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海南骑行,最有感觉的是三亚市区段。
全程沿海。
关键是骑行队伍多,全国各地的,各个级别的,要快的有快的,要慢的有慢的,要帅哥有帅哥,要美女有美女……
大家,你追我赶。
很有感觉。
我们第一梯队四人单飞了,跟着一组专业车队跑了。
非常快,过瘾。
久违的感觉。
电话响,我一看,东营的号码,没接。
不熟悉的号码一般不接,除非是我们当地的,这类有可能是快递,还有可能就是各类参观检查。还有一类电话也会接,例如我在海南时,海南的号码会接,这一般都是海南当地的读者,我在家时不接不会得罪,若是我在海南不接,就得罪了。
插个题外话。
我们球友里有几个是家族企业接班人的角色,是80后,我经常一起玩耍的一个土豪球友也蛮牛B的,手机号码尾数8888,当然跟那几个80后比还是差了几个LEVEL,他给其中一个80后打电话,想谈点业务,结果被拒接了。
事后,他跟我感慨,这些牛人有个特点:不认识的号码一律不接,哪怕是8888的号码。
原以为8888会一路绿灯,没想到也会被拒。
东营的号码我没接。
一会又打来了。
我还是没接。
到目的地后,大家合影,休息,就在这时,又打来了,我一接,是在路虎卫士年会上认识的车友,当时互留了电话,但是我没存。
他叫面条。
为什么起这么个奇葩的名字?
这还是有渊源的,就是他和媳妇认识的时候特别穷,有一天口袋里只有10块钱了,俩人一人一碗面,一边吃一边流泪……
所以,就把这个当网名了。
他找我有急事,就是他拿到了一个图书工程,面积大约在800平,但是现在问题卡在了一个关键点上,不知道该配什么书,还有就是书是从哪进的?
我一听,完全的门外汉。
我说,这类业务我不做。
他说,不是这个意思,是想咨询一下你,了解一下。
我说,这可以,着急吗?不着急的话,等我回山东。
他说,好。
对于突然跨界的人,我一般都会在内心打个问号,若是主业好好的,咋可能去跨界呢?即便是跨,也是与自己主业相关的,是从一个跳板到另外一个跳板,不会另起炉灶。
所以,我对这个事没有期待。
即便是他想跟我合作,我也不会跟他合作的,因为我是专业的,他是业余的,我帮他配的书他未必认可,而且结算之类的都是大问题。
活干了,钱拿不到,最终都在扯皮。
挂了电话,我就把这茬忘记了。
我精力有限,每天除了骑车还要会友还要写文章,忙的团团转,甚至连微信都很少上,包括一些之前天天聊天的朋友,也突然质问我:你是不是变了?
我哪变?
只是太忙了。
回山东后,我在朋友圈问有没有想去骑洱海+苍山的?
就是环骑洱海+环骑苍山,全程360公里,连来到回预计一周的时间,整体是比较美的,可以看一些骑行记录片,很有感觉,这个线路我自驾过两次,景色很好,只是对城市没有太多好感,但是也不至于反感。
没有好感的原因是我当年开着皮卡,导航导错了,那时导航还不成熟,进入了主城区,被警察叔叔抓到了,说货车不允许通行,扣分,罚款。
我还算好的。
当时还有个从广州骑机车到西藏的,机车直接被扣了。
面条看到我发的朋友圈后,给我转了1万元,上面写着:赞助洱海骑行。
我没收。
有些人赞助我,我真会收。
有些人赞助,我不会收。
我要权衡利弊,就是对我内耗有多大,例如上次尹高洁给我转了1万元,我收下了,然后他发朋友圈,意思是想认识人还不简单,一个红包搞定。
其实,他是误导了大家。
这是他应该付我的,而非送我的。
当然,概念上也没错,只是有意混淆了一下。
那么,我就给人一种很贪婪的感觉,哇,怪不得懂懂不搭理人,原来是在等红包,其实到了我现在的阶段,给我发红包我也不会收的,无论大与小,我只拿自己该拿的,这也是成熟的表现之一。
有天,我跟老师感叹,我一眨眼,自己竟然36了,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学生,才20来岁。
没想到自己老了。
而且感觉体能也差了。
老师问,你想变回年轻吗?
