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一刀

2016年2月26日,21岁少年魏则西在知乎问题“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下面一字一句的敲下了自己的经历。

 

这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不幸身患滑膜肉瘤转移,通过百度医疗竞价排名,搜索到武警总队二医院,接受了一种叫做DC-CIK的疗法。然而很多钱花出去后,病情却没有好转,魏则西不幸离世。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武警总队二医院的科室,被莆田系公司承包了。魏则西事件曝光,揭开了肿瘤治疗领域黑幕的一角,相关责任人被处分。医院被整顿。

 

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同被关停的,还有307医院的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这是国内最早开展肿瘤细胞免疫疗法的地方,曾被国内媒体大肆报道。

 

和武警二医院不同,这个科室并没有被承包出去,而是307医院和一家叫做上海泓源公司合作开设的。当时参与筹建这个中心的人,是泓源的医学总监:李非博士。

 

2010年,李非成立了一家叫做北联欧美的公司,在他的商业企划书里透露,307医院筹建中心的头三个月就接诊了150名患者,单项目营收:


超过500万元。

 

根据李非透露,他已经和多家军医院及地方三甲医院开展合作,他估计,如果公司一切顺利,未来总经营规模将达到:


8~10亿元。

 

DC-CIK是他创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也是在同一时间,一个叫徐以兵的归国华侨,握住了中赢控股老板的手,他们也决定在国内开展肿瘤细胞免疫疗法。

 

但和李非不同,徐以兵这次归国,带来一种船新的治疗方式:


NK疗法。

 

事实上,无论是DC-CIK还是NK疗法,受到卫健委严格限制。在国外,这种医疗技术一般是由食药监局通过123期临床试验进行审核。其疗效也尚未得到验证,是一种还在探索阶段的疗法。但在中国市场上,他们似乎已经成为商人们手中盈利的工具。

 

我曾问一位最近引起巨大关注的北京肿瘤内科医生,中国肿瘤治疗现状是怎样的?

 

这位回答问题一向简短的医生语气有些激动地回答:


非常混乱,让我眼界大开。低水平、无责任心和贪婪表现的一览无余。 

 

类似的话,饶毅教授此前也曾说过。

 


1


 

2015年12月11日,坐落在杭州的117医院隆重成立了再生医学中心。据介绍,这个再生医学中心聘请了来自浙江大学转化医学会的专家团队作为顾问团。

 

说是顾问团,其实主要人员,就是徐以兵博士。

 

1998年,徐以兵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专业,随后又前往美国杨伯翰大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2009年,徐以兵回国,结识了中赢股份,双方合作成立了中赢方舟生物工程公司。但在公司发展的前几年,中赢方舟主要面向企业家,鼓励他们储存自己的NK细胞,并将之称之为:


细胞银行。

 

这也就是NK疗法的原理。将自身的免疫细胞抽出来,培养增加数量之后,再输回去。

 

为了扩大宣传,他们试过很多方法,包括在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媒体报道,做活动,还曾上过央视的《创业天使》栏目,但却被嘉宾一顿质问,最后不了了之。

 

期间,徐以兵以优秀归国人才的身份,获得过来自浙江省政府的奖励和购房补贴。

 

2015年,徐以兵迎来了新的曙光。他们和117医院展开合作,117医院的再生医学中心成立。中心的主要作用,就是向癌症患者推销徐以兵的NK疗法。

 

这种神奇的疗法被称为抗癌神方,117医院的事迹被各路媒体大肆报道,不少专家教授不惜亲身说法,讲述自己在这里的抗癌经历。

 

据新闻介绍,在成立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接待了:


超过2000名病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负责人明确指出,这2000人不是临床实验招募的志愿者,而是公开向社会接收的病患。


我之前说过,这个在117医院被用来广泛治疗病人的疗法,卫健委有严格的限制。


魏则西事件后,117医院的再生医学中心被关停,改名叫肿瘤治疗中心。李非也注销了原有的北联欧美,新开了一家叫做北联中合的生物公司。

 

那一年,一个叫陆巍的医生,从中山医院转入了新华医院,做起了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2

 

 

小晴的外公去年5月因为咳嗽入院,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评估后认为放化疗老人身体承受不起,手术也不满足条件。家人无奈,选择中医治疗。通过一个特殊渠道,他们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了NK疗法。

 

为小晴外公进行NK疗法的是一位军医,他也在小诊所里接诊。小晴的外公就在这个小诊所里,进行了NK治疗。

 

小晴告诉我,NK疗法26万一个月,每个月4针。她外公在接受了3个月的治疗后去世:


病情没有任何好转。

 

后来,小晴才了解到,那位医生原来还有上线。

 

NK疗法的广告遍布互联网。从知乎到微博再到小红书,据她所知,一个下线如果推荐成功,最高可以拿到40%的提成。

 

百度竞价消失了,小红书上,在输入NK疗法后,你能看到很多用户站出来绘声绘色的向你描述,哪位亲属,得了癌症后,接受NK疗法,已经很多年没有复发了。

 

下面则有好几百人求助联系方式和治疗方案。

 

而病人的微信群,就更是精准的广告投放对象。甚至有些病人家属也参与进来,小晴告诉我,甚至有家属明明没有效果,也会在患者群里面宣传,因为有提成:


连病人家属的同理心,都会在钱面前迷失,何况是那些商人呢?

