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晚饭。

儿子在上网课。

大语文。

内容多已超纲。

要么,研究文言文,诗词歌赋,陆游是什么性格,李白是什么特点,杜甫喜欢吃什么,王维老家是哪的。

要么,抢跑,三年级学四年级的课本。

这两年,大语文概念很火。

网课很火。

地面培训班也火。

什么叫大语文?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把历史、人文、国学、课本,揉捏到了一起。

这个网课是媳妇给报的。

按我?

我是不会给报的。

我不喜欢“超纲”的东西,咱就是普通孩子,若是能把课本学好,已经很牛B了,别指望跟人家的孩子似的,初一就读完初三的课程了。

那是学霸级的。

十年前,我认识了两位做教育的朋友,一位叫司练国,一位叫于恩军,都是从TCL出来的,应该都是副总级的。

当时他们做了一个教育项目,叫仿真实验。

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实验在中考、高考占分比例越来越高,但是真正有机会做实验的不多,那么仿真实验就随之诞生了,专业术语叫:VCM仿真实验。

目标明确,就是提分利器。

司总是一个很有商业天赋的人,一直都活跃在教育辅助这个领域,他还开发过一个很科技的产品,叫电子白板。

有点像投影仪,但是又可以互动,广东不少学校都在使用。

他谈过一个观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教育周边的产品,最大的市场是辅助,而不是颠覆、扩展。

辅助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尊重教学大纲的绝对权威性。

那是无数专家,经过无数次论证得出的,可以说是国家队水平,英语教材为什么那么编?小学语文为什么那么写?

都是最恰当的。

但是呢,出来做教育的人,往往不愿意做辅助。

觉得没有技术含量。

没有噱头。

不行,我要颠覆了传统教材。

新东方,是英语辅助。

疯狂英语,是想颠覆。

大家都参加过高考,你现在回头想想,高考里的每一道题,都是多么的严谨,考什么知识点,考什么逻辑,又要确保本题的原创性,真是要反复地推敲、论证。

实际上,教材的选择,比高考出题,还严谨。

微信上有个朋友,每天早上打卡一个成语,精神可嘉,实际上,对写作水平没啥帮助,而且有恶补的嫌疑,恶补是指什么?

没读过书。

想吃个猛的。

实际上,对于成语、诗句的学习,只学在教材上出现过的就可以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

群体共识!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你去使用了一个很偏僻的成语,读者没学过,那么读者也GET不到那个点,最终反而是很尴尬,例如侯门如海、野人献曝、白衣苍狗,你用了以后,的确很炫酷,很有才华,可是我还要查字典。

你不用学的太牛B,你若是能达到高三毕业生的知识储备量,写文章已经看起来很华丽了,要说背诵诗词歌赋,整个社会上最巅峰的群体就是高三毕业生。

没参加过高考的,不懂。

也理解不了。

近现代作家,有没有名,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件事:其作品有没有出现过课本里。

若有。

耳熟能详。

例如当年,为什么我下决心签贾平凹老师的书?

读书的时候就学过他的课文。

偶像中的偶像。

必须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为什么很多人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

因为,他的作品,基本都不适合入选课本。

从而,没有足够好的群众基础。

古代文学家也是如此,例如我们都熟悉蒲松龄,写了《聊斋志异》,所谓的《聊斋志异》其实就是故事会。

蒲松龄有个老乡,淄博桓台的,叫王渔洋,那时蒲松龄是个小屌丝,而王渔洋呢?刑部尚书,可以理解为今天最高法院院长角色,而且又是文学泰斗,蒲松龄是怎么火的?就是蒲松龄不断的攀老乡,王渔洋赞美了他几句。

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蒲松龄?

第一、电视剧演《聊斋》。

第二、课本里有蒲松龄。

为什么很少有人记住了王渔洋?

因为,他的作品没有入选课本,若是把他的一些诗句也选到课本里,无论是他以及他的诗句,都会成为全民共识的。

不用多了,一两句就可以。

今天,在淄博,蒲松龄是市级IP,王渔洋是县级。

大家还记得课本上学过的那句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写的。

他老家是射洪的,有个广场叫子昂广场,有个小区叫子昂小区,射洪有两大IP,一是陈子昂,二是沱牌。

这也是我对孩子学文言文、古诗的态度。

课本上有的,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

因为,未来你写文章,能用到,你用了,大家也能GET到。

课本上没有的,辅导班推荐的,可背可不背,你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诗句,你写了我们也不懂什么意思,多尴尬?