我说,想。
她说,好不容易长大的,为什么想回去呢?
我顿悟。
就是,好不容易长大的,为什么非要回去呢?现在的我,才是我想要的我,经历了这么多,慢慢变得成熟了,为什么非要回到幼稚呢?!
上次骑泰山,有位女读者赞助了我1万元,我安排仓库给她发了12箱酒,因为这个事,她跟我翻脸了,意思是我在急忙撇清关系,生怕有什么来往。
我也没解释。
过了好久,她貌似想明白了。
酒,也是我的心意,不是买卖。
这也是我前些日子在海南写的,对于我而言,能否持续写下去,取决于两点:
第一、能否跨过金钱。
第二、能否跨过两性。
这是修行的重点。
面条的钱,我没要,但是他提出要来找我,我答应了,毕竟人家的诚意在了,这就如同前几天有人在回复里问宝森的联系方式,我说拒绝提供,若是给我发1万红包,我把微信推给你,若是给我发10万红包,我带你去……
这个回复,应该使很多人取消关注。
妈的,懂懂是这样的人。
我们在群上探讨这个话题,我说,若是真有人给我发了,我就真的推荐给他了,钱也不会要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他有这个诚意,但是没人敢发,因为万一懂懂这个小人点了呢?!
点了不就没了!
所以,是有风险的。
德佳在赞美紫灵:做生意其实很简单,遇到一群有钱人,使劲付出就行了。
原因是什么?
紫灵给每个队友送了橙子。
大家接着纷纷下单了。
这个我是理解的,跟我做酒不是一回事嘛,觉得你可能是高端消费者,送就是了,只要能送出去,人家愿意要,自然会不断的帮你做生意,昨天凯里有个姐姐要300箱红酒,当然,目前只是口头要,因为她先买了三箱回去试试去了,意思是若是口感不错,接着要300箱发福利。
酒,我也是玩票,以后也不会做了。
我要让自己慢慢回归。
记住一点就行了,比你优秀的人,不会占你便宜的。
否则,他不会比你优秀。
面条来了。
我问,这个图书工程与你是什么关系?
他说,可以理解为我的。
我问,投资多大?
他说,基础设施不用投资,因为挂靠公共服务,主要就是图书这一块。
我问,计划多少册?
他说,预算100万。
我说,4万册左右。
他问,图书采购一般几折?
我说,这个比较笼统,与渠道、品类都有直接的关系,粗略的理解5~6折,但是最低可以到2折,最高可能到8折。
他问,你的店是赢利的吗?
我说,我认为是。
他问,投资多大?
我说,具体没算过,应该在100万左右吧。
他问,终极库存是多少呢?
我说,零,因为我做的签名书,时间越久越值钱,库存只是周转库存,没有终极库存。
他问,若是你开一家普通的书店,你觉得如何会赢利?
我说,很难。
他问,为什么?
我问,你多久没去书店买本书了?不是说读书群体变少了,而是买书渠道便捷了,为什么不选京东?为什么不选当当?更便宜,更便捷。
他问,若是不指望书赚钱呢?例如变成图书馆的模式,看书免费。
我问,那你指望什么赚钱?
他说,名家来讲座,签名。
我问,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他说,可复制的赢利模式,做招商加盟,因为人人都有书店梦,我们做整店输出,给所有加盟的商家。包括书籍,品类,管理系统,咖啡设备,原料,还有开班培训的一套系统。
我说,那核心就是如何赢利。
他说,可以邀请名家来讲座,类似演唱会的方式,入场费100-200元。有一堂交流会,大约40分钟,然后还送一本作者签名的书籍。
我问,你计算过成本吗?
他问,一本签名书的成本大约是多少?
我说,粗略计算,40元左右。
他问,你觉得若是莫言来演讲,能卖500人吗?
