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占有只是一种幻觉。
几年前,包大人一个朋友旺财在松江区买了一套商住。尽管他只能用电磁炉做饭,每度电要花一块五,买菜的时候经常要和楼里面环球理财公司的上班族挤电梯,晚上经常被隔壁“按摩工作室”诡异的娇喘吵醒,但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过年的同学会上,旺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在上海有房,唾沫星子溅了邻座的班花一脸。
“城市的主人”旺财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深夜端着一杯红酒站在三平米的阳台上沉思。沉思过后,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张并没有车和马的“车水马龙”城市夜景,配一句“夜色渐凉”。那个时候,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他脚下。
然而最近,旺财的车水马龙从朋友圈消失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旺财居住的那栋商住楼晚上开始断电了,物业明确告诉他们,这栋楼不准居住,只准办公。
旺财的QQ签名也换成了 “我好像被这个城市抛弃了”。九点以后,他和那栋楼里200个“城市的主人”集体坐在没有wifi的黑暗里,陷入沉思。
旺财不知道,他连商住在这座城市“最后荣光”的尾巴都不曾抓到。
2003年,上海陕西北路上的“骏豪国际”酒店式公寓开盘销售,均价为2万元/平米。即使在SARS的阴影下,这个项目依然成为日光盘。
那两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主题是烂尾楼收购。骏豪国际作为烂尾楼改造的典范,一时间风靡上海滩,风头无两。骏豪国际脚下的土地是陕西北路菜市场,在出让之后,项目烂尾多年,终于有人愿意接手,并且破天荒地获得了更改土地性质的特权,从办公改为商住两用。
之后,酒店式公寓成为了烂尾楼的救星,2002年一年就为上海盘活了价值250亿元的烂尾楼。政府“解套”,开发商也借机大赚一笔。中华企业一年内在上海内环线吃进了两个烂尾楼,收购价两亿元,一年之后,两栋崭新的酒店式公寓带来了将近四亿元收入。
酒店式公寓自此成为了上海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产品。烂尾楼被抢完后,商办地块成了酒店式公寓的宿主。2011年限购开始,酒店式公寓迎来了6年的黄金岁月。“商住”这个词被生生创造出来,并被普遍接受。
然而有一个故事,开发商永远不会告诉你。
2004年,当骏豪国际的业主兴冲冲地去收房的时候,发现自家的厨房里竟然没有烟道。
那个五月的下午,精明的上海人上了“酒店式公寓”的第一课。之后,几乎所有业主都和开发商打了一场官司,以“烟道缺失”为由领到了8万元的赔偿。
回头想想,这8万元补偿款,竟是商住买家最后的荣光,从此之后,他们永远地失去了挑剔的权力。
我们一直没有忍心告诉旺财,他可能一直只是这个城市的小三,所谓的占有只是一种幻觉。就像他住的那栋商住楼,在做了20年小三之后,不仅没有上位,反而被拉黑。
2017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修订,宣判了商住的“死刑”。
相比2015年的条文,新规定新增的第九条和第十条分别堵死了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出路。第九条规定,办公用地的出让合同中应明确,办公用地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商业用地出让合同中未经约定,不得建设公寓式酒店。
也就是说,在商业用地中,公寓式酒店仍然有可能被建造。但是,第十条的条文,则让公寓式酒店面向普通购房者销售变得不可能。
规定的第十条显示,办公、商业可售部分以层为单元进行销售。也就是说,即使某位地产商在自己的项目中建造了公寓式酒店,也只能整层销售。
旺财终于不是上海滩最悲惨的人了,那些手里屯了大量商办地和酒店式公寓的开发商,比如绿地、宝龙和龙湖成为最倒霉的人——2017年开年,上海几乎所有的商住已经被叫停销售。
新规的出台让商住无法继续繁衍,但是大量的已经修好的商住楼如何处置,非常棘手。从2000年诞生以来,它已经牵扯了太多了纠葛和利益。
在南边的闵行区和北边的嘉定区,正在展开一场试验。在近两年内购买了商住楼的普通购房者,可能将失去家里的一切,包括厕所和下水道。
有很多人问包大人,商住这事怎么收尾?其实,答案早就已经揭晓,对于商住,政府已经给出了三个定性。2017年1月,上海市长应勇把这类住宅的存在称为“乱象”,称其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之后,闵行区流出的会议纪要则更言简意赅:地产商开发商住是“违法行为”,要接受惩罚;老百姓购买“商住”是投机行为,不会受到无条件的保护。
包大人翻译一下:
1. 从2017年1月全市商住停售的那天起,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市场,不能再增加一平米商住,包括刚刚交房的;
2. 开发商自行解决购房者提出的条件,损失自己承担;
3. 购房者有任何条件去和开发商谈,包括起诉开发商,法庭只会有限度满足需求。
旺财没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份新规,政府官网上线的时候,他住的那栋商住楼已经断电了。但他心里早就清楚,那套房子永远地砸在手里了。会有谁愿意买一个晚上九点就没有wifi的公寓呢?
旺财没有放弃,他见人就问,有哪种职业是晚上九点才出门上班的?