儿子听的这堂课,也超纲了,是《啄木鸟治病》,是高一年级才要学的课文,老师在那讲啄木鸟是益鸟……

老师让孩子们踊跃发言,举几个益鸟出来,举几个害鸟出来。

儿子问我:害鸟,你有知道的不?

我说,我们上学的时候,麻雀是害鸟,但是我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我心想,鸟哪有什么益害之分?

自然界一切都是中性的。

所谓的益和害,是我们给贴的标签,它们都是大浪淘沙的获胜者,而且多数都是食物链的中间链,既是上一链的猎物又是下一链的猎手。

小心翼翼、苟且生存。

何况?

啄木鸟可不一般。

既吃素也吃肉。

吃什么肉?

人家鸟窝里下了蛋,它飞过去,有蛋啄蛋,有幼鸟啄幼鸟,而且只吃脑浆,就跟开椰子似的,胆大的可以去搜一下视频……

《啄木鸟治病》这篇课文用的是拟人化,仿佛啄木鸟、小猴子都是人,这种大人刻意儿童化的写作手法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雷,就是你以为孩子是那么想的,其实也许不是那么想的。

我们很容易以大人视角去揣摩孩子。

例如写儿童文学时,什么“小嘴一撅”,实际上呢?孩子们不会这么看自己的小伙伴,你看《哈利波特》怎么写的?说高尔展示着自己的肌肉。

实际上?

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视角?

时刻模仿大人、英雄。

我儿子就动不动对着镜子挥拳头,仿佛自己是个斗士……

在我们看来,孩子们是思想幼稚、行为幼稚。

而在他们眼里呢?

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很理性的。

说起食物链,我想起了当年在南非的时候,有次遇到了野狗追羚羊,野狗基本都是团队作战,照片上的野狗可能很漂亮,但是大自然中的野狗不漂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频繁的杂交,花色很乱。

野狗最擅长的就是掏肛。

狮子、豹子这些,大部分时间都是蛰伏状态,把自己藏起来,若是整天在外面晃悠,那没有动物能安心吃草了。

但是,野狗不同。

野狗是一直晃悠,是想抓那些落单的老弱病残。

有人问向导:若是眼看着羚羊被追上了,你们会去解救吗?

他说,不会,无论遇到了谁捕谁,都不能干扰,这就是大自然法则,救了羊狗会饿死,与狗有关的一整套生态链都会受到影响。

人在这里,要有上帝级的觉悟。

就是任你们自我平衡。

不干涉、不救赎。

两年前,阿俊姐建议我去学习编剧,还举了几个例子,身边有朋友成了编剧后,赚了不少钱,当时还有个编剧班,貌似还很贵,她问我要不要去?

我没去。

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另外?

我觉得,我写的东西,也不适合拍成电视剧。

他们的作品呢?

我又觉得读不来。

我读不来不代表没有市场,我看国产电视剧容易出戏,特别又是理科生,一看那些武林高手动不动飞起来,我就容易计算他们是如何做的功,漂浮是需要作用力的。

准确地讲,整个国产电视剧的编剧都是扮拙模式,跟咪蒙似的,明明是专业写手,能写文言文的,非把自己搞的像个水货。

与电视受众有关。

是市场需求决定了作品定位。

这就如同唐家三少在接受采访时谈的一个观点:保证自己的水平不提升,这样核心受众就永远是最多数的小白读者。他的最主要的读者,一直都是8岁到22岁这群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他们。(唐家三少的年收入是亿级的)

所以,他不断地在重复自己的文章逻辑,人设差不多,结构差不多,剧情都差不多,反正就跟网络游戏似的,一个屌丝一步步逆袭成了大BOSS,高潮迭起。

这种都是能让人爽的文章。

跟我们追《英雄本色》是一个心理。

得屌丝者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图书出版行业,两类书是最赚钱的。

第一类,教材教辅。

第二类,中医保健。

什么样的保健书最容易畅销?

口语化的,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例如《求医不如求己》,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有什么病就推荐你吃什么蔬菜。

简单不?