我说,若是200元门票,卖不了500人,现在作家演讲,门票都是靠送,而且是一送一个系统,例如卫生系统、烟草系统、司法系统,卖是卖不了的。
他没有思考一个重要的成本,出场费。
他问,那为什么你的成本可以均摊的这么低?
我说,因为我是把书送到作家的家中,然后再去拉,作家不需要出场。
他问,你的意思是这个路行不通?
我说,我觉得靠卖书这个思路是不可能赚钱的,无论是普通书还是签名书,原因很简单,你卖不掉,包括签名书在内,除了我,没有人能卖到百元以上,大家找我买书,不是书本身,而是因为是我卖的,这点你去孔夫子旧书网上看看就知道了,签名书都是白菜价,全国我考察了近百家书店,社会类书店能赢利的几乎没有……
他问,若是主推作家的讲座呢?面向全国粉丝。
我说,白搭,一席就是例子,你看看一席门票多少钱?我说一点你就懂了,现在的传统作家,就是在自己的粉丝圈里使劲吆喝,能拉到现场500人的,全国范围内,找不出50个来,作家做活动普遍指望我们这些自媒体帮着拉人,除非是网络作家,例如唐家三少,那可以,人山人海。
我全盘否了他的商业计划。
原因很简单,他在试图突破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传统书店如何赢利?
咋可能让你一个外行,一下找准了点呢?!
我们家是专业做签名书的,这个是可以赢利的,但是有个前提,必须我活着,若是我死了,我留的这些遗产,一文不值,最终都卖废品了。
所以,让我开一家常规书店,无论是卖咖啡还是卖演讲,也一定是亏损的。
因为,这就是反潮流的。
只剩下情怀了。
面条很失落,他跟我讲,他的合作人之一是阿里系的一个高管,过几天就要过来碰头了,希望我也能加入其中,还给我在微信上发来了合作条款……
我拒绝了。
这些事,都是想的很好而已。
我去书店喝咖啡?
那我为什么不带着书去咖啡店看呢?
他问,那若是做网红类的演讲呢?
我说,那绝对火。
他问,你关注抖音不?
我说,关注。
他说,可以邀请里面的一些网红。
我说,没问题,但是东营又太偏了,除非是在青岛做这个业务,东营没有机场这个就是最大的硬伤,不用说运营那些网红了,你就是做我的演讲,200元一张门票也能卖500张。
他问,那该如何分成呢?
我说,门票所有收入都归对方,并且提前付,例如你直接付我10万元,这个作为我的出场费,那么我可能才会去,并且我同意在我的平台上发布这个信息,让大家找你报名。
他接受不了这个模式。
其实,是众人低估了网红,网红最牛的是什么?
催眠力。
他们想让自己的粉丝来,粉丝就会来,就这么简单,他想帮你赚钱就能帮到你,但是他不会跟你谈合作,例如分成之类的,你爱跟谁分跟谁分,我不管,反正我出场就是这个价,至于你是赚是赔是你的事。
可以用什么作为赢利点呢?
延伸产品。
例如其CD,例如现场推销一款丝巾,什么都可以,但是必须与该网红挂钩。
前几天我跟几个70后一起吃饭,他们都是传统的生意人,在谈起了网红经济时,他们普遍感叹,就是误判。
低估了这个市场。
真正误判的是网红的催眠力。
这种催眠力比一对一催眠要难的多,是群体催眠,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从来不追星?
原因很简单,你没见过明星好吧。
你没见他在台上的那种催眠力,那就是世界之王,整个世界就是他的,没有别人,我记得看了一场薛之谦的演唱会,待他退场后,前排的女生都哭了,可伤心了,一直在喊老公。
现场所有的女生,都是他的女人。
他就是整个世界之王。
至少在那个氛围下,就是。
在抖音上,我最喜欢的背景音乐是刘德华的粉丝合唱《一起走过的日子》,这其实也是群体催眠力,无论你是不是他的粉丝,那一瞬间都被秒杀了。
再弱一点的呢?
