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还在苦哈哈自己想?试试这套群策群力方法论!(连载23)

今天给你分享一个群策群力方法论,你也可以把它叫做集体智慧。这不是一个名词,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遇到问题的时候,用这样的过程去解决。


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工具。


什么叫做群策群力方法论呢?


1

我们先来看两个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场景


第一种场景:


老板苦思冥想了三天的一个方案,终于成型了,然后兴冲冲的把大家集合到一起,跟大家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方案,能够解决怎样怎样的问题……,然后,步骤是1.2.3……,需要谁做什么,谁做什么,然后就进入排兵布阵阶段了。


这时候,老板在上面讲的激情四射,唾沫横飞。但是下面的员工却是全然没有进入状态,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那一个频道。




同样的一件事情,所有人都同时看见了,但是所有人的理解和反应,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都是夹杂着他过往的立体的经历。


老板对于这个方案的理解,是带着他这3天的苦思冥想,而员工们,只是看到了老板展示给他们的结果。


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说了,你听了,但你未必知道我的本意。


于是,这次方案的实施结果,一定是很糟糕的。因为,员工们只是被当成了工具。




第二种场景:


老板苦思冥想了三天的方案终于形成了,但是他止住了兴奋。在去找员工公布这个方案之前,他又额外做了另外的准备动作。


首先他告诉大家,要在一起开一个头脑风暴会,就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


然后,他把这次头脑风暴的会议,拆解成为了几个步骤。


第一步,界定问题,让大家自发的提出来,目前面临的问题。然后,做出记录,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大家去关注那个,他已经产生解决方案的问题。这个引导很简单,今天大家的问题很多,但是,一次会议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于是就轻松地把问题给界定好了。




第二步,原因分析,针对上面界定好的问题,依旧是各抒己见,把原因全部收集起来。


第三步,选择方案,针对于上面大家提出的问题,再把大家的方案,收集起来。然后针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引导。这个步骤的关键动作,就是把老板自己想要的方案和员工提出来的方案,巧妙的结合,如果是引导到同一个方案上去,那就太美妙了。


第四步,执行计划,既然已经制定出来了行动方案,剩下的工作就是进入执行环节了,安排好执行时间,执行人,监督人。


到此为止,你发现,这个场景和第一个场景的不同在哪里呢?


首先,第一个场景,员工接受任务的时候,是被迫的。为什么是被迫的呢?因为,这个主意是老板想的,是老板让他们做的。在意愿度上,在对于接受任务人执行细节的考量上,都是打了很大折扣的。


第二个场景,老板在自己想好了方案以后,并没有着急公布,他做了一系列的动作。虽然很复杂,但是,他却成功的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大家的想法。把自己想让大家去做,变成了大家想要这样去做。也就是把个人意志,变成了群体意志,这就是个人智慧向集体智慧的转移。


2

王栋是这样用的集体智慧


蚂蚁农场的王栋,他们有一套很厉害的社群运维体系,叫做三官运维系统,就是借鉴了美国的三权分立法,每一个社群都由三个人来管理。




三个人分别是,运营官,知识官,信息官。


运营官的工作职责是把控社群整体大方向,组织会议,根据知识官及信息官的数据碰撞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例如,线上线下的早晚会议,每周的方案制定,每日的日报,每月的总结,还有社群整体大的走向,都是由运营官把控的。


知识官的职责,主要是研发课件,输出课程,互动,抓取以及收集整理课程。


信息官的职责,统计社群信息,收集整理,配合分析应用。比如,社群每日活跃度表,社群每日新进人员表,社群每日退出人员表,社群成员业绩统计,社群成员标签统计,每日做统计,每周做分析。


他们目前有200多个社群运维师,管理着一万多个代理。


我们重点说一下,他这套体制是怎么来的?