作者想出版的时候,出版社只要一看内容太专业、太复杂。

不给出,因为没有人有耐心去读生涩的内容。

一看,写的仿佛是相声。

一套一套的,读起来津津有味。

给出。

出版社是经营机构,是要利润的,所以要追求的叫座,你看孔夫子上为什么很多专业书那么贵?就是因为量太小了,没有市场,甚至自费出版的,而想看的人呢?又四处淘不到。

这类书,出版社是不愿意给出的。

叫好吧?

的确好。

但是,没市场,首印也不过千多册。

你去出版社的展厅看看,都觉得很扯蛋,全是这些烂书,什么“从零开始学XXX”、“几招教会你XXX”,插花的,养猪的,要求很简单,把一些基础的东西讲好就行了。

为什么大家来我很少送书?

实事求是地讲,我自己都觉得恶心。

多数书,都拿不出手。

太烂了。

越是畅销的,越烂。

总有人拿着图片来找我找书,我一看就直接明确告诉他,我这里没有,你看最近的销售榜单就知道了。

《向上生长》《发展你自己:68条人生经验助你心想事成》《时间整理术》《30岁上下决定男人的80件事》《早起的奇迹:那些能够在早晨8:00前改变人生的秘密》……

是市场主导了这一切。

除非出版社有自己的思想,不想赚钱,只想出本好书,打造百年出版社,例如荷兰的Brill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只专注于一类,就是学术出版,每一本书质量都很高,在学术界是非常有名气的,也可以理解为学术书里的奢侈品,我就帮人做过一些原版代购,这个出版社的书动辄就是几百欧,一本书上千是很正常的。

但是,人家配!

对内容、对翻译,都是非常苛刻的。

书拿在手里,就跟艺术品一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一些装饰书盒,跟字典似的,这些学术书基本都是这个风格的,如艺术品一般,没有花哨的设计,一般都是素色,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的图书馆总是那么庄重。

与书面配色有直接的关系。

不管什么领域,玩久了,一定是素色。

你看,我过去买车,都是艳红。

后来选中国红。

如今呢?

我基本都选灰色。

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段时间我在看法拉利,只是看,我觉得一个男人一辈子一定要拥有一次法拉利,我看的最多的配色是水泥灰。

再谈一次翻译问题。

语言与语言之间差别非常大,特别是句式。

例如山东人就特别喜欢倒装句,是不?

冻死我了,出去一趟。

干啥啊,你们。

不知道啊,我。

Brill出版社就有一条翻译标准,例如英语翻译成中文,不能有英语的痕迹,而是要让感觉就是中文写的,同理,中文翻译成英文,也是如此。

这比普通的文学翻译,要求高得高。

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哪怕翻译的再好,你一读,也觉得怪怪的,说不出哪里怪,反正就是怪。

你看微软的翻译就能看出来,今天微软的各软件,中文很地道,而20年前的呢?仿佛是机器人翻译的,很别扭。

在网上写文章能赚钱,也比较难的。

要么,走网络小说平台,针对25岁以下群体。

要么,就培养一群铁杆读者,你多大年龄,他们多大年龄,你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变老,但是也发不了大财,群体有限。

要么,就是写与赚钱有关的,要么是股票类的,要么是房产类的。

无论是博客还是公众号。

股票类都是前几名的。

公众号打赏排名第一的永远都是股票类的,没有其它类别能撼动。

什么能比得上帮人赚到钱更有力量?

早上,我整理邮件,发现最近有不少苹果订单,发来发票了,几乎每天都有,微博付费围观的,知乎付费提问的,还有公众号付款,APP内购。

近半个月有千元左右。

而且多发于凌晨。

七点左右,我推测媳妇可能要醒了。

我过去问她:你有没有用我支付宝绑定你的手机ID?咋连续付费了?

她说,没有吧,我都是用的我自己的。

我说,那我给解绑了。

她说,行。

早上9点,她起床了,我又问了一次。

她说,不是我。

我说,又是知乎提问地产又是付了一个209元的阅读费,也是关于地产的,不是你吗?

她说,是,是,是,咋弄你手机上了?