就是张云雷的粉丝大合唱……
张云雷也是一个催眠高手,有女生喊退票,他接着问了一句:舍得吗?
全场女生高喊:不舍得。
接着问,你们爱我吗?
齐声回答,爱。
当时我就在想,终于理解为什么古代大小姐会跟着名角跑了,因为在舞台上,名角就是世界之王。
包括我也经常跟我的骑行队友一紫讲,你要是未来想当网红,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类舞台,从台下的角度去感受一下王者是什么风范,当你什么时候会有一种成名的力量呢?
就是你在幻想,什么时候,站在舞台中间的人是我?
那时,你就自内而外有力量。
我坚信,我会成为王者!
说的再小一点,大家参加过各类培训吧?那些讲师没有名气吧?就是这样的小场,那些讲师也是众人心目中的男神……
所以,培训师睡学员?
反了好吧?
是被睡!(微商最火的时候,那些男讲师,哪个没有个三五十个女朋友?)
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签名书没有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背后的一种群体催眠力的存在,为什么我感触比他们都深?
因为,我做过双重角色。
当过读者,当过作者。
我很明白两者之间的势差。
我跟一紫讲,成名是个系统的工程,你不要规划自己在一两年内成名,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也是小概率事件,而是要规划自己10年后成名,这个才是比较靠谱的,那时你跟我今天差不多年龄。
是不是觉得太遥远?
但是,反过来讲,十年后,你是个普通人的概率在9成以上。
所以,成名是小概率事件。
是需要庞大的基础积累,包括我建议的审美训练、写作训练、摄影训练、运动训练,你要把自己当明星去培养,你看刘德华今天的身材?跟我们熟悉的50岁大叔相比呢?
明星背后付出的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她问,我该怎么规划自己?
我说,三条线。
第一、学历。你现在是本科,你应该拿到博士,你可以读的慢一点,但是一定要走到这个巅峰,哪怕学历再没用,博士也是你最佳头衔,没有之一。
第二、基础。审美、写作、健身,这三者都是你成名的基础,并且是日复一日,绝不间断,你知道林丹为什么能拿两次大满贯吗?他结婚那天都在训练,所以你绝对不能间断任何一项。
第三、赚钱。从海南队友里选一位可以帮你赚钱的师傅,全身心听话,简单、听话、照着做,一定可以腾飞。
就这么简单……
但是这有个前提,需要放弃自己的一些想法。
实际上,基础是最难的,因为是枯燥的。
你真以为网红是草包?
每个网红都是自然海选出来的,是有真本事,而且不止一把刷子,否则很快就沉没了。
成名相对而言还是简单的。
最难的,其实是长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品牌的建立要30年,例如我写了13年了,再有17年可以走向巅峰,倘若17年后,每天有10万人关注我,按照我的年龄以及读者的年龄变化,那么17年后,我的读者应该是社会精英群体。
等于什么概念呢?
我,每天开一场10万人的演唱会。
注意,是每天!
我能催眠的群体越大,我的危险越大,所以我要修行的点就是活着,要把一些风险点都要逐步消除。
经济上不犯错,两性上不犯错,政治上不犯错。
就问题不大。
只谈风花雪月。
这就是我的野心所在,按照我说的这个标准,至少今天所有作家里都没有人能实现这高度,包括莫言。
要循序渐进。
一切求稳。
有时我开玩笑的说,今天这些知名的自媒体,都会被我熬死的,因为我们同期发展过来的,貌似目前就剩我自己了。
但是,你能不能成名。
不在于技巧。
我说的如何学习之类的,说白了还是技巧。
最核心的是内心驱动力。
就是你有登台的欲望……
当然,最终能登上多大的舞台,还是要看天赋,女人其实多数都会半途而废,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会早早的走入婚姻。
为什么明星不会早早结婚?
因为,他们不是普通人。
一紫问我,什么叫内心有力量?
我说,我就是这个领域的王者,只要我来了,就是君临天下,王者归来,谁是第一,我干掉谁。
她问,会不会让人觉得内心太骄傲?
