呢?

他对我有错误的认识,听说我是网红,以为我也搞直播带货,一直希望我能做他们的产品。

梨膏糖让他尝到了甜头,他想继续开发第二款产品。

给女人补血的。

桑葚+大枣+红糖。

在中医概念里,桑葚补血。

他喊我陪他到德州看桑葚。当时他还要去天津港看车,其实这个事我更感兴趣。

我骑山东这一圈,偶尔也会遇到桑树园,但多是小树,顶多一人高,便于采集桑叶。养蚕的少,做茶的多,尤其是日照那边,在大力推广桑叶茶,概念是降三高。我有个读者,他原先是日照绿茶达人,后转型进军了桑叶茶,还送了我几盒,我喝不上那个味。

按他的说法,喝之前,做一次体检,喝上三个月,再做一次体检。

对比一下,三高成三低了。

夏津的桑树,只有一个价值。

观赏。

全是老树。

百年以上的树有2万多棵,最老的一棵有1500岁了。这一带种桑历史能追溯到西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

这一带,恰好又是黄河古道。

现在成旅游景区了。

还有养蚕的?

这里压根就不养蚕,也不采集桑叶,但是,采集桑葚,开发了桑葚系列产品,桑葚干,桑葚酒。

日照那个朋友也开发了桑葚酒,送了我好几瓶。

几年过去了,还扔那里。

我们俩到夏津的桑葚基地一看,这就不是一个专门生产桑葚的地方。产不?

产!

但,价格肯定高的离谱。

人家就是个桑葚景区,自娱自乐型,不可能批量产了供应给你,而且这些老树年龄大了,产果少。

这玩意,你要真想搞?

去新疆。

既好吃,又便宜,关键是地多产量也高,你要多少有多少。

这一页,翻过。

整个景区逛完,感觉桑树基地这么搞旅游没啥卖点,不如做露营基地,参考东营的孤岛槐树林。

原来,夏津也曾经是黄河古道呀?

不止夏津。

整个天津、河北、江苏,每一处都曾经是黄河古道。

整片区域都是黄河生的。

现在说的黄河古道,一般是特指近两三百年,再老就没痕迹了。

这片桑园,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那,更砍不了了。不知道这些树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

集体的还好。

个人的话?

又要骂娘了。

冠县的老梨树,乐陵的老枣树,果农都想砍了种玉米,结果当地政府不允许,要做旅游开发……

真正引领老百姓种什么的,不是政府,而是市场。

目前,全山东,就三大类。

玉米/小麦、果树、蔬菜。

果树必须有个前提,有地方大IP支撑,例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并且能打开外省市场。否则?

白搭。

沂水也搞过苹果,想打造成地标农产品。

结果?

一块钱一斤,卖不了!

所以,果树越来越呈现区域性种植,一些陨落的品牌也白搭了,冠县鸭梨,乐陵小枣,肥城蜜桃,都不行了。有些冉冉升起的还可以,例如沂源樱桃,沾化冬枣。

现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为什么又上来了?

国家补贴太厉害了。

我爹前段时间刚去领过。别人租我们家的地,报了5亩小麦,领了1200元补贴。我在农村生活时,那时一亩地才补贴60块钱,大家已经非常积极了。

一些原先比小麦略强的经济作物,也被替代掉了。

例如,黄烟,中草药。

鲁西北的话,就是棉花。鲁西北原先是棉花种植大区,C位的就是夏津。我怎么发现的呢?

我在夏津骑车,在公园里看到了欧阳中石题的四个字:棉都崛起。

原来,这里是棉都。

后来,我去工业园骑了一圈,发现,果然是,这里纺织厂密集,还有个齐鲁棉花博物馆。

不过,这两年是纺织业的寒冬。

可谓,内忧外患。

环保查的紧,电费在上涨,同质化竞争。

市场呢?

内需减少,出口受阻。

很多企业为了保命,不能让员工坐吃山空,那咋办?

亏本的业务也接。

导致整个行业进入了恶性循环。

大面积的停工、破产。

那国际订单去了哪呢?

东南亚。

一是政策宽松。

二是用工低廉。

东南亚这些纺织厂,其投资者也多是中国的纺织人,是他们把产能转移过去了。毕竟是人就会算账,曹德旺给大家算过,他在美国开企业的成本比中国还低。

山东也是纺织大省。

但是!