我还顺藤摸瓜看了看她的提问,其中就提到了老公反对自己去深圳买房。

下面有不少评论的都是统一的建议:应该休了他。这使我想起来做保险、做直销的人,老师总是类似的建议,家人反对怎么办?反对不要紧,离婚就是,谁阻止你成长,你就应该砍掉谁。

你有计划去深圳发展。

那可以。

至于说赌深圳一直涨,那是你不知道2008年那么多血本无归的炒房者,坐牢的坐牢,跳楼的跳楼,永远不要去赌。

何况,我们赚钱,靠的是CREATE,而不是投机。

动不动就ALL IN。

赌赢了一把,你也早晚砸进去。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看法制栏目,疫情期间播的最多的是与口罩有关的诈骗案,深圳的最多,看警察去抓这些人的时候,我发现基本都住在小产权房里。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

平时我们又不去深圳,把房子委托给了中介,连个合同都没有,我们也不知道房子租给了谁,甚至我都想不清房子买在了什么位置。

其实也是蛮危险的。

为自己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牛哥上次跟我说的很委婉:那类房子我是不会碰的,但是深圳应该没啥问题。

维护成本、持有成本、资金成本,都太高。

读者里也有不少做房产培训的,也有胆大搞房产团购的,甚至还开发了合伙买房模式,去年还是前年去扫的清远的楼盘,今年已经降了20到30万,那些本身就超级杠杆在炒房的,群上早已经撕了N次B了。

我觉得这都是一群傻瓜。

哪有只涨不跌的玩意?

若有,也只有美股,那是全球最先进生产力的集合。

这玩意跟炒期货是一个道理。

你对1万次不要紧。

错1次,就完。

我球友里有个炒期货的,上次吃饭,他挨着数了一圈本地的期货王,基本全军覆没,一个不剩,哪有什么王者?

只要是投资,你就必须要考虑“跌”的选项,并且要有应对方案,这两年一起做定投的,在德股暴跌的时候,基本都清仓了。

怎么跌的?

几天跌了40%。

直接就是瀑布。

每天我发完定投数据,下面都是一片评论,建议止损。

现在又涨回来了。

无论什么投资,都是超高门槛的,若是只是盲目的上,都是赌徒,赚了也早晚吐出来,逻辑很重要,但是逻辑又不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定力,定力的前提是绝对的自信,你涨我有策略,你跌我有应对,你大涨大跌我都有条不紊,步伐稳定。

多难!

钱是赚来的,不是理来的。

不要一门心思去研究这些。

那些做地产培训的,他们自己炒房也许并没赚到钱。

但是,做培训赚大了。

为什么培训做的那么密,持仓那么高?

就是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现金流。

现金流对应的是房贷,现金流越大,那么杠杆越大,那现金流是怎么来的?

搞培训。

这就是一个闭环。

我为什么对这些很熟悉?

因为,他们需要推广,会来找我。

清远团购的那批房,现在学员们正在准备组团去撕当时组织他们去买房的老师,而这个老师呢?恰好又是我媳妇跟人合买深圳地产的撮合人(占干股),这个老师更有意思的是什么?她曾经就是个普通的打工妹,给一个做地产培训的做过后勤,做着做着上位了,再后来自己单干了。

世界就这么魔幻。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就是人要做减法。

稳定自己的收入,做自己最擅长的投资,没有王健林的那个体量,就不要随意跨区域投资,你要这么想,毕竟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村里活动,我这不是给自己找难题吗?

当年,有朋友组织去加拿大买房。

她闺女在那边。

年增值15%左右。

我也动了心,但是问题来了。

若是没有了她们娘俩,我怎么找到我自己的房子?

我自己去处理一些关系?

太麻烦了。

他们有跟着买的,我没买。

在大家看来,我谈的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有地址还找不到房子?找个翻译,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我觉得链条太薄弱。

如今,他们就遇到了我担心的这个问题,而且近似无解,人都没了。

投资要可控。

包括区域的可控性。

人一定要有自己的逻辑,并且不断地加强、训练。

但是,前提是你的逻辑是正确的。

正确的标准是什么?

能使你的事业、生活,很有序,很有质量。

若是逻辑不稳定,别人一洗脑一个准,我媳妇就是很典型的,疫情刚爆发的时候,花钱听课,买医药股,买半导体,后来也是亏得一塌糊涂,最初还在朋友圈炫炫,后来销声匿迹了,应该是割肉了。

我劝她不要追热点。

她反问我:疫情来了,是不是利好医药?