几年前,包大人一个朋友旺财在松江区买了一套商住。尽管他只能用电磁炉做饭,每度电要花一块五,买菜的时候经常要和楼里面环球理财公司的上班族挤电梯,晚上经常被隔壁“按摩工作室”诡异的娇喘吵醒,但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过年的同学会上,旺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在上海有房,唾沫星子溅了邻座的班花一脸。
“城市的主人”旺财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深夜端着一杯红酒站在三平米的阳台上沉思。沉思过后,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张并没有车和马的“车水马龙”城市夜景,配一句“夜色渐凉”。那个时候,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他脚下。
然而最近,旺财的车水马龙从朋友圈消失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旺财居住的那栋商住楼晚上开始断电了,物业明确告诉他们,这栋楼不准居住,只准办公。
旺财的QQ签名也换成了 “我好像被这个城市抛弃了”。九点以后,他和那栋楼里200个“城市的主人”集体坐在没有wifi的黑暗里,陷入沉思。
旺财不知道,他连商住在这座城市“最后荣光”的尾巴都不曾抓到。
2003年,上海陕西北路上的“骏豪国际”酒店式公寓开盘销售,均价为2万元/平米。即使在SARS的阴影下,这个项目依然成为日光盘。
那两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主题是烂尾楼收购。骏豪国际作为烂尾楼改造的典范,一时间风靡上海滩,风头无两。骏豪国际脚下的土地是陕西北路菜市场,在出让之后,项目烂尾多年,终于有人愿意接手,并且破天荒地获得了更改土地性质的特权,从办公改为商住两用。
之后,酒店式公寓成为了烂尾楼的救星,2002年一年就为上海盘活了价值250亿元的烂尾楼。政府“解套”,开发商也借机大赚一笔。中华企业一年内在上海内环线吃进了两个烂尾楼,收购价两亿元,一年之后,两栋崭新的酒店式公寓带来了将近四亿元收入。
酒店式公寓自此成为了上海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产品。烂尾楼被抢完后,商办地块成了酒店式公寓的宿主。2011年限购开始,酒店式公寓迎来了6年的黄金岁月。“商住”这个词被生生创造出来,并被普遍接受。
然而有一个故事,开发商永远不会告诉你。
2004年,当骏豪国际的业主兴冲冲地去收房的时候,发现自家的厨房里竟然没有烟道。
那个五月的下午,精明的上海人上了“酒店式公寓”的第一课。之后,几乎所有业主都和开发商打了一场官司,以“烟道缺失”为由领到了8万元的赔偿。
回头想想,这8万元补偿款,竟是商住买家最后的荣光,从此之后,他们永远地失去了挑剔的权力。
我们一直没有忍心告诉旺财,他可能一直只是这个城市的小三,所谓的占有只是一种幻觉。就像他住的那栋商住楼,在做了20年小三之后,不仅没有上位,反而被拉黑。
2017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修订,宣判了商住的“死刑”。
相比2015年的条文,新规定新增的第九条和第十条分别堵死了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出路。第九条规定,办公用地的出让合同中应明确,办公用地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商业用地出让合同中未经约定,不得建设公寓式酒店。
也就是说,在商业用地中,公寓式酒店仍然有可能被建造。但是,第十条的条文,则让公寓式酒店面向普通购房者销售变得不可能。
规定的第十条显示,办公、商业可售部分以层为单元进行销售。也就是说,即使某位地产商在自己的项目中建造了公寓式酒店,也只能整层销售。
旺财终于不是上海滩最悲惨的人了,那些手里屯了大量商办地和酒店式公寓的开发商,比如绿地、宝龙和龙湖成为最倒霉的人——2017年开年,上海几乎所有的商住已经被叫停销售。
新规的出台让商住无法继续繁衍,但是大量的已经修好的商住楼如何处置,非常棘手。从2000年诞生以来,它已经牵扯了太多了纠葛和利益。
在南边的闵行区和北边的嘉定区,正在展开一场试验。在近两年内购买了商住楼的普通购房者,可能将失去家里的一切,包括厕所和下水道。
有很多人问包大人,商住这事怎么收尾?其实,答案早就已经揭晓,对于商住,政府已经给出了三个定性。2017年1月,上海市长应勇把这类住宅的存在称为“乱象”,称其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之后,闵行区流出的会议纪要则更言简意赅:地产商开发商住是“违法行为”,要接受惩罚;老百姓购买“商住”是投机行为,不会受到无条件的保护。
包大人翻译一下:
1. 从2017年1月全市商住停售的那天起,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市场,不能再增加一平米商住,包括刚刚交房的;
2. 开发商自行解决购房者提出的条件,损失自己承担;
3. 购房者有任何条件去和开发商谈,包括起诉开发商,法庭只会有限度满足需求。
旺财没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份新规,政府官网上线的时候,他住的那栋商住楼已经断电了。但他心里早就清楚,那套房子永远地砸在手里了。会有谁愿意买一个晚上九点就没有wifi的公寓呢?
旺财没有放弃,他见人就问,有哪种职业是晚上九点才出门上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