 

为小晴外公治疗的正是来自于李非的北联NK。

 

就在魏则西去世前半个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成立。这是李非和北华大学的合作项目。而在李非身上也多了一个光环:


北华大学客座教授。

 

魏则西去世后。李非把原有的北联公司注销,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过去和军医院合作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李非开始了新的模式。

 

他注册了多家公司,其中就有不少中医诊所的身影。

 

李非的NK疗法主要在北京和上海进行。在宣传上,NK已经不再是单单治疗癌症的神方,更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从阳痿早泄到卵巢早衰,统统能治。

 

李非的诸多身份,有的是真的有些则假得离谱。比如他甚至声称自己拿过诺贝尔化学奖,还时不时把几个拿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召集起来开会。

 

说实话,加上李非微信后,我心里一直憋着一个问题:


你经常和莫言、屠呦呦、杨振宁一起打麻将吗?

 

301总医院是李非最大的加持。

 

他曾声称自己是301医院的博士,师从一位院士。我查过,一份2003年的论文显示,作者李非和该院士陈香美都来自同一家医院的肾内科。

 

魏则西事件的风口浪尖中,301医院血液科的卢医生还专门赶去北华大学为李非站台。

 

此外,在李非繁复的股权结构里,就能看见不少诊所的身影。当然,李非最奇怪的两家公司,要数301医生集团和首大医生集团这两家。

 

其中301医生集团多达十几位自然人股东,且只持有该公司一家的股份。

 

外公去世8个月后,小晴对我说,她当时知道这种疗法的希望不大,但作为病人家属:


只要有一点点,我都想让他去尝试。

 

这一点点希望,被一些人放大成巨大的利益。

 


3

 

 

就在李非的生意如火如荼时,徐以兵也退出了中赢,自己成立了一家叫做上海嘉慷的公司。在一次浙大的校友聚会上,徐以兵认识了任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陆巍。

 

在徐以兵的邀请下,陆巍加入了上海嘉慷,并以监事的身份出现。根据丁香医生的报道,去年6月,青海患者马先生一家找到了陆巍,在他的推荐下,接受了由上海嘉慷提供的NK疗法。

 

这个贫穷的家庭在接受了3万一针的治疗后,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家属发现情况不对后,又找到了张煜医生,但为时已晚。

 

愤怒的张煜医生多次在知乎上点名怒斥陆巍。而后更是撰写万字长文怒斥其治疗,不仅乱推荐疗法,而且用药也存在错误,终于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事后,陆巍回应称,NK疗法不是他推荐的,而是同病房一位胰腺癌患者接受徐以兵公司NK疗法后,有效果,推荐给马进仓家的。

 

他自己对成为徐以兵公司监事并不知情,只是个人转给过徐以兵2万块钱。

 

2万块钱的事儿都能这么不上心,你包叔前年借给我5块钱现在都记得。

 

他还拿出了家属的感谢信。这封信不是写给陆巍的,而是写给新华医院领导的。信里说:


他说我们遇到的最和蔼可亲的医生,新华医院是非常好的医院。我们会推荐周围朋友来新华医院就诊。

 

信的落款时间,是4月9日。写信的人,是马进仓的外甥,他的母亲,也在陆巍这里接受治疗。他声称自己是照顾舅舅时间最长的家属。

 

我看了一下,就在这封信发出前的4月2日,马进仓的女儿却在张煜的知乎下评论:


千里求医的陆医生,在我们所有钱都花完的时候那么冷漠。

 

在陆巍的脉脉上,只有一位好友的评价,是这样写的:


“医者父母心,意德高尚方为人”。

 

陆巍的治疗疗法,还有待官方和医学界的调查讨论,据说也有一些病人确实在他的治疗下获得一点好转。但医生推荐病人到院外根本不具备资质的商业公司治疗,还是有点不对劲。

 

我翻过陆巍的知乎账号,上面除了正常科普外,也时常给患者推荐生物疗法和免疫疗法。

 

实话实说,陆巍的收费是比较良心的。张煜医生的文章发布后,我曾打听过价格,一家声称能在上海长海医院做NK疗法的公司销售告诉我:

 

NK疗法,35万一次。

 

这也正是我在关心的事情。

 

陆巍作为新华医院的医生,和上海嘉慷公司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关系,上海多睦和长海医院的医生,似乎也有利益输送。大家正是因为对医生的信任,才会被输送到这些院外的医疗机构。

 

但这样明显存在利益关系的医生推荐,是否能让患者足够信任,值得打一个问号。

 

这种还没有被完全曝光的利益链条,在医院里是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那位肿瘤科医生朋友告诉我,他曾听说过有医生向基层医院购买病人。其他医院的肿瘤科医生也向我说过类似的情况:


一个病人,1000~5000中介费。

 

人类科学的进步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我们不排斥新的疗法,但更应当避免这些新的创新疗法被蹭热度,甚至被利益机构过度利用。

 

一位医生关注到这件事后跟我说,突破传统疗法和系统性监管应该同时推动:


让科学探索有空间,让无知和滥用无处藏身。


shouliuchu-b0bashoulouchub0b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