我说,投资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是田忌赛马。

说起田忌赛马,我想起了黄毛。

我给人代购Brill出版社的书,就是找她代购的,她在荷兰,前几年是实习老师,现在应该已经拿证了,成了一名合格的教师。

前几天,我们俩语音了老半天。

是她开车从德国回荷兰,可能是路上犯困,找我吹了一会牛。

我问,那边现在什么情况?

她说,德国这边基本是全面恢复了,只有乘坐公共汽车以及进商场是需要口罩,别的地方都不需要了,小朋友上学也不需要。

我问,医院呢?

她说,比较有序,一些原本腾空用来收治新冠病人的,也没怎么启用,又恢复原用了。

我说,没有水深火热。

她说,华人圈里有,特别是老华人,基本还是以读中文媒体为主,我在荷兰的房东就是福建人,两口子已经一个月没出门了,吓的要死,而本地人要轻松的多,基本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该跑步的跑步,年轻的华人基本没啥影响,都是原来的生活节奏。

我说,你们都复工了,我们这边还处于空白状态。

她说,所以有些东西就是田忌赛马,不到最后,你不知道答案,欧美基本都是第一时间就得出了群体免疫的观点,认为这是最科学的,这就跟高考似的,要讲究一个均衡,你不能为了数学考满分,放弃其他科目,数学增加20分,总分降低300分,也不合适,这就是一种天灾,天灾就是需要权衡群体利益最大化。

我说,若是疫情这么持续下去,国内预防输入性压力越来越大,全球都复工了,我们这边还需要严防死守。

她说,只能期待病毒突然消失,国内的朋友经常问我,你们那里是不是很严重?是不是也全封闭了?超市里是不是也抢不到卫生纸了?最初我还解释一下,生活基本没啥变化,后来我想了想,不能解释,解释他们也不信,所以他们说什么我就答应什么,是,是,是。

我说,每个人相信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她说,每个人的科学素养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了。

什么人会丧失理性、逻辑?

被灭过耻的人。

前段时间我看了本书,《中国流氓史》,算是一本偏学术的历史著作,写的非常好。

我小的时候,就有流氓。

例如拦路的。

还有提供XX服务的。

我们周边村庄就有,甚至周围几个村子,每个村子都能数出两个因为拦路抢劫而被判刑的,提供XX服务的就更多了,整个五莲、枳沟沿206国道的那些饭店都是有名的点,姨妈带外甥女,姑妈带侄女,甚至妈妈带闺女……

现在没有了。

书里提过一个观点,交通越偏远,文明越落后的地方,流氓引发的人道灾难越多,我摘一段大家读读吧。

(清代)自成都重庆而下,也有匪徒出没,专门以拐卖妇女为业…… 每当拐卖少妇时,这些流氓指使团伙内的妇女执行。女拐匪骑着驴子,不时在村落之间游弋。看到有村妇骑驴出门,其丈夫若跟在后面,则赶驴向前,故意与村妇同行。

随后,与村妇互通姓名,假献殷勤,暗地里去紧赶驴子,让其快行,而村妇不觉而速,过了一段时间,其夫就落在后面。“如是数转,乡妇路迷急劇”, 女拐匪就假意安慰……将村妇引到匪所。一入门,拐妇就躲起来,但见满室都是男子。村妇见状,必号哭,就让人将她痛打一顿……随后流氓同党就将村妇 j 污,名之曰“灭耻”。村妇不但受到恐吓,而且失身于人,也就逐渐心灰意冷。

于是,他们就让同党扮成买主,前来买去为妾,然后好言相问,问其从何而来。妇人听后,必然哭泣,并诉告冤苦,此同党就假装目不忍睹,然后退下。接着拐匪又将村妇痛打一顿,慢慢观察,发现她确实已无变志,就又让一匪前来购买,相问如前,如果村妇还诉冤,就再痛打一顿。如此三四次后,村妇就不敢说了。然后才将她带到市镇上卖掉。

人这个脑子,就是浆糊做的。

给你装什么系统,就是什么系统!

………………………………
特别说明:

A、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B、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
………………………………





b0b0DDDD-b0b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