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只关心人口


几年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香港演讲,题目是《一个和十万个地球》。大刘在演讲里说,人类的婴儿是动物界里最脆弱的。例如小马,出生后10分钟就可以自己行走,而人类的婴儿却需要在摇篮里生活很久。这是因为人的脑体积较大,充分发育后很难自然分娩。


为了活下来,我们都不得不做早产儿。


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很多媒体都已经做完了年度回顾和来年预测,大星看了看,一个很重要的数据被大家忽视了:


人口专家预计,2018年的新生儿数量将跌破1500万。


相比于2017年的数据,今年的新生儿少了两百多万。山东人是最爱生孩子的,去年山东的新生儿占比全国超过10%。今年,连山东人都不爱生孩子了。


大星看过一个纪录片,非洲的食草动物,会把孩子产在和它体色接近的草丛里,这样不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


山东的房价上涨很快,P2P公司数量仅次于上海。可能山东人觉得,2018年的草丛,颜色对自己的孩子不太安全。


中国出现过两次婴儿潮,第一次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做两次婴儿潮出生的生意致富的。


“92派”的企业家下海时,第一次婴儿潮的国人正处于消费旺盛期,千禧年后创业的互联网新贵们,核心用户群体就是当时的80后和后来的90后。


天量的用户基础,决定了这些企业的生意模式。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企业家们已经习惯了粗放的流量模式,因为人口众多,宏观层面的收获太过容易,没人顾得上仰望星空。


但现在,十年前就该到来的第三次婴儿潮迟迟没有到来,而且恐怕也不会来了。


但基于婴儿潮的商业模式却有非常强的惯性,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企业家信奉先把规模做大再考虑技术。很多没有盈利模式的公司在资本的催动下迅速扩张规模,有的死在了今年,有的今年在海外上市,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乘坐滴滴顺风车的用户接连遇害;拼多多、小米、美团等流量二线巨头的扎堆上市;宇宙最大房企万科喊出活下去;共享出行的公司倒闭潮;中国最大市值的科技公司腾讯被批评没有梦想……我们在2018年看到的一些重大企业新闻,都有了自己的发生逻辑:


流量池在萎缩,原有粗放模式行不通了。


从国家间的竞争来看,领先国家的优势都是在困难的路径中建立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布了美国第一份国家太空战略。我国也发出了“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代号581工程。


大星读过一篇文章,1958年,美国人的理想职业是医生、律师和金融家。对于需要天量资金投入的太空技术,美国人也是有过怨言的。因为大家觉得没有技术创新日子也过得挺好,为什么要把钱往天上撒?


太空战略,让美国重视基础教育中的数学,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互联网、激光、芯片技术、方便面的佐料包,甚至婴儿尿不湿都是太空技术的副产品,就连科技创新的圣地硅谷,也是发端于这份太空战略。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类登月时用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还不如现在手里的iPhone。领导人也说过: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做企业也一样,赚快钱没什么不好,但想要跨越周期基业常青,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挑一条难的路走。


要么,就回家去生孩子吧。


星球往事


人人联想茅台映客华为

网易科大讯飞趣头条 丨蔚来

b0ahxingqiushangping-b0ahxingqiushangp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