第一、山东的环保抓的最紧。

第二、山东人太恋家,走不出去。

我隔离期间认识个福建姑娘,她有个员工是日照莒县的,让员工去上海工作,月薪2万,不去,宁愿在山东拿7千。

这就是山东人。

具有普遍性。

所以,这一波纺织产业大洗牌对山东很不友好。

国内唯一的奢侈品牌,济宁的如意集团,2022年申请破产了,只是地方上一直硬撑着不让破产。如意集团是做毛纺织的,其营收一度超过了PRADA。

为什么说不友好呢?

因为,山东的运营成本更高,那么在水底憋气比赛中就容易先输。

这样的大洗牌,对大鱼有好处。

只要他能活下来。

就更好做了。

常州的朋友跟我讲,全国纺织行业叫苦连天时,常州纺织厂的缝纫机都踩冒了烟,订单根本接不过来。

就看,谁先产业升级。

我又问了临沂做纺织产品批发的朋友,她给我的答复是,山东纺织产品还是比较初级的,跟江苏货、广东货都没法比,卖的最好的是潍坊昌邑老粗布。

昌邑成为纺织基地的原因是海上丝绸之路。

是历史的缘故。

夏津成为纺织基地也是历史原因。明清时代,这里是真正的棉都,据县志记载:洪武二十五(1392)年,夏津人均植棉已达2.05亩。清末民初,植棉面积已占全县可耕地的70%。

今天种植面积还大吗?

很少。

大部分都种小麦了。

老百姓也会算账,种棉花收入比不上小麦/玉米时,自然就转型了。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棉花价格已经随行就市,国家对棉花不再收储,老百姓种棉花的心态也就变了,感觉没有托底的了。

棉都,成了过去时。

今天的棉都,是新疆,面积大,机械化作业,价格自然就低。

夏津棉花种植业的衰退,也就是近十年的事。

今天,做棉花期货的人,常年蹲在新疆,关注天气、收成、政策,一举一动都会直接体现在期货价格上。

过去,他们蹲在哪?

夏津。

例如期货行业封神的傅海棠,还写了本书《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无数期货人眼里的圣经。里面有这么几段话:

2009年国庆期间,我开车去山东德州/聊城、河北威县/邱县等地考察。

在德州市夏津县和武城县,我看到大量的农民拔掉棉柴(棉杆子),翻地改种小麦。如果秋天不种小麦,第二年春天还能种棉花,而如果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就种不了棉花了。于是我预计2010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还要下降。

中午的时候,我到了武城和夏津交界处的一个小镇,那里有几个收棉站,卖棉的小贩很多,公路边棉贩的柴油四轮车停在一起,一排一排的。刚好是中午,我就决定在这儿吃饭,方便打听,走村串巷收棉花的商贩们掌握的信息比较全面、更综合一些。我就走进路边的一个小饭店,果然看到四个收棉花的小贩……

傅海棠的意思是,通过这些信息,他预判,来年棉花价格要上涨。

然后,一战成名!

从一个细节可以窥探出,夏津纺织业曾经辉煌过,因为这里有华芳纺织分公司。华芳集团是江苏的纺织巨头,没有产业集群吸引不了这些大凤凰。

纺织巨头在棉产区设厂还有个重要原因,可以吃到当地的棉花配额。当时棉花是管制商品,必须先申请配额证,国家统一分配。

我猜的,未必准。

我来骑夏津时,疫情封了不少小区,工厂都已停工,一片萧条,无法从外围判断是否依然活着。

这一带,我还是蛮佩服临清的。

从假轴承干起。

到今天成了世界轴承产业集散地。

带动了周围一圈。

南边的冠县,西边的临西,北边的夏津,只要是搞机械工业的,都做起了轴承厂。夏津的朋友跟我讲,目前夏津重点扶持的龙头产业也是轴承,叫朝阳轴承,服务汽车产业,这些年一直在做技术研发,已经是高科技企业了,加上这些年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我在骑车路上,发现夏津竟然有卖桑木小板凳的。

桑木很少有做家具的。

因为其读音谐音于丧。

家里也不能种桑树,有句俗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桑木一般就是用来烧火的,其木质容易变形,另外,桑树招蛀虫,木头里全是虫眼。