当王栋认知到社群运维体系的重要性之后,他自己做出来了一个模型,但是,他没有直接宣布,而是做了一个这样的中间动作。


他把47位当时最高层的品牌代理商,叫到公司,用了16天的时间,群策群力,做出来了这套社群运维体系的雏形。


这不是他自己做的,而是他和47位最高层级的品牌代理商们一起做出来的。


那么,在运行这套体制的时候,就不会遇到阻力,因为这是大家的决议。


这套体系,到现在已经流畅运转了一年半的时间了。


3

集体智慧并不是只有开会而已


继续说王栋的蚂蚁农场,上面的开会决议,是指的用人之智,这是单维度的。当用人之智产生了决议,就需要落地执行了,这时候,就需要用人之力。




看看王栋是怎样做的。


产生了上面的社群运维系统以后,只是一个方案,那么,中间需要那么多的社群运维师怎么去解决呢?正常的想法,就是公司自己通过招聘来解决。


事实情况是,他并没有招聘,而是从代理里面选拔出来了人才,来担任社群运维师的角色。从经验上来说,代理们已经做了那么久的微商,都有很成熟的经验,不需要过多的技巧类的培训,只需要做价值观和归属感的培训。


我们来看看他的详细的做法。


首先,在代理里面发布运维师招募令,第一批开放2000人,线上7天筛选,7天以后,直接留下来500人。这500人,接着走第二个7天,这样两轮,两个7天下来,就会剩下来100人,然后通知这100个人,可以来公司做面试了。


来到公司以后,先给这100个人,进行3天的魔训,由他们的铁军带着做。


然后是3天的微能量,就是融合了教练技术的一阶段。主要是学会了感恩。


然后是他们的微世教育,16天的基础课,一共是22天走出来,接着做毕业考试和签约,然后签保密合同。


这时候,才会给他们每个人做分工,谁是运营官,谁是知识官,谁是信息官,这个是根据每个人的综合情况和性格来划分的。


这个地方用到了九型人格,比如说在做社群运营里面,我们会看到三类人,一种是一对多型的,就是超级活跃的。一种是一对一型的,他在任何时候说话,都是@某一个人。还有一种就是自保型的,基本不说话。社群的管理,就是在分析人的性格,然后根据性格匹配不同的职位。


划分出来了三官以后,再给他们上7天的锦囊课,然后开始试上岗。之后会有1个月的淘汰期,然后进入到正轨运营期。这样下来,原来的100人,只能剩下来40人左右了。你看,这40个人,是从最开始报名的2000人中选拔出来的。


他们沉淀出来了200多个社群运维师,意味着,这样的动作他们做了好几轮。


对于社群运维师的收入,他们是有底薪的,还包括他们负责管理运营的群,所产生的增量收益。


这个动作,就是很典型的用人之智,接着用人之力。


4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很多老板,包括我自己,总喜欢在自己想出来一个方案的时候,立刻塞给下属,让他们来做强力的执行,老板自己本人就等着看结果。


这个动作本身的出发点是为了快一点得到结果,出发是很快,但是到达就未必了。真正看的还是结果,但是,结果的达成,首先要看的是谁在做?真正能不能达到?什么时间到达?


就好比一场赛跑,把老板比喻成拿发令枪的人,枪声一响,运动员就出发了。运动员跑的成绩怎样,拿发令枪的人是决定不了的。


所以,如果我们要让运动员取的好成绩,我们只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到发令枪响之前。




我们要反思一点。


老板喜欢发号施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怕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告知,让他们听话、照做、执行。但是,你要知道,只有通过辅导,让对方学会了怎么做,并且愿意去做,这个人才算是真正培养出来了。只会接受指令的员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你的延伸而已,你并没有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所以,前期很慢,后面就会很快,前期很快,后面就会很慢。


如果,你知道,你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到达,而不是为了更快的出发,如果你认可这个点,你就知道,自己应该要把力量施加在哪里了!


5

我们能不能找到群策群力的固化路径?


再来回顾一下,什么叫做群策群力?


群策群力是一种发动全体员工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活动。


群策群力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基于下面的几个原因,不知道你认不认可?


一线员工对企业的现场经营和管理问题最清楚,华为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团队智慧大于个人智慧,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把团队的智慧,集合到一起。


员工对于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有更大的热情来实施,而对于从上到下的指派性建议,拥有天然的抵抗力。当他们在组织中提出来的点子被征集并立刻成为行动后,活力、创造力和生产力就源源不断的从组织中释放出来了。


那么,群策群力,作为一个方法论,能不能梳理出来一套的逻辑流程呢?只要是梳理出来了一套流程,就意味着可以被复制到无数个场景。


这是上一周,我去拜访的一位牛人分享给我的,先不公开牛人身份了,我们直接说干货。


群策群力一共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计划阶段

第二,引导阶段

第三,实施阶段


你可以把这三个阶段,放在3天内完成。比如,你把所有的员工拉出去,找一个封闭而又优美的环境。


先说第一个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主要完成这几件事情,第一,界定业务问题,一次群策群力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把问题集中到某一个范围,比如说市场增长,比如团队内部管理。