我说,我摘抄过一段话,是某网友说的,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我还挺能接受骄傲的人,只要我认为对方有真本领。事实上,选择内心骄傲的人也是我交友原则之一吧,一旦突破了某种人格戒备,通常都能达成更坚实的友谊orsomething…而那些过于谦虚、亲和的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我还领会不到那种更高级的骄傲,另一种是真没什么本事且对你有所求,后者居多。王者的眼神都是不同的。
可以看看BBC拍摄的纪录片《王朝》,第一集是黑猩猩,老大是如何当老大的,如何卧薪尝胆的,如何重夺王位的……
王者有两点共性。
第一、强壮的体魄。
第二、坚定的信念。
成名路上,最难熬的其实是各类声音,批评的,谩骂的,刚开始会火冒三丈,时间长了就会一笑而过。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
多数人,都是巨婴模式。
你要成名,就需要长大,你若是介意这些,就是把范冰冰的王冠送给你,你一天也戴不住……
受不了!
我调侃德佳,以后谁上你课,犯了错你要直接打屁股,还要送上一句:「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会挨上师一顿打。大部分的人弱不禁风,上师只能对他们笑脸呵护。」
我在朋友圈晒了海南骑行群上的聊天。
总有读者让我拉他进群。
我就调侃了一句,给我1000块钱吧。
还真转。
但是,我也没收。
我觉得这属于24人的公共资源,我没有资格做决策……
朋友请我吃烤鸭,点了半只,厨师过来问,鸭架要做汤吗?
做了汤。
我觉得这个事有意思。
我就在想,你看大志组织了24人去海南骑行,每人花了2万多块钱,若是能把这24人当鸭架,那么这个游戏就有意思了,鸭架汤的主要成分是水。
加水就是了。
例如谁想结交这群人,交1000元入群。
倘若一共收了450人。
那么是45万,再平分给24个人。
每人都能把骑行的费用分回去……
这本身又是一个有门槛的群,那么也是有价值的,1000元也不贵,哪怕纯粹是看他们在群上扯蛋,也很有意思。
一举多得。
我在群上谈了这个想法,只是想法,调侃着玩的。
德佳急忙说:既然是商业行为,就要思考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人家花钱来买的什么?能否提供对应的服务,若是能,那么没有问题,若是不能,那么最终就会纠缠不清。
我谈的只是一种想法,就是把一场活动做透,把产业链延长,例如倘若我们这次骑海南顺便推出1000串转运手链,每个人入股一部分资金,然后共同推销,可能也卖光了,大家等于零成本参加了一次活动。
每次都如此。
那么参与者越来越多。
因为,你能想着反向回报参与者,你的威望越来越高,我说的鸭架加水的模式是不是不行,也是很好的模式,只是容易为外面的人所误解,意思是想钱想疯了吧?加个群还要钱?
一紫问我,未来,我能否也组织骑行?
我说,不要,你是网红,不能组织这些,网红的原则就是只体验,不操盘,甚至不赚钱,要让钱主动追着自己跑。
她问,那我能否做点什么与自己爱好相关的生意?
我说,倘若你坚持每天发布骑行数据,每天晒一张漂亮的照片,每天写100字的心得感悟,用不了三年,你就会有5000个铁杆粉丝,你靠粉丝足够养活自己了,然后你做什么事呢?每年规划25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去看NBA,第一次去坐热气球,第一次去潜水,然后罗列出清单以后,带着你的粉丝一起去。
她问,是收费还是不收费?
我说,AA。
她问,怎么赢利?
我说,事后自愿打赏。
她问,若是没人打赏呢?
我说,说明你需要继续努力。
这一切都有个前提,你能坚持,发自内心的坚持,这种坚持不是咬着牙坚持,而是哼着小曲很享受……
我说,我结婚那天,媳妇生娃那天,我娃手术那天,我的文章都照常更新了。
我不是个例。
而是什么呢?
我认识的作家里,无论是不是高产作家,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每天必写,风雨无阻,可能写了并不发表,但是绝对不会停笔一天的。
这就是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