反正,出来总能涨见识。

疫情期间,大家都想搞点副业,一位女士弄了几条鱼在路边卖。后面是老豆腐店,老豆腐店的老板娘把鱼摊的秤给踢了,鱼女士骂了一句:我草你妈。

豆腐大姨再骂回来,升级了。

扭打了。

我正好路过。

一群女人围观。

我作为老爷们,上去给拉一下架,毕竟是俩女人,我又是健身达人,过去不就拉开了嘛。结果,我硬没把俩人拉开,豆腐大姨感觉60多了,劲真大。

女人发了疯,真是一个壮男人都降服不了。

死活拉不开。

都抓着对方的衣服,后来,让我把手给扒开了。

路上,遇到的纠纷也不少,基本不旁观,怕被误伤到。这次参与是因为我觉得俩女人应该伤不到我。

后来,我回酒店一看。

手都被抓伤了。

还有一点,“我草你妈”是每个人内心底层的知识储备,只要惹急了,再文雅的人也骂的顺口,打一拳就要带一句。

我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老外口头禅是FUCK。

我们也是,只是我们要含蓄。

我对夏津的印象是什么?

这是个浪漫之都。

山东的县城,沿海城市除外,C位的商业街没有别的,全是金店,非常的高大上,堪比上海旗舰店。

夏津,比同级县城要更高雅一些。

高在哪?

除了拥有同级别、同密度的金店外,商业街上还有七八家婚纱摄影店。

一家比一家大。

打出的旗号是全球旅拍。

这个生态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丈母娘要求的?

夏津的特色美食也是老豆腐,应该很筋道,老板娘劲那么大。这两天我求证了几个做豆腐的,鲁西的老豆腐跟临沂的豆腐脑到底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答复是:一样的玩意,因为鲁西人来咱这边,看见豆腐脑,也会说一句,给我来碗老豆腐。

肯定不一样,但是我也说不出来哪儿不一样。

夏津朋友给我推荐的特色美食是布袋鸡,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在德州扒鸡肚子里放入海参、大虾、鸡丁、笋丁、香菇等……

这个做法,我还真吃过。

不好吃。

串味。

潍坊有家在全国范围内招商加盟做的非常出色的叫花鸡,老板是我在泰国的舍友。他开发过布袋鸡,我们一起品尝过。

鸡不是鸡味,海鲜不是海鲜味。

还无故增加了整道菜的成本。

朋友跟我讲,现在除了极个别小店外,夏津的布袋鸡也快失传了,大概率就是我分析的这个原因,成本太高。

因为疫情封控,我骑的很匆忙,走马观花溜达了一圈,肯定会存在一些偏见。但是呢,作为一个过客,偏见永远都是主旋律。

我离开夏津前,发现了一个很大的企业,发达面粉,看了看介绍,还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是我一路上遇到的夏津第二大农业品牌。

第一品牌是佳隆食品。喜欢吃番茄酱的朋友对这个品牌应该很熟悉,调料大品牌,总公司是广东的。夏津分厂从外围来看,虽然很是高大上,但是感觉没有烟火气息了。

是出租了还是倒闭了?

也许都不是,只是疫情期,休息了。

为什么着重提到了发达面粉?因为我又想起了澳洲舍友张健说的那些话。我逗他,让他给我分析一下怎么可以成为沂水首富,他让我搞地炼,搞铝业,搞钢铁,咱都搞不了,他就建议我搞小一点的,有地理保护半径的,例如商混、水泥、砖厂,这玩意跨地区都没法竞争,运输成本太高。

他其中就提到面粉厂。

理由是,北方人喜欢吃面粉,但面粉需要现加工,且区域竞争,只要能站住脚就会越做越好,甚至能一家独大。这一路骑行下来,验证了他的观点,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家规模不小的面粉厂。

我为什么没考虑这个事?

从我上学时,沂水大仓面粉就在我们学校设立了奖学金。

董事长要去给学霸发奖。

这多少年了?

人家,还在发!

业务太稳了,品牌深入人心了。

我们俩还研究过一个很奇葩的生意,妓院牌照,这个东西也是区域性的。这玩意写出来有些不和谐,但是在澳洲那是合法的,偶尔会遇到她们上街争取权益,老公们还一起助阵。我们在的区域还有个花魁,八九十岁了,依然营业,全球游客慕名而来。

中国应该不会放开这个牌照。

那乱了套!

(完)

相关图文在相册:



DDDD-b0bcb0b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