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比自己高一个档次的圈子,到底有多重要?

1.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自检,跳出原有的圈子,去其他圈子里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

 

2. 在一个你喜欢的、认同文化的圈子里混久了,就会把你的思维困在这里;

 

3. 一个好的圈子能让你看到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

 

4. 不同的圈子让你的资源和才能更值钱;

 

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你做什么项目,都要先找到优质圈子;

 

6. 加入的圈子决定了你赚钱的能力;

 

7. 付费加入圈子后,去锻炼流量敏感度,去学老师如何挖掘到这个信息差,去挖掘老师更多的信息源和圈子;

 

8. 进入一个圈子、结识一群人、一起做事情,比单打独斗要快很多;

 

生活中有很多努力的人,可能有「人脉圈认知」误区。

 

一边仰慕高手,一边激励自己:大神是没空搭理我这种小人物的,我得经营好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价值,才能资格接触厉害的牛人。

 

我们总是羞愧于自身能力与认知的浅薄,不敢越「雷池」一步。

 

习惯背后默默努力后再靠近牛人,或者干脆认输,继续过庸常的生活。

 

其实每个人四周都有一堵墙,普通人以为世界只有墙这般大,高手则会踮起脚尖看向墙外。

 

你可以鼓起勇气靠近高手,学会踮脚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可以放弃结交牛人、进入优质人脉圈的机会。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希望你看完之后,能意识到:

 

如果有机会结识比自己更好的人,不要怕,不要躲,坦然参与;如果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输入,也要提供高质量的倾听。

 

希望作者和她朋友的这些故事,也能给你一些触动和启发。

 

 01

 

成长的第一步

 

是接触比自己更牛的人

 

趁放假跟几个朋友约了饭,正好表妹来家里做客,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去。

 

她刚毕业一年,在一家小企业里做财务,好奇的八卦完这几位朋友的情况,连连摇头:

 

我就一青铜,到这种王者局里会被秒杀的你知道不?

 

一个投行高管,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身家百万的老板,我跟他们哪儿有什么共同语言啊。人家肯定也不待见我。

 

我安慰她,去听听大牛们聊天也是好的啊,其实我也挺菜的,有我陪你呢,怕什么。

 

她眼神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怒其不争:

 

几年没见,没想到你脸皮已经修炼的这么厚了,还打算拉我垫背,休想。

 

我:……

 

不是你们鸡汤博主说的嘛,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远离无效社交;先有平等才有互助;真正的友谊里没有高攀。

 

明明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何苦巴巴儿的往上凑,去招别人笑话。

 

她意兴阑珊的摆摆手,你去吧,我在家看电视。

 

那脸庞上写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清高,可清高里却参杂着易见的自卑和脆弱。

 

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习惯了在聚会上斩获别人的歆羡和喜爱。让她去做配角,让她去被碾压,自然是有一千一万个不情愿。

 

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在一家纸媒实习,第一次参加传说中高大上的行业酒会,许多之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大神们扎着堆儿出现,会来事儿的新人们早已端着酒杯挤上去,无论人家说什么,都报以夸张的赔笑。

 

我听着他们聊着我根本不认识的人和压根听不懂的话题,站在那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中,每个细胞都想逃走。

 

然后我就真的逃跑了,我回家看书看到凌晨三点多,前所未有的认真,满心想的都是要加倍努力出人头地,为自己在这种场合里站稳脚跟拼一点资格。

 

做了一晚被众星捧月顶礼膜拜的美梦,第二天一进公司被带我的师父老梁叫住,劈头就问:

 

你昨天去哪儿了?

 

我回去了,我答的也很坦然,他们说的那些我一点也听不懂,回去自己补课了。

 

他气的拍桌子:你看书平时不能看啊,这样的机会一年就一次,你是不是傻?

 

可是在那儿拍马屁凑热闹又有什么意思?在我变得更优秀之前,这种场合我再也不会去了。

 

我说,挺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很有骨气。

 

他根本不接茬,抛给我一根录音笔:这是我昨天录的,给你两天时间整理一下,整理好拿给我看。

 

老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这么好的机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因为那几两面子错过了本事。

 

 02

 

结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不要怕不要躲

 

如果有机会结识比自己更好的人,不要怕,不要躲,坦然参与进去,如果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输入,就提供高质量的倾听。

 

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的,可是做起来不然。

 

脆弱的自信和敏感的自尊是迈出那一步最大的阻力,无论是别人无意的一次忽略和不带恶意的调侃,都像是在证明自己的内心戏:

 

看,你不该出现在这种地方的,你只配和你差不多的人一起待着。

 

我一个朋友给我讲了她如何重塑她大龄剩女姐姐的故事。

 

挺简单的,就是叫她到上海来,参加了几次大龄单身女孩的聚会而已。

 

她姐姐三十岁了,身上有种文艺女青年反省似的自卑:

 

我本来就长得不好看,再打扮岂不是丑人多作怪吗?

 

我到了 30 岁还没嫁出去,肯定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都这个年龄了,还折腾什么呀,万一失败了呢?

 

我忍不住好奇,问她:你姐姐这种性格,跟你周围的这些人,恐怕是格格不入的,聊得来吗?

 

她大笑:没聊啊,她全程都缩在角落里隐形,直到回去那天都是这样。

 

她当时虽然接不上什么话,可回去还没多久,就给自己报了个英语班,办了一张健身卡,还向我打听其他人用的什么牌子的化妆品,短短两年,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人的改变是会有延迟的,可重点不在时间,在于你是否能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不是在虚构的荧幕上,不是在遥远的书本里,而是那些看上去跟你差不多的人,也能够拥有的可能。

 

 03

 

靠近高质量的圈层

 

拥抱更多可能性

 

陈虎平老师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所谓选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分析的产物,而是社会化情绪同步共振的结果,你不可能从事一种人类永远不会欣赏的事情。你的热爱,你的激情,其实是与你信任的一些人共振的产物。

 

信任,共鸣,选择,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协作和博弈问题。

 

而遇到棋高一着的对手和朋友尤其重要的是,你会知道某件事会有更好的解法,某个困惑还可以有另外的思路,生活还有更多的可能,而你,也有资格去追求那样的可能。

 

实力是在可控的线性积累,关系是高度不确定的情绪联结,这两种能力高度异质,却并不矛盾。

 

一味关注实力而忽略高质量的关系,会导致一个人的自我封闭,用愤懑和羞耻饲育着懦弱的自尊。

 

世间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野兽,便是各自的性情。

 

阻碍你靠近大神的,或许并不是那道看不见的鸿沟,也不是大神本身,而是你自己。

 

怯懦的,自卑的,固步自封的你。

 


shengcaiyoushu-b0bashengcaiyoushub0ba