界定业务问题后,再来成立设计小组,每个小组可以界定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共有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会集中性的界定在某一个问题上面,这样,不同的小组就会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还需要确定好核心成员,就是角色和任务分配。比如,首先确定好这次群策群力会议的发起人,比如说老板。然后需要有一个群策群力的专家顾问,他需要对大家的行为做出来有效的引导。


另外还需要有一个内部的推动者,和一个拥护者,这样就是有4个人,1个发起人,然后是3个人,拥护者,专家顾问,还有一个内部的推动者。再下面就是各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这就是整个群策群力大会的组织结构了。


发起人的主要工作是界定业务问题,明确一位拥护者,向所有参加群策群力大会的人,发送邀请书,凸显正式感,制定激励措施。


拥护者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发起人完成邀请准备工作,组织各小组的工作,当会议结束后,对于落实的一些决议,要定期的检查,帮助大家克服落实过程中的障碍。


专家顾问的主要工作是对过程中的想法,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价实施的效果。


内部推动者的角色,主要是由涉及问题的各单位的资深员工来担任,他们来参与到小组的头脑风暴大会,组织各个小组的想法。


组长,就是要引导各个组员的想法,行动计划。成员,就是群策群力的参与者,也是形成决议后的执行者。


把各个参加者分编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带领自己的组员。在这点上,尽量的避免直接上下级关系员工在同一个核心小组。


上面说到的是第一个阶段,计划阶段,然后,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引导阶段。


引导阶段,要完成这么几个事情,群策群力介绍,小组想法产生,想法陈列,行动计划制定,城镇会议。


首先是举行第一次会议,群策群力介绍会,由拥护者作为主持人,发起人和拥护者会在这次会议上发言。首席推动者也会发言,主要是为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提供一个气氛。


然后会进入第二个会议,小组想法产生会。每个小组,由一名核心的组长,负责主持,明确一名组员负责记录。要取得的会议结果,是小组要产生10条解决问题的想法。




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发言,不能有任何的评价。这个阶段,要的就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想法出来以后,就需要对想法进行排列组合,就会进入第三次会议,想法陈列会,从10个想法里面,确定2-5个可供实施的方案,会议形成的结果,就是形成了群策群力想法陈列表。


之后,进入第四次会议,行动计划制定会,目的是制定行动计划,


然后,进入第五次会议,城镇会议,现场把行动计划列出来,由发起人做最后的决策,


上面说到的是第二个阶段,引导阶段,下面是第三个阶段,实施阶段。


制定实施步骤,产生责任人,将想法变成行动,检查行动,总结交流。


第三个阶段,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落地环节。


这个地方有一个细节,建议的拥有者,向发起人汇报工作进度,这是对于建议提出人的尊重。


这套群策群力的落地方案,非常的详细具体,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有针对性的尝试落地。


后面,我们会对这套方案,做多次的演练,不定期给大家汇报。


总结


这篇文章写了这么几个点:


1.我们先来看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场景

2.王栋是这样用的集体智慧

3.集体智慧并不是只有开会而已

4.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5.我们能不能找到群策群力的固化路径?


近期大事件




1.这个月的28/29日, <波波来了>成长大学一阶第一期就要开始了,成长大学的服务对象是<波波来了>的推广者,这次将会通过2天高质量的分享和头脑风暴,建立一整套<波波来了>的会长推广体系。李程校长会在,我会在,肖纬宸会在,还有其他做出优秀成绩的会长们也会在,我们一起期待!




2.第二届<波波来了>创业营也会在12月15/16日启动,2天1夜的时间,我会在现场分享,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会分享,芬尼克兹创始人宗毅会分享,李程老师会分享,姿美堂联合创始人金琥会分享,姿美堂,就是那个通过天猫倒流,一个月卖5000万的品牌。创业营的服务对象是<波波来了>的一票通会员,我们一起期待,感谢深圳市分会孙文峰会长的承办。


每年拜访50位有结果的互联网创业牛人,深度挖掘他的最新实战干货,我是波波。


BB-lianzaibblsb0ahBB-b0a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